读《宋史》有感
最近,我花了几天时间把《宋史》看完了,感受颇多。
《宋史》是对于宋代的政治、文化、民族关系、典章制度以及活动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人物的记载。
让我深印脑海的就是《司马光砸缸》了。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司马光去小伙伴去玩,有一个人不小心失足落入水缸,其他人惊慌逃跑,只有司马光冷静地拿起石头砸去,同伴才得以活命。
但是,这故事却被改编了。记得有一幅漫画是这样的:司马光拿起石头对水缸里的同伴说:“把钱交出给我,不然不救你了!”当时看到漫画,只觉得挺好笑的,直到我亲身经历了那件事。
那天傍晚在江边散步,突然传来了求救声,我循声前去,看到的是一个老人落水了,旁边还有一个小凳子,一幅钓鱼竿,估计是垂钓的老人。我刚想转身跑去叫人,一个年轻人迎面跑了过来。我心里一阵惊喜,心想这下老爷爷有救了。可让我大跌眼镜的是,那个年轻人并不是急着救人,而是站在江边大声说:“老头,有钱不?有钱我就把你救上来!”
啊?
可怜的老人不断在水中挣扎,吃力地说:“小……伙子……你先……把我救上来……我没带钱来呀……”
“切,老头,没钱直说,什么商量,浪费我时间!”他竟拍拍屁股,走了!
我目瞪口呆楞在了那里。还好,老爷爷后来抓住了一些水草,没有被马上冲走;也庆幸后来路过的一对中年夫妇上尚有良知,合力把老爷爷救了上来。
我一直在思考:现在社会的人到底怎么了?为了钱可以做出如此出格的事,难道真的是“良心倒了,是想扶也扶不起的”的吗?
多希望人们可以好好读读《宋史》,好好再读读这篇入选小学课本的《司马光砸缸》,多留存一点良知、善心。
读《天才之路》有感
每当看到同学们在操场上踢球时,《天才之路》里的一个男孩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里,有一个男孩,他很喜欢踢足球,可是又买不起足球。有一天,当他在一个水塘边踢一些塑料瓶的时候,足球教练正好看到了这一幕,足球教练觉得这个男孩踢得不错,就送给了他一个足球,不久,那男孩就能准确的踢进远处摆放的水桶里了,圣诞节到了,男孩和他的妈妈因为没有钱给足球教练——他们的恩人买礼物,所以只能为他们的恩人祈祷了,小男孩和他的妈妈祈祷完后,小男孩向他的妈妈要了一把铲子跑到了一座别墅前,挖了一个树坑,教练走出来说:“你干什么?”小男孩说:“圣诞节到了,我为圣诞树挖一个树坑,”教练说:“我收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明天你到我的训练场吧!”3年后,这位17岁的小男孩贝利的名声随之传遍世界。
世界上的天才,哪一个不是因为努力才换取的成功,只要努力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只要我们坚持读书,把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我们就能成功,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还有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就像爱迪生一样,爱迪生尝试了一千多种材料才做出电灯。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天才之路都是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这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
一个人的成长不只需要别人的爱心,也需要自己奉献爱心!
读《草房子》有感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生活中肯定遇到过困难和挫折,当你无法从困难中自拔时,总会有人默默地帮助你,关心你。
寒假里,老师推荐大家阅读曹文轩的纯美小说《草房子》,读后,这一感触更深了。
金黄色的草房子,朴实中有一丝优雅,虽说它只是草房子,但它不是用一般的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用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就在这所用茅草盖成的学校里,故事的主人公桑桑,目睹和参与了一串串令人刻骨铭心的故事。直至十四岁那年,他才乘着一只小木船,走向了新的生活天地。
调皮聪明,善良天真的小男孩桑桑,做的好事数不胜数。故事主要讲述桑桑跟随父亲桑乔来到油麻地小学,令他今生难忘感悟最深的六年小学生活。他经历了人生中从未经历过的事情,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他帮助杜小康经历了人生的转折点,让他学会了坚持;他帮助了纸月不再受欺负,让她学会了勇敢;他让细马学会了要感恩父母家人,懂得什么是感恩;他帮助陆鹤用实际行动让大家明白,光头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后来桑桑得了一种叫鼠疮的病,桑桑的父亲桑乔带他四处求医,几乎走遍了大大小小的医院,吃遍了无数的苦药,桑桑面对病魔毫不屈服,文弱的温幼菊老师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
读着读着,我想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二个父母——老师。记得有一次课堂上,我感觉有些头痛,有些想睡觉,我默默地对自己说:“加油!坚持住!相信你能坚持到最后的!况且今天是周五,下午两点就放学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着,我真想快点放学,可是时间就像乌龟一样越过越慢,头也痛得愈加厉害,此时,我仿佛感觉头有千斤重,怎么也提不起精神。这时,老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走到我身边关心的问:“你怎么了?”我喃喃自语:“老师,我头痛。”老师下意识地摸摸我的头:“你有点发热了,没关系,下节课是中队课,你先靠着休息一会儿吧!”我坚定地摇摇头说:“没事老师,我能坚持的。”老师听后又关心地对我说:“不行的话你先回家休息吧!”我用力地摇摇头。老师关切的目光中使我感受一丝温暖……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您如一根蜡烛,点燃他人,燃烧了自己;老师,您把我们当作是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看待;您把新的知识教给我们,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老师,您如同我们的父母,在学习上严厉要求,在生活上对我们格格入微;当我们已经熟睡时,您还在为我们批改作业……老师把一切都奉献给了事业,把爱都给了我们……
感恩是我们来到世间第一个学会的道理,我们应该感恩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恩所有帮助我们的人。记住别人的“滴水之恩”,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别人,生活就会多了欢笑快乐!植物会凋谢,但是在我心里的感恩树却永不凋谢!
读《语文的生命意蕴》有感
研读王崧舟的《语文的生命意蕴》时,正是在疫情期间。在今日头条里看到了真语文王旭明的一篇文章:疫情中的教育,给热闹的“不停学”泼点冷水,有的课一年不上也没关系,例如语文。语文教师停止三五个月的唠叨,让学生自由阅读、思考和表达,兴许学语文的兴趣就上来了。而对于小学和初中语文的老师的照本宣科和对课文内容的琐碎叨叨,更是不忍直视,不忍卒听。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师,不禁悲从中来。
语文在我经历的乡村学校,一直是不被重视的学科。相比数学和英语,它拉不了多少人平分。仿佛语文这门学科,每个老师都可以教,也容易教。而语文成绩的提高,多是要靠学生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语文教师不喜阅读和写作的现象也就自然存在了,而为了提高短时成绩,唠唠叨叨,抓死记硬背也就自然存在了,专家高高在上,不知人间疾苦啊!
一直很欣赏这些语文教学名家,他们名声在外,他们身上具有的人文修养和思想引领着中国的语文教学。于漪老师的声情并茂,钱梦龙老师的导读训练,魏书生老师的自我管理,武镇北老师的双向目标------都曾深深影响我的语文教学,而听到肖培东老师的《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竟潸然泪下。人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但我们能借助他人所走过的路,挖掘自己内在的心力。王崧舟老师是一个用生命去教书育人的老师。他的生活是教育,教育是生活,他是语文,语文渗透在他的生命意蕴里。《语文的生命意蕴》里面记述了他有关语文教育的思考探索。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具体到语文而言,其要义不仅仅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和技能语文教育“应指向人的生命本体,指向表现、创造、发展的言语人生、诗意人生”。本书是王崧舟十年诗意语文探索的精华集萃。全书分为六辑,包括第一辑谈“境界”,第二辑谈“诗意”,第三辑谈“儿童”,第四辑谈“语用”,第五辑谈“文化”,第六辑谈“知音”, 全面阐述了王崧舟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尤其是关于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语文的要义在于指向人的诗意生命。
我很认真地读了这本书的序言,通过《我的战友邱少云》的课例分析。我们的语文老师的确不能冷艳旁观“别人的世界”,讲着“别人的故事”。语文,就是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以为,这是言语生命的灵魂,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是的,语文教师应当投入情感去读文本,教课文,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敬畏生命。
很喜欢书中一篇短文《一起读写,只为重新发现自己》,阅读,是以文本为镜,照见一个新的自己。不光阅读,写作也是。真正的写作,乃是用自己的文字重新发现自己。生命本无意义,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如晴天一鹤,无远弗届,却了无痕迹。是写作,赋予了生命以无限的意义。平时我们要求学生写日记,告诉学生这是道德长跑,这不就是在阅读和写作寻找自我,锤炼自我吗?而作为语文教师,更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阅读,去思考,去提炼,去写作。
读过李镇西,读过于永正,读过窦桂梅,但喜爱王崧舟是因为他对中国的哲学有深厚的认识,他喜欢老子庄子读佛经,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是他的老师,他不仅是在教学,而且是用生命去诠释,用素养去表达。用王崧舟老师的话说,每一堂课都是由时间组成,时间就是生命,这些课既是我们的生命,也是我们学生的生命,每一节课都是生命与生命的邂逅。追寻诗意的语文,就是追寻诗意的人生!
读《西游记》有感
昔日阅读《西游记》,感触颇深,心中有如石掷水面般,泛起阵阵涟漪。
《西游记》是由明代吴承恩著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书中主人公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而被压于五指山下,后被唐三藏救出,一同踏上西天取经之路。唐僧师徒四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过关斩将,斩妖除魔,终取真经。每每读到他们历经苦难之情节,看到他们不畏寒暑神权之神情,听到他们高声呐喊之宏音,我都会为之陶醉,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孙悟空的除暴安良,除恶务尽使我敬佩不已;孙悟空的不畏强暴,蔑视权威使我感慨万分。让我为之五体投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尘!
然而,在潮涌的人群中,在繁华的灯红酒绿处,无数浩然正气已消散于滚滚红尘,多许贪婪虚伪浮于世面。到底又有谁能蔑视权威,又有谁敢不畏强权呢?万众皆是随波逐流,任猛虎欺弱小,纵狡狐扮虎威。于是,当我看到悟空大闹天宫时的英勇,三打白骨精的勇悍,心中无不澎湃不已。倘若我是武艺高超的孙行者,假使我是智勇双全的孙大圣,我定将一棒敲碎权威墙,一拳打翻地位砖,将猛虎击退,将狐狐逼回原形。眼前,我仿佛已然化身为了孙行者,行走于天下
……
可惜,人心弯弯曲曲事,世事重重叠叠山,浩然正气已消逝,竟存私利与伪装。当我目睹人类用肮脏的双手屠杀无辜生灵,当我听到无情路人高声助威;当我看到弱小生物竭力反抗,当我听到动物悲惨的哀嚎求侥时,我多想悟空附身,多希望大圣再世,金钧一棒叫他们畏惧;金钧一棒使他们清醒。我不愿躲在黑暗中做个感时伤秋的懦弱者,不想成为对抗强暴路上心有优柔寡断的退缩者。我要蓄足干劲,挺起脊梁,奋勇站起,与强暴叫板,与强权反抗,还自然一份芬芳,还社会一分清净。碧绿的芷草,芊芊而立,用大圣的英勇飒姿再创绿色生命。
纵使悟空的飘逸身影已在岁月中慢慢消逝,但他那股一身正气已震古今。君不见那尔虞我诈的消弭官场已是澄清如水;君不见那浮躁险诈的人心已是去尽铅华后返璞归真。高官落马,反腐活动轰轰烈烈;原著受护,法网紧紧收缩,脱网之鱼不再现;认真治学,学问不再是沽名之具,钓利之饵,登官之梯。行者归来,回声萦绕,英姿飒爽现于天青沙白之中,傲然正气永存人间。
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浮沉。尽管时间在流淌,但一个灵魂仍在红尘掩埋的岁月里执着地流浪,一朵清莲于万花丛中开得淡漠孤傲。风起云涌,笙歌扬扬之中,行者精神定将灿若群星,永耀光芒。
梦中,我已是孙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