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的意义

2024-10-29 12:33:25 文题网 阅读:

    我们所谓审题,除了阅读中的审题之外,主要是指命题作文的审题而言。

    命题作文以审题为开端,审题是命题作文的一步关键棋。因为与阅读中的审题比较,阅读如果开始未审好题,在阅读的中途,甚至在初次通读完毕之后,还可以继续进行审题活动,而命题作文则不同,如果审题出现偏差,作文便极可能要失败。

    一切成功的命题作文,必然依赖于成功的审题。为使我们更深刻地领会审题的重要性,不妨看一些审题出错的例子。

    相传清末某省乡试,题目是《项羽拿破仑论》,有一秀才见题发愣:这项羽我知他是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天下,兵困坟下,最终自刘乌江。那拿破仑何许人何许物也?冥思苦想之后,秀才似有大悟:

    这“仑”与“轮”音同形近,莫非主考使用通假方法,故弄玄虚?“拿破仑”者,“拿破仑”也。于是乎他庆幸自己识破机关,得意中欣然命笔:

    轮难拿,破轮尤难拿。而项羽独能拿!何也?项羽力能举鼎,况破轮乎?(原文无标.点)

    若然秀才的审题准确,这个开篇(“起”)是斩截有力的。但由于不知西人拿破仑其人,不知拿氏的滑铁卢,导致秀才错误审题,他名落孙山已经注定。这或许出于杜撰,但对我们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现实中,老师要求把《石壕吏》改成《石壕村的故事》,不少学生却把原诗意译成白话文;要求写《我所见到的新风尚》、《我们斑的新气象》,常见同学用大段文字回忆以前的打闹、厮混,把文章重点放在以前的“混乱局面”上,只在文章结尾处提一下“所见”,公式化地赞两句,全文不是反映新风尚、新气象,而是表现旧面貌;老师的题目是《我是如何认真读书的》,有的学生粗心审阅,竟把“如何”当成“为何”,一字之差,文章写成了认真读书的目的;1959年全国统考题(我的母亲》,许多人居然认为“母亲”指“祖国”,考生以为自己的母亲普普通通,没啥可写,而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中不分明把祖国称为母亲么?诸如此类的偏差,无不来自审题的不慎,无不起源于未能走好审题这步关键的棋。

    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审题“差之毫厘”,必然导致文章“谬以千里”。欲杜绝“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必需充分重视审题,认真细致地进行审题。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