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天宫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2 22:22:36
《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观后感10篇》
“天宫课堂”第三课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观后感,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观后感篇1
“神箭”在弦,再度问天。自古以来,人类就向往探索宇宙,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逐日……远古的传说,是中华儿女朴实的向往,却印证着中华民族的丰富联想与智慧。回首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我国航天人胸怀航天报国之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取得了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空间出舱和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这“飞天一跃”,将不断指引我们去“击破万里苍穹、目标星辰大海”,彰显了航天工作者自力更生、不甘人后的进取精神,凝集着中华儿女的殷切期望,凝结着航天工作者夜以继日、刻苦攻关的辛勤汗水,凝聚着国家和民族追求科技进步的澎湃力量。
自力更生、攻坚克难。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对于加强我国经济建设、提升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航天事业奋斗历程,就是一段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历程,“中国创造”突破了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跨越,成为中国科技创新日益深化的生动缩影。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这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离不开亿万中华儿女的自强不息、自力更生、接续奋斗。
自强不息、勇攀高峰。放眼当今的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发展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各国在发展战略部署上都以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航天技术就是重要内容之一。载人航天是世界高新科技中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它的覆盖面广、影响力深,丰富的应用场景已超乎人们的想象,中华儿女以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打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一定能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我国航天事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独特的制度优势,无数航天人前赴后继、自强不息、不懈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航天科技成果。
自主创新、追求卓越。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自主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航天技术的发展,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自主创新”见证了几十年航天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一次次重大的跨越,牢牢抓住了航天技术主动权,助力我国跻身于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推动了我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当前,国内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无论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需要航天技术的助力,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才能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我们才能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天河漫漫,纵使太空遥不可及,但是浩瀚星空永远是地球无可取代的邻居,探索永无止境。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石刻,三名宇航员携带14亿中国人的赤诚和勇敢,追问星河、直飞云霄、不负期待,这意味世界航天事业发展又有了新的里程碑,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观后感篇2
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空间交会对接……中国航天事业正阔步迈向太空。在特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的带动下,让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走进航天时代。
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2007年10月24日18是05分!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在此之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相继发射、并成功对接。2016年9月15日22是04分09秒,天空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直到2019年1月3日,我们祖国的“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1月11日,“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在“鹊桥”中继星的支持下成功完成了互拍。在它们的辛勤工作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是谁?让这些“生物”等上太空?是谁?创造了这一串串神奇的数字?是谁,成就了这一飞天梦想?没错!是那些日夜不停工作的航天工作人员!
南仁东,他放弃国外高薪工作回到祖国。在别人规划退休生活时,他或许正在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蓝图。这个决定他一坚持就是22年!青丝到白发,从壮年到暮年,南仁东艰苦创新的精神源于他爱“天眼”爱得痴迷。
“天眼”?他就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标准,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贡献着自己的价值。如同航天工作人员!1970年至2019年,整整49年的时间!在这49年的时间里,他们经历了无数个夜晚,他们白天工作,夜晚也工作!他们为了确保每位宇航员登上太空的安全!每次火箭登上太空时,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脸上还露着那灿烂的笑容,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是日夜不停、整宿工作才得出那今天那辉煌的航天技术。
航天技术标志着我国技术的进步。是他们的努力,是他们的创新让中国的航天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如果你问我,在浩瀚的宇宙中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是哪一颗?我会说,是南仁东星。如果你问我,在中国,为我们无私奉献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航天工作人员!他们一生仁爱无私,为人低调,默默地为国家付出,默默地为航天技术奉献。如果你问我,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在哪里?是宇宙!是那些能吃苦、能战斗、敢于挑战的航天工作人员让我们认识到那浩瀚而又美丽的宇宙!
宇宙那一颗颗星星,我相信是为那一逝去的宇航员、航天工作人员而塑造而成的!他们也有家,可他们仍日夜不停地工作,他们将自己的爱国情怀铸于强国梦想之中,他们无私奉献,他们只要一思尚存,便此不懈。
在这艰苦而又漫长的工程中,他们并没有放弃,他们怀揣着梦想的心,坚持努力、无私奉献!他们是祖国的骄傲,是每一个人的榜样!他们犹如捆绑式火箭,汇成托举神舟飞天工程的强大力量!
我们要传承航天精神,传承能吃苦耐劳、敢于奋斗、敢于挑战、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行动起来吧!站在他们厚实的肩膀上,勇敢地去遥望那浩瀚的星空。
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观后感篇3
“斗志昂扬”,这是我看见中国航天人在任务面前的精神,这是他们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无限热爱与不懈追求。在困难重重的研究道路上,他们不畏困难,连续作战,在无数设计方案中寻找那个最好的最成功的设计方案,努力寻找合适的制作材料和发动燃料,他们正在用最辛勤的汗水让中国的火箭发的更高,走的更远。看见他们的拼搏与努力,我不由得为之动容,相信你也会被他们的精神所打动吧!
“百折不挠”,这是中国航天人在遇到挫折时不放弃,不气馁的精神。“人无完人”,事情也不能一次做到最好,中国的航天人正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创新,试验。他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向着成功迈进步伐。虽然这次我国的长征七号改中型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失利,但一次不代表永远,正是因为这次的失败才能为下次的成功做好基础,查缺补漏,这样中国的航天事业才能稳步发展。我相信在不久,他们一定会成功的。
谈了这么久的航天精神,我想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正应该去学这些精神吗?在学习的道路上,不乏艰难险阻。一个困倦的早晨,一个疲惫的夜晚,一道头疼的数学题,一张位居后位的成绩单。这些都是我们会遇到的,或许,我们会彷徨,我们会无措,我们会想过放弃,但我们仍在坚持,苦苦的拼搏。你能课下之余整理课上积累的知识,并敢于向科研人员寄出,我认为你很优秀,善于思考,见解独特。但我希望你能在成绩面前不自满,永不懈怠,从不告败,因为这才是航天精神的生动诠释。
人生很短,学习很长,那我们共同努力,带着伟大的航天精神一起踏上征程吧!
斗志昂扬,坚韧不拔,永不懈怠。这些都是我眼中的航天精神,让我们一起祝愿祖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好!同时也祝愿你能够实现自己的航天梦,为祖国奉献力量!
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观后感篇4
可记得公元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这一神圣的时刻吗?景海鹏和陈冬乘坐 “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顺利升空的时刻。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伴随着长征火箭呼啸而起,直冲云天,十三亿中国人充满期待的心也被带到了浩瀚的太空。
在举国欢庆“神十一”发射成功,人人谈论中国航天的日子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敬仰,除了自豪之外,还应该再思考什么呢?我想,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景海鹏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艰辛拼搏、奉献牺牲、勇攀科学高峰的“飞天精神”。
景海鹏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他从小就不与别人比吃比穿,从羡慕什么虚无的名牌,而是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学习上,用在提高自己的的思想品德上。从小学到高中,景海鹏年年都是三好学生、文明学生、优秀班干部,各科学习成绩都是均衡优秀,体育考核也是十分靠前。在他的中学班主任眼里,景海鹏不仅品学兼优,而且一直都特别稳重大方,很勤奋,很上进,有理想,有胆略,站得高,看得远。他身上突出体现了既有坚韧、顽强、刚毅、稳重、执著的优良性格,又有包容、感恩、随和、低调、务实的优秀品质。这种精神值得我借鉴,在教育教学中自己更应该做到敬业待岗!
他正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才一步一步地,从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进而层层选拔,又成为中国宇航员,在中华民族的航天史上,永远镌刻上了自己光辉的名字。 因此,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教育者,我们一定要向当代的航天英雄景海鹏学习。
我们学习景海鹏,首先就要学习景海鹏胸怀祖国和人民的博大胸怀和高远志向。在中国航天员中心举行的一次演讲比赛中,景海鹏充满深情的讲道:为了飞天,多少航天人扎根戈壁荒漠,胸怀凌云壮志,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为了飞天,多少航天员十年磨一剑,经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考验,摸索着,前行着;为了飞天,多少老专家悄悄拔下吊瓶,奔赴千里之外的实验基地;为了飞天,多少年轻人一次又一次推迟婚事;为了飞天,东风烈士陵园600多名烈士长眠于此。这些怎能不让我为之动容!也正因为景海鹏心系祖国和人民,他才能投入全部身心于祖国的航天事业。
我们学习景海鹏,其次要学习他艰苦锻炼,刻苦学习的自强不息和拼搏奋进精神。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必须经过近乎苛刻层层选拔淘汰。事实上,航天员的生活并不像外人看到的光鲜亮丽,而是十分枯燥、单调。除了过硬的身体素质外,航天员更要掌握丰富的飞行和航天、力学、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科学知识,这涉及到52门学科,而且是要求航天员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面熟练的领会掌握。而景海鹏仅仅是关于飞船操作的8本任务手册,就有六七厘米厚,他像同伴们一样,把其中每一个细节都掌握的特别透彻。没有超人的刻苦学习,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
我们学习景海鹏,第三要学习他不忘本色,淡泊名利的从容超脱和诚实自信的美好品质。根据当时的航天员考官杨利伟回忆,他当时负责给航天员面试,有一个环节是考察英语口语。当面试景海鹏的时候,景海鹏很坦率地对说,先面试的那名飞行员已经和他讲了要问的一些口语题目,我不能占便宜,请出新的题目。从这件事上,不但能看出景海鹏的诚信,更能看出景海鹏的自信。
我们学习景海鹏,第四要学习他作为航天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英勇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航天事业实际上充满的极大的风险,在人类征服太空的旅途中,许多勇士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征服太空是宇航员的神圣使命。从飞行员到航天员,景海鹏面对风险极高的航天飞行事业,始终饱含激情与热爱。
时光荏苒,生命的旅程在于为理想而奋斗!让我们以这种航天精神为榜样,勇敢地执着地去追求人生的理想,为教育事业而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观后感篇5
“五、四、三、二、一、点火!”期盼已久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10月12日凌晨点火升空了。那一瞬间,长征火箭犹如出渊的蛟龙拔地而起,披着绚丽的彩霞,迎着灿烂的晨光,费俊龙和聂海胜带着十三亿中国人的祈愿,开始了奔赴太空的旅程。
“神舟六号”,一飞冲天,所有的中华儿女都欢天喜地,它的飘逸回旋,叫几代的航天人梦想渐渐变成现实,它的成功回归让中华儿女的信念坚定,再次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友爱、共进的民族。随着一艘艘的航天飞船的到来,无不是向世人展示着我们中国人的风采,从无人飞船到载人飞船,更是一个比一个精彩。“神五”发射成功,“神六”发射成功,它们标示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成熟,我国人民航天梦的实现。让我们感谢那些为了国家航天事业的人们,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全国人民要以航天人为榜样,爱岗敬业,把本职工作发挥到淋漓尽致。
我们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飞船使我们的田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焕发出民族精神的强大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深邃而博大,而它的继承人又是谁?是我们—青少年一代。所以,从今天起,从此刻起,我们要加倍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学会关心他人,尊敬师长,自强自信……时刻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
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观后感篇6
2020年7月23日上午12时41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利用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让每个人都为之兴奋,也不禁回首过往,遥望中国的航天历程。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传遍寰宇。从此,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卫星发射技术的国家,更向其它国家宣布了中国人不怕苦不怕累的航天精神。
2003年10月15日,长征二号火箭不负众望,成功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了太空,令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而这,更是奠定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对太空的探索不会一帆风顺,在成功的背后都有着无数次的失败。2017年7月2日,长征5号运载火箭发射失利,但是,一次的失败不代表全盘皆输,在无数航天人的努力下,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发射终于取得成功。这是中国承重量最大的火箭,在此次火星探测任务中有着卓越贡献,他的出现,也意味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新高度,将探索更深的宇宙。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的航天事业就是一路披荆斩棒才走到了现在,从1970年至2020年这50年间,我们正是靠着坚持这种精神才取得了进步。航天精神,助我们成长。
致敬,航天精神。致敬,中国航天人!
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观后感篇7
我是一名小学生,对航天事业充满着好奇。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重返神州,当飞天英雄费俊龙和聂海胜巡天归来时,我的内心不仅充满了喜悦,还对中国的航天事业更加充满了信心。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也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的一曲壮丽凯歌。成千上万航天人以自己的智慧、心血和无私奉献共同铸就的载人航天精神,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激励人们昂然踏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新的征程。
我们要借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先进事迹的东风,在广大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的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学习和宣传航天精神中所表现出来的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德。
通过这次神六上天,激发了我们对祖国的爱,对党领导下的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有了崭新的了解,我们决心以航天工作者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为动力,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更高的标准,完成好各项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向航天英雄们学习。
浩瀚无际的太空,神秘辽远的宇宙,还有无穷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我们应该用航天精神去征服学习上的一个又一个星球,一片又一片宇宙。自强不息的脚步永远向前,飞向太空的航程中所形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必将引领我们去实现新的梦想,去创造新的光荣。
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观后感篇8
2021年,是中国的航天之年——“天问一号”带着“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在空间站在轨驻留三个月的“神舟十二号”成功返回地球,“神舟十三号”已载着三位宇航员开始为期六个月的太空之旅。无数航天成就的背后,凝聚着的是几代航天人不断传承的“航天精神”。高健的故事,恰是“航天精神”具体生动的展现。“航天精神”犹如奋进的号角,激励着中华儿女在人生的征程上劈波斩浪、不断向前。
星辰大海,有您在,有我在
“嫦娥”问月,“北斗”指路,“神舟十二”返回,“神舟十三”升空……从近地到探月、探火,一颗颗卫星翱翔于九天。仰望星空,感谢不畏艰难,勇于问天的航天前辈,让夏夜的星河更加璀璨。
岭上松如旗,抉疏铁石姿。您们在,灯亮着。
择一事,终一生。长河落日,大地疮痍,国人四顾茫然。尊敬的前辈,是你们,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荒凉戈壁到浩瀚海洋,五十年坚守,五十年奋斗,栉风沐雨,终让我们的祖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东方红”奏响太空到“天问一号”遥指火星……“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泪仍然在奔跑。”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尊敬的前辈,您是我们摸索前行时温暖的灯火,有您在,不惧暗夜;您是我们前行路上的北斗,有您在,永不迷失方向。如今,你们踏下的足迹,留在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你们的精神,熔铸进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他们在,不止步。
踏南天,碎凌霄。尊敬的前辈,在您的身后,站起了新一代的航天人。他们擎起前行的火把,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奔跑,刷新纪录,创造奇迹。您看,不到33岁的他们,致力于长征五号实验;平均31岁的“小卫星家族”,创新研究微小卫星;平均28岁的他们,成功研发云雀系统……您看,还有她们,一样可以乘风破浪、征服星辰大海的她们:长五发射时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孙振莲,“天路”团队负责任人姬涛,航天员刘洋、王亚平,“北京明白”“90后”小伙高健……他们亦并肩站在了您的身后,仰望星空,热泪盈眶。“含泪奔跑的路上,每个中国航天人同在,我们的一滴泪,最终会凝聚成天上的一颗星。”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年轻的他和她,至其诚,致其极。
一叶度春风,芳芳自相接。我来了,在路上。
百年树人,念兹在兹。尊敬的前辈,感谢你们,不仅身体力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还坚持把这份精神传达给我们。梁任公“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铮铮呐喊萦绕耳畔,张之洞“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的谆谆教导言犹在耳。我辈青年理应担当强国重任。看,在卤菜店案板下上网课的柯恩雅眼里对知识充满渴求,那么强烈,那么灼热。空间再狭仄,也阻挡不了发愤图强的心。听,独臂励志篮球少年张家城运球撞击地面的声音,那么激烈,那么热血。身体残疾,也困厄不住顽强不屈的魂。感,曹原为了捍卫自己的梦想,夜以继日地蹲在实验室里,那么坚定,那么执着。作为高三学子,我们不会因为高考路上的风雨而退缩,我们也会秉承航天精神,勇敢追梦!
尊敬的前辈,您的一腔赤诚,不会被辜负,和我一样胸怀航天梦的新一代,正在赶来的路上。
天梯无捷径,唯有苦攀登。尊敬的前辈,请您放心,星辰大海,有您在,有我在,我辈一定谨遵教诲,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拥抱星辰大海,弘扬航天精神;让夜晚的天空因无数颗星的闪耀而熠熠生辉,让中国的航天事业因更多的我们而薪火相传,行稳致远。
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观后感篇9
身为21世纪的新生者,我们已经能够明显的感受到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曾经以万户为代表的人们的飞天梦,在今天已经变为了现实。不久前,一篇神舟十三号相关的文章,又让我对宇航员精神,对航天精神有了些更深的认知。光鲜瞩目的外表下,宇航员们需要经过层层选拔,各种的极限挑战,需要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所以我首先了解到的航天精神,便是坚持不懈,吃苦耐劳。
进入一个完全未知的新世界,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宇宙,这里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你,一切的困难都需要个人一力承担。那么我从这里又了解到的航天精神,便是不畏艰难、有担当、有勇气。面对在太空中出现的种种不适,身体机能的急剧下降,宇航员们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用灵活的大脑,聪明的才智,解决了这些棘手的问题。至此,我又看到了随机应变的航天精神。
从前我只知道宇航员们很拉风,从神五到现在的天宫空间站,每一位升天的“飞人”们在他们的身上,我们都不难发现这些航天精神,至此,我对航天人的敬仰又增添了几分。向航天精神学习,向航天员们——致敬!
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观后感篇10
回溯历史,漫天星斗寄寓着中国人几千年不绝的向往追求;时至今日,早已一路繁花似锦,郁郁葱葱……
君不见,“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天和驻空”“祝融探火”?君不见,追天揽月,千年梦想,泱泱华夏,今朝梦圆?君不见,“北京明白”,高健蹿红,航天精神,激励向前。一项项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辉映中华民族砥砺风雨的奋斗,鉴照英雄儿女拥有揽月摘星的梦想。中国青年,朝气蓬勃,当续前人九天之魂梦,绘吾辈奋进之青春。
胸怀祖国,勇于攀登,航天精神托举中国人民迈向浩瀚寰宇。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举目回望,郭永怀投身弹道导弹研制,在飞机失事时他用身躯保全了国家重要科研资料;放眼当下,高健自少受航天精神的影响,作为总调度,为“神舟十二号”指路引航……“神五”飞天,“神六”出舱,“嫦娥”取土,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精神的引领下,矢志报国,迎难而上,跨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让深邃星空一次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记。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中国青年将航天精神传承发扬。
飞天梦想照进现实,只因中国人的航天奋斗从未停歇,只因中国人的航天追梦永不止步。中国空间站核心团队,平均年龄38岁;北斗系统攻坚团队,平均年龄35岁;“长征五号”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一代代青年坚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厚植“树高千尺有根,江河万里有源”的家国情怀,一丝不苟地传承航天精神,并在航天精神的激励下不断续写中国航天新的篇章。
积极修为,艰苦历练,吾辈青年将接续航天精神,奋斗展风采。
“在不懈奋斗中再创佳绩,在竞相奋斗中革故鼎新,在团结奋斗中集智聚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值此之际,我辈青年当弘扬航天精神,从航天精神中汲取精魂坚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冲劲,笃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持定“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干劲,从严律己,潜心钻研,甘作拓荒牛、老黄牛、孺子牛,用奋斗绘就美好青春。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言:“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愿吾辈青年,鲜衣怒马,后浪滚滚,携星光荡开宇宙,让广袤的银河中长久闪耀着那束航天精神之光!以长江为凭,让黄河作证:中国人民正在航天事业长足进步中书写璀璨华章,中国青年也必将续九天魂梦,绘奋进青春。
《2022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9篇》
你们知道天宫课堂观后感怎样写?“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15时45分开始直播,中国航天员真诚邀请广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2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9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2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篇1
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三次太空授课活动。
“天宫课堂”第三课首先向我们介绍了问天实验舱,然后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了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航天员还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太空中趣味饮水,扳手是如何调头的,最后介绍了植物生长研究项目,进行这些”课程“的同时,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们还与在地面的我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在“天宫课堂”第三课中我学到了更多的载人航天知识,对科学的兴趣变得更加强烈,非常感谢航天员们的科普。
时至今日,天宫课堂已经开启了三次课程,它对于我们青少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天宫课堂培养了青少年对于科学的兴趣,为后续科学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青少年是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后备力量。一个国家的崛起,从青少年热爱科学开始。所有梦想的萌发,都可能来自生命体验中一次微小的触动。天宫课堂给许多青少年带来了这样的感受。
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与国家科技发展程度、教育整体质量等因素环环相扣。
2022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篇2
“天宫课堂”第三课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担任“太空教师”,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大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四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这次天宫课堂中还将展示出问天实验舱的一些神奇设备,包括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大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2022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篇3
我从小就有一个航天梦,小时候看见小鸟在天空中飞翔,看着星星挂在漆黑的夜空中,心中幻想着自己能在空中飞翔,在宇宙中游荡。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这个梦想已经被渐渐忘掉了,但是今天航天科学院的张爷爷,为我们进行了一次我国航天技术的演讲,听着张爷爷为我们讲述的航天员在飞船上有趣的生活,又重新的唤起了藏在我心中的航天梦。
这一次演讲我听得很认真,希望知道怎么样做才可以成为一名航天员,张爷爷说要成为航天员有8个要求,我认真地看了每一个要求,和我自己进行了对比,但是结果令我非常的失望,因为我只有3个要求做到位了。
我心想:看来我是当不成航天员了,白白期待了这么长的时间,看来我以后就只好把这个梦想当成是一个梦罢了,反正我也成不了航天员。就在这时我听到张爷爷讲到,他在别的学校演讲的时候有一个同学说:“爷爷您不用操心了,我们以后一定会帮您完成研究航天技术的梦想的。”
听到这里我瞬间明白了,我虽然成不了航天员,但是我可以成为一名科学家,让别的跟我有同样梦想的人,替我完成我的航天梦呀!我想:从今天起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然后成为一名科学家,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贡献,然后完成我的“航天梦”。
今天张爷爷的演讲给我带来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2022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篇4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梦,平凡而不平庸……”是的,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也许它不是那么的伟大,却隐含着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像刘洋一样的女航天员。当我有了这一梦想的时候,朋友们和同学都嘲笑我,说我在做梦。可当我看见刘洋和其他两位宇航员带着祖国的荣誉和光荣飞上太空时,我的心就不言而喻的激动和自豪。所以,我发誓,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出色的女航天员!
刘洋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深深地影响着我,也让我更加坚信,我一定会成为像她一样,为祖国争光!她说:“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我大约有两年没有逛过街了。”对于每个女孩或者女人来说,逛街是最美好的时光,而刘洋却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而牺牲自己的青春,将青春的热血洒在祖国大陆上。
她的话让我开始反省,反省自己以前的幼稚梦想:长大以后有钱用、有饭吃、有车开、有房住。比起刘洋,我觉得自己很渺小,甚至卑微。没错,刘洋是一个成功的航天员,可谁又知道,在刘洋身后聚集的是无数的伤痕和失败?!可她面对这些的态度是坚持、是勇敢,而并非是选择逃避亦或是放弃。
所以,对于这些:困难、失意、嘲讽、不屑和挫折我都已经准备好要如何去面对它们了,那就是:站直,迎接风雨的犀利;笑对,永不放弃梦想的执着与追求。只有这样,我才能成功,才能使我们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向前夸一大步,也才能就此改变中国是“弱国”的称号。
我一定会向全世界宣告:我们中国,不是什么好欺负的好主儿;我们中国,不是一块任人宰割的肉;我们中国,更不是什么随便让人冷嘲热讽的“支那国”!我坚信我一定会完成自己的中国梦,让我的`血液中流淌着对祖国的忠贞、崇敬和自豪的热血!
2022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篇5
梦想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润,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
我一直有一个十分棒的梦想,那就是航天梦,我从小就听电视上讲航天员有多么伟大!可以上另一些星球去,观察上面那些星球上的洞穴,看看上面有没有外星人,如果有,那我要带回地球仔细观察。
我希望我可以穿上太空服,戴上太空帽,到每个星球去,仔仔细细的系统的观察一遍,看看上面的陨石的样子。
可是,航天员要通过各种太空测试才可以进去火箭,飞上太空,听说航天员进入宇航舱要把鼻子夹住,因为里面没有空气,说话也要靠打手势,听起来都太有趣了,还有,在太空如果要跑起步来,那是十分慢的,所以叫太空漫步。
去年的暑假我和妈妈、姐姐一起去了北京的科技馆,走到航天馆的时候,立马吸引力我的注意力,我一步也不想往前走了。进入航天馆,第一眼看见的就是飞机和火箭,我和姐姐先进了飞行模拟器里面,坐在里面感受航天驾驶员的工作,摇摇晃晃的、晕晕的,各种仪器设备按键,应接不暇的映入眼帘。
感受完飞机,我们又上了火箭,火箭门口排队的人很多,终于轮到我和姐姐进入火箭,进去之后,好像我们瞬间就变成了航天员,关上火箭的舱门,工作人员给我们戴上一种特殊的眼镜,透过眼镜,我看到火箭一会变大一会变小,还有好多其他星球美丽的景色。下了火箭,我们还学习了很多与航天有关的知识。时间很快,我们的航天馆参观结束了,我立志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要当一名航天员。
我知道地球外有火星、水星、土星、天王星、闵王星等,地球在外星球看起来,就是一个蓝色的小点,因为地球表面有很多的海水,我奇怪为什么不是绿色小点,因为森林太少了。我要多多学习,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不可以没有自己的梦想,相信未来我的航天梦一定会实现。
2022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篇6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你有一个梦,他有一个梦,我也有一个梦……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驾驶太空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因为我很崇拜杨利伟、景海鹏、翟志刚等航天英雄。他们勇敢而自信地登上太空飞船,飞向太空,探测宇宙空间,让人类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宇宙,更进一步地掌握了航天科技。通过他们的努力,帮助我们国家一步步成为世界航天强国。
如果长大后我真的成就了梦想,成为一名自豪的航天员,我将时刻期盼着踏上太空旅程的那一天。我将和伙伴们一起驾驶太空飞船穿越地球大气层,进入浩瀚的宇宙,进行勤劳细致的科学探索。我们将在完成对月球的探索考察后,再对火星、金星等太阳系的其他行星进行探索,甚至还会飞出太阳系,飞向银河系探索更多的星球。我们将会发现大量的有关宇宙的奥秘,比如黑洞、中子星、宇宙射线等等,甚至将会发现外星人,并和他们交流成为朋友呢。
小朋友们,你们一定觉得我的梦想很酷吧!但是,我知道这是一个很难实现、很有挑战性的梦想,想实现必须付出巨大的、艰苦的努力。因为很多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更何况是成为航天员呢?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首先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驾驭航天飞机,才能应对宇宙航行和探索中发生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危险;其次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才能抵抗住失重、恶劣的自然环境等等对身体的考验。
为了实现梦想,我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倍地刻苦学习,积累知识;也要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当然,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难免也有崎岖和坎坷,但我相信,只要自己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行,就会距离实现我的航天梦越来越近!
2022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篇7
还记得小时候坐飞机时,总会望着机窗外的蓝天白云,内心充满了自豪,因为我终于飞上天了!长大以后才明白,这根本不算什么,宇宙飞船能带我们飞到浩瀚的宇宙,宇航员还能去月球玩呢!从此我便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宇航员。
虽然成为一名宇航员对我来说,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但是有一天,我却梦到我变成了一名帅气的宇航员,与杨利伟叔叔一同登上了月球。那天我来到了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领取了小号宇航服后,便在杨利伟叔叔的带领下登上了飞船。飞船上应有尽有,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挂在壁上的睡袋。因为空中没有重力,一躺就会漂起来,宇航员只能钻到睡袋里面挂着睡。很快倒数声响起,“10、9、8、7、6……”,只听“轰”的一声,飞船在火箭的推送下升空了!我瞧着窗外那一闪一闪的星星,心情无比激动。总觉得广袤的太空美得惊心动魄,让人无法形容。经过两天的漫长旅行,我们终于到达了月球。我怀揣着兴奋的心情跑出了飞船。谁知月球的引力很小,我只是轻轻一跳,就已经打破了跳高的世界纪录。可是,还没玩多久,我就感觉到四肢无力。杨利伟叔叔告诉我:“这是受太空中压力影响,很正常的,习惯就好了。”我从来没想过,原来成为一名宇航员还要克服身体的各种不适,要习惯种种压力,还真是不容易啊!就在我大发感慨时,陨石探测仪忽然发出了“嘀——嘀——”的声音。杨利伟叔叔大喊道:“一颗陨石正向我们飞来,赶快进入月登车!”我们一上车,叔叔便以最快的速度发动了月登车。车子子弹似地刚冲出去,便听“轰”的一声,陨石砸落在刚才停车的位置。这时,我终于从梦中惊醒,吓出了一身冷汗。
从梦中醒来,心头沉甸甸的。我忽然明白,作为一名宇航员还要时刻面对各种不可知的危险。于我而言,成为一名宇航员不再仅仅是帅气和好玩,更是意味着伟大和牺牲。此时,我对宇航员的敬意和成为一名宇航员的自豪感更是油然升起,我更加坚定地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带着成为一名航天员的梦想,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插到月球上。
2022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篇8
鸟的梦想是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马的梦想是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自由奔跑,鱼的梦想是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中尽情游荡……我抬头望着深蓝色的天空,思索起自己的梦想——当上一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展望航天历史,万户用椅子和烟花做了一个火箭,虽然失败了,但也打开了航天探索宇宙的新世界。
2003年,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着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在太空中首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身影。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也就是在前三四个月;翟志刚、叶光富、王亚平三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约五百八十二秒脱离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进入预定轨道,入轨六点五小时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三名航天员进入舱内生活。还开展了“天宫课堂”,为我们介绍了舱内的各种神奇现象。他们这种大无畏精神值得我学习,也激发了我探索宇宙的热情。
有的时候我也常常在想:如果哪一天,我也能飞上太空,探索宇宙那该多好呀。
探索宇宙,不仅是我的梦想,更是我们国家十几亿人共同的梦想。但每一次成功的航天历史的背后,都是地面上无数的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调试和无数火箭建造者的一丝不苟而造就的,也是我们的航天员每天不停的训练,和对建造火箭的人的信心而造就的。
少年的航天梦和航天事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为了实现我当航天员的梦想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上课积极发言,多看书,不仅要学习航天员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长大后还要向着航天事业努力进发,为中国的航天事业继续添枝加叶。
梦想是一块磁铁,吸引我们的好奇心向目标出发;梦想是一座灯塔,让迷路在大海中的船只找到大陆的方向;梦想是一只小船,载着我们向着成功的彼岸进发;梦想也是……我收回了我那想象的思路,看着我书柜上摆着的一艘小火箭,深知我此时还需要多多学习。当然,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难免也有崎岖和坎坷,但我相信,只要自己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行,就会距离实现我的航天梦越来越近!
2022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篇9
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独特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优势。
“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将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并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在这两次授课中,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时隔7个月,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又给我们带来了“天宫课堂”第三课。
“天宫课堂”第三课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
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手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看了这一课之后,我学到了更多的有趣的科学知识,再一次被科学的魅力所震撼,同时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感到骄傲。“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首要任务——学习,学习使我们强大,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理解航天事业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志存高远、忠于祖国,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敢于担当、勇干奋斗,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建设者。
新时代的青少年们,让我们勒奋学习,锤炼身心,努力做新时代且有过硬本领和高尚品格的接班人。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
众所周知,“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成功举行了两次太空授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篇1
回溯历史,漫天星斗寄寓着中国人几千年不绝的向往追求;时至今日,早已一路繁花似锦,郁郁葱葱……
君不见,“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天和驻空”“祝融探火”?君不见,追天揽月,千年梦想,泱泱华夏,今朝梦圆?君不见,“北京明白”,高健蹿红,航天精神,激励向前。一项项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辉映中华民族砥砺风雨的奋斗,鉴照英雄儿女拥有揽月摘星的梦想。中国青年,朝气蓬勃,当续前人九天之魂梦,绘吾辈奋进之青春。
胸怀祖国,勇于攀登,航天精神托举中国人民迈向浩瀚寰宇。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举目回望,郭永怀投身弹道导弹研制,在飞机失事时他用身躯保全了国家重要科研资料;放眼当下,高健自少受航天精神的影响,作为总调度,为“神舟十二号”指路引航……“神五”飞天,“神六”出舱,“嫦娥”取土,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精神的引领下,矢志报国,迎难而上,跨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让深邃星空一次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记。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中国青年将航天精神传承发扬。
飞天梦想照进现实,只因中国人的航天奋斗从未停歇,只因中国人的航天追梦永不止步。中国空间站核心团队,平均年龄38岁;北斗系统攻坚团队,平均年龄35岁;“长征五号”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一代代青年坚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厚植“树高千尺有根,江河万里有源”的家国情怀,一丝不苟地传承航天精神,并在航天精神的激励下不断续写中国航天新的篇章。
积极修为,艰苦历练,吾辈青年将接续航天精神,奋斗展风采。
“在不懈奋斗中再创佳绩,在竞相奋斗中革故鼎新,在团结奋斗中集智聚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值此之际,我辈青年当弘扬航天精神,从航天精神中汲取精魂坚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冲劲,笃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持定“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干劲,从严律己,潜心钻研,甘作拓荒牛、老黄牛、孺子牛,用奋斗绘就美好青春。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言:“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愿吾辈青年,鲜衣怒马,后浪滚滚,携星光荡开宇宙,让广袤的银河中长久闪耀着那束航天精神之光!以长江为凭,让黄河作证:中国人民正在航天事业长足进步中书写璀璨华章,中国青年也必将续九天魂梦,绘奋进青春。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篇2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举世瞩目,万众欢腾。从那时起,航天员成为我崇拜的对象,飞往浩瀚无际的太空成为我远大的理想。
为了获得更多的航天知识,12月13日,我和爸爸、弟弟一起来到会展中心参观2009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
我走在会展中心一号大厅的展厅里,仿佛漫游在航天世界中,航天员在飞船中所吃的食物令人惊讶,高29米的火箭更让我大开眼界,航天服、各种卫星、嫦娥一号这些航天用具让我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知道:这次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我国3名航天员首次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我们建设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个标志性成果,是华夏儿女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
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虽然此时不能为航天事业做贡献,但是我们应该做到遇到困难时航天精神是我们的指路灯;碰到挫折时航天精神为我们鼓劲。一次又一次的亲身体验让我见证了这个道理。
记得有一次,爸爸让我把奥数书的几道奥数题目做完,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拿起奥数书跑回书房,认真地演算起来,可是途中遇到了“拦路虎”,我想了又想,实在想不出来,就跑到客厅问正在看报纸的爸爸,爸爸眉头一皱,指了指在书房中横挂的航天精神挂幅,挂幅醒目写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然后爸爸对我若有所思一笑。我恍然大悟,急忙跑回书房认真思考起来,我在草稿纸上算了又算,想了又想,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算出来了,一股成功的喜悦之情涌上心头。这就是航天精神的力量,是它在鼓励我,让我知道坚持不懈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东风在续飞天梦,神州大地庆神舟。作为祖国航天事业忠诚的支持者,我衷心祝福祖国航天事业一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中国航天人一定继续谱写航天事业的壮丽篇章。而我则要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地回答:21世纪的接班人也有能力接住祖国航天事业的接力棒!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篇3
探索星辰大海,中国征程壮美。回顾航天路程,从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两弹一星”让世界瞩目,“载人航天”挥就惊鸿之笔,到“嫦娥”奔月,“北斗”指路,“玉兔”登月,“祝融”探火……美丽中国的航天传奇,需要我们发扬其精神,昂首阔步,再续辉煌的未来!
国无精神难富强,意志可助谱新章。中国航天事业起步艰难,但中国航天人坚守载人航天精神,最终换来了遨游九天的累累硕果。雄健的精神意志支撑着伟大的中华民族越过激流险滩,闯关夺隘。国有精神,方能富强!
生逢其时负重任,矢志奋斗奏华章。吾辈应如航天人,立鸿鹄之志,执着奋斗,永不言弃。浩瀚星空是一张不设交卷时间的“考卷”,需要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面向未来,航天事业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以“泰山压顶不弯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着精神去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科技创新来助力,载梦火箭梦升空。吾辈应如航天人,笃学敏行,自强不息。空间领域是基本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运用的集中领域,体现航天人知识能力与技术,彰显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我们应当发扬航天人终身学习的精神,不断沉淀阅历,提升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应当把“自强不息”刻在心上,把“无私奉献”披在肩上,把“终身学习”装进行囊,一路高歌奋进!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吾辈应如航天人,守赤子之心,甘于奉献,报效国家。“时代楷模”邓清明时刻准备着响应国家的号召,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备份的只是任务,要以主份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航天人当中,有多少默默无闻将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奋斗者啊!让我们心怀奉献精神,将涓滴之力凝聚成磅礴力量,让世人见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
鲁迅先生曾言:“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无论在日常生活、工作岗位还是网络空间,我们都应如航天人一样,以一往无前之态势,破万千磨难,赢辉煌盛世,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迈向太空的漫漫征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坚信,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必将迎来国之盛世,必将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奋斗吧,青春少年!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篇4
20__年6月17日9时22分,这注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为重要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了,这也意味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又取得了历史上的重大突破,试问这是一件多么傲人、多么喜人的事情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创新的不断更新,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在近年来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变革,尤其是在北斗环绕、嫦娥伴月、神州起航的伟大态势下,我们也真切体会到了中国航天奋发图强、砥砺奋进的决心和勇气。
太空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中国航天一次次取得重大突破的背后,这是无数航天人坚持不懈、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结果,所以说探索神秘的外太空、探秘传奇的浩瀚宇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而发展航天事业、打造专属空间站、建设最强航天国也是我们矢志不渝的梦想。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的漫长征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伟大的创新会推动伟大的产业,伟大的产业会孕育伟大的精神,而伟大的精神会衍生伟大的变革。中国航天不断刷新高度、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也培育出了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所以我们一定要再接再厉、延续辉煌,只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更加卓越。
二十年前美国抹杀了我们加入空间站的权利,这给我们的航天事业带来了很多压力、阻碍和挫折,可正也是因为这些打压和限制才得以让我们创造出了独属于中国特色的航天技术,而这些核心技术的创新也成为了我们强大的象征,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如今中国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站,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未来的空间竞争中拥有了绝对优势,而全中文的操控页面也再一次说明了中国的强大和伟大,所以我们一定得为伟大的航天人点个赞。
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努力创新是我们航天事业取得进步的关键,所以在未来教育中我们一定要注重打造全民创新、大众创业的趋势,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陷入坐享其成、止步不前的恶性循环中去。再者,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热爱国家、无私奉献等美好品质也是航天精神的衍生,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弘扬和传承伟大的航天精神,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思想上和精神上的重大提升。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篇5
2008年9月25日晚上9时10分,“神七”腾空而起,不到半个小时,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宣布“神七”发射成功。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出征前,向祖国和人民致以庄严的军礼。
“神舟七号”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向世人露面,这是国人实力的又一次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实力的展示。这是北京奥运会给世界展示无与伦比的精神和神奇结束后,中国人民向世界的又一个宣告。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这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也是我们改革开放成果不断显现的过程,更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过程。神舟七号习天前,中央电视台组织了庞大的慰问演出阵容,奔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神舟七号”发射前的慰问演出,这是一个鼓舞士气,给航天飞行员打气的过程,也是代表全国人民向他们问好。那么他们也不会辜负全国人民的期待和重托,一定会在太空展示中国人的神奇,向世界展示神奇,也是让中国人民进一步探索太空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
神奇需要神奇的人,那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航天员就是如此神奇的人,他们三人也是根据优中选优原则,最终被确定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飞行乘组。经过严格、刻苦的训练,他们在航天城“冬练三九,夏练三伏”,3名航天员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操作技能、飞行程序等各方面考评优秀,完全具备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能力,既是耐力的考验,更是实力的考验,他们有能力也有信心能完成这次光荣任务。从杨利伟,到费俊龙,聂海胜,再到他们三人,从一人上天,到两人上天,再到三人上天,并还要上演太空行走,完成出舱活动任务,难道不是他们的神奇?
“神七”来了要问天,他们上演的是神奇,是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英雄史诗,续写辉煌的篇章。中国航天事业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取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收获。如果说“两弹一星”的研制,更多是为了奠定和平基业,那么,载人航天工程蕴含的意义则更加深远。它所承载的,不只是民族自豪和国家荣耀,不只是科技跨越和产业进步,更有人类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时,那永不放弃的求索和无所畏惧的挑战。
金秋时节,“神舟”再出征。让我们一起和“神七”飞翔,遨游太空,在太空上演伟大和神奇,并进一步见证中华民族首次太空行走的全过程,同时,我们翘首期待三位航天员在太空给世界精彩和震惊,迎接太空新的考验。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篇6
苏轼自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辛弃疾深感“无穷宇宙,人是一粟太仓中”;王勃呼喊“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航天梦,是中国人骨子里自古以来的浪漫情怀,也是这浪漫情怀让一代代中国人去努力追梦。
“明月几时有”是先人对宇宙的思考,“飞天敦煌”象征着古人对天空的向往,古往今来中国人从未停止过追梦的脚步,而神舟系列“飞天成功”让中国人的航天梦变成现实。当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空时,我时而对由密集的'气体和灰尘云所形成的猎物星云感到惊奇,时而对脱离原有运行轨道的宇宙流星飞快冲破大气层感到惊惧。夜深人静,浩渺星空,总想去一探究竟,当看到真正的航天人,我才懂得这些只是航天梦的起点。
航天梦的实现少不了航天人的付出,祖国需要什么,他们就奉献什么,而支撑他们的动力就是强烈的爱国情怀。“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曾说过:“我们的科研人员爱国是一贯的,是有光荣传统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是我国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年过古稀依然坚守在航天第一线……
正是有着将个人与国家命运紧紧结合的老一辈航天人,我国的航天事业才能有今天的成就。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一代代航天人所传递的航天精神:爱国为先,坚守梦想!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航天梦要有强大的航天精神作为支撑,航天精神并不是简单探索宇宙的梦想,是航天人肩负崇高的责任感、怀揣永不退缩的勇气,无怨无悔坚守和奉献。钱学森、孙家栋、杨利伟……这一个个闪亮的名字无不在为我们践行着航天精神,带领着我们去追寻我们的航天梦。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我想驾着小小飞船,捡拾宇宙中细碎的星光,在每一个温柔的夜晚,拼凑成温暖的光,进入梦乡。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篇7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远平坦的。每个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要在挫折和困难中奋起。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攻关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
团结就是力量,是治国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试想,一个集体,如果内部不团结,还出现分歧的话,那这个集体会强大吗?不止这样,一些有图搞破坏的人,在这个时候大力进攻,那损失更是不堪设想。
科学与人文并举。人们常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但是,真正落实到的,又有多少人呢?有人认为,只要学会做人和文化知识就可以了,不用再学什么科学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一个强大的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身为“祖国的花朵”,我们不但要做到科学与人文并举,还要做到规范与个性共存!勤俭节约、无私奉献、团结协作,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航天事业永恒的主题。
艰苦的条件锤炼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中国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之梦,怀着开拓固体航天事业的坚定信念,披荆斩棘,不辞劳苦,日晒雨淋,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付出巨大的代价。严酷的挑战铸就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在学习上多下苦工,努力学习。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缩,要知难而进,勇往无前,敢于胜利。有的同学,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对未来失去希望。于是,就自寻短见,恨离人世。要知道,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这美丽的人生。即使它是不好的,那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就像航天人员要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一样,那严峻的环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只有改变自己,去攻破每一个难关。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挫折而放弃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在艰苦、困难的坏境中成长,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学习上也是如此。学习靠的是刻苦,读书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学习钻研,这才是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的表现。
团结奋斗培育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敬业”两个字体现得直接而深刻,“敬业”是一个航天人品质与德行修养的最基本的素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广大航天工作者脸上总是写满了兴奋,早出晚归,不知疲惫,不论前方后方,不计名利得失,履行职责,坚守岗位,形成了强大合力。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大集体中,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保护集体,就应该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贤,团结一心,共创辉煌。“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进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可以排除万难,勇往向前,达到目标。大至世界全人类、国家,小至班集体、家庭,都要团结。有的同学不顾集体利益,一心只为自己。例如在班中来回走动,看见一张桌子跌在地上,他不但不把桌子弄好,而且还残忍地踢上一两脚,是桌子雪上加伤。又例如拔河,内部不团结,那肯定是全军覆没。
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我们身为21世纪的接班人,必须学好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科学与人文都需要我们同时高高地举起。一个规范的学生,更是祖国的需求,是未来成就大事的人。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学生的话句。
探索无垠的太空是航天人永无止境的事业,学习航天精神是我们接班人的任务。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大责任,更应该把所学到的航天精神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好好学习是我们伟大的使命,建设祖国是我们永远的目标,任重道远。团结是力量,刻苦是精神,科学是基石。
老一辈航天人陆续离开了他们所钟爱的航天事业,把航天精神传承给了新的一代,新老两代航天人对航天事业有着不同的理解。老职工们注重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多年积淀而成的航天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年轻的航天人更注重求新、求变,更注重做强、做大,做到高水平。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篇8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十二”的发射为“梦圆九天”树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迈出我国探秘浩瀚太空征程的重要一步,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神话故事里嫦娥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到苏轼笔下的“羽化而登仙”,从“弄玉吹箫,萧史乘龙”的典故到明代万户“升天”的探索……中国的飞天之梦越千年,但对太空的憧憬与向往没有变,逐梦九天的脚步没有停下。“上九天揽月”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标注于时间坐标上,也标刻在精神高度上,航天梦想代代相承,伟大精神生生不息。
“神十二”发射时的轰然巨响是最震撼人心、激荡热血的音符,它的发射成功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相较以往,不但出舱时间大幅增加,多次出舱更为飞天增加了难度与挑战,任务的复杂性可想而知。从关键技术的攻克、元件材料的集成到整体构造的优化皆殊为不易,“神十二”的发射成功,背后浸透着几代航天工作者和航天员的辛勤汗水,也见证着中国航天人对航天事业的不懈奋斗。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中国的航天工程起步较晚,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的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的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向实践要驱动力;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训练的时长与难度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心里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将艰辛与曲折作为事业发展的“阶梯”,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业绩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的,即便是“天路”,也是由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从1956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伟大事业孕育着伟大精神。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无论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十四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
众所周知,“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成功举行了两次太空授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篇1
回溯历史,漫天星斗寄寓着中国人几千年不绝的向往追求;时至今日,早已一路繁花似锦,郁郁葱葱……
君不见,“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天和驻空”“祝融探火”?君不见,追天揽月,千年梦想,泱泱华夏,今朝梦圆?君不见,“北京明白”,高健蹿红,航天精神,激励向前。一项项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辉映中华民族砥砺风雨的奋斗,鉴照英雄儿女拥有揽月摘星的梦想。中国青年,朝气蓬勃,当续前人九天之魂梦,绘吾辈奋进之青春。
胸怀祖国,勇于攀登,航天精神托举中国人民迈向浩瀚寰宇。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举目回望,郭永怀投身弹道导弹研制,在飞机失事时他用身躯保全了国家重要科研资料;放眼当下,高健自少受航天精神的影响,作为总调度,为“神舟十二号”指路引航……“神五”飞天,“神六”出舱,“嫦娥”取土,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精神的引领下,矢志报国,迎难而上,跨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让深邃星空一次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记。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中国青年将航天精神传承发扬。
飞天梦想照进现实,只因中国人的航天奋斗从未停歇,只因中国人的航天追梦永不止步。中国空间站核心团队,平均年龄38岁;北斗系统攻坚团队,平均年龄35岁;“长征五号”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一代代青年坚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厚植“树高千尺有根,江河万里有源”的家国情怀,一丝不苟地传承航天精神,并在航天精神的激励下不断续写中国航天新的篇章。
积极修为,艰苦历练,吾辈青年将接续航天精神,奋斗展风采。
“在不懈奋斗中再创佳绩,在竞相奋斗中革故鼎新,在团结奋斗中集智聚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值此之际,我辈青年当弘扬航天精神,从航天精神中汲取精魂坚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冲劲,笃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持定“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干劲,从严律己,潜心钻研,甘作拓荒牛、老黄牛、孺子牛,用奋斗绘就美好青春。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言:“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愿吾辈青年,鲜衣怒马,后浪滚滚,携星光荡开宇宙,让广袤的银河中长久闪耀着那束航天精神之光!以长江为凭,让黄河作证:中国人民正在航天事业长足进步中书写璀璨华章,中国青年也必将续九天魂梦,绘奋进青春。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篇2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举世瞩目,万众欢腾。从那时起,航天员成为我崇拜的对象,飞往浩瀚无际的太空成为我远大的理想。
为了获得更多的航天知识,12月13日,我和爸爸、弟弟一起来到会展中心参观2009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
我走在会展中心一号大厅的展厅里,仿佛漫游在航天世界中,航天员在飞船中所吃的食物令人惊讶,高29米的火箭更让我大开眼界,航天服、各种卫星、嫦娥一号这些航天用具让我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知道:这次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我国3名航天员首次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我们建设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个标志性成果,是华夏儿女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
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虽然此时不能为航天事业做贡献,但是我们应该做到遇到困难时航天精神是我们的指路灯;碰到挫折时航天精神为我们鼓劲。一次又一次的亲身体验让我见证了这个道理。
记得有一次,爸爸让我把奥数书的几道奥数题目做完,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拿起奥数书跑回书房,认真地演算起来,可是途中遇到了“拦路虎”,我想了又想,实在想不出来,就跑到客厅问正在看报纸的爸爸,爸爸眉头一皱,指了指在书房中横挂的航天精神挂幅,挂幅醒目写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然后爸爸对我若有所思一笑。我恍然大悟,急忙跑回书房认真思考起来,我在草稿纸上算了又算,想了又想,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算出来了,一股成功的喜悦之情涌上心头。这就是航天精神的力量,是它在鼓励我,让我知道坚持不懈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东风在续飞天梦,神州大地庆神舟。作为祖国航天事业忠诚的支持者,我衷心祝福祖国航天事业一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中国航天人一定继续谱写航天事业的壮丽篇章。而我则要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地回答:21世纪的接班人也有能力接住祖国航天事业的接力棒!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篇3
探索星辰大海,中国征程壮美。回顾航天路程,从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两弹一星”让世界瞩目,“载人航天”挥就惊鸿之笔,到“嫦娥”奔月,“北斗”指路,“玉兔”登月,“祝融”探火……美丽中国的航天传奇,需要我们发扬其精神,昂首阔步,再续辉煌的未来!
国无精神难富强,意志可助谱新章。中国航天事业起步艰难,但中国航天人坚守载人航天精神,最终换来了遨游九天的累累硕果。雄健的精神意志支撑着伟大的中华民族越过激流险滩,闯关夺隘。国有精神,方能富强!
生逢其时负重任,矢志奋斗奏华章。吾辈应如航天人,立鸿鹄之志,执着奋斗,永不言弃。浩瀚星空是一张不设交卷时间的“考卷”,需要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面向未来,航天事业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以“泰山压顶不弯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着精神去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科技创新来助力,载梦火箭梦升空。吾辈应如航天人,笃学敏行,自强不息。空间领域是基本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运用的集中领域,体现航天人知识能力与技术,彰显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我们应当发扬航天人终身学习的精神,不断沉淀阅历,提升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应当把“自强不息”刻在心上,把“无私奉献”披在肩上,把“终身学习”装进行囊,一路高歌奋进!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吾辈应如航天人,守赤子之心,甘于奉献,报效国家。“时代楷模”邓清明时刻准备着响应国家的号召,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备份的只是任务,要以主份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航天人当中,有多少默默无闻将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奋斗者啊!让我们心怀奉献精神,将涓滴之力凝聚成磅礴力量,让世人见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
鲁迅先生曾言:“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无论在日常生活、工作岗位还是网络空间,我们都应如航天人一样,以一往无前之态势,破万千磨难,赢辉煌盛世,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迈向太空的漫漫征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坚信,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必将迎来国之盛世,必将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奋斗吧,青春少年!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篇4
20__年6月17日9时22分,这注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为重要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了,这也意味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又取得了历史上的重大突破,试问这是一件多么傲人、多么喜人的事情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创新的不断更新,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在近年来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变革,尤其是在北斗环绕、嫦娥伴月、神州起航的伟大态势下,我们也真切体会到了中国航天奋发图强、砥砺奋进的决心和勇气。
太空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中国航天一次次取得重大突破的背后,这是无数航天人坚持不懈、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结果,所以说探索神秘的外太空、探秘传奇的浩瀚宇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而发展航天事业、打造专属空间站、建设最强航天国也是我们矢志不渝的梦想。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的漫长征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伟大的创新会推动伟大的产业,伟大的产业会孕育伟大的精神,而伟大的精神会衍生伟大的变革。中国航天不断刷新高度、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也培育出了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所以我们一定要再接再厉、延续辉煌,只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更加卓越。
二十年前美国抹杀了我们加入空间站的权利,这给我们的航天事业带来了很多压力、阻碍和挫折,可正也是因为这些打压和限制才得以让我们创造出了独属于中国特色的航天技术,而这些核心技术的创新也成为了我们强大的象征,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如今中国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站,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未来的空间竞争中拥有了绝对优势,而全中文的操控页面也再一次说明了中国的强大和伟大,所以我们一定得为伟大的航天人点个赞。
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努力创新是我们航天事业取得进步的关键,所以在未来教育中我们一定要注重打造全民创新、大众创业的趋势,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陷入坐享其成、止步不前的恶性循环中去。再者,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热爱国家、无私奉献等美好品质也是航天精神的衍生,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弘扬和传承伟大的航天精神,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思想上和精神上的重大提升。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篇5
2008年9月25日晚上9时10分,“神七”腾空而起,不到半个小时,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宣布“神七”发射成功。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出征前,向祖国和人民致以庄严的军礼。
“神舟七号”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向世人露面,这是国人实力的又一次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实力的展示。这是北京奥运会给世界展示无与伦比的精神和神奇结束后,中国人民向世界的又一个宣告。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这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也是我们改革开放成果不断显现的过程,更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过程。神舟七号习天前,中央电视台组织了庞大的慰问演出阵容,奔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神舟七号”发射前的慰问演出,这是一个鼓舞士气,给航天飞行员打气的过程,也是代表全国人民向他们问好。那么他们也不会辜负全国人民的期待和重托,一定会在太空展示中国人的神奇,向世界展示神奇,也是让中国人民进一步探索太空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
神奇需要神奇的人,那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航天员就是如此神奇的人,他们三人也是根据优中选优原则,最终被确定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飞行乘组。经过严格、刻苦的训练,他们在航天城“冬练三九,夏练三伏”,3名航天员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操作技能、飞行程序等各方面考评优秀,完全具备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能力,既是耐力的考验,更是实力的考验,他们有能力也有信心能完成这次光荣任务。从杨利伟,到费俊龙,聂海胜,再到他们三人,从一人上天,到两人上天,再到三人上天,并还要上演太空行走,完成出舱活动任务,难道不是他们的神奇?
“神七”来了要问天,他们上演的是神奇,是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英雄史诗,续写辉煌的篇章。中国航天事业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取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收获。如果说“两弹一星”的研制,更多是为了奠定和平基业,那么,载人航天工程蕴含的意义则更加深远。它所承载的,不只是民族自豪和国家荣耀,不只是科技跨越和产业进步,更有人类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时,那永不放弃的求索和无所畏惧的挑战。
金秋时节,“神舟”再出征。让我们一起和“神七”飞翔,遨游太空,在太空上演伟大和神奇,并进一步见证中华民族首次太空行走的全过程,同时,我们翘首期待三位航天员在太空给世界精彩和震惊,迎接太空新的考验。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篇6
苏轼自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辛弃疾深感“无穷宇宙,人是一粟太仓中”;王勃呼喊“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航天梦,是中国人骨子里自古以来的浪漫情怀,也是这浪漫情怀让一代代中国人去努力追梦。
“明月几时有”是先人对宇宙的思考,“飞天敦煌”象征着古人对天空的向往,古往今来中国人从未停止过追梦的脚步,而神舟系列“飞天成功”让中国人的航天梦变成现实。当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空时,我时而对由密集的'气体和灰尘云所形成的猎物星云感到惊奇,时而对脱离原有运行轨道的宇宙流星飞快冲破大气层感到惊惧。夜深人静,浩渺星空,总想去一探究竟,当看到真正的航天人,我才懂得这些只是航天梦的起点。
航天梦的实现少不了航天人的付出,祖国需要什么,他们就奉献什么,而支撑他们的动力就是强烈的爱国情怀。“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曾说过:“我们的科研人员爱国是一贯的,是有光荣传统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是我国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年过古稀依然坚守在航天第一线……
正是有着将个人与国家命运紧紧结合的老一辈航天人,我国的航天事业才能有今天的成就。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一代代航天人所传递的航天精神:爱国为先,坚守梦想!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航天梦要有强大的航天精神作为支撑,航天精神并不是简单探索宇宙的梦想,是航天人肩负崇高的责任感、怀揣永不退缩的勇气,无怨无悔坚守和奉献。钱学森、孙家栋、杨利伟……这一个个闪亮的名字无不在为我们践行着航天精神,带领着我们去追寻我们的航天梦。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我想驾着小小飞船,捡拾宇宙中细碎的星光,在每一个温柔的夜晚,拼凑成温暖的光,进入梦乡。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篇7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远平坦的。每个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要在挫折和困难中奋起。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攻关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
团结就是力量,是治国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试想,一个集体,如果内部不团结,还出现分歧的话,那这个集体会强大吗?不止这样,一些有图搞破坏的人,在这个时候大力进攻,那损失更是不堪设想。
科学与人文并举。人们常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但是,真正落实到的,又有多少人呢?有人认为,只要学会做人和文化知识就可以了,不用再学什么科学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一个强大的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身为“祖国的花朵”,我们不但要做到科学与人文并举,还要做到规范与个性共存!勤俭节约、无私奉献、团结协作,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航天事业永恒的主题。
艰苦的条件锤炼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中国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之梦,怀着开拓固体航天事业的坚定信念,披荆斩棘,不辞劳苦,日晒雨淋,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付出巨大的代价。严酷的挑战铸就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在学习上多下苦工,努力学习。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缩,要知难而进,勇往无前,敢于胜利。有的同学,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对未来失去希望。于是,就自寻短见,恨离人世。要知道,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这美丽的人生。即使它是不好的,那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就像航天人员要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一样,那严峻的环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只有改变自己,去攻破每一个难关。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挫折而放弃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在艰苦、困难的坏境中成长,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学习上也是如此。学习靠的是刻苦,读书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学习钻研,这才是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的表现。
团结奋斗培育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敬业”两个字体现得直接而深刻,“敬业”是一个航天人品质与德行修养的最基本的素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广大航天工作者脸上总是写满了兴奋,早出晚归,不知疲惫,不论前方后方,不计名利得失,履行职责,坚守岗位,形成了强大合力。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大集体中,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保护集体,就应该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贤,团结一心,共创辉煌。“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进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可以排除万难,勇往向前,达到目标。大至世界全人类、国家,小至班集体、家庭,都要团结。有的同学不顾集体利益,一心只为自己。例如在班中来回走动,看见一张桌子跌在地上,他不但不把桌子弄好,而且还残忍地踢上一两脚,是桌子雪上加伤。又例如拔河,内部不团结,那肯定是全军覆没。
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我们身为21世纪的接班人,必须学好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科学与人文都需要我们同时高高地举起。一个规范的学生,更是祖国的需求,是未来成就大事的人。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学生的话句。
探索无垠的太空是航天人永无止境的事业,学习航天精神是我们接班人的任务。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大责任,更应该把所学到的航天精神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好好学习是我们伟大的使命,建设祖国是我们永远的目标,任重道远。团结是力量,刻苦是精神,科学是基石。
老一辈航天人陆续离开了他们所钟爱的航天事业,把航天精神传承给了新的一代,新老两代航天人对航天事业有着不同的理解。老职工们注重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多年积淀而成的航天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年轻的航天人更注重求新、求变,更注重做强、做大,做到高水平。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篇8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十二”的发射为“梦圆九天”树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迈出我国探秘浩瀚太空征程的重要一步,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神话故事里嫦娥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到苏轼笔下的“羽化而登仙”,从“弄玉吹箫,萧史乘龙”的典故到明代万户“升天”的探索……中国的飞天之梦越千年,但对太空的憧憬与向往没有变,逐梦九天的脚步没有停下。“上九天揽月”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标注于时间坐标上,也标刻在精神高度上,航天梦想代代相承,伟大精神生生不息。
“神十二”发射时的轰然巨响是最震撼人心、激荡热血的音符,它的发射成功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相较以往,不但出舱时间大幅增加,多次出舱更为飞天增加了难度与挑战,任务的复杂性可想而知。从关键技术的攻克、元件材料的集成到整体构造的优化皆殊为不易,“神十二”的发射成功,背后浸透着几代航天工作者和航天员的辛勤汗水,也见证着中国航天人对航天事业的不懈奋斗。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中国的航天工程起步较晚,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的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的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向实践要驱动力;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训练的时长与难度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心里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将艰辛与曲折作为事业发展的“阶梯”,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业绩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的,即便是“天路”,也是由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从1956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伟大事业孕育着伟大精神。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无论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十四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篇9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举世瞩目,万众欢腾。从那时起,航天员成为我崇拜的对象,飞往浩瀚无际的太空成为我远大的理想。
为了获得更多的航天知识,12月13日,我和爸爸、弟弟一起来到会展中心参观2009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
我走在会展中心一号大厅的展厅里,仿佛漫游在航天世界中,航天员在飞船中所吃的食物令人惊讶,高29米的火箭更让我大开眼界,航天服、各种卫星、嫦娥一号这些航天用具让我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知道:这次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我国3名航天员首次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我们建设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个标志性成果,是华夏儿女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
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虽然此时不能为航天事业做贡献,但是我们应该做到遇到困难时航天精神是我们的指路灯;碰到挫折时航天精神为我们鼓劲。一次又一次的亲身体验让我见证了这个道理。
记得有一次,爸爸让我把奥数书的几道奥数题目做完,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拿起奥数书跑回书房,认真地演算起来,可是途中遇到了“拦路虎”,我想了又想,实在想不出来,就跑到客厅问正在看报纸的爸爸,爸爸眉头一皱,指了指在书房中横挂的航天精神挂幅,挂幅醒目写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然后爸爸对我若有所思一笑。我恍然大悟,急忙跑回书房认真思考起来,我在草稿纸上算了又算,想了又想,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算出来了,一股成功的喜悦之情涌上心头。这就是航天精神的力量,是它在鼓励我,让我知道坚持不懈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东风在续飞天梦,大地庆神舟。作为祖国航天事业忠诚的支持者,我衷心祝福祖国航天事业一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中国航天人一定继续谱写航天事业的壮丽篇章。而我则要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地回答:21世纪的接班人也有能力接住祖国航天事业的接力棒!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作文七篇》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天宫课堂”第三课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那么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作文【七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作文篇1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在我们心中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能让我们的中国梦飞上蓝天,绽放绚丽。
一个国家的梦想是什么?用国泰民安四个字来概括比较贴切。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化史的国家,从古至今,名垂青史的人物有很多,他们都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我想:为什么我就不能为伟大的祖国也尽一份力呢?因此,我从小心中就有着这样一个念头——当一名宇航员。
我十分向往宇宙,只得说,我与星星有缘。打从我记事起,每到晚上,我就爱趴在屋檐下看星星,那一颗颗闪烁着微弱光芒的星星,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后来,我长大了,通过学习《科学》这门课程,我才渐渐明白,地球是多么庞大,星星是多么可爱呀!了解了这些知识后,我才觉得,那些亲自登入月球的宇航员们真是太了不起了!
我8岁那年,本来不爱看新闻的我,却跟着爸爸这个“新闻迷”看起了新闻。因为我被一则新闻吸引住了——“中国神舟七号登上月球”大家知道是谁这么厉害吗?就是航天员霍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霍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能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他们真是我们中国的骄傲,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此时,我多么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登上月球,在星星的海洋里飞翔啊,看看月球究竟是什么样子,上面会不会有嫦娥、玉兔、和吴刚叔叔?
不过,我知道,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不光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光有念想,没有实际行动一定是不行的。所以,现在我的饮食、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变化。
为什么要实现我的中国梦呢?
我们中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家族,每一个儿女心中,都有着一个小小的梦,小梦连着大梦,一个个小梦连接起来,就是一个大大的梦,这,就是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让中国更加繁荣、富强。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请大家不要放弃自己的小梦,每一个人,都有实现梦想的资格!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作文篇2
我做梦都想快快长大,成为一名宇航员。小时候,每当夜晚观察天空,看着浩瀚苍穹里星星闪烁、月圆月缺,充满了无穷的奥秘,我就想长大后要当一名宇航员。
在我的印象里,宇航员是一个多么崇高的职业啊!他们乘坐火箭飞上太空,在缺氧、缺水、没有重力的太空环境里进行各种实验测量,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付出了多少心血!后来我慢慢积累有关宇航员的知识,在太空里没有重力,物品如果不收好就会到处乱飞,所以在太空宇航员吃的一般是压缩饼干或者是装在瓶子里的牙膏状食物。除此之外更辛苦的是,宇航员要忍受长时间的孤独,遭受生理、心理的双重考验。
尽管当宇航员这样辛苦,也丝毫摇动不了我想成为一名宇航员的决心!这天,我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见我长大了,真的上了太空。太空真美啊!太阳系里有一颗通红通红的大火球,散发着蓬勃的热气,给予所有的行星旺盛的生命力。在众多行星中,有一颗最引人注目,那就是地球。她由生机盎然的绿和沁人心脾的蓝构成,绿色是森林,蓝色是海洋。海洋和森林的上空,弥漫着白色的气流,这便是供人类呼吸的大气层。她给了人类生命的基础,我多想从太空俯视她的全貌!
美梦醒来,我更加坚定了我的理想!我要从现在开始努力,终有一天,我会让自己的航天梦美梦成真!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作文篇3
“天宫课堂”第三课开始了,中国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在距离地球400多公里的“问天实验舱”上向全国青少年讲授科普课。新颖的授课方式、直观的物理现象等等,将给孩子们植下热爱航天、热爱科学的萌芽,给青少年学子打开认知世界、追逐梦想的大门。
浩瀚宇宙,苍茫太空,自古以来就令全人类神往。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诸多传说和故事。
太空有太多的夫知和无穷的奥秘等着人类去探索、去发现。
通过天宫课堂第三课授课,孩子们看到了失重环境下液体显著的毛细现象,微重力环境下液体与液固混合体在相同冲击作用下的振动表现、微重力环境下使用超长吸管喝水的有趣现象以及微重力环境下的扳手旋转翻转的现象……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的直观表现,也是人类追逐太空梦的具体成果。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不会停歇。仰望星空,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
壮丽而神秘的星空吸引了无数先驱和智者。他们用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勇气乃至生命留下了惠泽后世的壮举。哥白尼仰望星空发表了“日心说”,布鲁诺用生命和鲜血捏卫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仰望星空,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思考,探索,使伟大的科学精神在民众间生根发芽,使思想之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昭亮人类文明进步的旅途。
相对于深邃寥廊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暂而渺小。但也正因为生命和梦想的存在,才让寂寥的宇宙富有生机
和意义。追逐梦想,既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理想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勤奋实践。仰望星空,会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人们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该如何认识个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个人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把个体生命同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梦想放置于集体的梦想之中,不骄不馁、不断奋进,人生的意义必将更加深邃。
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让更多学子仰望星空,激发起他们探索世界奥妙的激情,中华民族的前途必将更加广阔,中国梦必将更加宏阔壮观。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作文篇4
今天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因为天宫课堂第三课就在今天上课了!本次的课程,还是由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进行授课,15时45分的时候,天宫课堂第三课终于开播了。
本次的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这里面都隐藏着无数的物理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学习。这次太空授课在大空失重的环境下演示了在地面很难几到的物理现象,这种通过凸显天地差异来教学的方式来上课非常的有趣,让我难以忘怀。
航天员作为科普教师亲切地与学生进行对话,拉近了代表我国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与公众的距离,增进了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了解与关注,对青少年来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中国情怀的传递。航天员们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和精准的实验演示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得不叹服他们过人的智慧,出众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体素质,当然从中也能反映出他们勤奋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们的表现为我们教师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这次太空授课实现了航天工程领域、科普界和教育界在培养青少年方面的无间协作,这对物理教师的鼓励作用是巨大的,我和史艺老师都感受到了一种团结的温暖。这也激励着我们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与其他社会教育力量的联系与合作,从其他领域听取教学意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领悟,从而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创造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作文篇5
宇宙海瀚无穷。我知道了,“宇宙的天空是神秘的暗黑”,“星星不会眨眼睛了,而是散发着耀目的光辉”……一切的一切洗革着我的认识,让我的心里也装满了星辰大海。
蜂蜜在天上如何流动呢?宇航员在天上如何转身呢?他们怎样休息?有怎样的生活呢?那些困惑诱导着我看完了他们的介绍。那是属于中国的空间站,是祖国的天和核心舱,是泱泱华夏孕育而生。那一刻,我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从神舟一号返回舱诞生,中国的科技发展之路就在滚滚向前。
舱内宇航员为对抗失重效应要保持健康,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由此诞生,企鹅服用来对抗肌肉委缩。所以他们做了细胞生长发育研究,看到了心肌细胞一跳一缩,知道了在太空的真空无引力环境下水的浮力会消失,水的表面张力大到可以制作一个水球,在水球内注入一个气泡可以看到一正一反的像,产生的气泡也只在水球内产生。大空上既无法像地面一样行走,也无法像地面一样转身……多么神奇啊!这是从未听闻的宝藏,蕴含着无限的探索。当听到他们90分钟绕地球一周,一天可以看16次日出时,我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无一为不之惊叹,这在短小的生命中起着惊天骇浪的意义。
核心舱的成功发射离不开背后无数航天技术人员的奋斗;他们能够登上太空离不开背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苦训练的汗水;一项项实验的结论突破离不开三位航天员背后半年的辛苦研究。你问我,为什么连接前技术员那么胸有成竹?你看见背后的满腔热血了吗?成功绝不是偶然。
始于青春年华,满腔热血;醉于浩瀚星空,日月星辰。也成长在清风中,与光同在。国之栋梁唯少年,青春你我正当时!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作文篇6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勒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
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将艰辛与曲折作为事业发展的“阶梯”,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伟大事业孕育着伟大精神。回望航天事业发展史,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
无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作文篇7
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就充满着遐想,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渐渐将探索的脚步迈向太空。但质疑的声音也逐渐传来:探索外太空是否是劳民伤财呢?
时至今日,由于地球资源有限,世界上的航天强国纷纷将探索的脚步迈向外太空,而太空广阔无垠,拥有丰富的空间资源,如高真空、太阳能、月球、微小行星等。
此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gps导航系统便离不开航空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航天技术在开发航天器高位置和高速度资源以获取、传输和转发信息方面取得了明显成就,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例如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的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随着军用航天器的迅速发展,各种军用卫星、载人航天器、弹道导弹与反弹道导弹等空间新式武器形成了一体化的太空战场军事系统,并将在联合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众所周知,没有稳固的国防,我们的幸福生活就难以保障。
没有今天的投入就不会有我们明天的。航天事业的进步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航天科技的应用会对人类产生重大的影响,只有社会不断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天宫课堂第3课观后感通用10篇》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怎么写?在“天宫课堂”第三课中,将会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天宫课堂第3课观后感(通用10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天宫课堂第3课观后感通用篇1
在2021年12月9日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的太空授课。
电视上,太空教学已经开始,航天员们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实验,把我们带进一个全新的太空环境。温柔的语调,幽默的语言,让屏幕前的我睁大了眼睛,聚精会神,通过观看这次太空授课,我也颇有感触。
王亚平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太空家园,又通过一些实验让我们亲眼见证了地球上与太空失重环境奇妙的差别,各种各样的实验是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的精心准备,密切合作的结果,是以先进的航天技术为保障的。
仰望太空,我们有牵挂,因为空间站里有我们兢兢业业的中国航天员;我们有底气,因为中国航天人的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中国星”闪耀全球!浩瀚太空里有越来越多中国航天员的身影,正在抒写着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上完这堂课后,我不得不为我国的航天技术感到骄傲,我为我们的祖国感到自豪!作为一名小学生,现在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将来也要去太空探索奥秘。
天宫课堂第3课观后感通用篇2
今天下午的一节课,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宇航员的直播课程,刚开始我非常的不感兴趣。
电视上有三名宇航员,三名宇航员告诉我们了许多个神奇的知识,他们在陆地上是没有的,三名宇航员首先告诉我们了他们在太空的生活,他们在飞船里会飘来飘去,喝水的时候是用一只吸管将水吸进去,然后再放出来一口吃掉,就像吃棉花糖一样,因为在飞船里会飘来飘去,所以睡觉的时候他们会在一种神奇的袋子里用绳子将自己包住,这样他就不会在飞船里飘来飘去了,宇航员们在飞船里吃饭时,要把两个筷子用绳子系住,这样筷子就不会飘了,宇航员在飞船里生活,还有许多的.有趣事情。
宇航员还跟我们讲了许多的有趣事情。
看了快要一个小时,让我最生动的就是宇航员在太空上做小实验,首先要准备好一个非常大的圆形铁丝,一杯水,一个泡腾片,一种蓝色颜料,还有一个吸水管。然后将圆形铁丝放在一个地方,让它支撑起来,用吸水管将水吸取一点,挤在铁丝中间,水没有落在地上,而是飘在了铁丝的中间,就像一个放大镜,再将那种蓝色颜料挤在圆形铁丝的中间,水变成了蓝色的,如果用眼睛在里面看,会看见东西变大了。最后将泡腾片放在里面,过了三分钟,那个蓝色的球变得越来越大而且里面还有许多的泡泡。真是太神奇了。
我的梦想本身是当一名老师,看了这个视频,我的梦想变了,我想当一名宇航员,去做更多的神奇实验。
天宫课堂第3课观后感通用篇3
你们了解宇航员吗?可能你们不知道,但我今天看了一个神奇的视频,这个视频里就展现着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视频吧!
在这个视频中,三位宇航员老师给我们展现了太空神奇。他们已经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非常神奇,惊得我下巴都快合不拢了,这个实验名字叫做乒乓球沉在水底。在我们地球中,乒乓球放在水里,它会浮到水面,相反,太空就不一样了,他们先有一个管子将乒乓球压在水底,然后松开管子那一刻,乒乓球就沉在了水底。而一位宇航员老师将装有乒乓球的水桶抛起来,结果里面的水竟然一滴都没有掉下来。
宇航员老师们又做了一次实验,而这一次实验更加神奇。他们首先拿出一个用来做水膜的一个模具,然后他们又往水膜里灌满了水,一个宇航员老师又往外面加了更多的水,结果水模就成了一个大圆球。但这并不很神奇,最神奇的是当另一个宇航员老师拿着一个注射器往里面注小水滴的时候,小水滴进入大水滴之后,还是完完整整的一点破损都没有,而且他那个大水泡的水一滴都没有漏下来,于是宇航员老师又在里面那个小水滴又抽了出去,可大水泡还是没有裂开。
太空真神奇呀,我也想上去做那些惊人的实验。唉,对了,他们还做了1个实验,那就是将他们的水袋里的水挤出来,然后还可以吃,咱们地球上的水只能喝,而且要是将杯子倒过来它就全倒了,而太空可不一样,太空倒过来一杯子,水竟然一滴也不漏,太空真的好神奇。
天宫课堂第3课观后感通用篇4
“天宫课堂”第一课定于12月9日下午15:40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进行全程现场直播。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届时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进行全程现场直播。
授课活动将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届时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八年前,在距地球三百公里外的天宫一号中,航天员王亚平为第一届“太空班”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活动。如今,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将迎来首次太空授课。首先,“课程表”全新升级!三名航天员将演示更多微重力条件下的物理、化学现象。
天宫课堂第3课观后感通用篇5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课堂虽已结束,可那些神奇的现象却还是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第一个吸引我的,便是那个小陀螺。它放在那里时,安静的像乡下的夜晚。可当它旋转起来时,又快又急,完全没有了刚才那副安静的模样。像是压抑很久,终于释放出来,漂浮在空中。
然后便是那晶莹剔透的水球,它外表看上去和我们饮用的水一样,可它却能呈现出陆地的水做不到的样子。这是因为太空舱圆周运动惯性抵消重力,而且水有较强的表面张力,所以可以。有人问,那气泡呢?因为水球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所以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的像。因此可以在水球中同时看到一正一倒的两个像。
最令我震惊的便是转身。在地球上可以轻松做到的动作,在太空中竟有这么难!叶老师先向我们展示了在太空中,不能像在地球一样转身;然后便是同学们的各种方法,都被现实驳回了。最后,叶老师终于揭秘了:如果向右转的话,就要不停的用左手画圆,如果向左转的话,就要不停的用右手画圆。
太空本身就充满神秘,但在这神秘之上,更多的是为中国骄傲!我们相信在未来,我们必将在浩瀚宇宙中,留下属于中国的印记!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天宫课堂第3课观后感通用篇6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6日凌晨发射。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5日表示,不到一个月前,中国欢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胜利凯旋,16日凌晨,中国将再次怀着激动的心情目送神舟十三号飞向太空。“这不仅生动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也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太空敢于追梦、勇于探索、永不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在当天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赵立坚称,15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了相关情况,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6次飞行任务是该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也是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
“我想说的是,这次神舟十三号任务展现了中国为载人航天探索这一人类共同事业作出的新努力、新贡献。中方将继续加大载人航天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他表示。
赵立坚称,可以注意到这一次神舟十三号任务与神舟十二号相比,在成组工作安排上有很多不同,包括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并实施出舱活动,中国航天员们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过春节。“我们期待除夕守岁时,能够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让我们共同祝愿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天宫课堂第3课观后感通用篇7
太空授课更在于营造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社会氛围。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所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科学永无止境,探索不断前行,在一个未知的广袤领域,只有以谦卑的姿态、勇往直前的力量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奥妙。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当代中国人的重大历史责任。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要坚持推进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要坚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包容创新育人才,方能广纳贤才,为创新提供坚实支撑。科学永远是一个国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热爱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会理解、支持这项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历史的潮流在呼唤年轻一代为科学而努力探索,但鼓励他们奋发前行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太空授课的深层次意义便在于此。
探索任重道远,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激发学子对于未知世界的求知欲与渴望,树立全社会为创新而奋斗不息的信念,让梦想张力无限。寻梦过程,无疑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默默奉献、坚定顽强的民族精神。
天宫课堂第3课观后感通用篇8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技已经迈向了新的台阶。
在观看直播的.同时,其中王亚平老师的实验让我十分难忘。在查阅了网络上的一些内容我把实验的原理弄明白了。水膜张力—液体表面张力在翟志刚老师,叶光富老师的辅助下,航天员王亚平把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形成了水膜。接着,她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和女一起完成的花朵折纸。在水膜实验中,这朵花在太空中“绽放“。
在微重力环境下,表面张力很大的水也能够延展成水膜而不像地面上不要加入表面活性剂,贴在水膜上的花朵也因为表面张力而展开。
还有一个实验,我也十分感兴趣,那就是泡腾片实验—浮力消失在授课当中啊,太空教师王亚平就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只见泡腾片在水球里不断冒泡,但在失重环境下,气泡虽然不断产生,但并没有离开水球。而随着气泡不断增多,水球渐变成了一个充满欢乐的“气泡球”,而且产生了阵阵香气。
对此,是因为地球上有浮力,所以水中泡腾片的气泡会向上跑。在太空中,水里的泡腾片产生的气泡因为没有浮力而停留在水球中,让水球变得色彩斑斓。科技强,则国强。自信之路成功,为中国航天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天宫课堂第3课观后感通用篇9
自近代以来,我们中国的科技水平在不断地进步与提高,一直在对外太空进行不断地探索,而昨日观看的《天宫课堂》,更让我深感到我们国家的强大,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太空生活的乐趣。
刚进入课堂,为我们展示的便是航天员在轨生活的场景。他们的生活可真是有趣,因为没有了重力,所以他们可以在空间站内肆意“飞翔”。空间站内还有一种独特的运动工具——自行车,这类自行车不仅可以锻炼腿部,还可以锻炼上肢。只要将身子倒立过来,用手抓着脚蹬,一直转呀转就好了,相当有趣。
课堂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叶老师所表演的太空转身。在太空中,转身不能像我们在地球上那样轻松,如果像在地球上一样的话,便会上半身下半身朝相反的方向转动,而且一不小心就“飞到天上了”。如果想要转动身子,就要借助一个物体或者一只胳膊不断转动。看来,太空生活奇妙的同时又有点麻烦,我们做事会很浪费时间,怪不得到现在地球还是可供人类居住的星球。
还有宇航员们在太空中所展示的生物研究以及许多实验,都让我深刻感受到祖国科技的伟大以及太空的奇妙,宇航员们对于太空事业的热爱,还有地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虽然不能像这些伟大的宇航员一样飞到太空中去进行科学研究,但我也会尽我所能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同时我也会和身边的人一起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和谐美好!
天宫课堂第3课观后感通用篇10
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未知的世界需要我们去探寻,随着人类不断进步,对未知的事物也愈加好奇,尤其是近年以来,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更是付出了许多努力,为了丰富青少年的太空知识,中央13台开展了天宫直播课堂。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跟随三位宇航员的介绍,观看到了细胞在太空中所呈现的状态;太空中乒乓球浮力消失沉入水中;太空中的张力大大增强,所以气泡会停留在水中等等许多太空中才能观察到的现象。在宇航员们担任“主播”进行各种太空现象展示时,地面上的听众们也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太空中的星星也会一闪一闪的吗?”“你们在太空中看到的天也是蓝色的吗?”“太空中,你们是怎样睡觉的呢?”同学们一系列好奇的小问题也在宇航员们的耐心解答下一一揭晓,同时,亚平老师向同学们透露“我们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太空的神奇,果然让人惊讶。
通过这次的天宫直播课堂,同学们既了解到了太空的知识,也增强了课外实践、实验探究的能力,同时还学到了许多物理知识,真是受益良多。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走出地球探索外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太空中活动的各种限制,也让我们明白我们对太空的探索与掌握太过浅薄,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就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也要努力丰富自己的学识,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500字左右10篇》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怎么写?在太空中,有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太空中生活,有很多都跟在地球生活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天宫课堂》第三课探索太空的奥秘吧!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500字左右(10篇)!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1
今天下午老师带我们观看了神舟十三号飞天的直播。里面讲述了教室和老师的不同、老师的太空家园、细胞的神奇变化、乒乓球放入水杯的现象以及水膜张力实验等。
其中水膜张力实验最令我印象深刻。首先王老师和叶老师在一个尖的东西上面滴水,在尖的东西上面形成了一个薄薄的水球。接着,王老师往这个水球里注水,这个水球越来越鼓,越来越胖,越来越大。然后放入一朵在地球上折好的花朵折纸,花朵在水球上顺时针转,花瓣缓缓的向外打开,向一位芭蕾舞者点着脚尖,翩翩起舞。转了两三圈,花瓣全部舒展开来,变成了一朵盛开在太空的花。同学们不约而同的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发出了“哇---”的尖叫声。
紧接着,王老师拿着一根细针管,伸进大气泡里推了两下就出来一个小气泡。这时王老师躲到气泡的后面,我们从气泡的正面看,我发现小气泡里面是正的老师,而大气泡是反的老师。我觉得真是太神奇啦!
老师再继续往气泡里注水,她放进一点深蓝色的颜料,颜料慢慢的向四周散开,最后盛满了整个气泡,蓝蓝的气泡像我们的地球。
最后就到了最惊奇的时刻,老师往水球里放进了半片黄色的泡腾片。一开始泡腾片还没有动静,慢慢的泡腾片融化了,盛满了整个水晶球,还不停的往上冒气泡,这时的情景很美丽,同学们都倾着身子向水晶球里望,生怕错过了这精彩而美丽的瞬间。
通过看这次直播,让我明白了科技的强大,科学的有趣,明白了科技真的能引领未来。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2
今天下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叔叔、王亚平阿姨、叶光富叔叔变身“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这一堂课让我收获了许多太空的知识。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环节是神奇的乒乓球。首先,王亚平老师将乒乓球放在水中,然后用一个吸管把乒乓球给按下去,当她把手松开后,乒乓球不但没有浮起来,反而沉了下去。我很纳闷,要知道在地球上,乒乓球如果按进水里,肯定会浮上来。只见王亚平老师又将装着乒乓球的水杯一扔,水瓶里的水不但没有洒出来,反而还飘在空中不停地打转,真是太神奇了。
我记忆犹新的环节还有王亚平老师用水袋做水球。只见王亚平老师将水袋里的水一滴一滴地洒在了水膜上。水膜上的水一点一点变宽,变圆,变大,最后变成了水晶球。接着,王老师往里面加了一点空气,只见空气把一个水晶球又分成了许多个小水晶球,就像变魔术一样。王老师又将一袋颜料挤进水晶球中,水晶球立刻就变成了蓝色的,特别漂亮。她又将一个泡腾片放进水晶球中,只见无数的小气泡从泡腾片里涌出,这些气泡在水晶球里打转。想不到水在太空中,会发生如此多的变化,王老师一番操作下来,看得我目瞪口呆。
这节天宫课堂让我学到了许多太空的知识,让我明白了科技的力量。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我们祖国的科技越来越发达,让更多的人都能去太空“旅游”。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3
今天,我看了《天宫课堂》让我深受启发,“太空教师”王亚平为我们讲解的声音依然徘徊在耳边,她之前为全国6000多万学生太空授课,如今她又飞上太空,将成为中国首位出舱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原来神秘的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在讲解中,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做了多种实验,如: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等,还展示了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我最喜欢的实验是泡腾片实验,王亚平老师用色素把水球染成蓝色,随后将半片泡腾片放进球里,只见水里升起了许多小气泡,看起来十分活泼,水球还呈现出了蓝色、黄色、绿色等,看起来就像人类生命的摇篮-地球一样,蓝色的大海、黄色的土地、绿色的草原、森林等,让我至今难忘。
谈论了这么久的航天精神,我想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不正应该去学习“百折不挠”“斗志昂扬”这些精神吗?在学习的路上,不乏艰难险阻。让人头疼的数学题、困倦的早晨、总是居后的成绩,这些我们都会遇到,我们也许会退缩,想放弃,但我们仍在坚持、努力,苦苦拼搏,这不就是航天精神的生动诠释吗?
人生很短,学习很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带着伟大的航天精神一起踏上征程吧!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4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时间,搭载神舟十三号的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轨道,由此拉开了中国航天的序幕。如今,“北斗”“神舟”“天舟”“嫦娥”“玉兔”“天问”……星辰大海中,中国“星”亮晶晶,中国已由航天大国开始迈向航天强国,当然,我们曾经艰难,曾经受制于人,但有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中国人民,迈向航天强国的步伐无人可以阻挡,随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实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空间站”将会在星辰大海中独领风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开启之时。伟大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全方位崛起的梦想,无疑,中国航天梦成为重要的方面,也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给百年党庆献上的一份厚礼,也将向世界宣告,中国航天新时代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14亿中国人民的骄傲。
中国航天即将进入新时代,让我们仰望星空,为中国航天祝福,新时代新征程再出发,征途漫漫,努力奋斗,弘扬中国航天精神,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富强。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5
天空是蔚蓝的,天空之外的宇宙是深邃的。宇宙无穷无尽,更是充满了神秘与未知。为了在太空中进行长期研究,我们发射了属于自己的太空站,也成为了唯一一个拥有独立空间站的国家。今天,央视与空间站进行同步通话,向全国直播,航天员们为我们进行授课,讲讲他们在“天宫”的故事。
在太空,他们三人会进行一些细胞的培养,并将数据记录下来,分析细胞在太空条件下的生长状态。其中,聂叔叔还向我们展示了心肌细胞在光照条件下发出的闪闪荧光和它们那富有活力的跳动。
在空间站里,可以看到一些凸出来的扶手,它们是帮助航天员们进行移动和转身的。但在失重条件下,不借助任何外力进行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像在地球上一样直接转动,那会发现上身与下身总是在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因为角动量守恒,所以,在太空转身时,他们会用胳膊画圈,以达到移动的效果。
在太空中,水也变得神奇起来。表面张力似乎被无限放大,可以很容易地构造出一个大水球。在微重力条件下,这个水球不但不会破裂,反而还会呈现出凸透镜的效果。若是在其中抽成一个大空泡,那么一段观察另一端时,就会出现一正一反两个像,看起来极为神奇。
在评论区中,很多人都发表了自己的感叹,认为中国真伟大!是啊,伟大的时代有伟大的一代,我们就是中国的未来!所以,现在的我们应当好好学习知识,为了未来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准备。
天宫之奇,奇幻无穷。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是茫茫宇宙!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6
星期四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师生观看了天宫课堂。自从观看了天宫课堂,我刷新了对中国太空站的认识,也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三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许多有趣且有意义的实验知识,其中我对水膜实验和泡腾片实验印象十分深刻。在失重条件下做实验,实验现象是非常有趣的。首先王亚平老师先拿出一个类似放大镜一样的框架,然后用专用再生水给它做一个水膜,现在他看起来就像我们小时候吹泡泡时的场景,接着用水把这个水膜充满成一个水球,当你在水球的一边去看向另一边时,水球中竟然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不就是凸透镜成的原理吗?如果把一个手工做的花朵放上去,你们猜一猜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我来告诉你:是的,花朵随之绽开,这就是微重力下表面张力的作用。
接下来的泡腾片实验就更有趣了!王老师为了让我们方便观察,她用蓝颜料把水球染成晶蓝色,晶蓝色的水球看上去多么像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一个巨大的蓝宝石,然后把泡腾片放入这个大水球中,如果细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个水球在不断产生着气泡,而在地面上做泡腾片实验就不这么神奇了!
看到这么多有趣的实验,我在自己的内心告诉我自己,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学习,认真地学习,将来也会有一天到太空去探索那些奥秘,让我们为自己的梦想奋斗吧!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7
今天,我们在教室参与了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首次太空授课,“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
首先,王亚平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天和核心舱的主要结构,先后带我们参观了居住区、卫生区和太空厨房。随后,老师还介绍了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企鹅服”等运动装置的用法,并解释了太空中锻炼的重要性:空间站几乎没有重力,微重力的环境会使人血液上涌、骨骼疏松、肌肉萎缩,需要坚持锻炼以保持身体健康。叶光富老师还为我们演示了在太空中如何行走、转身,从而让我们对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
接着,就是最激动人心的太空实验环节了。三位老师演示了太空细胞学实验、浮力实验、泡腾片实验等,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球成像实验。王亚平老师先制成一个水膜,再向水膜中缓缓注水。由于微重力环境下表面张力较强,水膜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老师又向水中注入一个气泡,将脸靠近水球时,水球里竟然呈现了一正一反两个像。老师解释道,这是由于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部分,使其分别成像。这样一节别开生面的“天宫课堂”结束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太空授课是物理课堂上最生动的实践案例”这一说法。
正如王亚平老师在课程最后给我们青少年的寄语,“我们是祖国含苞待放的花朵,希望我们的梦想在广阔无垠的太空中绽放”,我们当今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8
宇宙海瀚无穷。我知道了,“宇宙的天空是神秘的暗黑”,“星星不会眨眼睛了,而是散发着耀目的光辉”……一切的一切洗革着我的认识,让我的心里也装满了星辰大海。
蜂蜜在天上如何流动呢?宇航员在天上如何转身呢?他们怎样休息?有怎样的生活呢?那些困惑诱导着我看完了他们的介绍。那是属于中国的空间站,是祖国的天和核心舱,是泱泱华夏孕育而生。那一刻,我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从神舟一号返回舱诞生,中国的科技发展之路就在滚滚向前。
舱内宇航员为对抗失重效应要保持健康,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由此诞生,企鹅服用来对抗肌肉委缩。所以他们做了细胞生长发育研究,看到了心肌细胞一跳一缩,知道了在太空的真空无引力环境下水的浮力会消失,水的表面张力大到可以制作一个水球,在水球内注入一个气泡可以看到一正一反的像,产生的气泡也只在水球内产生。太空上既无法像地面一样行走,也无法像地面一样转身……多么神奇啊!这是从未听闻的宝藏,蕴含着无限的探索。当听到他们90分钟绕地球一周,一天可以看16次日出时,我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无一为不之惊叹,这在短小的生命中起着惊天骇浪的意义。
核心舱的成功发射离不开背后无数航天技术人员的奋斗;他们能够登上太空离不开背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苦训练的汗水;一项项实验的结论突破离不开三位航天员背后半年的辛苦研究。你问我,为什么连接前技术员那么胸有成竹?你看见背后的满腔热血了吗?成功绝不是偶然。
始于青春年华,满腔热血;醉于浩瀚星空,日月星辰。也成长在清风中,与光同在。国之栋梁唯少年,青春你我正当时!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9
今天下午,我们在学校观看了天宫一号的直播视频。以前在新闻中看到过航天员们在太空中短暂的片段讲解,今天亲眼目睹这当时的情景,真的很激动。
视频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航天员们做的小实验。其中有乒乓球实验,先准备一杯水和一个乒乓球,如果在地球上,把乒乓球放在水里,球自然就会浮起来,然而在太空中,把乒乓球放在水里,再用木棍压一下这个球,他就会沉到水底。还有一个水膜实验,首先用一个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的时候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的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球上,用一只水管插进水球里,可想而知,水球必然爆开。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注入墨水,而它却毫发未伤,真的很奇迹。但这就是科学的力量,它让我们了解到失重的环境里,物体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理。
通过这一次的观看视频,激发了我对太空生活的好奇,想去了解这个神秘诡异的太空,想去研究这个神奇的太空,它勾起了我的兴趣,让我充满了对太空的幻想。所以作为初中生的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勤奋努力的去学习,丰富自己,强大自己,才能解答自己的疑惑。也许我们还会在那里代代繁衍下去,开启不一样的生活。太空生活让我充满了无线憧憬,将来也会有更多的实验空间站让我们去探索。
也是通过这堂课,我了解到我国的航天技术,我为之而感到骄傲。也要向航天员们的不怕吃苦,做事认真、扎实,永不放弃的精神学习,让自己成为国家有用之才,为祖国做一份贡献!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500字左右篇10
2021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托举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时隔1个月,天和核心舱又迎来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出差半年。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一课太空授课。
“天宫课堂”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职业自信。航天员王亚平曾写给我国航天事业开拓者之一陆元九院士的信件:“是你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和无数个夜不能寐的坚持,成为了今天我们在太空的底气!”航天之路虽然遍布荆棘与泪水,航天人的梦想与信念却一直坚定如初,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坚守和付出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天宫课堂”背后是航天强国的科技自信。从2003年10月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到实现我国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多项核心技术“零”的突破,再到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几十年来,我国航天人同舟共济、团结协作,艰苦创业,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飞跃,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作出了巨大贡献。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天宫课堂”背后是大国的担当自信。一切离不开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离不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和14亿中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中国人来到太空的背后,是一个国家数十年的付出与坚持,更是一个民族跨越千年的苦尽甘来、厚积薄发。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10篇》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怎么写?当看完一部《天宫课堂》第三课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10篇)!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篇1
今天,我们在教室参与了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首次太空授课,“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
首先,王亚平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天和核心舱的主要结构,先后带我们参观了居住区、卫生区和太空厨房。随后,老师还介绍了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企鹅服”等运动装置的用法,并解释了太空中锻炼的重要性:空间站几乎没有重力,微重力的环境会使人血液上涌、骨骼疏松、肌肉萎缩,需要坚持锻炼以保持身体健康。叶光富老师还为我们演示了在太空中如何行走、转身,从而让我们对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
接着,就是最激动人心的太空实验环节了。三位老师演示了太空细胞学实验、浮力实验、泡腾片实验等,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球成像实验。王亚平老师先制成一个水膜,再向水膜中缓缓注水。由于微重力环境下表面张力较强,水膜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老师又向水中注入一个气泡,将脸靠近水球时,水球里竟然呈现了一正一反两个像。老师解释道,这是由于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部分,使其分别成像。这样一节别开生面的“天宫课堂”结束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太空授课是物理课堂上最生动的实践案例”这一说法。
正如王亚平老师在课程最后给我们青少年的寄语,“我们是祖国含苞待放的花朵,希望我们的梦想在广阔无垠的太空中绽放”,我们当今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篇2
“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生动的太空科普课。
三位“太空教师”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空间站的工作和生活场景,还向学生们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体运动、液体表面的张力等等现象,详细介绍了实验背后的原理。学生们也可以向航天员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这样天地协同的双向互动让我们更直接地感受到了太空的神奇,满足了对于未知空间的好奇心。
八年前,王亚平作为神舟十号的航天员首次进行太空授课;八年后,随着神舟十三号的升空,中国空间站的设施与运营得到了更好的完善:狭窄的试验舱变成了宽敞的核心舱,精密的仪表与照明系统让课堂更明亮,卫星让我们的太空授课“信号满格”。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几年里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科技反哺教育,创新推动发展,科技让少年们触及更高的梦想。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从书中的天宫到身临其境,从画中的嫦娥到无阻的“天地互动”,沉浸感、参与感满满的天宫课堂让我们对太空有了真切具体的认知,激起了澎湃的航天梦想。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天宫课堂不仅仅只多了一份神秘感,更是在“飞天”过程中的一次“心灵碰撞”、一次对于好奇心的回应。让太空课堂成为更多人梦想的起点,这才是天宫课堂的意义所在。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篇3
这次的天宫课堂为我们介绍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空间站上仪器设施的使用和原理,令我们收获颇丰。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为我们讲解的失重、向心力等知识点,让我们领会了科学的奇妙和科学家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让我们明白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回望过去,18世纪60年代,世界上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成为了新的动力来源,工作效率远远大于人力,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19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又带领人类走进了“电气时代”。每一次技术上的创新,都大大增加了社会生产力。我们所看到的空间站,也与科学家们的辛劳成果密切相关。
在宇航员们在空间站里为我们演示的仪器结构之精密、功能之完善、设计之巧妙也都令我们叹为观止。遥望过去,1970年,东方红一号升空,宣告我国在航天事业上的伟大成就;2_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登上太空,标志着我国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仅仅五十个春秋,我国航天便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这些成就都离不开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这节课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家们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也让我们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科技工程的飞跃。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篇4
在太空中,有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太空中生活,有很多都跟在地球生活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天宫课堂》探索太空的奥秘吧!
瞧,叶老师是飘起来了吗?其实不是,叶老师在演示走路呢!原来呀,在太空走路就好似躺着睡觉一样,横着的。这可与地球上大不相同,在地球上走路,没有一点要飘起来的样子,就是正着地走,好奇怪的太空呀!
来,我们再来看看太空中转身吧,光靠全身的力气向后转是不行的,必须要用手臂的力气,转身时,右肢要快速旋转,才能转过身来,在地球上转身,只要身子随着脚向后转就可以了。
在太空中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在地球上,将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不管你怎么按压,乒乓球最终都会浮出水面。那在太空呢?让我们一起跟随王老师做实验吧。王老师先把一只黄色的乒乓球放进盛有大半杯水的杯子,然后用根粗吸管把乒乓球按下去,慢慢地拿出粗吸管,咦,乒乓球居然没有浮起来,竟然沉在水里。真的好奇怪,听了王老师的讲解,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太空,浮力消失了。多有趣的实验啊,我对太空充满了向往。
我感觉宇航员应该很辛苦,他们肯定经历了许多困难,才做出了这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他们在太空中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却能像在地球上生活一样,他们一定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我要向这些宇航员们学习,将来有一天也能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篇5
在今年的12月9日,也就是今天,我国实行了连美国人也没有实行过的天宫授课。实在是一次了不起的尝试!三名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全世界的人展示了一系列太空场景,再次让中国人在航天领域更进一步,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实力!
航天员们化身老师,向我们讲述了空间站的生活。航天员在太空中因为失重原因,行走、转身等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在太空却成了一大难题。但是航天员们可以从各种仪器得以保证健康,再次有力地说明了当代中国的强大,而且太空实验言语地球上不同,比如太空中的水失去了浮力,而且变成一种似液似物的东西。当航天员用一个仪器放入水中时水立刻形成了一层水膜。向内加入空气还会变成双透镜,一正一反。用泡腾片放进水中时。生成的气泡会在水膜中膨胀,但不外泄。这些实验实在是太有趣了,不仅科普了航天知识,还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之强盛。
观望此刻,我感触颇深。想想当年中国还只是一块侵略者眼中的“肥肉”任人宰割,随时都有亡国灭种的危机。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在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之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在一场又一场战争中夺回国家尊严,实现了站起来并且完全站起来了的飞跃!“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如今,中国已然成为了世界头号大国,改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傲然于世界民族之林!
未来的祖国需要我们,我们需要更加努力。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篇6
今天下午老师带我们观看了神舟十三号飞天的直播。里面讲述了教室和老师的不同、老师的太空家园、细胞的神奇变化、乒乓球放入水杯的现象以及水膜张力实验等。
其中水膜张力实验最令我印象深刻。首先王老师和叶老师在一个尖的东西上面滴水,在尖的东西上面形成了一个薄薄的水球。接着,王老师往这个水球里注水,这个水球越来越鼓,越来越胖,越来越大。然后放入一朵在地球上折好的花朵折纸,花朵在水球上顺时针转,花瓣缓缓的向外打开,向一位芭蕾舞者点着脚尖,翩翩起舞。转了两三圈,花瓣全部舒展开来,变成了一朵盛开在太空的花。同学们不约而同的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发出了“哇---”的尖叫声。
紧接着,王老师拿着一根细针管,伸进大气泡里推了两下就出来一个小气泡。这时王老师躲到气泡的后面,我们从气泡的正面看,我发现小气泡里面是正的老师,而大气泡是反的老师。我觉得真是太神奇啦!
老师再继续往气泡里注水,她放进一点深蓝色的颜料,颜料慢慢的向四周散开,最后盛满了整个气泡,蓝蓝的气泡像我们的地球。
最后就到了最惊奇的时刻,老师往水球里放进了半片黄色的泡腾片。一开始泡腾片还没有动静,慢慢的泡腾片融化了,盛满了整个水晶球,还不停的往上冒气泡,这时的情景很美丽,同学们都倾着身子向水晶球里望,生怕错过了这精彩而美丽的瞬间。
通过看这次直播,让我明白了科技的强大,科学的有趣,明白了科技真的能引领未来。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篇7
今天我们观看了神舟十三号的直播,我有以下观后感。
首先航天员王亚平给我们介绍她们的睡处以及他们的厕所。随后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小冰箱、加热器、还有小型的微波炉。
然后做了一个乒乓球实验。首先让在地球上的学生们把乒乓球放在水杯里,乒乓球浮了起来。王亚平照样把一个乒乓球放在水杯里,接着用一个木棍把它往下压了一下,神奇的是乒乓球竟然停在了水杯中间。当时我也很惊讶,为什么在地球上把乒乓球放入水中就会浮上来,怎么也下不去?可为什么在宇宙空间站里,乒乓球放入水杯里就会沉下去呢?后来一听王亚平阿姨讲解,我才明白了原来是太空里浮力几乎消失了。
还有用水袋做水晶球的实验。首先王亚平老师把水袋里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向水膜里,水膜一点点的变大,变厚,最后变成了又大又圆又漂亮的水晶球。接着王亚平老师往这个又大又圆的水晶球里滴了许多蓝色的色素,水晶球里的色素就在一点点的扩散。随后又往水晶球里放了半个泡腾片儿,过了一会儿,水晶球就冒出许多的小泡泡,好看极了。
看完这堂天宫课堂,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外太空的知识。我明白了科学是无处不在的。我还知道了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以后的生活里,我一定要善于观察,多多思考,我们要更加为祖国争光。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篇8
伟大的精神造就了伟大的事业。新一代航天人在征服太空的进程中,以顽强的拼搏意志和杰出的聪明智慧,铸就了新时代的航天精神。12月9日,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具匠心的课。
本次太空课堂主要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真是太有趣了。他们身体处于失重状态,像小鱼儿四处游走。在空间站睡觉就更有趣了,只要一个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舱壁上,但只要你愿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太空转身"这个实验,是由叶光富完成的。他刚开始是原地转身,可是一转身人就倒下了,后来他是根据伸缩手臂加上旋转完成的,我想如果他不这样,用两把扇子来扇风,借助风力是不是也可以呢?
遥想当年,我国的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奔月之梦”,不辞劳苦,克服重重困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退缩,勇往直前,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锋!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篇9
今天我上了一节此生中最宝贵的课——天宫课堂。宝贵之处在哪呢?这堂课是由目前在中国空间站工作的三名伟大的宇航员:翟志刚,叶光富,王亚平讲解的。他们代表着中国航天顶端的科研工作者,在工作之余与我们遥远连线直播并在距离地球400公里以外的空间站进行实验,教给我了许多有意思的科学物理知识和现象。
太空授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我最感兴趣的是人体运动实验,航天员叶光富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微重力的太空进行转体运动,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还告诉我们角动量的物理知识,也就是描述物体转动的物理量。还有许多实验非常有趣,耐人寻味,传播了载人航天知识。我对变幻莫测的太空许多的疑惑都被解开,拓宽了我的知识面,科普了航天知识,为以后的科学物理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这堂课对我的影响和意义非常大,中国航天从之前的一穷二白到现在已成为世界一流之列,靠的是科学家,科研工作者,宇航员等从事与航天事业的人们一路披荆斩棘的共同坚持与付出。中国一代代航天人为了祖国崇高的航天事业勇于奉献,担当时代重任,不负人民期望,追逐梦想不断进步的精神让我颇有感触,我懂得了要不断追梦,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把握住机会,努力学习,长大后在祖国和社会需要的岗位上做贡献,让祖国屹立于世界之巅峰。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篇10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音乐老师为我们播放了天宫一号课堂的直播视频,三位航天员为我们上了一堂有趣又奇妙的科学课。
航天员为我们展示了几个神奇的实验,实验有“减轻失重的实验”“浮力消失的实验,”“泡腾片实验”“水膜实验”“水光球实验,”让我记忆深刻的三项实验是:泡腾片实验,水膜实验和水光球实验。需要准备的工具是:圆铁环,红色的纸花,水袋,吸水管,泡腾片,蓝色的颜料,针筒。
实验开始,先将水袋里的水滴到圆形环里面,水在铁环上形成一个薄薄的水膜,接着向水膜里注入水,刚才的水膜变成了一个小水滴,用针筒将水膜里的气泡吸出,再将一朵红色的纸花放进水膜里,纸花开始慢慢绽放,我惊讶的张大嘴巴看着这实验,哇!好太神奇了!紧接宇航员又向水膜里继续注水,再用针筒往水膜里弄了一个大大的气泡,从透过水膜看宇航员的脸是正着的从水球里看宇航员的脸是反着的,我们不禁又发出赞叹!
宇航员又不断的往水球里注水,慢慢的水膜越来越大,形成了一个透明的水球,宇航员又把蓝色的颜料滴进水球里,水球立马变成了一个蓝色的水晶球,再把一片泡腾片放进水晶球里面,泡腾片遇见水后开始产生气泡,随着泡腾片的溶化水晶球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地球。
我看到这些实验时惊讶地直呼,这些实验太有趣太神奇了。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022范例》
“天宫课堂”第三课开始了,中国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在距离地球400多公里的“问天实验舱”上向全国青少年讲授科普课。那么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022范例7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022范例篇1
古时候,人们总是想把一些探测器送上太空。不过,功能单一,并不能完成人们对太空的探索。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怎么让人上天!我们这次采用的是“长征二号火箭”和“神州十二号飞船”组成。
上一次太空,要花费很多钱,如果只上去三四个小时又觉得不划算,我们想建一个像酒店一样能让宇航员住的地方,就是空间站。
按照计划,空间站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载人飞船”,主要接送宇航员;第二个是“问天实验舱”,是用来做一些地球上完成不了的实验;第三个是“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差不多,也是用来做实验的;第四个是“天和核心舱”,我们国家的宇航员就是住在这里面;第五个就是“货运飞船”,主要是负责运送各种物资的。不过,这个计划还没完全完成,现在的空间站只有两个部分:“天和核心舱”和“运货飞船”。据说,在2022年的时候,空间站就能补齐了。
传说有个广寒宫,是在月球上的,而咱们的空间站是飘在太空里的。太阳每天都会朝地球放射“能量”,不过我们在地球上晒太阳时,太阳离我们较远,危险不大。宇航员在太空中晒多了太阳可能会得癌症,所以规定空间站不能高于地球1000千米。科学家们在考虑到经费、实验效果等各种因素,最终,把空间站定在了离地球400千米的太空。
在地球上,你扔的东西都会掉到地上,这就是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如果,我们站在平地上扔东西,就会下落;那要是我们把飞船以非常快的速度“丢”上去,它下落的程度,就和地球的弧度保持一致,那飞船就可以沿着地球飞了。空间站飞得很快,一个半小时就能转地球一圈。
从古至今,人来想要在地球上看整片天那是不行的。如果从空间站上就看的一清二楚,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太空环境下能做一些地球上做不了的实验,比如说找出一些比手机芯片更紧密的芯片,或是一些环境下能变色的东西。
这次的宇航员上太空主要有几个小目标:住上三个月左右;调试一下各种设备;做一些不可思议的实验;出舱看太空和空间站的全貌。
中国的空间站,让我们能探索太空更多的奥秘。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022范例篇2
的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体验,出生在新世纪的我,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我看到奥运会上中国健儿矫健的身姿,为祖国感到骄傲;我看到“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成功,掩饰不住对祖国科技发展的自豪和喜悦;我还看到互联网已经触及千家万户,鼠标一点,指尖一触,便无处不达.….….
我在这个发展讯猛的社会里,口首过去,又展望着未来。如何在这大时代的浪潮里求得发展,是我,更果未来的你,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抓准时代脉搏,根据时代需求来完善自我,才不会落于时代。世界的发展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个时代正在走向智能化,讲究高效,正在从注重简单的实用性到满足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发展着。身处科技人文发展不断登上新台阶的你我,唯有不断学习本领,堂握高精尖知识,才不会淹没在时代大潮中。
与时代同行的路上,我们需要一颗强大的抗挫折之心。人生实难,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面对着生活中的风浪,又何尝不应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昂扬姿态去面对呢?
然而,与时代同行并不是做一颗随波逐流的海草,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有着自己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考,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迷失自我,误入歧途。待到你们18岁的时候,也希望你们在斑驳陆离的社会里能够明辨是非,守住底线的同时,更要担起引领时代风向的大旗。
"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无论时代如何变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追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持,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守.…当我们都明确自己的使命的时候,当我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统一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时代浪潮中奔涌向前了。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022范例篇3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勒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
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将艰辛与曲折作为事业发展的“阶梯”,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伟大事业孕育着伟大精神。回望航天事业发展史,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
无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022范例篇4
从小我就有一个飞天梦,想和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幼儿园大班时,最喜欢看的故事书和电视就是《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二郎神那腾云驾雾的本领,人间天上来去自如,让我羡慕极了。常常梦到自己也长出了一对翅膀,飞到广寒宫里去玩耍,飞到蟠桃园里去吃仙桃。
上初中后,我了解到了许多航天方面的故事,也知道了早在2003年10月,杨利伟叔叔乘坐神舟五号第一次进入太空,完成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他从太空中俯瞰地球,与祖国和家人通话:“我看到咱们漂亮的家了,十分好!”。于是我的梦中就时常出现那颗美丽的蔚蓝色星球,这时我的飞天梦变成了航天梦。
我想长大了变成一名宇航员,穿着帅气的轻便的宇航服,乘着飞船到太空中看一下地球母亲的美丽,熟练地操控着宇宙飞船在星际自由飞翔。那时候的飞船不再需要火箭来发射,它可以自行加速冲出大气层,直接飞向太空。人们在许多不同的星球上建立生活基地,我们宇航员的任务就是将地球上的植物种子和建设物资带到基地中。许多人可以乘坐我们的飞船去这些基地中生活,地球人口过多的压力得到根本解决,污染了变少了,环境也变好了。成为一名宇航员后,我就能在宇宙中尽情遨游,飞越一颗颗美丽的星球,领略无限宇宙的风采,能够参与到祖国各项天文科学实验中去,为更深入地探索了解宇宙贡献自己微薄之力,能从宇宙其他星球上带来新的资源和能源,造福人类……
我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梦想,要实现梦想需要艰苦地努力,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宇航员,必须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应对太空航行中遇到的各种意外和困难,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才能抵抗太空失重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考验。为了实现梦想,我要从现在开始加倍地刻苦学习,积累知识,还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磨炼精神意志,以杨利伟、翟志刚等航天英雄为榜样,持之以恒不半途而废,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行,勇敢战胜在实现梦想道路上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我就会距我的航天梦越来越近!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022范例篇5
我是一名初中生,对航天事业充满着好奇。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重返神州,当飞天英雄费俊龙和聂海胜巡天归来时,我的内心不仅充满了喜悦,还对中国的航天事业更加充满了信心。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一座新的里程碑,也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的一曲壮丽凯歌。成千上万航天人以自己的智慧、心血和无私奉献共同铸就的载人航天精神,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激励人们昂然踏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新的征程。
我们要借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先进事迹的东风,在广大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的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学习和宣传航天精神中所表现出来的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德。
通过这次神六上天,激发了我们对祖国的爱,对党领导下的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有了崭新的了解,我们决心以航天工作者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为动力,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更高的标准,完成好各项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向航天英雄们学习。
浩瀚无际的太空,神秘辽远的宇宙,还有无穷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我们应该用航天精神去征服学习上的一个又一个星球,一片又一片宇宙。自强不息的脚步永远向前,飞向太空的航程中所形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必将引领我们去实现新的梦想,去创造新的光荣。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022范例篇6
“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开始,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浩瀚宇宙充满夫知,人类对直理的探索永无止境,永攀科技高峰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国始终饱含对太空的探索热情,坚定科技创新的信心,浩瀚星河中的“天宫”为广大青少年诼梦未知宝审,提升科学素养,增进爱国共识提供了新的科普课堂。
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6年。66难奋进,66华秋实,中国航天人依靠自力更生的韧劲、锐意创新的闯劲,推动国家航天事业坚定迈进“跟跑”“领跑”的新时代。放飞“嫦娥”,取回月壤,实现揽月梦想;远送“天问”,遥控“祝融”,实现探火梦想:托举“神舟”“天宫”“天舟”“天和”,逐步实现飞天梦、步天梦、驻天梦,中国航天的圆梦之笔跨越数亿公里,把“中国红”挥洒在星河之中,成为播种科学种子的最好教材。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少年好奇宇宙、崇尚科学、热爱创新,中国的航天科技事、才能活力迸发、后劲十足。正是基于此,“天宫课堂”成为当下培育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最鲜活载体。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生动介绍展示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在现场教学、天地互动中,青少年能够更加直观地从太空的“神奇之外”中感知科学魅力,在心中和下一颗爱科学的和子。
在实时交流中,中小学生能够更好了解祖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和成就,感悟航天事业孕育出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伟大精神,进一步增进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激励他们志存高远,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后续,“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积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天宣”将成为激励全国青少年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新课堂。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2013年,神舟十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王亚平首次在太空授课;如今,在“太空班”孩子心中播下的“航天种子”已经发芽开花,一批批新时代的航天人正不断涌现。现在,“天宫课堂”以更新,更高的创新平台为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必将在青少年心中种下“追光逐梦”的新种子,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培育更庞大的“后备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和谐的创新环境。
“年少所爱,终将奔赴。”期待“天宫课堂”串联起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坚定脚步,铺就好中国青少年奔向“星辰大海”的逐梦之路,点燃爱祖国、爱科学的“星星之火”,照亮祖国繁荣昌盛的新征程。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022范例篇7
《天宫课堂第三课》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天宫课堂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比次,中国航天员们在4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里各种大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宝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豪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10篇》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怎么写?当看完一部《天宫课堂》第三课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10篇)!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篇1
今天,我们在教室参与了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首次太空授课,“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
首先,王亚平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天和核心舱的主要结构,先后带我们参观了居住区、卫生区和太空厨房。随后,老师还介绍了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企鹅服”等运动装置的用法,并解释了太空中锻炼的重要性:空间站几乎没有重力,微重力的环境会使人血液上涌、骨骼疏松、肌肉萎缩,需要坚持锻炼以保持身体健康。叶光富老师还为我们演示了在太空中如何行走、转身,从而让我们对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
接着,就是最激动人心的太空实验环节了。三位老师演示了太空细胞学实验、浮力实验、泡腾片实验等,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球成像实验。王亚平老师先制成一个水膜,再向水膜中缓缓注水。由于微重力环境下表面张力较强,水膜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老师又向水中注入一个气泡,将脸靠近水球时,水球里竟然呈现了一正一反两个像。老师解释道,这是由于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部分,使其分别成像。这样一节别开生面的“天宫课堂”结束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太空授课是物理课堂上最生动的实践案例”这一说法。
正如王亚平老师在课程最后给我们青少年的寄语,“我们是祖国含苞待放的花朵,希望我们的梦想在广阔无垠的太空中绽放”,我们当今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篇2
“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生动的太空科普课。
三位“太空教师”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空间站的工作和生活场景,还向学生们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体运动、液体表面的张力等等现象,详细介绍了实验背后的原理。学生们也可以向航天员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这样天地协同的双向互动让我们更直接地感受到了太空的神奇,满足了对于未知空间的好奇心。
八年前,王亚平作为神舟十号的航天员首次进行太空授课;八年后,随着神舟十三号的升空,中国空间站的设施与运营得到了更好的完善:狭窄的试验舱变成了宽敞的核心舱,精密的仪表与照明系统让课堂更明亮,卫星让我们的太空授课“信号满格”。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几年里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科技反哺教育,创新推动发展,科技让少年们触及更高的梦想。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从书中的天宫到身临其境,从画中的嫦娥到无阻的“天地互动”,沉浸感、参与感满满的天宫课堂让我们对太空有了真切具体的认知,激起了澎湃的航天梦想。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天宫课堂不仅仅只多了一份神秘感,更是在“飞天”过程中的一次“心灵碰撞”、一次对于好奇心的回应。让太空课堂成为更多人梦想的起点,这才是天宫课堂的意义所在。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篇3
这次的天宫课堂为我们介绍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空间站上仪器设施的使用和原理,令我们收获颇丰。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为我们讲解的失重、向心力等知识点,让我们领会了科学的奇妙和科学家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让我们明白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回望过去,18世纪60年代,世界上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成为了新的动力来源,工作效率远远大于人力,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19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又带领人类走进了“电气时代”。每一次技术上的创新,都大大增加了社会生产力。我们所看到的空间站,也与科学家们的辛劳成果密切相关。
在宇航员们在空间站里为我们演示的仪器结构之精密、功能之完善、设计之巧妙也都令我们叹为观止。遥望过去,1970年,东方红一号升空,宣告我国在航天事业上的伟大成就;2_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登上太空,标志着我国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仅仅五十个春秋,我国航天便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这些成就都离不开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这节课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家们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也让我们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科技工程的飞跃。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篇4
在太空中,有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太空中生活,有很多都跟在地球生活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天宫课堂》探索太空的奥秘吧!
瞧,叶老师是飘起来了吗?其实不是,叶老师在演示走路呢!原来呀,在太空走路就好似躺着睡觉一样,横着的。这可与地球上大不相同,在地球上走路,没有一点要飘起来的样子,就是正着地走,好奇怪的太空呀!
来,我们再来看看太空中转身吧,光靠全身的力气向后转是不行的,必须要用手臂的力气,转身时,右肢要快速旋转,才能转过身来,在地球上转身,只要身子随着脚向后转就可以了。
在太空中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在地球上,将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不管你怎么按压,乒乓球最终都会浮出水面。那在太空呢?让我们一起跟随王老师做实验吧。王老师先把一只黄色的乒乓球放进盛有大半杯水的杯子,然后用根粗吸管把乒乓球按下去,慢慢地拿出粗吸管,咦,乒乓球居然没有浮起来,竟然沉在水里。真的好奇怪,听了王老师的讲解,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太空,浮力消失了。多有趣的实验啊,我对太空充满了向往。
我感觉宇航员应该很辛苦,他们肯定经历了许多困难,才做出了这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他们在太空中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却能像在地球上生活一样,他们一定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我要向这些宇航员们学习,将来有一天也能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篇5
在今年的12月9日,也就是今天,我国实行了连美国人也没有实行过的天宫授课。实在是一次了不起的尝试!三名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全世界的人展示了一系列太空场景,再次让中国人在航天领域更进一步,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实力!
航天员们化身老师,向我们讲述了空间站的生活。航天员在太空中因为失重原因,行走、转身等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在太空却成了一大难题。但是航天员们可以从各种仪器得以保证健康,再次有力地说明了当代中国的强大,而且太空实验言语地球上不同,比如太空中的水失去了浮力,而且变成一种似液似物的东西。当航天员用一个仪器放入水中时水立刻形成了一层水膜。向内加入空气还会变成双透镜,一正一反。用泡腾片放进水中时。生成的气泡会在水膜中膨胀,但不外泄。这些实验实在是太有趣了,不仅科普了航天知识,还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之强盛。
观望此刻,我感触颇深。想想当年中国还只是一块侵略者眼中的“肥肉”任人宰割,随时都有亡国灭种的危机。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在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之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在一场又一场战争中夺回国家尊严,实现了站起来并且完全站起来了的飞跃!“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如今,中国已然成为了世界头号大国,改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傲然于世界民族之林!
未来的祖国需要我们,我们需要更加努力。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篇6
今天下午老师带我们观看了神舟十三号飞天的直播。里面讲述了教室和老师的不同、老师的太空家园、细胞的神奇变化、乒乓球放入水杯的现象以及水膜张力实验等。
其中水膜张力实验最令我印象深刻。首先王老师和叶老师在一个尖的东西上面滴水,在尖的东西上面形成了一个薄薄的水球。接着,王老师往这个水球里注水,这个水球越来越鼓,越来越胖,越来越大。然后放入一朵在地球上折好的花朵折纸,花朵在水球上顺时针转,花瓣缓缓的向外打开,向一位芭蕾舞者点着脚尖,翩翩起舞。转了两三圈,花瓣全部舒展开来,变成了一朵盛开在太空的花。同学们不约而同的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发出了“哇---”的尖叫声。
紧接着,王老师拿着一根细针管,伸进大气泡里推了两下就出来一个小气泡。这时王老师躲到气泡的后面,我们从气泡的正面看,我发现小气泡里面是正的老师,而大气泡是反的老师。我觉得真是太神奇啦!
老师再继续往气泡里注水,她放进一点深蓝色的颜料,颜料慢慢的向四周散开,最后盛满了整个气泡,蓝蓝的气泡像我们的地球。
最后就到了最惊奇的时刻,老师往水球里放进了半片黄色的泡腾片。一开始泡腾片还没有动静,慢慢的泡腾片融化了,盛满了整个水晶球,还不停的往上冒气泡,这时的情景很美丽,同学们都倾着身子向水晶球里望,生怕错过了这精彩而美丽的瞬间。
通过看这次直播,让我明白了科技的强大,科学的有趣,明白了科技真的能引领未来。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篇7
今天我们观看了神舟十三号的直播,我有以下观后感。
首先航天员王亚平给我们介绍她们的睡处以及他们的厕所。随后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小冰箱、加热器、还有小型的微波炉。
然后做了一个乒乓球实验。首先让在地球上的学生们把乒乓球放在水杯里,乒乓球浮了起来。王亚平照样把一个乒乓球放在水杯里,接着用一个木棍把它往下压了一下,神奇的是乒乓球竟然停在了水杯中间。当时我也很惊讶,为什么在地球上把乒乓球放入水中就会浮上来,怎么也下不去?可为什么在宇宙空间站里,乒乓球放入水杯里就会沉下去呢?后来一听王亚平阿姨讲解,我才明白了原来是太空里浮力几乎消失了。
还有用水袋做水晶球的实验。首先王亚平老师把水袋里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向水膜里,水膜一点点的变大,变厚,最后变成了又大又圆又漂亮的水晶球。接着王亚平老师往这个又大又圆的水晶球里滴了许多蓝色的色素,水晶球里的色素就在一点点的扩散。随后又往水晶球里放了半个泡腾片儿,过了一会儿,水晶球就冒出许多的小泡泡,好看极了。
看完这堂天宫课堂,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外太空的知识。我明白了科学是无处不在的。我还知道了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以后的生活里,我一定要善于观察,多多思考,我们要更加为祖国争光。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篇8
伟大的精神造就了伟大的事业。新一代航天人在征服太空的进程中,以顽强的拼搏意志和杰出的聪明智慧,铸就了新时代的航天精神。12月9日,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具匠心的课。
本次太空课堂主要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真是太有趣了。他们身体处于失重状态,像小鱼儿四处游走。在空间站睡觉就更有趣了,只要一个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舱壁上,但只要你愿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太空转身"这个实验,是由叶光富完成的。他刚开始是原地转身,可是一转身人就倒下了,后来他是根据伸缩手臂加上旋转完成的,我想如果他不这样,用两把扇子来扇风,借助风力是不是也可以呢?
遥想当年,我国的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奔月之梦”,不辞劳苦,克服重重困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退缩,勇往直前,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锋!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篇9
今天我上了一节此生中最宝贵的课——天宫课堂。宝贵之处在哪呢?这堂课是由目前在中国空间站工作的三名伟大的宇航员:翟志刚,叶光富,王亚平讲解的。他们代表着中国航天顶端的科研工作者,在工作之余与我们遥远连线直播并在距离地球400公里以外的空间站进行实验,教给我了许多有意思的科学物理知识和现象。
太空授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我最感兴趣的是人体运动实验,航天员叶光富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微重力的太空进行转体运动,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还告诉我们角动量的物理知识,也就是描述物体转动的物理量。还有许多实验非常有趣,耐人寻味,传播了载人航天知识。我对变幻莫测的太空许多的疑惑都被解开,拓宽了我的知识面,科普了航天知识,为以后的科学物理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这堂课对我的影响和意义非常大,中国航天从之前的一穷二白到现在已成为世界一流之列,靠的是科学家,科研工作者,宇航员等从事与航天事业的人们一路披荆斩棘的共同坚持与付出。中国一代代航天人为了祖国崇高的航天事业勇于奉献,担当时代重任,不负人民期望,追逐梦想不断进步的精神让我颇有感触,我懂得了要不断追梦,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把握住机会,努力学习,长大后在祖国和社会需要的岗位上做贡献,让祖国屹立于世界之巅峰。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00字篇10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音乐老师为我们播放了天宫一号课堂的直播视频,三位航天员为我们上了一堂有趣又奇妙的科学课。
航天员为我们展示了几个神奇的实验,实验有“减轻失重的实验”“浮力消失的实验,”“泡腾片实验”“水膜实验”“水光球实验,”让我记忆深刻的三项实验是:泡腾片实验,水膜实验和水光球实验。需要准备的工具是:圆铁环,红色的纸花,水袋,吸水管,泡腾片,蓝色的颜料,针筒。
实验开始,先将水袋里的水滴到圆形环里面,水在铁环上形成一个薄薄的水膜,接着向水膜里注入水,刚才的水膜变成了一个小水滴,用针筒将水膜里的气泡吸出,再将一朵红色的纸花放进水膜里,纸花开始慢慢绽放,我惊讶的张大嘴巴看着这实验,哇!好太神奇了!紧接宇航员又向水膜里继续注水,再用针筒往水膜里弄了一个大大的气泡,从透过水膜看宇航员的脸是正着的从水球里看宇航员的脸是反着的,我们不禁又发出赞叹!
宇航员又不断的往水球里注水,慢慢的水膜越来越大,形成了一个透明的水球,宇航员又把蓝色的颜料滴进水球里,水球立马变成了一个蓝色的水晶球,再把一片泡腾片放进水晶球里面,泡腾片遇见水后开始产生气泡,随着泡腾片的溶化水晶球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地球。
我看到这些实验时惊讶地直呼,这些实验太有趣太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