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阅读了《红旗谱》修订木的原稿,把我认为值得考虑的地方用稿纸一一列了出来.写上我们的意见,提请他斟酌时,他逐条一一作答—这个意见提得好,这个地方可以不改,为什么可以不改,这句话是冀中高阳金县一带的土话,意思是什么,改了它就没有地方特色了;这个材料因为我手边没有资料,请编辑部代查一下,这个情节我根据编辑室的意见修改了一下,你们觉得如何?
梁斌同志衣着朴素。有一次,他到文学编辑室来找我。新来的同志不认识他,看了他一眼,就埋头做自己的工作。等他走了以后,年青的编辑问我:“老黄,刚才来找您的那个老头是谁?”我说来的是梁斌,你怎么不过来跟他打招呼?她大为惊讶地说:“哎哟!一点也看不出他是一位大作家!”梁斌同志平易近人.一点架子也没有,他用一块包袱皮包了一大包稿纸,亲自给我们送来,传达室的老刘头,以为他是冀中的老乡。他走了以后,老刘头问我:“黄伊,刚才那位老乡,给你送红枣来了吧!”我征了半天:“老乡给我送红枣?”后来我恍然大悟,我说:“老刘,他是梁斌呀!他就是那个写朱老巩大闹柳树林的梁斌l”
但是,梁斌同志最可贵的是他的严肃、认真,是他对艺术上的追求。梁斌在《红旗谱》修订本后记上有这样一段话:“艺术是没有止境的。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我根据广大读者的意见,做了两次修改。现在这个修订本,是第三次较大的修改。但限子水平,修改得还不够好。读者将来有什么宝贵的意见,我还将继续修改。”的确,在艺术上是没有止境的。梁斌同志的《红旗谱》和《播火记》所以成功,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由于他有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
至此,我们可以获得一条有益的启示:要写出好的作品,除了多方面的努力外,还必须严肃认真,谦虚谨慎,一丝不苟,对自己作品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负责到底,对别人的点滴意见应该加以考虑。梁斌同志在这方面正是我们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