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模糊的镜子模糊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形象的地步,我们也差不多找不出一块粗糙的板子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东西的地步。”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我想到的是在每天工作中面对的特殊孩子,便更加有信心用适合的方法教育他们,改变他们,使他们能用学到的知识过以后的生活。
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心的投入,不可能做好特殊教育工作。爱是无条件接纳,爱是真诚面对,爱是尊重。
自从来到特殊教育学校,每天面对的许多孩子连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都没有,有的孩子年龄太小,不会梳头,脸也洗不好,我每天很早来到学校,一点点帮助并指导他们把脸洗干净,把头发梳好,有的孩子连鼻涕也要老师擦,就是“下课要上厕所”也要每天强调很多遍。
在一件件习以为常繁琐的点滴小事中,我耐心指导孩子,在每天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努力付出,孩子一点点收获着、成长着。
记得第一批学生入学那天,我们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学生最小的七、八岁,最大的近二十岁,一个孩子一个样子:有的眼神呆滞、嘴里流着口水呆坐,有的没有目的地打闹和尖叫,有的满校园乱跑,有的倒在地上乱喊乱叫,有的连大小便都控制不了……从来没有受过约束的他们,在学校里发疯似地乱跑,我们已经无暇顾及自己是否狼狈。那天,天刚亮就来到学校,中午没有一位老师回家,一直到学生在宿舍入睡才离开。
我班有个重度智力差的孩子,费了很大力气安抚她躺在床上时,她一直紧紧攥住我的手,我试着把手抽出来,看似睡得很熟的她立刻睁开眼睛看着我,我重新把手伸给她,她才满意地攥着我的手又睡了,可是只要我的手轻轻动一下,她就会睁开眼睛看着我。我坐在她的床边,靠着床栏杆,阵阵困意袭来,可是我一动也不敢动。
时间过去了很久,我轻轻把手从她手里移开,看着她熟睡的面容,帮她掖了掖被子,轻轻带上门,很放心地走出宿舍,当我走到大门口时,听见她哭着跑过来,我迎着她一起走回宿舍……
我到家时已经半夜,刚刚两周岁的女儿熟睡的脸上还挂着泪痕,老公说女儿一直在叨念妈妈中睡着的。
每天到学校时,学生就会像看到妈妈一样围到身边。可是,在家里,我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女儿那时正上幼儿园,每天她一定是最早被我送到幼儿园,最晚离开。每次去接她,看到她孤单单地在门卫巴巴等待我的样子,我的心里说不出的难过。
老公那时在封闭管理的私立学校顾不上家里,有时候女儿生病,我为了不影响工作,就在家里找一些备用的药给她吃,后来嗓子疼得直哭,才带她到学校安置好了学生之后去附近的诊所给她看病。
可是如果学生身体不舒服,我却在第一时间带他们去看病。现在已经毕业离校的慧慧入学时才七岁,每次生病吃药都要哭很久也吃不下去。作为班主任,每天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到教室看孩子们。那天,当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时,孩子们告诉我慧慧生病了,在宿舍。
慧慧蜷在床上看见我,哭着说:“老师,我难受,我早上都没吃饭。”鼻涕眼泪流一脸,我摸摸她的头,帮她把脸洗干净,梳好头发,给她盖上被子。出去买了面包和鲜奶,看着她吃完,带她去看病。
看病回来,我给她打水,劝她吃药。她使劲闭着嘴哭,怎么说也不张嘴,我一边给她擦着眼泪一边耐心地安慰她,劝说她。
在我磨破嘴的劝说下,她把药含在嘴里,但是药在嘴里不咽,我一直耐心地陪着她,想各种办法让她把药咽下去。
有近一年的时间,每次她生病吃药时,我都看着她把药一点点咽下去,直到后来她能够在我的微笑注视下轻松地把药吃下去,我知道孩子总会长大、懂事。
类似这样的小事情在生活中对他们的照料很多很多:他们的褂子会穿反,鞋会穿倒,衣服会撕破,日用品会用完……
无论出现任何状况,我都会及时出现在他们面前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只有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才会信任你,才会愿意听你的话接受你的教育慢慢做出改变。
专业是引领。从事特殊教育,必须要有专业的知识作指导。
记得在一所特殊学校,看见几个在校园角落表情丰富地用手语相互交流的聋孩子时,我被他们吸引住了。我久久注视着他们,眼中饱含着泪水,对他们缺陷的生命充满了好奇,从那一刻起,我就决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世界,帮助他们的生命也展现出精彩。
“医学的终点,教育的起点” ,医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用教育来弥补。
一个智障太重的孩子被家长领回了家,我在宿舍看她妈妈无奈的表情收拾孩子的行李时,眼泪忍不住流下来。
这个孩子的离校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更加明白,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光有爱心和耐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加强学习。知识就是小桶收芝麻,一个个小小的芝麻是一个个点,把这些点连成串,积累成一个体系,用这个体系解决问题。于是,我每天工作时间以外,都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学习教育理论,努力去了解孩子,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有着专业知识的指导,教育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在孩子的变化中。
快乐是方向。赫伯特·斯宾塞说:“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有快乐的体验。因此,我的课堂多以活动的形式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结合生活认真设计,并在课堂上灵活发挥,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获得技能。
愧疚是在家庭需要时的缺席。父亲在一次意外中摔伤,造成胳膊严重骨折。为了不打扰我工作,事发第二天才让母亲陪着在本镇医院打了石膏。如果不是医生建议到县城检查,父亲不会给我打电话。由于错过最佳期,骨折处严重错位并发生扭转现象,医生建议必须手术。看着父亲痛苦的样子,我怨他不第一时间告诉我,父亲只是说:“你上班挺忙的……”
从不因事轻易请假的我等待父亲手术完,匆匆赶到单位上班。尽管挂念着父亲,可我最惦记的还是班上的孩子和份内的工作。妹妹把家事放下,从密云赶回来照顾父亲,让我安心上班。面对家人,我只有深深的愧疚。
我在一点一滴中尽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使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温暖,都能有一点收获。
从事特殊教育,意味着没有桃李满天下的殊荣,意味着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不可能培养出一名值得骄傲的高材生。但是,当看到孩子一点点的变化:能够把衣服穿利索,把被子叠整齐,能够把一块手绢洗干净……心是欣慰的。
他们是迟开的花朵,生命是有着缺憾的。在缺憾的人生中,我希望他们能够感受阳光般的温暖,焕发生命的光彩,绽放自己的美丽。
作者简介:晓妞丫丫,姜素娟,育有二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90级中师生,工作之余写走心文字。看好文,写好字,带好娃。文字有光,照亮生活。
(本文为晓妞丫丫原创投稿,首发微信公众号“素涓课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