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哲人说,人生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我们生活着,追求着,拼搏着。也有哲人说,人生如跋山涉水,在这个路程中,我们不必徘徊,也无须回首。虽步履a姗而不怯步,虽风高滩险而不甸甸。不息的进取,无畏地拓展,才无愧为硬铮铮站立着的一条充实的生命。
临近中考和高考,田园收到的反映此类问题的信件日渐增多。仔细分析一下这些信件,田园发现,其中有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就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对子女的期望值问题。也正是这个问题,引起了许许多多家长与孩子间的矛盾和纠葛。
毋庸讳言,现在的家长也包括田园本人,对孩子倾尽了全部的爱。而对这种爱所渴望的回报,表现的就是一种对孩子的超乎现实的高期望值。有句广告词说,十个妈妈九个爱,下面好像是爱什么产品。而田园想,倒不如改为十个妈妈九个想,想什么呢?想的是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佼佼者。
这里,田园不能不给大家泼点冷水了,因为任何脱离现实的、违背青少年成长规律的期望,都必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这种缺乏理智的幻想往往会事与愿违,甚至会酿成苦果。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不论父母的期望是多么的宏伟瑰丽,最终也只能通过孩子自身的努力去实现。当然,家长的期望本身并非是坏事,它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拼搏前进的动力,但同时也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堪忍受的心理压力。如果我们脱离孩子的实际,不考虑孩子的潜能和兴趣,只是强制性地为他们设计出种种宏伟蓝图,这种不切实际的期望,对孩子来说往往会变成心理上的高压。在这种压力下。孩子的思想是痛苦的,心灵是扭曲的,结果当然与我们的初衷大相径庭。
聊城师院一位同学来信谈到,他的家庭在农村,由于他父亲的脾气暴躁,在村里得罪了不少人,他们一家一直是受人歧视的。他的父母为了出这口气,倾尽全家所有,全力供养他,让他考大学。现在他是考上大学了,但是,问题也来了。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上大学的动机上。父母的期望是让他大学毕业后,混个一官半职,好为家人撑撑腰,长长志气。但是,他学了两年,感觉此路不通,没有任何希望。于是,他开始仿徨,犹豫。甚至自责。做父母的在孩子的前途问题上,出于这样的动机和期望,当然只能为孩子的一生埋下深深的阴影。
作为为人父母者,田园想,我们现在倒应该反过头来去理解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这人世间更多的是普通的劳动者。自己的孩子与许多家庭的孩子一样,是他们中间平平凡凡的一个。事实上,只要扬长避短,即使是普通的孩子,也完全会创造出值得骄傲的令人钦佩的成绩。这关键在于孩子自身的动力,只有当父母的期望转化成孩子自身的动力,我们的理想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
所以,田园认为,我们不妨这样来理解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问题,即无所期望,才能有所期望。我们不去给孩子设计超于现实的期望,一个孩子有其特定的潜能和兴趣,父母不可单纯从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个人的愿望偏好去限定孩子的发展方向。这就是田园说的无所期望。如果我们在充分认识孩子的特点、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引导、帮助孩子设计出自己未来的道路,这就是有所期望。不言而喻,这才是合乎人生正常发展规律的期望。
人犹如大自然,是世代相承的。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地汲取一切美好的、有价值的、珍贵的事物的过程中,得以世世代代交替发展的。无疑,这个过程蕴涵着一个极为朴素的道理:人生的路终究要靠自己走,成功的人生终究要靠坚韧的奋斗去创造,幸福的生活终究要靠长期的努力去争取。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我们后代的幸福,收音机前的朋友,请付出您科学的、理性的而又不乏温馨的亲子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