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写惯了记叙文,对记叙文的语言风格很熟悉,但对议沦文认识不够,不清楚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区别,在写议论文的时候,运用的还是记叙性的语言,读起来非常不舒服。
议论文和记叙文是两种区别度很高的文体,在语言上也具有明显的不同。写作时语言应和文体保持一致。不能用记叙文的语言写议论文。我们曾多次强调议论文的理性特征,这一特征规定了议论文的语言具有理性色彩。
一是说理性。
议论文是在讲道理,讲道理总有一定对象,总是要针对某一类人或某一种现象去讲。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心中应该有读者意识,应该假设有一个人在场,而你是在说服他,规劝他。有时可以是对话性质的,你可以让假设的读者出场发表见解,然后再一一批驳,驳倒之后指出正确的观点。也可以是讲话性质的,可以不给读者发表意见的机会,只你一个人大讲特讲,通过大量的论据和周密的论证把读者说服。
读者意识,对保证语言的说理性质很重要。没有读者意识很容易变成自言自语式,既缺乏说理的力度,又容易偏离议论文的文体特征,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
二是逻辑性。
议论文中因大量运用分析、推理和判断这些理性思维模式,在语言上就格外强调逻辑性。
当然强调议论文语言上的逻辑性,并不是说记叙性文体不需要逻辑。
现实中的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因有果,这就是逻辑的表现。记叙文体并不是超越现实,自然也要体现生活的逻辑。但记叙文中的逻辑,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和对题材的处理中,体现在语言的深层内涵中。或者说记叙文中的逻辑是大逻辑,是生活的逻辑。因而我们在读记叙文时基本上忽略了它的逻辑性层面。
而在议论文中,逻辑处处存在,让你无法忽视。它既反映大逻辑,又体现小逻辑。即是说,从整篇文章来讲它应反映生活的逻辑,事理的逻辑。任何不符合生活规则的道理是讲不通的。从语言的角度来讲,它体现出小逻辑,体现出每一个分析判断的过程。一句话和一句话之间必须要有逻辑性,一个段落和一个段落之间也必须要有逻辑性。必须让读者一步一步地明白,让读者看到此因必导致此果,此果必由此因所引起。
我们在读议论文时,看到很多这样的词汇:因此,所以,因为……所以……,因而,必然,如果……就……这些词汇在记叙性文体中出现较少。它们通过语言上的逻辑联系,表现事物的因果关联。这些词汇既是理性的象征,也是逻辑性的体现。
当然,从语言的简洁、灵活、个性化的角度讲,这些词汇在一篇文章中出现得越少越好,如果不使用这些词汇,仍然可以表现语言间的逻辑关联,就一定不要使用,因为过多使用这些词汇,使大量的议论文表现出千人一面的呆板,缺乏应有的活力,使很多同学对议论文产生厌恶,读者也不愿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