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献给大山深处的孩子们

2024-09-10 23:35:08 文题网 阅读:

    我来自黑龙江的大庆油田。长在城市的我,1995年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家乡的富饶,城市的繁华,不顾父母的极力劝阻,只身来到山东日照,被分配到五莲县边远山区的一所乡镇中学。在这里我没有亲戚和朋友,我只是为了心中那一份执著与追求。

    踏进校门,我成了全校唯一的女班主任,双肩担负起了50个生命的重托。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我备感肩头的重任。我告诉自己,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21世纪的合格人才,决不让一个孩子在我的班里掉队。

    我班有一个出了名的“坏孩子”厉超,从其小学老师的口中得知他聪明但不可救药,恶习成性,打架、逃学、小偷小摸,就连他爸爸也对我说:“老师啊,我们真的管不了他了,打死了他也还那样,只求您多费心,别让这孩子出点什么事就行。”看着家长的无奈,我能说什么呢?但我相信的力量。违纪、逃学,他的家门我一次次地敲响,十几里的山路多少回奔波,可我的苦心似乎感动不了他。一次,他竟把一只瘩蛤蟆放在我的讲桌上。当时,我真想狠狠地抽他两个耳光,再痛痛快快地训他一顿。可是,我不能那样做,理智战胜了冲动.我说:“听生物老师说,近两天的生物课要用一只青蛙做解剖实验,我感谢这位同学对班级和学科的关心,只是现在放的不是时候。”一场馗尬的场面结束了,同学们都会心地笑,厉超也被我的宽容所打动,那双惊恐不安的眼睛,随着头深深地垂了下去一次,这小家伙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得了重感冒,我把他带到医院检查,化验后便是三个小时的守候。看着药液慢慢的滴淌,我真的很疲倦,他第一次用滚烫的小手拉着我的手,泪扑簌簌地流了下来。对于厉超,多少次谈心记不得了,只记得他大大的眼睛里由充满敌意到充满疑惑,由充满感动到充满自信。他现在己是我班体育组的活跃分子,学习已能拿到第25名了。我成功地走通了心与心之间这条世上最难走的路,欣慰自己扶正了一裸幼苗。

    对于调皮的学生,要用爱心去转化;对那些因家庭贫困而面临辍学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用爱心去加倍呵护。人学不久,我就发现我班的一个小女孩每顿饭只捧着一卷黑乎乎的煎饼,很少吃点菜,经多方了解后才知道,她的父亲1992年摔伤瘫在床上,一个年迈的奶奶,一家四口人靠她妈妈一人维持。为了更多地了解她,我选她当我的课代表。在我多次想给她以物质帮助时,她都倔强地拒绝了。可命运不公,1996年她爸爸的病情恶化,本来就一贫如洗的家更是上加霜。一天,她哭着递给我一张纸条:“老师,妈妈为了我在支撑着家,我不能再读书了—您的学生李秀燕。”我的心酸酸的,苦苦的。我理解家贫出孝子。可我能让这个不幸的孩子在我的班中消失吗?我的良知告诉自己不能,“秀燕,你只有将来有出息了才能拯救你的家,让老师来帮你吧。”“不,老师,您一个人已经很不容易了。”她仍坚持要走,我真的急了:李秀燕同学,你有志气吗?多少孩子比你更苦更难,可他们仍艰难地求学,而你能退缩吗?"她哇的一声趴在我的怀里、从此,每当我领到工资时,就先拿出50元悄悄地塞给她。我们什么也不说,她总是把最优异的成绩拿给我看。她的妈妈每次来看我,只是哭,一次竟拿着一双新布鞋递给我,说是特意为我做的。望着这双千针万线缝制的布鞋,我真的好感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所带的班级逐渐在校内4O个班中崭露头角。校内的各种评比,举行的各科竞赛,县里举办的书法、绘画大赛,我的班级和学生连连获奖,班级被校命名为“学习加特长”尖子班。我像一只领头的大雁,快乐地带着全班50个天真的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成功的喜悦掩不住我浓浓的思乡之情,由于工作的牵挂,三年里我只回过两次老家。多少次梦中拥抱满头白发的妈妈;多少个中秋月夜,遥望千里关山以泪洗面,多少回心底呼喊,请求父母的原谅。谁家孩子不恋亲人,哪个女儿不爱母亲?每当星期天、节假日,孩子们走了,面对空荡荡的校园、教室,我的心更空了,孤寂和失落更激起了对家乡、父母的思念。可我的责任让我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我必须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我的班级,我的学生,我的教学。我是学政治专业的,进校后改教英语,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我用节假日、星期天系统地阅读教材、大纲、参考书,平时,我也总是在别人进入梦乡的时候坐下来,写教案,查资料,练口语。为了搞活课堂,变枯燥为有趣,从教具的制作到简笔画的苦练,从基础口语训练到交际能力的提高,从课堂上的教学到课外英语活动的组织,我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我的学生深深爱上了我的课,我教的两个班的英语成绩在统考中获全县第一。

    1996年5月全县举行送课下乡活动,在全县400多名英语老师中选两人,我是幸运的一个。1997年11月份全国初中英语竞赛,全县12人参加决赛,我辅导的就有6人。在一片惊叹与赞扬声中,心里真是甜滋滋的。 教书三年,才刚刚是我人生道路的开始,脚下的路还很长,很长。我将无愧于五莲父老,我将把我的情,我的爱,我的一切,全部奉献给大山深处的孩子们。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