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乐意读书,这是好事。但有些孩子往往从兴趣出发,不管好坏抓起来就读。过去说“开卷有益,,意思是打开书来读就能获得教益.。父母以为既然“开卷有益”,孩子读什么书也就不必过间了。其实,问题并非这么简单,孩子读书需要指导。 书,历来有好有坏,或者好坏参半,或者基本是好的,但有瑕疵。如今的出版事业和过去比繁荣得多了:书多、杂志多,小报多,多得令人目眩。它表明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了。这些书刊报纸多数是好的,但也难免夹杂一些不太好的。何者为好,何者为坏;何者目前宜读,何者将来宜读,这就需要选择。
初中阶段的孩子,一方面对好坏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也略知一些,但究竟还不成熟。另一方面,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越是离奇的书越想看;越不让看,越非看不可。自以为没问题,一旦入了“迷宫刀,就走不出来,陷于不可自拔的境地。 这绝非耸人之谈,生活中此类情况确属实有。据一位教师在文章中说,一个他熟悉的中学生,原来是个好学上进的少年,文体活动的积极分子。可是,初二的时候,他从别人手里转借一本黄色“手抄本,,,半天工夫看了两遍,纯洁的心灵从此就撒入了灰尘。他开始想入非非了。逐渐地,他陷入了男女鬼混之中,精神上借惜懂懂,功课学不进去,文体活动也丢弃了,最后滑上犯罪的道路,无以自拔。小小的一本黄色的“手抄本,,,竟把一个品学兼优的少年活生生地“吃,掉了。
即使是好的书刊报纸,如无目的地滥读,也会起反作用。据一位家长说,他的孩子初一时勤奋好学,德、智、体各方面均好,还被班级评为三好学生。初二开始,对课外读’ 物发生极浓的兴趣,家里以为这是好事,于是按孩子的要求订了十来种杂志,又陆续地买了些小说。内容都好,孩子爱不释手。从此,谋外集体活动不参加,作业没做完就看杂志、读小说。有的情节吸引人,连吃饭都不顾了,直到把 “吸引人”这段读完才罢手。结果,各科成绩江河日下,作文当然也不好,而且身体逐渐衰弱,关心集体的热情消失了。由于二年级忽视“正亚”,基础知识不牢靠,‘到了三年级跟不上“大流,越这样越丧失信心,毕业时成了后边数的头几名。 这就告诉做父母的:既要鼓励孩子广泛地读些课外书,又要及时地给子指导。第一,告诉孩子不读坏书,讲明读坏书的危害。
发现孩子读坏二书,也不要大惊小怪,应晓之以理,用已知的沉痛教训,‘启发孩子自觉地不读了。‘同时自己也一定不读不该读的书,免得对孩子产生坏影响:“不让我读,你怎么读呢!’,第二,教育孩子批判地读。一本书不一定十全十美,告诉孩子读时要持批判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久之,能提高鉴赏能力。第三,指导孩子有计划地读。所谓有计划,即是在完成课内学业的前提下,结合作文需要选择一些好书读。处理好课内课外的关系,合理分配时间。
第四,让孩子选“初中”学生宜读的书刊。别林斯基说:“选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一般地说,语文老师都给孩子讲,哪些书适于初中学生读,哪些不适于初中学生读。如果老师没讲,父母就费番心思,帮助孩子选一选。选书时,一定要结合孩子阅读的实际水平,一定要照顾各类书各种文体,即使选小说,也要考虑全面:短篇、中篇、长篇都要有。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向孩子讲清读课外书的目的。目的明确了,孩子也就不乱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