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场景:
地点:音乐多媒体教室
墙上是阳光透过帘子留下的斑斑驳驳和那台时不时会突然停止运转的风扇。音乐老师正滔滔不绝地向我们灌输舒曼、贝多芬等音乐家不平凡的人生,当然更侧重介绍他们所创作的那些令许多人如痴如醉的钢琴协奏曲,目的无非是将在座的我们培养成坐在巨型音乐厅中懂得闭目欣赏的、具有极高音乐鉴赏力的人。但是很遗憾,当老师沉醉于音乐所带来的意境中时,夭生缺乏想像力的我却只看到了老师比手画脚的一个个动作。
综上所述,恐怕一句话便可概括:老师关于三段式、回旋式的介绍,对我而言等于对牛弹琴。(注:绝无贬低老师劳动价值之意,只是出于自惭形秽的本能罢了)天生五音不全的我只能这么说:智商一般的我即使能对任何事物表现得敏感,惟独在音乐方面永远以迟钝告终。
想像场景:〔纯属虚构)
地点:公元1805年德国某露天音乐广场
黑色的钢琴前着黑色晚礼服的贝多芬正忘我地演奏着,用一连串优美的旋律震撼着台下的观众,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着他的激情。一曲终了,寂静的台下溯腾起来。人群中的我也机械地鼓起掌来,尽管我根本不清楚他弹奏了什么。
贝多芬走过来与每位观众亲切地握手,所有人都表现出极大灼兴奋和难以抑制的喜悦。只有我平静梢带点木m地伸出了手,而此时贝多芬的手却在空中僵住了,脸上充满了诧异与不解,他那双似乎要将一切看透的眼睛也在那一刻被疑惑包裹,使得我能坦然面对他的注视;质来贝多芬离开了音乐广场,我也在人们类似看怪物的眼神中走我该走的路去了。
第二夹贝多芬的新曲一《致古怪者》问世了,很快这首曲风怪诞的钢琴曲便在全世界风靡起来,而作为曲中主角的我早已被人们所淡忘,并在此曲推出50年后悄然从地球升华。出乎意料的是,“我”却在100年以后像历史学家研究爱丽丝一般地被重视起来。而研究的结论是:此人系一个完全不懂得音乐欣赏、粗俗不堪的无知之人。
实际场景:
公元1999年9月9日,我又一次面对贝多芬,惟一不同的是他再也没有流霍出任何的惊异。
标签:阳光地点透过教室音乐场景墙上多媒体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