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结构

2024-04-13 17:13:28 文题网 阅读:

    我们见到的记叙文,结构很老套,大多为“三段论”,开头是个引子,引出一个人物或一件事;这个人物和事件成为整篇文章的主干,交待完了文章就该结束了。在结束之前一般都不忘记给它加条光明的尾巴,把事件升华一下。

    一位朋友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位小学生作文《记我最喜欢的小动物》,写自己养的一只狗,作者每次喂它食物时,狗都站起来用两个前爪作感谢状。这位小朋友把这只狗写得很精彩,但在收束时,想起老师平时对写作的要求:要有升华,要有意义等,于是,他这样结束了全篇:小狗啊,你不要感谢我,你要感谢伟大的祖国。

    听完这个笑话,我心里很难受。我觉得记叙文这种陈旧的模式,已严重制约了孩子们创造能力的提高。

    结构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是一篇文章是否具有艺术性和创新性的重要标志。但在进行记叙文教学时,我们却忽略了结构的这些特点,忽略了结构对于写作训练的意义,结果便出现了现在这种情况—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记叙文变成了新的八股文。对孩子们来讲,记叙文已经有了固定的模式,成了可以套写的东西。

    记叙文作为一种比较容易操作的文体,让孩子们训练无可非议,但因人们对记叙文的误解,使记叙文在操作训练时走进了死胡同。要改变这种状况,把记叙文从死胡同中解救出来,除了给它注人“思想”这股新鲜血液外,还应给它引进“灵活多样的结构”。

    所谓引进“灵活多样的结构”就是要有“结构”意识,告诉孩子们,在写记叙文时,有很多种方式,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方式。鼓励他们大胆创新。

    可能有人会不理解,认为记叙文不就是记人叙事吗,结构怎么创新呢?这是对记叙文的一种误解。如果仔细想想,就知道不仅记叙文是记人叙事的,散文、小说又何尝不是记人叙事的呢?

    人和事本来就是写作的主要对象,无论使用哪一种文体,也都是为了表达我们对人和事的理解。只不过在记叙文中比在散文和小说中更容易拿来训练而已。如果忽略了结构的创新,这种作文训练就失去了意义,也会影响孩子们对其他文体的写作。

    具体怎么创新呢?首先,应打破旧的模式,不要总是给某一件事戴高帽子,穿靴子。而要实事求是地从自己的心灵出发,写自己对记叙对象的真实想法。也不见得总写正面人物和积极的事件,也完全可以写那些并不“积极”,但却对自己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事。

   其次,应打破常规,打破叙述顺序,不要总是按照事件的自然顺序去写。可以按照自己对事件的认识顺序来写;也可以按照事件产生影响的大小顺序来写。可以先写结果再写发生的原因过程,也可以从事件的高潮写起,再交待原因、结果等。

    在角度上也可以灵活一些,从作者的角度或从另外一个人的角度都可以。有时通过别人的角度更容易反映事件的意义。

    至于开头结尾更是多种多样,我们前面介绍过几种开头的方法都是比较灵活的。至于结尾可根据文章的需要,用传统的总结升华式的结尾也可以,用抒情式的、议论式的结尾或照应性结尾也行。

   开头结尾灵活多样,对事件的叙述顺序灵活多样,叙述角度也可以转化。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改变了千人一面的现状。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事情,只要我们有要求,并告诉他们规则,他们的创造潜力是巨大的。我们不要因低估了孩子们的能力,而降低写作标准。

    现在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在不断深人,对文学的观念由开始对内容的强调,已发展到对形式的追求。人们认为形式也是文学的重要属性,写什么远不如怎么写更重要。而结构是形式的重要构成,我在此强调重视结构,除了要改变目前记叙文的现状以外,也是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对文学的认识更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