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籍,读书人

2024-09-10 22:34:32 文题网 阅读:

    据查,古代书的起源于巴比伦人和叙利亚人用钉子在泥块上刻字烧成砖头,即早期的书。古埃及人用草做成纸,用笔在纸上写字或绘画,又将纸卷在骨头或木棒上,就成了一卷书。

    中国古代的书是用笔写在匀称的竹条上面,用线串联成一片,卷起来就是一卷书。可连贯。我国古代常以“图书”并称,是因为书中有图,旧时书籍多以绣像配文字,或图文并茂为时尚。据甘肃敦煌石窑发现的《金刚经》,系唐代游宗(李催)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所刊,卷首有精美佛说法图。宋代印刷术盛行;此后书籍大体如现代书刊,大同大异。

    当然,由于时代的飞跃发展,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十年来,图书印刷的精美考究色彩纷呈,还有微型小本,更有电脑软盘贮存,未知今后还有新奇的书呢!

    书籍是各种知识的博大载体,从古至今,难以计数。故读书人需要有书籍、书架、书房,古人喜欢用自己的字号或兴趣爱好另起个名称雅化书记,叫“书斋”。还将自己隐喻为“书蠢”,或书痴,坐拥书城,怡然自得。笔者常访书友,见他(她)书斋中四壁皆书,桌上枕边堆书成书窝。

    不少文友都仿古人给自己的书房赐名雅致浓趣,如金齿柳的“夕佳斋”,跃辉的“文香斋”,寸才的“静虚斋”;也有起名“书居”者,如丹旋的“兰香居”,老转的“多无居”,世光的“寒士居”。这都将书斋视为一个磁场,吸引着芳心童颜鹤发老翁,永不服老,乐于笔耕,奉献精神文明。

    当然书斋兼而用之,为习书之所。笔者多年来结识的同事挚友或文友,大多为书画爱好者,少数为诗词书画功底皆备且厚,城府颇深。他们大多在书房四壁悬挂古代当今名人墨宝,凡有旅游感触时,即挥毫泼墨,且孤芳自赏。此乃“习书”与“书斋”兼而用之,遇有节日即去展出。

    古人云:“人不可无癖,以其无真性情也。”黄庭坚说得真绝:“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位北宋诗人书法家,登进士第,其父黄庶为杜甫诗词传人;他自幼好学,博览经史百家,他有“文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的名言,功万深厚,著有《山谷全集》等74卷。

   历代读书人的博学造诣颇深者,均为后世楷模。近现代伟人、名流也在读书方面树立典范如李大钊、鲁迅、毛泽东、郭沫若、钱钟书等等。涣涣神州,博学多才多艺名流不可胜数。他们的遗著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精神文明的典籍。

    读书人象替迅、毛泽东等老一辈边读边作眉批、旁批和总评切中要害者的风格,可以举出更多,而当今市场经济新潮时期的新一代读书,不仅满足走马观花,而且追求新奇性感,趋向玩戏说或武打、枪战惊险情节的书;完全摒弃严肃文学的真味;书商便投其所好,适合低级趣味的胃口组织货源,供应时髦人物;此乃世风日下的标志之一,也是传统文学的清纯典雅走人低谷的表象之一。笔者年近古稀,即使爬格子“矮”人一截,不及白领族那么高贵殷实,自己囊中羞涩,也乐于躲进书斋寻觅淡雅方寸之乐。并且坚信:精神文明建设趋向高潮必将到来,必将荡涤那些“黄祸”“灰卷”及其软碟。

    关于书斋,或书架,似乎是家政内务。笔者曾见到一友人新建小院就辟有父子母女书房,说明初中就逐渐积累收藏,乃是百年树人之举措。

    关于读书人,笔者对下海经商或其它行业的从业者不分贵贱,而是干任何职业都应读书,不计多少,各种书都应该,才能富头脑,帮助你益智多谋左右逢源。也只有知识渊博的人,他(她)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