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三年,时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和毕业的学生挥手道别,学生走了,心灵的房间就空着。偌大的校园,空气里都是如有所失的寂寞,浮光掠影而过,多少记忆在往复穿梭。学生的青春是那么的年轻、自然、美好,禁不起太多的耽误和煎熬,而我那些从教的迷惘,怀揣在这如影随形的教学生活,使我联想到庄子的自然教育观。
庄子的自然观崇尚道法自然:道之本性是自然人性,是人的心灵本质需求;道之实现途径是返朴归真,体现真、善、美的人生境界;道之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高扬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的精神境界,这种人文精神不正是一种现代化和谐的教育观吗?
我的学生,我习惯称他们为“亲爱的你们”,正如一个个小小的“庄子”,充满对人生的哲思,十六七岁的他们都是青春季节里的行人,踏过他们人生的一路泥泞,也踏出他们人生的一路芬芳。翻看学生的随笔,那丝丝的笔触仿佛灵魂在独舞,勤奋的他说:“求学是一条披星戴月,风雨兼程的路,选择了它就意味着选择了孤独。”坚持的她说:“很多人在邂逅寂寞后,慢慢地颓废,我死死地拽紧手中的笔,努力地为刚刚逝去的日子留下点什么作奠念。”叛逆的他说:“我不好,也不坏,自我感觉良好,偶尔内心腐败。”多愁善感的她说:“我想我是寂寞了,偌大的空间只有苍茫的独白,积极地幻想着,消极的破灭着,青春莫名的伤,刺在骨子里的痛。”年轻的他们用文字肆意的涂抹着这个年龄的思考与懵懂。
怎么理解这些思考并加以积极的引导?
怎么抚平这些伤痛并掌控暖热轻重?
怎么给他们灿烂而不至于腐烂的阳光?
我又来到庄子的门前乞灵。乞求能让未经世事的学生们在心灵坎坷的道路上寻求自我实现时的解脱之法。
推开我脑海中那扇有关庄子的大门,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他在不停地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他活在亘古不变逍遥自在的清净无为里,仙风道骨而又形容枯槁,目空一切而又满目苍凉,怜悯世人而又无奈与世人凡尘琐事的挣扎,看透却又悲悯苍生生老病死的幻化,走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如同他笔下的逍遥自在的至人,神人,乃至于圣人一样。
我想庄子的内心一定不幸福,因为幸福是那么的简单和凡俗,庄子仿佛不是能够从红尘的欢喜中感到幸福的人,但他一定是曾经拼命追逐幸福而不得的人。他或许曾经如凡俗的我们一样执着的去呵护,去守住,去想拥抱心中期待的幸福,只是这世上哪有圆圆满满,随心所愿的事呢?欢乐和痛苦从不会撂下任何一个人。万物荣枯相续,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无常弄人。自古各行各业中的成功者,无一不是历经尘世沧海桑田,人生剧变的人。用自己撞得头破血流的经验去普度众生。而庄子厌烦“红尘一入深似海,从此难做自在人”,也厌烦了与造化周旋化解,他在精神的出世中去寻找,寻找烦乱人生存在的意义,在于精神上的清净无为,在于顺应自然地变化,故而庄子是大彻大悟的人。
……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得法,当有学生在挫折中选择荒废颓唐,当有学生在迷途中忽视生命重量,我只想告诉学生们:在人生的岔道口徘徊彷徨的时候,静下心来打开理想的行囊,如果怀揣着鲲鹏的理想,你所依待的是能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而南为的旋风;如果怀揣着学鸠的理想,你所依待的是抢榆枋而止的翅膀,理想本无尊卑,成功的道路也不止一种。朝菌虽不知晦朔,但是朝菌也随自然精彩的生长着,无论生活怎样,都不要放弃年轻美好的梦想,姑且与造化周旋斗法,无奈时像庄子一样,顺应自然的变化。
亲爱的你们,请记住一定要提醒自己斗志昂扬,去战胜青春躁动的诱惑和逆反的无常,亲爱的你们,青春的盛宴错过不再,年轻的美妙逝去难来,生命如此美好,容不下过量的叛逆和无聊。让生命融入到,那些豪情澎湃的年轻的美好!
亲爱的你们,老师从不曾离去,因为这份难得的平凡和寂寞,因为那些热闹的年轻的美好,三年,抑或是三十年,我仍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