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的一次出走想到的……

2024-04-13 12:33:30 文题网 阅读:

    与同学们相处的过程中,会有形形色色的事情发生。尤其是在他们踏入了初二年级这个初中阶段极具转折意义的一年。随着与学生的交流入深,以及与家长的联系中,我逐渐发现部分同学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我的解释是,这里的“厌学”有两层含义:1、厌恶学习本身:2、厌恶学习生活。我认为有绝大部分同学出现的情况为第一种,而非第二种。他们不讨厌到学校来过学习生活,与同学们相处,反而乐此不疲,令他们感到厌恶的是学习,考试,作业等等。下面我就想举这样一个例子:

    记得在一次教工大会临近结束的时候,总务处的梅老师急急忙忙的跑进来让我去门房间接了个电话,当我拎起电话,那头却传来了咽咽的抽泣声,“喂,请问是哪位?”“陈老师,我们家xxx交给去接她的司机一封信,说她再也不回家了。怎么办啊?”我一听,可就呆了,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儿呢?“您先别急,我看她今天没有什么反常呀!怎么会呢?信里都说了写什么呀?”“信里说我管她管得太严了,她不喜欢回家,觉得没有人身自由。”原来是这样,我想通过同学可能会找出些蛛丝马迹,于是说道:“我先替你去找找,您等我的电话吧!”挂了电话,我就直奔操场,因为今天我留了部分同学背诵英语课文,她应该也在其中,如果她不在,就得从她的好朋友那里打听了,毕竟她还是个孩子,并没有许多的地方可去。当我跑到司令台,看到班里的十几位同学在那儿围着课代表背书,我一眼就看到她了,咦,不是在那儿嘛生如果她真的有心离家出走,又怎么会让我们轻易地找到她呢!这其中必有原由,一定得问个明白。“XXX”,你过来一下。”就看到她与身边的好友耳语了两句,提着书包过来了。她跟着我来到了办公室,我先与她的母亲通了个电话,告知她孩子并没有离开学校,并请她来校一次,搞清楚个中原因。接着我把她叫到了跟前,并排找了两把椅子,坐了下来,“怎么不想回家了呢?读书以后也不来了吗?”“学还是来上的,就是不想回家。”“这是为什么呀?”“家里没劲,总是补课,要不就是妈妈对我的成绩不满意,动不动就打骂,我看到考试就发休。”“那你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啊!害你妈妈担心!这样能解决问题吗?”可是我就是不想回去。”“那你妈妈找老师给你补课,也是出于对你的关心啊,对你的打骂,可能采取的方式不对,但是她也是恨铁不成钢,所以才采用这种方式的呀!如果她真的不关心你,大可以听之任之,何必不顾自己身体的情况,还要对你发火呢?我记得上个月你因为担心妈妈的身体,还曾经与我谈了几次话呢,从你的话语中,你也在替妈妈的身体担心,那你为什么不能把你的这种担心化作行动,来体贴你的妈妈呢!而不是采取这种极端的行为,让她感到自责呢!”“……”这时,她的妈妈赶了来,一见面,劈头盖脸就是一长串的问题,而她的女儿却什么也不答,于是她又好言相劝,希望她的女儿能回心转意,而她依然不为所动。于是我把她卿亲叫到了一边,说道:“好好地跟你的女儿聊一聊吧,让她把心里的话说出来,然后再共同的想出解决的办法来,如果这个心结不解开,其他的事情就很难进行了。当然,也不要过于得迁就她,必须做到恩威并施,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扭转她的思想观念。”说完,我向x xx走去,“先跟你妈妈回去吧,有什么心里话,今天一股脑儿,全告诉你妈妈,我相信母女间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她点了点头,背起移包跟着她的母亲回家了。

    事情叙述到这儿,你们可能会问。她现在如何?现在的她就与其他的同学一样,每天高高兴兴的到学校来读书,当然,对于学习的兴趣要她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有一个质的变化,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必须集合家长、老师、学生的三方合力共同合作才行,因为我们不难发现,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与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如果不相适应,必定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所以我从以下儿点开展了工作:

1.身为一名老师,却更是一位朋友,努力成为一名“良师益友”。

2.“换位思考”,假设学生是自己的孩子,是粗暴的对待?还是循循善诱?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做到“小事常联系,大事急联系,”斑中无小事,一定要做到保持联系。

4.除了常规的家访形式外,可以多采取座谈的方式,与学生,家长同时交流,相互直接的交换意见,更有利于我们工作的开展。

    从我的个案,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常常进行一些“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为告别学生时代太久,而忘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扰,因为毕竟我们都经历过那个时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