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会重来一次

2024-09-10 23:04:42 文题网 阅读:

    我有一种天然的才能,就是能把各种各样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然后让自己舒舒服服地去完成它。这种舒服是指一种心态,一种完成的过程,而不是事情本身。这种天然的才能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被注意到了,因为我发现很多同龄的孩子没有我这么幸运,他们通常是忙忙碌碌而碌碌无为;他们丢三落四,顾此失彼;他们同样付出却收获甚少。我没有让这种才能渐渐地退化的理由,我频繁地使用它。 久而久之,我“终于”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每天都要做个小小的计划来安排好我的每一天。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自己每天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自己得到了什么,什么对自己来说才是真正重要的。这样的每一天才让我觉得是充实的,理智的,丰富的。由于这种习惯的由来已久,我想要是有一大我不冉这样想了,这一天该是怎样的模糊啊,我一定是不知所措了吧。

    咋看起来,这种习惯的养成是我有意在培养的,但须知事情常常是“有意栽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这里面倒是有种“道似无晴却有晴”的味道在。因为自始至终,从自发到自觉,我只是为了证明我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我没有浪费我的生命而已。所以我不拘泥于任何事情,却时时拘泥于我的习惯。我喜欢它的有条不紊,喜欢它的按部就班,于是我喜欢我的习惯。我有时把它比喻为专业的演员在安排他的档期,我要求自己对所有要做的事情做至小L}知肚明。 做计划的套路很老式,无非就是先理理每天的思路,掂量掂量今天要做的事情。然后给自己定个目标,确定好哪些事情今天必须做,哪些该早点做,哪些要慢慢来,不必着急,而事情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又是最好的,既省时又省力。最后想明白了,就坚决付诸实施。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

    一个是决心和毅力,你是不是决定了就能做到。一个是方法论,你有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工作效率最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我说这些,可能让人自然地想到许多书面上的东西,认为是不是计划还要像小学生写日程表那样“规规矩矩”、“照章办事”呢?其实不是。我认为这种条条框框的东西无异于自讨苦吃,一切计划的安排,内容的增减都只该在你的脑子里完成,都是用脑细胞在运作,做到清晰而又灵活。我的计划从不让自己闲着,我讨厌无所事事时像无头苍蝇那样到处乱飞的感觉,我必须保证自己在清醒的时候每时每刻都在做我要做的事情,我想做的事情。正如有人说的:“活着,真好!”因为当你觉得你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孤单,你每分钟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充实地活着的时候,你就会想起海子的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就这样幸福着,明天就是你的每一天。但是海子死了,他说:“我的死,和任何人无关。”

    他做了他想要做的事情,这只是一个极端。我的计划从不强迫自己,我的计划中也有休息(即使它占据了我有限的时间):躲在角落里安安静静地看一本课外书或看一部喜欢的电影;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听Enigma那魔幻的空灵的音乐;在初冬午后柔和的阳光里和朋友一起在茶馆里品茗聊天……它独特的魅力让我无法忽视它的存在。于是,我就这样计划着我的每一天,每一天变成每个月,每个月变成每一年,年又复一年,我这样在计划中成长着。从无忧无虑的童年(这时头脑简单,怕还没发掘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到朦朦胧胧的少年(这时已显示出这方面的优势),到叛逆的青少年(开始认识到自己这方面的潜力),一直到走进大学校园。我笑称自己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永远属于计划时代。 人们说人对自己的习惯也会上瘾,但卜瘾的都是坏习惯,就像抽烟、喝酒、吸毒等等。〕

    可我也奇怪,我对这个总不能算坏的习惯同样感冒〔我今天能走进求是园,我自很大程度L是和我的这个习惯有关的。做个小小的计划,安排好自己的耳‘天,这使我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不仅没有让我被烦乱琐碎的学习生活牵着鼻子走,反而让我牢牢地掌握了生活的节奏,争取了时间L的主动,使我既学得好,又玩得好。这种良好的生活状态反过来又确保厂我饱满的精神向貌,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以及清晰地感受到在比较中获得的优越感,使它真正达到了一种理想的良性循环,并不断进步。」正如立信的广告词所说的那样:“一切尽在掌握!”我不知道大家是否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但这样做的有效程度使我有一种竭力向你们推荐的冲动。我得承认我一直以来都认为任何所谓的经验也好,感受也罢,都是极私人化,极个性化的东西,都是拥有者自己的。别人学将起来,则是相当畸形的,就像东施效肇那样,“彼知肇美,而不知i之所以美”。但我不否认它一贯的借鉴意义。我晓得接受人家的一种想法,一种认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所以我努力把这种交流处理成是双向的、互动的,而不是我个人的自娱自乐或者看到的只是你的一点点逆反心理而已。

    做个小小的计划,安排好你的每一大,就要有自己的目标。人不能没有泪标,就像远行的小船不能没有指路的灯塔。它能给你前进的动力,给你方向。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把你的每一天进行计算,如果得到的多于失去的,就打上正号,如果失去的多于得到的,就打上负号。这样要是你生活中汇号多于负号,是可喜的,要是负号多于正号,是可悲的。”日标说远r叫做理想,说近了就是这一个个的“正号”。我们每一天都在争取这样的“正一号”,就像做广告文案,你拼命地调查、计算、运作,最后你要知道效果。你每天面对许许多多的事情,是根据什么来判断事情的重要性,决定做事情的顺序的呢?就是你的目标,你要得到今天的“正号”,你就必须这么做)同时你需要改进它,你需要进步。所以我每天都要给自己留半小时的私人时间。因为医生(间接地)告诉我,人每天都有独处的必要、〕正像中医里说的“平衡理论”一样,你需要安抚自己躁动的内心世界,你需要平和白己对不公世事厌恶的心态,你需要打点自己今天的所得,你需要认识到自己不经意间的失去。这时候你或许寂寞,但是你冷静,你可以思考)这样的思考绝不是多余的,而是对自己一次负责任检查,你在安排自己每一天的生活,就是在安排自己的生命。

    生命不会重来一次,逝去的生活也不再回头。每天你只有一次机会。 夸张地说这“做计划”的学问是要培养的。每当我看到一个人,他整天忙忙碌碌而碌碌无为的时候,我想,他该学做计划了。因为做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情而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除非是“人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自己该是相当痛苦的)因为他忙碌,他付出,但是他收获很少,他没有回报学做计划要良好的心态。急功近利不行,做计划就像学古文,也是厚积薄发,一口吃不成胖子;得过且过不行,做计划不能没点精神,懒懒散散做不出有效果计划来;不劳而获做白「1梦更不行,那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计划要有可行性,天方夜谭的事情我们不做,也不去说。计划要有可操作性,浮光掠影的事情我们不说,也不去做。计划要有选择性,我们不给自己背卜沉重的包袱,也不让自己“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计划是越做越好的,一开始,是一天想做完一学期的事情,口进单词500个的豪言壮语也许让人好笑。到后来是一天的事情想拖一学期做完,到后来如梦初醒才后悔莫及。这是计划的两种极端,都毫无艺术感可言,自然不能学。我们的计划要循序渐进,有的放矢,不大鸣大放,也不空鸣空放。

    其实当你懂得对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事情进行判断、删选,把它们安排得好好的时候,你已经学会了控制生活的进程,你已经懂得了生活,你已经在享受生命。前不久,余秋雨先生来浙大,给大家做《远行归来话文化》的讲座,发现他的讲话很人味,往往是你想说却说不出来,或是说出来却“一派胡言”的东西,他精准的几个字就概括了,浓缩了,让你不得不佩服他驾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字的功力的魅力。我们做计划,不求有如此的精准,却要有这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灵活。我从不把计划安排得满满的。因为灵活的计划更有实效性。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和机遇,你需要随时调整你的计划,随时加人新的、更加重要的内容,而把那些相对次要的,可以延期的东西删去。所以计划要有空隙,要有生命力,不是死的,不同于强硬的命令。

    人创造了制度却受制于制度,可善于做计划的人,从不会被动地受固于自己的计划,他是主动的利用,积极的调整和有效的进步。 我们说现在是对将来的投资,投资的效果在于你今天的计划。要从整体上把握你的计划,做个会计划的人,你要学会放弃。“天下之事,了犹未了不如不了了之。”当你觉得自己不堪重负,失去了对生活的操控权时,你得放弃。放弃那些相对不重要,可以忽略的东西,夺回主动来。西方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遗忘。”即使你是海绵,你也有吸足水的时候。虽然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在死的时候,其开发程度尚不及10%,但我一直坚信,一个人的极限是天生的,你能发展到哪个程度,你能达到怎样的高度,都是有限的。

    你要做的就是在到达“海绵”的极限以前尽量地吸收养分。当然不是说反正有个极限,就可以给自己找偷懒的理由,你还得努力。因为我想没有人会轻易地说:“我已经达到极限了!”所以当你懂得放弃的时候,你就赢得了一半的主动权,还有一半就交给你的计划。我是很佩服那些把任何事情都能做完做满的人的,但大多数人不行,他们需要有所取舍。要知道,放弃不是对现实被动的、无节制的退让,不是向困难低头,相反放弃是一种战略卜的调整,放弃是为了得到,它在积聚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力量。至于放弃什么,怎样放弃比较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这涉及到个人价值观和喜好问题,可以自由选择,原则就是避重就轻,扬长避短。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