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背水一战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6:32:08
《背水一战》
我是国旗
“嗒嗒嗒,嗒嗒嗒……”,整整齐齐的脚步声响起,一大早的,是谁呀?我睁开惺忪的睡眼,立刻被金灿灿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睛,我眨了几下,才看清下面的事情:一群群同学像一股股波浪涌入场地。我突然想起今天是秋季运动会上最受欢迎的刀山火海项目呀!我立刻兴致勃勃地观看起来,这可真有趣呀。
我是横杆
我正在和白云聊天,忽然一只手抬起了我,吓了我一跳,我怒发冲冠,真像“发了酵的面粉——气鼓鼓的”,可又挣不脱,只好被他放在操场上,和另一个横杆并排呆着。这时,哨声一响,我背后的两个女生开始行动起来,她们像两个球一样飞快地滚动着,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她们就像离弦的箭一般向我全速出击,我心惊肉跳,如坐针毡,连忙闭上了眼睛。妈呀,别撞我,我怕疼……她俩像小鹿一样从我身上跳了过去,我在心里为她们喝彩。又滚过来两个男同学,他们一个胖一个瘦,来到我跟前,瘦的那个很容易钻了过去,胖乎乎的男同学却怎么也钻不过去,他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转眼间,这个男同学手脚并用,像个大爬虫一样过去了,观众也欢呼起来。
我是草坪
今天,我身上人山人海,他们到处走动,让我疼痛难忍,可更厉害的还在后面呢,他们不停地来回滚动,还拼命地奔跑……那钻心的痛,令我终身难忘,我觉得自己好像燃烧起来了,我大喊:“求求你们,别跑了呀!”可他们跑得更快了,就像脚下安了两个风火轮,观众激动得满脸通红,声嘶力竭地喊“加油”。咦,你们高兴了,可别把快乐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呀!
我是参赛队员
马上就要比赛了,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七上八下的,生怕给班级抹黑。前面的同学一个个过去了,他们有的脚下生风,有的不急不躁,有的慢慢悠悠……轮到我了,我背水一战,拉着队友,向前冲刺,一个飞跃,跳过横杆。我松了口气,冲向下一个难关——钻火海,我心中暗暗祈祷:千万不要失败呀,我一定能钻过去。来到杆前,我一个弯腿弓背低头,爬过了横杆,来到了终点。“成功了!”大家高兴地欢呼,我的心也终于落回了肚子里。
《背水一战故事的历史人物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背水一战的故事,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相关典故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奇才。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数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赵国。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迎战。井陉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窄,是韩信的必经之地。赵军谋士李左车献计:正面死守不战,派兵绕到后面切断韩信的粮道,把韩信困死在井陉狭道中。陈余不听,说:“韩信只有几千人,千里袭远,如果我们避而不击,岂不让诸侯看笑话?”
韩信探知消息后,迅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半夜,韩信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其余汉军吃了些简单干粮后,马上向井陉口进发。到了井陉口,大队渡过绵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高处的赵军远远见了,都笑话韩信。
天亮后,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率众开出井陉口。陈余率全军蜂拥而出,要生擒韩信。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陈余下令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双方厮杀半日,赵军无法获胜。这时赵军想要退回营垒,却发现自己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队伍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
战后,有人问:“兵法上说,要背山、面水列阵,这次我们背水而战,居然打胜了,这是为什么呢?”韩信说:“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人物典故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径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车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馀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文献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於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於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成语故事背水一战背水一战的典故出自哪里》
解释:背靠江河作战,没有退路。形容不留后路,决一死战。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
《背水一战主人公是谁》
韩信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
背水一战: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赵王歇和赵国统帅陈余,率领20万兵马,集结在井径口(即现在河北省井陉山上的井陉关),准备迎战。 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 “韩信这次领兵前来,一路上打了许多胜仗。他乘胜而来,其势不可挡。但是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必定粮草不足,士兵不饱,战马也缺乏草料。我们井陉地方的山路很窄,车马很难通过。因此,我倒有个主意,可派三万兵从小路截断他的粮车。你再把沟挖得深些,墙垒得高高的,固守营寨,不与他们交战。这样一来,他们前不得战,后不得退,用不了十天,我们就可捉住韩信。” 李左虽然说得条条在理,可陈余是个书呆子,不听从他的意见,反而说: “我读过不少兵法。兵法上说,兵力比敌人大十倍,就可以包围敌人;兵力比敌人大一倍,就可以和敌人对阵。现在汉军号称几万人,其实不过几千人,况且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我们的兵力超过汉军许多倍,难道还不能把他们消灭掉吗?如果今天避而不战,别人会讥笑我胆小。” 就这样,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正确意见。 韩信探知陈余不用李左车的计策,十分高兴。于是他就把兵马驻扎在离井陉口30里的地方。待到后半夜,韩信又派出2000名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准备袭击赵营。然后,韩信再派10000人马作先头部队,沿着河岸摆开阵势。 陈余探知韩信兵马沿河布阵,哈哈大笑说: “韩信空有虚名!背水作战,不留后路,这是自己找死!” 天亮了。韩信带领后队兵马,打出帅旗,大张旗鼓地向井陉口杀来,赵军立即迎战。交战后,汉军假装败退,抛掉旗鼓,向河岸阵地退去。陈余不知是计,指挥赵军拼命追击。 这时,韩信埋伏的2000轻骑兵,见赵军倾出击,立即杀入赵营,拔掉了赵军旗子,换上了汉军的旗子。 赵军追得汉军退到了背靠汉水的阵地上。汉军后退无路,于是他们返转过身,一个个背水拼命死战。赵军久战不能获胜,士气开始低落。后来,当他们忽然又发现背后自已的营垒上都插上了汉军的红旗,军心顿时大乱,纷纷四外溃逃。 于是,汉军乘机前后夹攻,大破赵军。他们杀了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胜利之后,有军士问韩信: “兵书上说,布列阵地要右后靠山,左前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为阵,意然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呢?” 韩信说:“这也出自兵法。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这是因为,置之死地,兵士们为保存自己生命便会拼死作战;如果留下生路,一和敌人交手,稍有不利,有的就可能逃跑。”这场战役后,人们都称赞韩信很有谋略。
《与雨有关的历史人物》
退避三舍――重 耳 单刀赴会――关 羽
背水一战――韩 信 入木三分――王羲之
纸上谈兵――赵 括 一字之师――郑 谷
老马识途――管 仲 凿壁偷光――匡 衡
讳疾忌医――蔡恒公 大器晚成――崔 林
精忠报国――岳 飞 鞠躬尽瘁――诸葛亮
程六立雪――杨 时 三顾茅庐――刘 备
四面楚歌――项 羽 网开一面――商 汤
完璧归赵――蔺相如 草木皆兵――符 坚
一鼓作气――曹 刿 对牛弹琴――公明仪
围魏救赵――孙 膑 指鹿为马――赵 高
负荆请罪――廉 颇 胸有成竹――文与可
七步之才――曹 植 江郎才尽――江 淹
铁杵成针――李 白 一字千金――吕不韦
东山再起――谢 安 东窗事发――秦 桧
破釜沉舟――项 羽 一鸣惊人――齐威王
闻鸡起舞――祖 逖 韦编三绝――孔 子
惊弓之鸟――更 羸 临渴掘井――鲁昭公
望梅止渴――曹 操 不拘小节――虞 延
鸡犬升天――刘 安 奇货可居――吕不韦
毛遂自荐――毛 遂 过门不入――大 禹
洛阳纸贵――左 思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运筹帷幄――张 良 乐不思蜀――刘 禅
目不窥园――董仲舒 揭竿而起――陈胜、吴广
图穷匕见――荆 轲 投笔从戎――班 超
锦囊妙计――诸葛亮 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卧薪尝胆――勾 践 暗度陈仓――韩 信
口蜜腹剑――李林甫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背水一战的主要人物:韩信》
背水一战的主要人物:韩信
“背水一战”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决一死战。背水:背向水,表示后无退路。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赵王和赵军统帅陈余,率领二十万兵马,集结在井陉(xíng)口,准备迎战。
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我有个主意,井陉口这个地方两旁有山,道路狭窄,车马很难通过。我们派三万人抄后路截断他们的粮车,你统率大军正面阻击汉军,把城墙垒得高高的,不与汉军交战。这样一来,汉军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又无粮草,成了瓮中之鳖。我看不出十天,我们就可以捉住韩信。
但是,赵王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意见。
韩信知道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用,十分高兴。他把兵马集结在离井陉口三十余里的地方。到了后半夜,韩信派两千名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命令他们待赵军倾巢而出时,袭入其大营,拔去赵军旗帜,全部插上汉军的红旗。韩信又派一万人马作先头部队,沿着河岸摆开阵势。
陈余等人看见韩信把兵马安置于背水之处,大笑他是傻瓜,不懂用兵,便率领赵兵全力迎战。汉军的二千轻兵见赵军全营出动,只留下一个空营,立即闯进赵营,拔掉赵旗,换上汉旗。韩信则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退去。
赵军追到汉军靠河阵地,汉军后无退路,个个背水拼命厮杀。而赵军久战不胜,士气开始低落,又发现背后自己的军营都插上了汉军的旗帜,军心顿时大乱,纷纷溃逃。汉军乘机前后夹攻,大破赵军。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
韩信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背水一战的意思》
背水一战bèi shuǐ yī zhàn
【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示例】:挫折也有两重性。它可以把人置于死地,也可能使人置于死地而后生。他只有~了。 ◎理由《高山与平原》
【近义词】:破釜沉舟、背城借一、济河焚州
【反义词】:重整旗鼓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背水一战的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