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青年和干部中间刻苦读书,自学科学文化知识,蔚成风气。山西一所刊授大学,吸引了全国千万有志者,上海首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试者多达一万五千多人,其中年龄最小的十七岁,最大的七十三岁。这些都有目共睹,无须赘述。引人注目的倒是,前两年还觉得胸无点墨照样好捧“铁饭碗”的人,近年来的自我感觉也大变了。
有这么一位年轻人,这些日子常常孤灯寂坐,穷夜苦读,旁人问他:何以忽然勤奋至此?答日,“照老样子混不下去了!”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是因为害怕“混不下去”,这够消极的了吧?然而细细想来,却也未必。
现在,类似这样的青年不止他一个。照老样子感觉“混不下去”的人,不光青年中有,干部、中老年职工中也不在少数。工人搞革新,奔图书馆,干部当领导,钻管理科学,啃政治经济学,这是随处可见的事。他们有时也说照老样子“混不下去”,这是一种雅谑。重担在肩,“本钱’不够,非学不可,这便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些起步较晚的年轻人,终于感到时势逼人,不学不行,虽然显得被动,但被动也是一种“动”,在通往知识之宫的道路上行动了。这实在是一桩可喜的事情。可见,虽说如今还有人如斯大林批评的那样,“决心歌颂我们的投有文化”,但“知音”毕竟是越来越少了。
“混”,是什么意思呢?过去说那些不肯流汗苦干,出工不出力的懒惰人是“混”,如今,它的内涵看来有所不同了。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一根杠棒,几斤力气,在很多情况下是远远不够用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全部生产力,也就是整个社会生产的“科学化”,全体劳动者的“知识化”。现在,我们正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即使在那些工作纯属体力劳动的部门,大家也已经越来越明显地看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日益需要文化科学知识作向导。人们经常想起的那个体脑分工,现在也已经不再是单个劳动者的绝对分工,而不过是以体力劳动为主或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相对分工,这种分工越来越要求每个劳动者重新把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集 于一身,要求劳动者不断提高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哲人有言:“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如果缺乏知识的力量,便掌握不了现代生产技能,掌握不了不断革新的劳动工具,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豁要?农村要科学种田,工广要技术改造,种种新课题不断出现,没有相应的知识能盆,怎能承当起现代化大生产意义上的劳动?就是向青年朋友做思想宣传工作,如果不更深入地钻研马克思主义,不孚习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如心理学等等),不研究实际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间题,光凭过去的那些老经脸,恐怕也会陷入困境的。对此不自知,或者有知却无所谓,安之若素,麻木不仁,以为反正有“铁饭碗,的人来说,这岂不是有些“混”的味道吗?
感觉到那样“混不下去”,其实是感觉到了时代潮流在奔腾,而自己这样“混,法,于社会而言是不合时代要求,于个人而言则可能成为可悲的落伍者。发现“混不下去”了,下决心改变那种知识贫乏的状况,正是觉悟的表现。这不仅预示着有如此感觉的人将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阶梯上逐步升高,面表明他开始意识到并准备肩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使命,表明他依靠着知识的力量在新的历史途程中寻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歌德说过:“知识的历史犹如一支伟大的复音曲,在这支曲子里依次响起各民族的声音。”如何“依次”法?歌德没有说清楚,但只要不把这段话理解为宿命的循环论,那对于我们仍然是一种启迪和激励。
依靠着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为人类贡献过四大发明的中华民族,犹如历经火的洗礼的金凰,如今重新振翅起飞,正处在引吭高歌的历史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建设,科学技术是关键。整个物质文明的建设,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是重要条件。不远的将来,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终于实现的时候,在有着悠久文明的祖国大地上,“知识的历史”也必将翻开极为壮关的新的篇章。十亿人民齐唱一支“伟大的复音曲”,是光荣而豪迈的事业。我们每个人,特别是青年一代,努力学习,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自己,依靠知识的力量多作贡献,在这支“伟大的复音曲”中无愧地加进自己一个美妙的音符,当然同样是光荣而豪迈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