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用词句写出来的,用词要恰当,句子要明白、通顺。如果文章中尽是一些不够明白、通顺,有毛病的句子,这文章就没法让人读了。有些同学作文就常犯这样的毛病,心里还比较明白的意思,一写出来不是这里含糊就是那里不通。 其实,在语文课上老师十分注意句子的训练。教同学懂得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它是按一定的语言规律组织起来的。老师还教同学怎样把句子写通顺写明白,怎样修改病句。同学们要用心跟着老师学,培养用词造句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并用到作文当中。 作文,要一句一句地写,一句话一个意思,一句一句要连贯起来。明确了要写的内容,动笔之前要想一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每一句写什么。边想边叨念,可以帮助同学们把句子写明白,写通顺。
有的同学总是急着动笔,心里的话都挤到笔头上,不理一理就写起来,结果几个意思混在一 .起,哪个也说不明白。比如一个同学写妈妈助人为乐,帮助邻居老奶奶。这位老奶奶生了病,妈妈下班听说了,连忙去问候,陪她去医院。事情很明白,可他一写反而糊涂了。“妈妈下班刚回来,听人说你们知道吗,推车进了王奶奶家。”听说王奶奶生病,要用一句话写。去王奶奶家看望是听说之后的行动,又是一个意思厂,应该再用一句话写。这个同学把两个意思混成·句话,哪个也没说明白。 同学们写作文时,心情往往有些紧张。好容易有了内容,恨不得一下子写出来,唯恐笔头慢了,想出来的又忘了。有时候只顾一个劲往下写,来不及细细琢磨,难免有的句子不大通,个别意思欠明白。那就得在写完作文之后认真修改修改,主要是修改病句。
改自己作文中的病句,跟做没病句的练习不大一样。练习是把病句一一列出来,让你改,主要考虑怎么改。改作文中的病句先得自己查找,发现有毛病的句子,再考虑怎样改,这就难些了。有些同学对自己作文中的病句,不大看得出来。因为他们总觉得自己心里都明白,而不注意写得怎么样。这就需要把自己写的,句句地读一读.看看话通顺不通顺,词用得恰当不恰当,意思说明白了没有。特别是想一想,别人看自己的文章,能不能看明白。这样来做,句子的毛病就不难发现和改正了。 比如有个同学写跟哥哥学骑车,他的作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在一个朝霞满天的傍晚”、“他们骑的可是津津有味”、“看他们骑在车上的样子,我非常觉得好玩”、“我想我得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让妈妈给我买一辆自行车”、“看他的熟练的样子,我想他大概肯定练了好长时间”。
这些不都是病句吗?朝霞是清晨才有的,说傍晚时朝霞满天,就成了笑话,不合乎事理了。是笔误,还是由于不懂得有朝霞、晚霞之分呢?句子出了毛病得改正。“津津有味”来形容骑车,显然不恰当,得找个适当的词来换。“非常觉得好玩”多别扭,是因为把“觉得”和“非常”这两个词的位置顺序颠倒了。调换过来,不就顺了嘛。想买车的愿望十分强烈,又“千方一百计”,又“想尽一切办法”就重复罗嗦了,去掉后者,只留下前者,用一个成语就能生动而具体地说明心情。看人家骑车十分熟练,说“大概肯定练了好长时间”,“大概”就是不肯定,前后矛盾。’ 把病句找到,用铅笔划出来,然后就要认真修改,使句子变得明白、通顺。
修改要本着这样两个原则:一是尽可能保持原意,一是多就少改。也就是句子原意不能随意删,也不能随便往上加,针对毛病改,没毛病的地方不动。比如上面例举的头一句,交代小作者学骑车的时间,意思不坏,只是一个词儿用得不妥当,改这个词儿就成了。修改时要按以下步骤去做:先审读病句找病因,再确定改法动笔修正。成分残缺—添;搭配不当—换;词序不对—调;意思重复—删,前后矛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