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时珍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1:15:45
《李时珍传读后感7篇》
《李时珍》这篇文章写的是李时珍成长的故事,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很早以前,在苏州瓦硝坝的中医李月池家,一个男孩出生了,他就是李时珍。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李时珍传读后感7篇,希望大家喜欢!
李时珍传读后感篇1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出身医学世家,但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乡医的地位一直很低,父亲为了能扭转家族贫穷的状态,希望他熟读四五,学做八股,考取功名,求得官职,李时珍也的确是听从父命,发奋苦读,多次赴考,可惜只在第一次14岁时考中秀才,之后就一连三次名落孙山,无缘进士。
事实是,他的兴趣所在是医学,弃医从儒本身就违背了自己的心愿,终于在屡次科考失败后,他才坚定学医信念,向父亲表明立场,“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从此李时珍随父学医,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尝了无数药,救了无数人,一生都在践行自己的志向,也凭着自己的精湛医术当了官,进了皇宫,还有幸见到了皇上,只可惜皇上只重仙丹不重医,并未让李时珍的高超医术得到最大的发挥,也没有接受李时珍重修本草的建议。
即使没有任何经济与官方的支持,李时珍也坚决不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凭着长期的医疗实践经验,本着尊重事实的的严谨医学态度,怀着救死扶伤的仁爱之心,跋山涉水,活捉蕲蛇,尝遍百草,拜师求学,钻研医典,在52岁时开始编写《本草纲目》的初稿,历时27年编成。《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本书“博而不繁,详而有要”,收录药物1892种,附药图1109幅,附方11096方,不仅在现代药物学和医学的研究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在动植物、矿物、天文、地理、哲学、文学和化学、农学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价值。
李时珍的故事再一次印证了,一个人的学习兴趣与人生目标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想到孩子们以及我们,其实每天都像机器人一样的生活着,孩子们学习做题,周而复始,大人们朝九晚五,年复一年,只有少数人成功的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什么?兴趣和理想,我想是这样的,看看那些伟大的大家们,几乎每个人都有心系家国的梦想,并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为之努力奋斗!又一个问题抛过来了,如何让自己和孩子顺利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和兴趣所在呢?
李时珍传读后感篇2
这篇课文的题目与第一自然段说明了李时珍师徒二人在察访药材时十分辛苦,而最后一个自然段不写寺中的人,却写了寺外的情景,这是首尾呼应同时也加重了主题,令人回味无穷。这么写的好处是可以表明出李时珍夜宿古寺时的艰苦。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荒凉凄清,这是人民对阴森森的古寺的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也是李时珍师徒俩餐风饮露,晓行夜宿。就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却有一个人的心似“一轮圆盘似的月亮”心境像月亮一样宁静,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夜已经深了,他还在趁着这大好月色研究草药,他就是李时珍。李时珍严谨认真和察访药材所经受的辛苦,深化了文章。所以李时珍说:“我们修订的《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皓月当空则表明夜已很深,而李时珍师徒仍旧在研究药草。这样写更加衬托出李时珍不畏艰苦,一心修订好《本草纲目》的伟大形象,也深化了主题。
李时珍传读后感篇3
当我读完《李时珍的故事》时,被深深的感动了。
李时珍的父亲是李言闻,他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李言闻希望儿子去考官,哪怕只是一个小官,也比做医生强。可李时珍却不那么想,他说:“看着乡亲们受着病痛的折磨,我怎能有心整天读哪些没用的东西呢?还是让我学医吧!”李言闻只好答应了他。李时珍跟父亲学医十分勤奋,医术越来越精。后来,因为一个人吃了他开的药以后竟然死了,原来是病人由于不认识药而抓错了药。李时珍就想编一部书叫《本草纲目》。经过了27年,李时珍终于编成了这本书。《本草纲目》一共52卷,190多万字,记载药物1892种,而且每种药物都详细的记载了产地、形状、气味儿、公用、采集、制作的方法,对不常见的和易混淆的药,还附有1160幅形象逼真的插图,使人容易辨认。它真是一部伟大的医学宝典啊!
我要学习李时珍为民着想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也不能自私自利。一定要坚持做一件事,不成功就不做第二件事。不能像我学跳舞那样,觉得太苦就不学了。如果你坚持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好。
李时珍传读后感篇4
听到《李时珍》影片中其父亲说的这句话后,我心中不禁想:在逆流中的船还能行驶?那一定是一只不怕困难,乘风破浪的船。不错,李时珍的一生就如同这只船,在逆境中前进。
影片《李时珍》的主人翁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编写了一部医学著作《本草纲目》。在编写书籍的过程中,困难如急流中的大浪,一个接一个向他涌来。但他却顶着困难,毫不退缩,永往直前。在他采集药材,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他的一个徒弟为了一本札记,为了师傅,被无辜杀害。一天,碧空万里无云。李时珍与两个徒弟攀着绳子,爬上了仙山。这次收获不小,发现了包括师傅渴望的曼陀罗花在内的许多奇花异草。他们边采集,边记录。当三人正要回去时,突然发现背后一群道士手拿木棍疯狂地向他们奔来。三人赶紧往回跑,但还是被他们追上,并绑了起来。老道士将三人大骂一顿还不罢休,一将夺过札记,扔进火炉。一个徒弟拼命挣脱,不顾烫手的火苗抓起剩余部分就跑。他跑到万丈深渊前,被道士追上来推了下去。等李时珍与另一个徒弟找到他的尸体时,他手中还死死抓住那本札记的几页。面对如此巨大的打击,李时珍不灰心,不泄气。
看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自己学琵琶的事。前年暑假期间,由于看到邻居弹琵琶,感到好奇,便嚷着妈妈给我买了琵琶,在学习班报了名。开始觉得新鲜,学习比较认真,能按老师的要求去练习。可学习了一段日子,假指甲将我的手指磨出了几道红印。我开始意识到,学琵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学习到用右手的大拇指与食指拨琴弦时,发现要点好掌握,可要练就一定的速度,并非一日之功。我厌倦了,灰心了,心想:练习这么难,又这么苦!还是不学了。不管妈妈怎么劝说,我再也不想去吃那苦头了。现在,每当看到那将被丢弃在一边的琵琶,就为自己害怕困难,向困难低头的行为深感惭愧。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必定会遇到许多困难,遭受许多挫折,如果知难而退,就会一事无成。只有从小注意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吃苦的精神,以李时珍为榜样,迎难而上,不畏艰难险阻,才能实际自己心中的理想。
李时珍传读后感篇5
医生,在现代社会里被人尊称为“白衣天使”,可在明代,医生的社会地位却很低很低,甚至与“巫卜”一起列入“九流”那类职业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竟出现了一位流芳千古的名医——李时珍。
李时珍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医学。重修《本草》是他为医学作出的最巨大的贡献。李时珍为了重修《本草》,历尽了千辛万苦:他观察动物,核实前人的记述;他采集矿物,研究药用矿物;他为了了解药用后的反应过程,甚至拿自己当试验用体会药力……但值得庆幸的是;他的艰苦没有白费,他成为了世界人民公认的伟大医学家!
李时珍为了研究医学,可以不顾生命危险。可是我,在困难面前总是低头,没有恒心,没有耐性,不好问也不好学……想到这里,我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儿向李爷爷学习!
我,一名小学生,之前对自己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我很是迷茫。但是,当我读完《李时珍的故事》后,我终于明白了:只要你“活到老,学到老”;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只要你有目标、有行动、有恒心;只要你能像李时珍那样不折不扣地学习,一切愿望都能实现!
“真难!”我又为了一道难以计算的数学题而头痛。“是做?还是不做?”我犹豫不决。就在这时,我脑海中又浮现出李时珍不顾生命危险尝百草的情景,心里想到了他所遇到的更大、更艰辛的困难。“我这点小困难算什么?”我静下心,“对,我的目标是作对它!”学着李时珍,我认真分析起这“病”的“病因”,一边又拼命思考这“病”的“治法”,开什么“处方”……一切手段都尝试过了,怎么?我这笨脑袋就是不开窍呀!“好!软的不行来硬的!”我将上课时所有的“治病法”都一下子抬了出来。在我的“非常手段”下,“病魔”不得不束手就擒。“谢谢你!伟大的老师,不,是引路人!你让我这只迷路的小羊羔,又重新找到了回家的路!”
科学的巨人——李时珍,连同你的《本草纲目》,将永远留在中华民族的光荣史册上,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上,世界人民的心上!
李时珍传读后感篇6
晚上,我一个人坐在床上看着《李时珍》这一本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的脑子里一直在围着一个问题:李时珍真的一生下来就是天才,就会写《本草纲目》吗?可是后来直到我从头到尾一直把这本书看完,我才明白这并不是的。
虽然我没机会看到李时珍爷爷,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的眼睛里却清晰地浮现了他的好形象:李时珍爷爷从小就很爱学习,他的父亲李言闻是当地有名的医生。为了方便给人治病,在自家的后院种了许多各种各样的草药。在李时珍三岁的时候,父亲就让李时珍去后院浇水,李时珍去后院浇完水后,就采下了一片楸楸草药叶子尝了尝觉得很苦,就跑过去问父亲,父亲告诉他中药都那么苦,尝多就习惯了。从此李时珍就开始研究许多中草药。
有一次,父亲拿出一把长有黄色粗根的草药问李时珍:“说说,这是什么药?”“这不是地鲜黄吗?”李时珍想了想回答说。“对,你知道它们的药性吗?”父亲又问。这一次李时珍回答错了。父亲纠正了他的错误,然后严肃地说:“孩子,你要记住,医生用错药,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呀!轻的会延误病情,重者会把人毒死。千千万万不得马虎呀!”李时珍睁大眼睛点点头,他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心中。
李时珍渐渐长大,他萌发了学医的念头,参加了县里的科举考试,中了秀才。后来又参加了第二次考举人的乡试,但榜上无名。乡试落第后,他索性收了个徒弟,开始周游天下去采集各种奇珍异草。有时走到一个地方就歇一会,啃点干粮继续上路。经过千辛万苦和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一本有着190多万字的《本草纲目》,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读这篇文章我有很深的启发:一个人只有经过不断的刻苦学习,才能做好一件完美的事。
科学的巨人——李时珍,连同你的《本草纲目》,将永远留在中华民族的光荣史册上,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上,世界人民的心上!
李时珍传读后感篇7
听到《李时珍》影片中其父亲说的这句话后,我心中不禁想:在逆流中的船还能行驶?那一定是一只不怕困难,乘风破浪的船。不错,李时珍的一生就如同这只船,在逆境中前进。
影片《李时珍》的主人翁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编写了一部医学著作《本草纲目》。在编写书籍的过程中,困难如急流中的大浪,一个接一个向他涌来。但他却顶着困难,毫不退缩,永往直前。在他采集药材,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他的一个徒弟为了一本札记,为了师傅,被无辜杀害。一天,碧空万里无云。李时珍与两个徒弟攀着绳子,爬上了仙山。这次收获不小,发现了包括师傅渴望的曼陀罗花在内的许多奇花异草。他们边采集,边记录。当三人正要回去时,突然发现背后一群道士手拿木棍疯狂地向他们奔来。三人赶紧往回跑,但还是被他们追上,并绑了起来。老道士将三人大骂一顿还不罢休,一把夺过札记,扔进火炉。一个徒弟拼命挣脱,不顾烫手的火苗抓起剩余部分就跑。他跑到万丈深渊前,被道士追上来推了下去。等李时珍与另一个徒弟找到他的尸体时,他手中还死死抓住那本札记的几页。面对如此巨大的打击,李时珍不灰心,不泄气。
看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自己学琵琶的事。前年暑假期间,由于看到邻居弹琵琶,感到好奇,便嚷着妈妈给我买了琵琶,在学习班报了名。开始觉得新鲜,学习比较认真,能按老师的要求去练习。可学习了一段日子,假指甲把我的手指磨出了几道红印。我开始意识到,学琵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学习到用右手的大拇指与食指拨琴弦时,发现要点好掌握,可要练就一定的速度,并非一日之功。我厌倦了,灰心了,心想:练习这么难,又这么苦!还是不学了。不管妈妈怎么劝说,我再也不想去吃那苦头了。现在,每当看到那把被丢弃在一边的琵琶,就为自己害怕困难,向困难低头的行为深感惭愧。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必定会遇到许多困难,遭受许多挫折,如果知难而退,就会一事无成。只有从小注意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吃苦的精神,以李时珍为榜样,迎难而上,不畏艰难险阻,才能实际自己心中的理想。
《本草纲目400字》
明代的李时珍有一本著作,就是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共52卷,撰于嘉靖三十一年至万历六年。本草纲目共有16部,分别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各部从贱至贵。
其实,我在看《本草纲目》时,一直有一个疑问。在《本草纲目》中,有那么多有毒的药草,可李时珍是怎么解毒的呢?特别是那曼陀罗草,当时,无人能解它的毒,可为此,李时珍又没有丧命呢?
在看草部时,我惊奇的发现,原来那么多我们常见,常买的植物竟是中药!如水仙,石龙芮,赤者魁,千金藤,九仙子等等。还有一些有毒的,没毒的,数不胜数。
在看果部时,发现我们常吃的果子也是药材,如杨梅,樱桃,琵琶,金桔等等。在这里,我要来一个小科普。妈妈经常跟我说:“金桔少吃,性凉的!”可是,看了《本草纲目》,我才知道,金桔不是性凉的,是温的。
再看谷部时,我惊了。因为我们常吃的饭、粥也是药!唉!世界真是无奇不有。能体会这句话相衬的一个食物,也只有豆腐了,因为,我没想到,豆腐竟然有小毒!现在想想,真的很想把以前吃的豆腐吐出来。
感谢古人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我们了解更多知识。
《以病人为先的李时珍》
名人档案
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家。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州人。李家世代行医。李时珍继承家学,更着重研究药物,重视临床实践,主张革新。他经常上山采药,深入民间,收集大量民间单方,系统地整理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医药学遗产。著作有《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名人故事
有次,楚王的世子病了,他病得可不轻,一发作就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王爷有权有势,四处请名医。不知多少名医被请到了王府。可他们看到世子的病情后全都束手无策。这让王爷心烦不已,整天大发雷霆。这时有人向王爷推荐了李时珍。
当王爷派的人来请李时珍时,大家议论纷纷。有人对李时珍说:“这下好了,你一旦给王爷的世子看好病,那你可就名利双收了。”但也有人劝李时珍千万别去:“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最好别招惹,如果你给人家的孩子把病看好了,自然是好事,可是万一没治好,你的麻烦就大了,说不定连命都得搭进去。”
最后李时珍决定:去!他倒不是希望借助王爷的名望和权势让自己声名鹊起,也不怕看不好会招惹祸端,他是想:“病人为先,得病的人多么痛苦,我是个医生,既然知道有病人,我就应当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虽然此病我还没诊治过,但救人是医生的本分,也是对自己的挑战,无论如何都得前去,不管对方身份贵贱都应该尽力一试,不能因怕惹麻烦就置病人于不顾。”
于是李时珍就跟随来人一起来到了楚王府。
当李时珍看到世子的时候,世子正在发病,脸色发青,双目紧闭,不省人事。王妃、府医、保姆、侍女一大堆人干着急,却毫无办法。李时珍被请到了最前面,他轻轻扒开世子的眼皮看了看,然后把手搭在世子的手腕上开始切脉,最后又解开世子的衣服,看看、摸摸,把全身都检查了一通。
屋内静极了,连抽泣着的王妃也不敢大声出气,生怕干扰了李时珍看病。
等看完病人后,李时珍被请到了世子隔壁的房间。府医们正在讨论医治的方案,这个说用这种药,那个说用那种药,谁也说服不了谁。
李时珍并没有立刻给世子开药方,而是对领他进来的人说:“请把世子以前用过的药方给我看一下,可以吗?”不一会儿,就有人拿过来几十张以前用过的药方。李时珍认真地看着,脸色却越来越差,最后他提笔写下了自己的药方。
为首的府医拿来药方看过后,不屑地说道:“先生,你是不是写错了?”
李时珍说:“没错。”几位府医传阅后无不讥讽地说:“这也算药方?这不是胡闹吗?”也有人说:“世子明明是虚症,我们用人参、白术都治不好,如此随处可见之物能治这么重的病?”
这时,李时珍对楚王说:“王爷,世子的病不能再耽搁了,如果信得过我,就赶紧用我的方子救人,您如果不信,那我也无能为力了。”
楚王沉思了片刻说道:“好吧,现在就按你的方子治。李时珍说:“为医者,关乎病人的性命,我自当慎重,岂能儿戏?用药不一定非得用贵的才算好,最重要的是对症下药,用对的才好,用错了不但治不了病,甚至还会要命。我如果没有把握是绝不敢贸然用药的,此药方用物虽平淡,药性却不弱,服用后世子定然上吐下泻,还请王爷不要生疑,这是用药后应有的反应,楚王见李时珍说得诚恳,又眼见儿子危在旦夕,也只能一搏了。”
就这样,人们把李时珍开的药捣成汁给世子灌服。在等待的时候,王爷命人把李时珍扣押了起来。大家焦急地等待着,不久,世子真的有了反应,上吐下泻,呕吐物与排泄物腥臭无比。如果不是李时珍事先有说明,此刻他的脑袋早就不在头上了。三个时辰过去了,世子终于停止了呕吐。
过了一天,世子就能够睁眼说话了。王府上下人人都有了笑脸,对李时珍也就客气多了。李时珍又另外开出了方子让世子重新用药。每一次,李时珍用的都只有几味药,而且都不是什么名贵稀奇的药材,可是世子一天天好了起来。这让那班府医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纷纷前来求教李时珍用药的医理。李时珍毫不藏私,他把自己对此病的判断、推测,一五一十地向大家说明,府医们听了连连点头,也把自己的看法和不解同李时珍畅所欲言地进行交流,大家都感觉收获非常大。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在李时珍的调理下,世子完全恢复了健康。这时李时珍向王爷提出了回家的请求,王爷非常希望李时珍留下,并许诺封赏官职,可是李时珍却只向王爷讨要了几本医书就回去了,连赏赐的金银都没有带走。
阅读心得
李时珍为楚王的世子治病,不为名不为利,只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医生,治病是自己的责任。他淡泊名利、敬职敬业的精神值得大家永远尊敬。
《李时珍上山采药》
明世宗即位四十几年,尽情享乐,但是他又担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快活日子就过不下去。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寻找一种长生不老的药方。
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荐名医。当时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医生李时珍荐给太医院。李时珍是蕲州(今湖北蕲春,蕲音qí)人。他的祖父、父亲都当过医生。父亲李言闻对药草很有研究,李时珍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常常跟小伙伴一起上山采集各种药草。日子一长,他能认得各种草木的名称,还能知道什么草能治什么病。他的医药知识渐渐丰富起来。
但是,在那个日子里,做一个普通医生是被上层社会看不起的。李言闻自己是医生,却要李时珍读书应科举考试。李时珍在父亲督促下,在十四岁那年考中秀才,但是以后参加举人考试,三次都没有考中。别人都替他可惜,李时珍却并不因此失望。他的志愿是做个替百姓治病的好医生。
打那时候起,李时珍就一心一意跟他父亲学医。正好在这一年,他的家乡发生一场大水灾,水退以后,又流行疫病,生病的都是没钱的穷百姓。李时珍家并不宽裕,但是父子俩都很同情穷人,穷人找他们看病,他们都悉心医治,不计报酬。老百姓认为他们医术高明,治病热心,都很感激他们。
李时珍为了研究医术,读了许多古代的医书。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医书。汉朝人写过一本《神农本草经》,以后一千多年,不断出了许多新的医书。李时珍常常替当地的王公贵族看病,那些贵族家里藏书不少,李时珍就靠他行医看病的方便,向王公贵族家借图书看。这样一来,他的学问就越来越丰富,医术也越来越高明了。
李时珍的名气越来越响,被他看好病的人,到处宣传李医生好。附近州县得病的人,也赶来请李时珍看病。
有一次,楚王的儿子得了一种抽风的病。楚王府虽然也有医官,但是谁都没法治好。这孩子是楚王的命根子,楚王怎么不着急?有人告诉楚王,只有找李时珍,才能治好这种病。楚王赶快派人把李时珍请到王府。李时珍一看病人的脸色,再按了按脉,就知道孩子得的这种抽风病是肠胃病引起的。他开个调理肠胃的药方,叫人上药铺抓了药。楚王的儿子一吃药,病就全好了。
楚王十分高兴,再三挽留李时珍在楚王府呆下来。没有多少日子,正碰上朝廷征求人才。楚王为了讨好明世宗,就把李时珍推荐到北京太医院去。
太医院本来是国家最高的医疗机构。可是在那时候,明世宗对真正的医学并不重视,却迷信一批骗人的方士,在宫里做道场,炼金丹,想凭这些办法使自己长生不老。李时珍是一个正直的医生,看不惯那种乌烟瘴气的环境。他在太医院呆了一年,就辞职回家。
李时珍辞去官职,回家的路上,顺便游历了许多名山胜地。他上山不是为了欣赏景色,而是为了采草药,研究各种草木的药用性质。有一次,他到均州(今湖北均县)的武当山去,听说那里产一种榔梅,吃了能使人返老还童,人们把它称作“仙果”。宫廷的贵族都把它当作宝贝一样,要地方官吏年年进贡,并且禁止百姓采摘。李时珍可并不相信真有什么仙果。为了弄清真相,他冒着危险,攀登悬崖峭壁,采到了一颗榔梅,带回家乡。经过他详细研究,才知道那种果子只不过像一般梅子一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根本谈不上什么“仙果”。
李时珍从长期的医疗工作和采集药物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科学的资料。他发现古代医书上的记载,有不少错误;再说,经过那么多年代,人们又陆续发现了许多古代书上没有记载过的药草。他就决心编写一本新的完备的药书。辞职回家以后,他花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写成了著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在这本书里,一共记录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收集了一万多个药方,为发展祖国的医药科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本草纲目》出版以后,一直流传到全世界,已经被翻译成日文、德文、英文、法文、俄文、拉丁文等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医药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至于那个迷信炼丹、一心想长生不老的明世宗,不但没有能长生不老,却因为误服了有毒的“金丹”,丢了性命。明世宗死后,他的儿子朱载垕(音hòu)即位,就是明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