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民族化

2024-09-10 22:36:19 文题网 阅读:

    在一九八二年影片回顾中,我们不能忽略的是,革命现实主义在一些现代文学名著的 改编中,取得了新的成就。就我所看到的,我以为它们集中地反映在三部表现老北京生活 的影片里—《茶馆》、《骆驼祥子》、《城南旧事》。

    《茶馆》是老舍先生生前的话剧名作,而且经过已故著名导演焦菊隐先生的精湛的舞 合形象的艺术创造,早巳成为能京人民艺术剧院有口皆碑的保留剧目。这出戏的表演艺术 家们,都是人艺以至全国的著名话剧演员。谢添同志这次把它搬上银幕,的确是给话剧运 动史保留了珍贵的资料。自然,舞台剧搬上银幕,并不是“照搬”,而必须有电影艺术的 补充和创造。这方面我没有发言权,看了一篇评导演艺术的文章,对谢添同志的有些艺术 处理,才稍稍有点领会。但我总还有那么点遗憾,以为那原舞台剧幕一开启,人物正在活 动着的大转台的社会风俗画般的全景,较之影片中开始时的大空茶馆的镜头,对清末的时 代着色,要浓烈、鲜明而感人得多。

    凌子风同志根据老舍的小说改编并导演的《骆驼祥子》,我巳写过两篇短文,当然还 有不同意见,我不想再多说。但我仍然认为,它的改编,是八二年影片创作中的革命现实 主义的新收获。与《骆驼祥子》相辉映的,是年底出现的《城南旧事》。这部影片是根据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作为三四十年代也曾在北京小胡同度过自己童年 和少年时代灼人来说,我深深地为渗透那银幕形象中的浓郁的乡情与乡愁所打动。是的, 它和《茶馆》与《骆驼祥子》的艺术风格完全不同,它不是浓墨重彩,却以淡写素描的细 以笔触,同样展现了老北京特定年代的社会风俗画,像一清新雅丽的抒情散文,给人以余 意无穷的美的享受。

   我还以为,这三部影片等,在再现原作的风铭,特别是在电影艺术民族化的探索中 ,都做出了自己的血献。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