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诗经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5:50:23
《《诗经》读后感》
关于《诗经》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诗经》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诗经》读后感1
最近读了几首《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主要感觉古时的男子在描写自己心仪的女生,在赞赏她的美丽时,总是用周围美丽的、美好的景物来描写,而女生在对男生表达自己的爱慕总是说自己的心情,往往在人听得云山雾罩时用一个短句点明了自己的意图。
古时的爱情永远是纯洁的、美好的,但即使中间有父母的阻拦,爱情的力量也总能支持着他们,一根微不足道草就能让七尺男儿为其思绪偏偏,一句深秋墙下相见,就能让一大家闺秀情意连绵。几句词,几句景,轻描淡写地写出了男一女间神秘的情感。封闭社会的爱情你情我愿,无限美好。
当我沉浸在古人的爱河中,不禁又想起现代人的爱情,似乎没有他们的执着。女生同她们一样的忧郁徘徊,但又却是在一段恋情中还在思考着,选择他真的是最好的吗?所以一个人总是会有几段不堪回首的失恋往事。就这点来说,古人面对爱情,普遍来说对待一段感情比我们更要专一更用心。
古人的爱情观与我们的还是有着不同,一个是全心全意的对待,愿意把自己所有的倾其所有毫不保留,一个是两人之间一定还会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对于彼此的感情还是会保留,如果让我从中做一选择我还是较倾向于前者。
关于《诗经》读后感2
终南真是个小地方,每一天和姊妹们嬉闹以后回到房间里,望着窗外的楠树和正开的美丽的海棠花,心底总是生出许多伤感。村里的姊妹们嫁了以后,便日日的劳作,从此韶华渐去,玉容黯淡,如果镜子中的我有一天,也是变成了那般模样,该是多么可怕?母亲又在庭院呵斥着不知道的什么,那嘶哑的声音,居然是老人们传说的那个曾经的黄鹂鸟么?母亲的例子更让我对未来充满了畏惧。想到将来的丑陋,肮脏,种种不堪,怎么能让我安然?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风了,青青草儿的味道和楠木的香随着风儿飘来,唉,如果没有可怕的未来,那么,应该是多么的快乐。隔壁的永安哥哥在门外问母亲有没有吃过午饭,那声音说的响亮,我知道其实是说给我听。可是,和他一起纵有万般的快乐,又怎么敌得过我对嫁做人妇的恐惧呢?他家和我家是一样的小户,难道我以后就陪了他一起喂那些猪儿和小油鸡么?我烦恼的把窗户关了,自己躺在床上闷闷的不乐,不知道怎么的就睡着了。
是什么声音啊?把我吵醒。我起身,打开窗户,却正好看见庭院门口停着一驾漂亮的马车,我诧异的起身,探出窗子想要看个仔细,却看见那马车里下来个锦衣华服的少年,翩翩的风采,白里透红的肌肤,甚至比我们村许多姊妹还美。这少年穿的'绣有黑色与青色花纹的礼服,和昂贵的裘皮大衣,头上戴着高高的威仪的冠,看车下那些围着他转的仆佣,想来是大地方来的公子。那些人中间的一个走向我家,我不由的竖了耳朵,仔细的听了,却原来只是找我母亲问路。
我有些失望,又为自己的失望羞耻。手抖的就把那支着窗户的木棍掉落。意外的声音,惊的那些人都朝这边看来,我看见那公子,也转过脸,目光正对了我的眼睛,我的脸刹那间红了。急忙的退回了房间,心如鹿撞。少少的安静,我恍然记得自己是刚刚睡醒的模样,蓬头垢面的一定也很丑,急忙的寻了镜子来,却看见镜子里,粉面俏然,发髻凌乱,完全就是个小家碧玉模样,上不了台面。心里恼着自己,不该就那样唐突的推窗出去,更不应该在中午时分睡着,如果刚才,是如戏文中唱的正梳妆得体的在庭院看书,那才应该是多么的合适!
心思辗转,却听见院外玉佩轻撞的声音,马车的声音重又辘辘的响起,远去。
【关于《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的作文》
关于诗经读后感的作文(精选10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诗经读后感的作文(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经读后感的作文1
蒹葭大概是离爱情最近的草了。那些诗词曲调是如何忧伤地在锦瑟无端五十弦里流淌了千年,那些依依的情愫,霏霏的愁思,是如何在浔阳桥头缠绵了千年?把目光抛进朦胧的水雾中,寻访那在水一方的婉约伊人。
在荻花弥漫的深秋,她就站在大片的芦苇里,巧兮倩兮,温柔委婉。只一抬眼,就寻到了那个隐约的身影。水气氤氲,我看不清她的容貌。一条河,是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我在这边,你在那头,河水惆怅地流过,我们就这样对视着整章的《秦风》。一种草,是世上最忧伤的心事,我望过你抚过的获苇,我抚过你望过的芦花,我经过你经过的温柔。蒹葭在爱情里等待了千年,等不回一个对视的瞬间。
那些君子,那些伊人,那些在河岸对望了千年的爱情的萌芽。(范文网)你回头,你转身,你蹙眉,你轻笑;我呆立,我痴望,我失神,我看到你转身走出我的视线。获花飞荡,你的身影隐于蒹葭之后,水袖残留在《诗经》泛黄的扉页上。
秦国的风流浪了千年,白露在风中结成了寒霜。传说中的伊人,在梦的一方。
又何必提袖掩面,月隐青山,你的身姿早已模糊,抛进水雾的目光,在这个白露为霜的季节,垂钓出一生的思念。
我打开《诗经》的封面,牵出一串悠长的获花——蒹葭苍苍。
诗经读后感的作文2
在《诗经》《楚辞》这两大中国文学的发端鼻祖中,我们很少看到后世诗人们最常爱的花,而只是草木。自由生长的草木犹如大地伸出的触角,曲折蜿蜒,绵延不息。歌之咏之如同古人自然的生活。《楚辞》是士大夫所作,咏物言志寄托情怀,他们不需亲自下田,只把农人采摘下来的香草制成的香囊配带在身上,香草美人喻君子,杂草恶木似小人,但词意深奥,如果破不了文字障,诗人的内心很难亲近。相比之下,《诗经》中的草木要来得自然生动得多,劳作中的人们身边有什么就唱什么。草木在这里更多地被真实地还原,自然地咏唱。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什么草儿不枯萎,哪儿有一天不奔波。这是《小雅》的最后一篇。忧中有了愤,堪堪乱世,人不如草木。草木还有春来发新伢的机会,我离开家乡离开你,却可能再也不能回来。生长在《诗经》中的草,因了我们想象的泉水不停地灌溉,在书本的字里行间伸展出每一个叶片,郁郁葱葱,蔓延过我们荒芜的心田,为我们充当最恰当的精神食粮。
诗经读后感的作文3
《诗经》是贵族教育中普遍的文化教材,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秦始皇时期被焚毁,但由于它易于背诵,古人普遍熟悉,又得以流传。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读诗有很多好处,可以传承中国古代文化,可以开阔视野,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读诗还可以励志。就像孔子说的:“不学诗,无以言。”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已经学了很多首古诗,吕老师非常重视古诗词积累,现在我们已经进阶到第三阶段。
诗是最精简美丽的语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它把我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春天,我欣赏并沉醉在美丽的春光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我感受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每当我玩得停不下来时,我就会想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们的老师就像辛苦劳作的园丁,栽种希望,收获芬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学习古诗能使我们变得灵秀、开阔视野,好的诗能使我们终生受用,我要好好学习古诗词,月底完成三阶段古诗背诵。
诗经读后感的作文4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的起头便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很像现今的朦胧诗派,朦朦胧胧,不知所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是这首诗千百年来,每一个人对它都有不同的理解,“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蒹葭》亦是如此。“伊人”是谁?千百年来,人们给出了千百种答案。
从前读的时候,总是觉得这应该是一个男子对心上人的执着追求,读来充满了清清的甜,又有种清清的苦楚在里头,真的是千回百转,万种滋味。这次再读,我突然觉得有了种不一样的情调。这会不会是一个人对于理想的苦苦追寻呢?会不会是追梦者的苦苦的呓语呢?
每一个人都是追梦者,每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做梦,想当医生想当科学家想当诺贝尔奖获得者,可是等到四处碰壁的时候,等到生活磨平了我们的棱角,我们的生活中便只剩下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只剩下了银行账户升职加班,这时候的我们,又怎么会像年少轻狂的那时候,为了一个梦想而苦苦追寻呢。“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样的热情,我们还有吗?
诗经读后感的作文5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三个古国的文明早已衰落并消失,只有古中国的文明保留了下来,并得到了发展,在经过长期的历史积后淀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因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在这无边的中华文化大海中,有一颗金子之重在闪闪发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经总集。现存的《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都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名歌和朝庙乐章,传统上分为风、雅、颂三类。西周到春秋中叶的民风较为开放,人们一般都用诗歌直白的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因此从《诗经》中可以窥得当时的民风民情。其中最为人们所喜欢的是他的爱情诗。
《关雎》是为人们所主旨的一首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好的女子是青年的好妻子,为此青年“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结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这首是描述了一个男子为追求心爱美好的女子使劲浑身解数,表达了男女之间最为纯洁的爱情。类似表达纯洁爱情的诗歌还有《静女》、《木瓜》等,当然爱情不都是美好的,因此也有《氓》这类的怨妇诗。
诗经读后感的作文6
这是一首女子怀远诗。前三段不难理解,女子看到雄雉展翅而飞的模样,想到了出门在外的丈夫,也是这样一表人才。她直接地表达着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但是第四段,话锋一转,开始抨击“君子”们没有德行。
这里咱谈点话外的。本诗以雄雉比喻君子,这个意象其实大有典故。中国人很讲究礼节,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很多今天看起来习以为常的礼节都来自于古时候的贵族仪式。比如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时候,去人家家里必须得提点东西这个事,其实背后的文化大有来头。
在《西周史》中谈到西周的礼制时,我们知道了当时的贵族们彼此轻易不可以见面,有非常繁琐又严格的“贽见礼”,会见过程不但要按照固定的仪式进行,而且要带礼物,礼物还要按照访客的身份进行选择,主要有三种:玉、帛、禽。
高级贵族如公侯,会见时以玉为贽,且玉也有不同的等级和形制;次等贵族以帛为贽;末等贵族相见以禽为贽。当然啦,帛和禽都按其主人的身份等级有严格规定的。
以禽为礼,主要包括羔、雁、雉。作为统治阶级里最下层的士阶层来说,以雉为礼最为普遍了。大概也正因此,雉成为“士”的象征。
诗经读后感的作文7
最近读了几首《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主要感觉古时的`男子在描写自己心仪的女生,在赞赏她的美丽时,总是用周围美丽的、美好的景物来描写,而女生在对男生表达自己的爱慕总是说自己的心情,往往在人听得云山雾罩时用一个短句点明了自己的意图。
古时的爱情永远是纯洁的、美好的,但即使中间有父母的阻拦,爱情的力量也总能支持着他们,一根微不足道草就能让七尺男儿为其思绪偏偏,一句深秋墙下相见,就能让一大家闺秀情意连绵。几句词,几句景,轻描淡写地写出了男一女间神秘的情感。封闭社会的爱情你情我愿,无限美好。
当我沉浸在古人的爱河中,不禁又想起现代人的爱情,似乎没有他们的执着。女生同她们一样的忧郁徘徊,但又却是在一段恋情中还在思考着,选择他真的是最好的吗?所以一个人总是会有几段不堪回首的失恋往事。就这点来说,古人面对爱情,普遍来说对待一段感情比我们更要专一更用心。
古人的爱情观与我们的还是有着不同,一个是全心全意的对待,愿意把自己所有的倾其所有毫不保留,一个是两人之间一定还会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对于彼此的感情还是会保留,如果让我从中做一选择我还是较倾向于前者。
诗经读后感的作文8
这是一首女子被抛弃后诉说苦怨的诗。
通过丰富的意象,这位女子将整个事件的始末为我们娓娓道来:她的丈夫要娶新妇了,对她大发雷霆,她怨他没有遵守曾经同生共死的山盟海誓,默默然一个人离开了家门。
但此时此刻,这位女子并没有任凭一枪怨怼泛滥,也没有愤怒,没有哭闹。她的感情是隐忍的,化作委婉诉说和感化规劝。或许正映衬了她所反复强调的女子的德行吧。
人说夫妻能共甘苦,未必能同富贵。她回忆曾经贫穷的日子里自己如何辛劳操持,而今天丈夫有了富余的生活,就喜新厌旧,想抛弃糟糠之妻了。
这样的事情,自古而今,两三千年来似乎已经司空见惯。我觉得,从诗中可以学的是她的自重和优雅,并不必要用哭闹和激愤来结束一段关系;从今日的视角而言,女人更要具备一份自尊和独立,毕竟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与其被生活折磨成了黄脸婆的时候,指责男人食言违誓,喜新厌旧,不如把握住自己人生的各个阶段,无论在什么样的年龄、什么样的境遇都能有自己的魅力。
诗经读后感的作文9
这是一首古代的公务员抱怨的诗歌。
我们可以想象,这位公务员一边踱步走出了门,一边长吁短叹:唉,国君把政事都扔给我处理,搞得我每天上班都好累啊!我每天都忙着工作,天天加班,工资还那么低,搞得我家里人都挖苦我责备我啊!唉!我能怎么办呢?这就是命吧!
春秋时候的政权,是一个层层封建的模式。天下是周天子家的,但天子不能自己治理偌大的天下,所以分封诸侯作为地方上的代理人;诸侯国是君侯家的,但君侯也不能自己治理偌大的国家,所以分封公卿作为地方上的代理人;封邑是公卿家的,这跟后世的聚族而居的村落很相似。公卿要想治理好封邑,就要依靠宗族的凝聚力团结一个个小家庭单元,而这些小家庭单元的男主人就是士了。
所以这样一个政权架构里,处在各个层级上的贵族都具有双重身份。诸侯是给天子打工的,但自己也是自己国家的老板;公卿是给诸侯打工的,但自己也是自己封邑的老板;士是给公卿打工的,但自己也是自己小家庭的顶梁柱。
我觉得,这首诗可能就体现了处于双重身份的贵族的矛盾心理。
诗经读后感的作文10
读过诗经,其中简练精致的句子让我回味良久。每个句子都是一个简约唯美的画面,无须多言,深意自在其中。读完,你会感觉妙不可言。
还记得那个驾四马行路的游子,眼含“翩翩者,载飞载止,集于苞杞”吗?游子身带公务在外行役,沿途花鸟纷飞,孤寂的旅途中,眼见此番生机蓬发之景,怕是一分百无聊赖,两分心旷神怡,七分离愁别恨吧?看了四周之景,继而“驾彼四骆,载骤骎骎”接着行路,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虽然心系家乡亲人,但是公务缠身,不得不离开家乡亲人,也许这是一种无奈,或者是一种释然,一种畅达。而从这一句中更能看到荒凉的道路上,一架孤单的马车不停的行驶,孤独而旷远。
还有鹿唔鸣之什中,一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耳熟能详,连曹操也曾引用过它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一场安乐其心的宴会,绝对不只是口舌之欲,而是君臣之间的交流望,贤明的君主让群臣心悦诚服,才能化乱为治。我们祖先的古老智慧和现在的民主政治的思想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唯有听取民意,才能创立太平盛世,独裁专制往往会迎来国家的瓦解毁灭。也许这就是祖先藏于歌谣中流传下来,对我们的告诫和启示吧!
【关于诗经读后感的作文(精选10篇)】
《读《诗经》、《诗经鉴赏》有感国学经典读后感3000字》
中华上下五千年,诗经如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明星,熠熠生辉。朗朗乾坤,堂堂中华,诗经风采,啧啧有音,飘扬千古。如今,吟读诗经,辅以鉴赏,以个人浅薄,感受古人智慧。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三百零五篇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广泛地反映了当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关雎》一篇我在初中就有所了解,如今《诗经》第一篇又看见了它,它被古人冠于三百篇之首,可见其重要性。关雎关雎,一首真挚动人的情歌,男欢女爱的千古绝唱。《关雎》巧妙地写出了妙龄少女怀春,翩翩少年钟情,用兴寄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追求过程,从深切的思慕到结婚的愿望。这过程有追寻不得的痛苦,有求之不得的忧思,有倾之一切的勇气。诗歌的音韵美展现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正如诗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一般,让人感到美好,让人不禁祝福: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葛覃》唱出了当时女子的心声,女子纺纱织布,洗衣做饭,但是并不觉得劳苦,而是怀着快乐的心情去歌唱,想要赶紧做好自己的事情,“害浣害否,归宁父母。”最后一句的歌唱唱出了女子迫切盼望回家看望父母的愿望。过去数千年中,我们的祖先遵循自然法则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这种生活,陶冶出的是自然平和恬淡悠然的心态,是知足常乐、乐天知命的满足和幸福感。如今在第三次科技快速发展的现代化时代,已经看不到河边杨柳依依流水缓缓、女子浣衣的场景。洗衣机早已进入广大人民家中,社会在进步,但是环境却不容乐观,令人堪忧。然而,浣衣归去那份美好却随着《葛覃》穿越千年,随着缓缓细水流入我们心中。
《卷耳》是一篇思怀之作。文中的卷耳是北方山石上常见的一种伏地而生的植物,可以入药,也可以当野菜食用。“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女子上山采卷耳,却心不在焉,采了半天连半筐也未采满,就兀自怀念远行的心上人。在古代,“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战争频繁,烽火四起。江山人才代代辈出,有多少热血青年保卫国家,奋战沙场,又有多少女子日日思念远方的人?男子只愿“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女子只能“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怀。”战争所带来的,关乎国家安危,关乎百姓幸福。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这世间才会更加美好。
《螽斯》是一首庆生之作,古人逢生辰庆典,宾客来仪。用螽斯之多祝愿寿星多子多孙,福寿绵长。古人把人生的幸福和多子多孙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相联系,在封建社会下,以小农经济为主,多子多孙,人多势众有利于家族的繁盛。但对于现代而言,少生优生更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
《桃夭》,这首诗词表达出了古代人民对新婚女子的纯真美好的祝愿,也表达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而且,此诗开篇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不仅是"兴"句,而且含有"比"的意思,这个比喻对后世影响很大。从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艳丽盛开的桃花,随风摇曳的桃枝,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可谓“人面桃花相映红”桃树硕果累累、枝繁叶茂,象征着未来多子多福、家族兴旺的预兆。结婚自古以来就是人间一大喜事,结婚祝愿也各种各样。而《桃夭》将这种祝愿发挥得淋漓尽致。
《芣苢》这首诗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一首明快而优美的劳动之歌。贯穿全诗,意境优美,节奏明快。以一种简单的语言表述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但我们似乎看到劳动者的勤快的动作,感受到她们喜悦的心情。通过《芣苢》,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集体劳作的火热氛围,团结就是力量,正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的艰辛付出,才会创造出震撼世界的佳作,如那盘山蜿蜒的万里长城,如那金碧辉煌的阿房宫……
《汉广》传达出一种爱而不得的忧伤。古代强调三六九等,强调门当户对。当一个渔夫爱上一位即将出嫁的美丽姑娘,这一段爱情注定是失败的,或者说只是单相思。就现代而言,多少平凡女子都希望找到一个高富帅,多少平凡男子都希望找到一个白富美,这些就像海市蜃楼。渔夫深知自己所爱之人是不可得的,却仍不能忘怀,为其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可谓一片痴情,一往情深。“乔木”是神话传说中一株美丽的大树,渔夫以它象征美丽的女子,就说明了对于美丽的女子,虽然心里向往着,却不可能得到,就好像神话传说中虚无缥缈不可企及的乔木一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追求如此困难,但是男子依旧义无反顾,企望以自己的努力去得到。爱情的力量是强大的,心中有了爱,便可以所向披靡,便可以上刀山下火海,便可以坚守至海枯石烂。
《汝坟》可以看做是一首闺怨诗。古代的女子,当夫君外出,自己只能独自守着空房,膝下有儿女,上有年迈父母。家里没有了男人,只能一个人苦苦支撑这一家,不仅要承担许多琐碎劳苦的活计,细致周到,温柔体贴,而且要有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刚毅坚强,不屈不挠。其中的滋味,又怎一个“苦”字了得!对于丈夫在外远役的妻子来说,精神上最强大的支柱,莫过于盼望丈夫早日平安归来。“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如煎如熬,如饥似渴,如在深渊。“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希望如星火闪现,如镜中影像,想拼命抓住,绝不放手。等待给人希望也会个人绝望,苦苦等待,希望像是黑暗漫漫长夜的几颗寥落星辰,渺小而遥远,但就是这么一点点的希望却足以让一个女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无尽等待,春去秋来,花开花谢,等不到远方人儿的归来。当等到夫君的归来,所有的委屈,所有的等待都灰飞烟灭,剩下的只有心中的喜悦。最后结尾,“鲂鱼赬尾,王室如燬;虽然如燬,父母孔迩。”用了一个很奇特的比喻,就算王室已经快要完了,但愿父母家人能够团聚,犹能差强人意。
《鹊巢》这首诗写女子出嫁,满载财物的众多车辆,庞大的迎亲队伍前呼后拥,吹拉弹唱,场面十分壮观。但是对于这首诗,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一句“维鹊有巢,维鸠居之。”鸠占鹊巢这个成语在今天多用于贬义,但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它的本意居然是好的,是理所当然的。鸠占鹊巢是婚娶的象征,鹊生来有修巢的义务,就好像男子本来就有照顾家庭的义务,男子将家庭房屋修好了,才能吸引女子的到来,组合成一个家庭。但在当代,男女子的地位平等,在照顾家庭方面也不再是男子主力,有些时候甚至是女子主力,对于修建爱巢,有时候也是两个人的事情了。
《采繁》写出了古代被压迫阶级的日常,“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在池沼,在水塘,在山涧采繁,采繁来干嘛呢?采来的繁层层叠叠地叠跺在一起,只为给王公贵族做衣服。劳苦人民的日日夜夜工作,换来的是王公贵族的优越生活。看了让人忍不住为古代劳动人民所痛心。
《草虫》是一曲以悲哀忧愁的音调弹奏的心歌,低回往复,缠绵悱恻,尽情吐露出了一位闺中少女对丈夫怀恋的深情……“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草虫喓喓在鸣叫,蚱蜢四处在蹦跳。久未见到心上人,心中忧愁不安宁。开篇生动勾画一幅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思念。声声催人的虫鸣,增添一层凄凉孤独的阴影,思念与忧愁交织,汇成一篇深情动人的诗篇。让人不禁感慨:小别如新婚,久别盼重逢。长相厮守,日月淡如水;离别重逢,平静中泛起层层波澜。平淡如水,可以长久永恒;波澜起伏,可以激情澎湃。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离别的忧思,相聚的喜悦,以想象为心灵的慰藉,应当是古往今来人世间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生永恒的生存状态。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重读诗经,从中了解到的不仅仅是古代百姓的生活、习俗,还能从中获得感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诗经》如细细春雨般滋润,如夏日炎炎的微风般爽朗,如秋风萧瑟的落叶般凄凉,如皑皑大雪的雾凇般美不可言。
《诗道:远方有爱《诗经》读后感800字》
一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父宁母。”
《诗经》一页页被风吹起,停下时,《葛覃》跃入眼中。心中,倏忽有了思念:
轻声告保姆,我心想回家;
快快将我衣洗好,早早回到父母家。
归宁父母。四个字,却深不见底。不知这首诗的作者那时正在干什么,抑或,是在回乡的路上吧?是呢,在外奔波许多年,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莫忘记,家中还有你年迈的父母。
你爱你的父母吗。难道你一直没有发现,父母的脸上,有了皱纹,而那些纹络里,藏着风霜雨雪,藏着岁月送与的沧桑。他们已不是你想象中的年轻,他们已被抹去了少年的意气风发。现在,他们只能看着你,独自面对风雨。
也许你会说,不,他们很年轻。你错了。他们老了,开始变得唠叨,常常将一件事说上好几遍;他们开始健忘,常常几分钟前做的事,几分钟后便忘得一干二净;他们开始喜欢回忆,往往会把从前的事翻来覆去地告诉别人。
他们开始悠闲地生活,即使几年前他们还叫嚷着要干大事;他们的脚步声越来越轻,他们的说话声越来越大。
这些,你都听到了吗,你都看到了吗,你都把它们记住了吗。
你想回家了吗。
茶叶在水中沉浮,叶片一丝丝舒展,呈现出初绿颜色。请猜一猜吧,这茶,是为谁而煮?
二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雨声模糊,风从雨的缝隙中滑过,精灵般翻过几页《诗经》,便又溜走了。这一页,是《凯风》:
城外寒泉透骨凉,母亲育七子多辛劳。
黄鸟歌唱多婉转,养育儿女七个人,无谁能安母亲心。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清烟浮起在遐想的上空,现出父母的脸。你们在笑么。让我抱抱你们好么。
我让你们知道我爱你们好么?
如何报答你们对我的爱,又如何去爱你们。你们生养了我,为我挡下人生路上的风雨,即使遍体鳞伤。你牵着我,你的爱从时间的远方一直走来,像雾一样将我萦绕。哪怕我不理解你,哪怕我对着你的方向破口大骂,你也只是,远远地看着我,眼神如落日般苍茫。
当我理清了所有伤痛的来路,我又该如何弥补我对你,缺失的爱?那时的你或许已白发苍苍,我拉起你的手会有不实的触感。在那一刻,我又该将自责与泪水,流向何方?
爸爸妈妈,不要惊讶,我现在想说的,只是“我爱你”。
单纯干净,一如幼时,我在你身后,静静地笑。
茶叶在水的间隙中游动,如一群一群的鱼儿。
“喝茶好吗,爸爸妈妈。”
“我爱你们,从远古以前,直到现在。”
《蝇营狗苟的成语故事、意思》
“蝇营”一语,出自《诗经》: '
《诗经》的《小雅》部分,有一首题为《青蝇》的诗,共三节,每节都以“营营靑蝇……”起句。第一节的四句原文是:
营营青蝇,止于樊。
恺悌〔kaǐ-tì〕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形容往来频繁之状;靑蝇,即绿头苍蝇,是蝇类中最惹人厌恶的;樊,义同“藩”,即篱笆;恺悌,兄弟般和睦的意思。这四句的大意是说:
绿头苍蝇真正讨厌,
把它赶出篱笆外面.
和善明理的正派人,
决不听信挑拨离间。
这首诗,本是讽刺昏君和谗臣的,诗人把拨弄是非、颠倒黑白的小人,比作青蝇。
在旧社会,人们形容贪贿舞弊、争逐微利的卑劣人物,称之谓“蝇营”,说他们好比营营往来的青蝇一般,讨厌之至。唐代文学家韩愈在他的《送穷文》中说:“蝇营狗苟,驱去复还。”他在“蝇营” 二字之后,添了“狗苟”二字,从此这四字的成语就流传了下来。
韩愈的《送穷文》是一篇有趣而又有寓意的文章,他说要送走“智穷”、“学穷”、“文穷、“命穷”和“交穷”五个穷鬼,并且说:“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蝇营狗苟,驱去复还。……”狗苟,是苟且、贪得、善于偷偷摸摸的畜牲,用来和可厌的青蝇并列,是很恰当的。而且“蝇营”二字同音,“狗苟”二字也同音。这句成语,在字面上组合得相当巧妙。
“蝇营狗苟”,后来一般都用来形容没有廉耻的卑污人物。
《平淡生活也有诗》
平淡的生活是长在心上最温暖的诗经。自然一草一木都有故事,生活一碗一筷也可盈香满怀,归去来兮,若心中有诗,生命便四处繁花。
闲暇时回了趟老家,却改变了我对枯燥日常生活的看法。
走在田垄上,细嗅四处浮动的暗香,举目望去,一间小房,一亩薄地,一头老牛,一顶蓑笠,乡野间如桃源地。闭眼,春苔接下松风,集一盏梅瓣晨露,折一枝寒山凝碧,收一缕松香余烬,拨一炉枯碳未熄。
或许,我不能随时躺在大地之母的怀抱中小憩,教室窗外,不乏梧桐树伴我前行,悄悄告诉我,抬头,是无限希冀。
老屋前,一田雨水,一地阳光,抬头,门上贴着关公像,门口的槛石长满清幽的青苔。仍记得小时候,外婆抱着我,慢慢地摇,唱着温暖的歌,外婆勤苦一生,朽黄的面庞布满沟壑。望向旁边,院子里有着外婆外公悉心码好的农具,笸箩、谷耙、禾戽与镰刀,屋后外婆仍留着一片菜地,外婆走到菜地里,随着微风的清浅吟唱,撸起袖子,两腿张开,半蹲着,黝黑起皮的手轻轻捧起一坯土,用手指细细摩挲着,将脸凑近,轻轻闻几下,手指再微微打开,让土如流水一般重新流淌回去。深吸一口气,左手握柄下端,右手握柄上端,将锄头搁在肩后,猛的一挥,锄头便深深扎进地里,手臂弯曲,将锄头往后一拉,大块的土疙瘩被掀起,又滚落到旁边去,手上的青筋即刻显现出来。没有喘气,向后挪了两步,继续刚才的动作,似一位朝圣者,春日的每次的低头都不愧于秋天的丰收。
外婆脸上坚毅如磐石却又明媚的笑意如一汪清泉,她说:“细伢子呀,莫念以前,未来的路长着,够你闯。”
屋内,春意氤氲,梁间沐浴着倾泻而下的阳光,暖意滋生。一木椅,一木桌,一瓷碗,扑鼻茶香。热气蒸腾而上,在空中如散在水中的墨,纠缠又散开,散开又纠缠,然后隐匿于半空。“小盏吹醅尝冷酒,深炉敲火炙新茶。”外公拎起一把精巧的紫砂壶,茶从壶嘴流出,冲进碗底,回旋激荡,茶叶因突如其来的水流打着旋儿,不久后又变回优哉游哉的模样,茶便静静躺在那儿,沐浴着和煦的暖光。
带着一双欣赏的眼睛,即使脚踏泥泞,亦或万里蹀躞,也能看见路旁的树开满红花,而远方有更美的风景。
人若愿意,何妨执着于乡野之间舒展身心,不如等候地铁时安静地读一会书,闲暇写几句随笔,平淡的将近枯燥乏味的日子里,只要有一颗诗人般的心,我们也可以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指导老师:蒋博)
教师评语
这篇作品是真情流露的佳作,作者塑造的具体饱满的“外婆”让人印象深刻。正所谓“一具体就深刻”,“一间小房,一亩薄地,一头老牛,一顶蓑笠,一木椅,一木桌,一瓷碗”,可亲可敬的长者,令人向往的生活,就是“诗和远方”。因为真实,令人动容;因为亲切,所以共情,平淡日子也有诗,写出了少年心底的温情,唤起了中年曾经的温暖……
《春之歌》
春寒中,那拂面而来的风,该不会是从《诗经》里吹来的吧?我在窗前伫立着,那桃树已经有了色彩,一阵春风吹拂下桃花,好似漫天飞雪,仿佛严寒还未过去……
你瞧,微风轻轻吹过,小草从土地里探出头来,它们全身嫩绿的,远看就像给大地铺上一层绿色的地毯。春风一吹,就左右摇摆,好像在向春天招手,有趣极了!
你瞧,春雨沙沙作响的下着,如纺针娘用的绣花针,如牛身上的牛毛。河面的冰融化了,冰水化成小溪,叮叮咚咚的流动着。河水中,小蝌蚪在水中嬉戏游玩,又好像在四处寻找妈妈,可爱极了!
你瞧,花儿们竟相怒放,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五光十色。凑上去闻一闻,淡雅无比,花儿们给世界身上披了件花衣裳,美丽极了!
你瞧,树木像一个个戍守边疆的战士,度过了寒冷的冬天,仍坚强的伫立在那里,现在,它们又抽出了新芽,重获新生。最好看的是村里那河边的柳树,春风一吹,柳条肆意摆动,好似少女在翩翻起舞,好看极了!
你瞧,小燕子和大雁都从南边回来了,肯定是觉得春天很美丽吧,它们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在叫其他小伙伴来玩了!小蝴堞和小蜜蜂在采集花蜜,忙碌极了!
我爱你——孕育着无限生机的春天。
我拥抱你——象征着美好未来的春天!
《一日三秋的成语故事、意思》
《诗经》中有一首题为《采葛》的情歌,描写一个青年男子思念一位采集葛、萧、艾等野生植物的姑娘。原歌共三段:
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
第二段“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那一句,后来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对朋友或对相爱的人殷切怀念的心情,说作“一曰不见,如隔三秋”,或“一日三秋”。——短暂的分离,便觉得好像隔别已久,何况互不见面确有很多时日了。
南朝梁人何逊给他妻子的信中,曾写道:“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
“三秋”,形容时间长。究竟多长呢? 三种解释。 一般认为,一秋三个月,三秋因此是九个月,也就是三季。有的说,三秋是指秋季的三个月, 同三春、三夏一样,等于一个季度。也有的说,每年有一个秋季,所以三秋就是三年,例如“千秋万代”的“千秋”,就是千年的意思。
这三种说法,都有道理。但是从原歌来看,第一段说一日不见如“三月”,第三段说一日不见如“三岁”,那么第二段说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当不宜重复为“三月”或“三年”,而以解释为“三季”较妥了。
当然,作为成语,“三秋”二字,只是形容长期不相见的苦恼(一天长如三秋),至于三秋究竟等于多少日子,并不是主要的。
《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弁》原文赏析和翻译》
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弁
【先秦】佚名
弁彼鸴斯,归飞提提。民莫不穀,我独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忧矣,云如之何?
踧踧周道,鞫为茂草。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假寐永叹,维忧用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有漼者渊,萑苇淠淠。譬彼舟流,不知所届,心之忧矣,不遑假寐。
鹿斯之奔,维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譬彼坏木,疾用无枝。心之忧矣,宁莫之知?
相彼投兔,尚或先之。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君子秉心,维其忍之。心之忧矣,涕既陨之。
君子信谗,如或酬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伐木掎矣,析薪扡矣。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无逝我梁,无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注释
弁(pán):通“般”、通“昪”,快乐。鸒(yù):鸟名,形似乌鸦,小如鸽,腹下白,喜群飞,鸣声“呀呀”,又名雅乌。斯:语气词,犹“啊”、“呀”。
提(shí)提:群鸟安闲翻飞的样子。
榖(gǔ):美好。
罹(lí):忧愁。
辜:罪过。
伊:是。
云:句首语气词。
踧(dí)踧:平坦的状态。周道:大道、大路。
鞫(jū):阻塞、充塞。
惄(nì):忧伤。
假寐:不脱衣帽而卧。永叹:长叹。
用:犹“而”。
疢(chèn):病,指内心忧痛烦热。疾首:头疼。如:犹“而”。
桑梓:古代桑、梓多植于住宅附近,后代遂为故乡的代称,见之自然思乡怀亲。
止:语气词。
靡(mǐ):不。匪:不是。“靡……匪……”句,用两个否定副词表示更加肯定的意思。瞻:尊敬、敬仰。
依:依恋。
属:连属。毛:犹表,古代裘衣毛在外。此两句毛、里,以裘为喻,指裘衣的里表。
罹(lì):一作“离”,通“丽”,附着。里:指衣服之里子。
辰:时运。
菀(wǎn):茂密的样子。
蜩(tiáo):蝉。嚖嚖:蝉鸣的声音。
漼(cuǐ):水深的样子。渊:深水潭。
萑(huán)苇:芦苇。
淠(pì)淠:茂盛的样子。
届:到、止。
不遑(huáng):无暇,顾不得。
维:犹“其”。伎(qí)伎:鹿急跑的样子。
雉(zhì):野鸡。雊(gòu):雉鸣。
坏木:有病的树。
疾:病。用:犹“而”。
宁:犹“乃”、犹“岂”,竟然、难道。
相:看。投兔:入网的兔子。
先:开、放。
行(háng):路。
墐(jìn):掩埋。
秉心:犹言居心、用心。
维:犹“何”。忍:残忍。
陨:落。
酬:劝酒。
舒:缓慢。究:追究、考察。
掎(jǐ):牵引。此句说,伐木要用绳子牵引着,把它慢慢放倒。
析薪:劈柴。扡(chǐ):顺着纹理劈开。
佗(tuó):加。
浚(jùn):深。
由:于。
属:连接。垣:墙。
逝:借为“折”,拆毁。梁:拦水捕鱼的堤坝,亦称鱼梁。
发:打开。笱(gǒu):捕鱼用的竹笼。
躬:自身。阅:被收容。
遑:闲暇。恤:忧虑。
译文
寒鸦拍打着翅膀多么快乐,成群结队飞回来多么安娴。天底下的人个个都交好运,唯独我自己深深陷于忧患。我不知道哪里得罪了苍天?更不晓得为什么罪大无边?我积郁在心里的深深忧伤,不知到底该如何得以排遗?
原本宽阔平坦的通衢大道,现如今早已阻断遍布荒草。我内心里禁住深深地忧伤,七上八下犹如舂杵不停捣。我在和衣而卧中长长叹息,岁月如此深忧更易催人老。我积郁在心里的深深忧伤,那深痛犹如刺痛我的头脑。
看到父母亲种下的桑梓树,尚且必须恭恭敬敬立树前。哪个对父亲无不充满尊敬,哪个对母亲无不深深依恋!到如今却外不和皮毛相接,里也不和心腹血肉紧相连。老天爷你生我来到人世间,我什么时候才能时来运转?
池边垂柳如烟是那样浓绿,枝头的蝉儿嘶嘶鸣唱不已。河湾深几许自是不可见底,芦苇丛生蒹葭苍苍多茂密。我的心啊就像那小舟漂摇,茫茫然不知终将漂向哪里。我内心里禁不住地忧伤啊,竟没有片刻闲暇懒卧和衣。
你看原野里的小鹿在奔跑,四只小腿是那样舒缓灵巧。漂亮的公野鸡清晨就鸣叫,还不是为招引心仪的雌鸟。我的心啊就像那病死的树,因为身染沉疴落尽了枝条。我内心里禁不住地忧伤啊,难道就没有个知心人明了!
你看那兔儿自投进罗网里,还有好心人帮它解难脱灾。通衢大道上突然有人倒毙,还有好心人为他收尸掩埋。我的君王啊你所持的态度,竟是这样硬心肠使得出来。我内心里禁不住地忧伤啊,肝肠寸断珠泪双流落尘埃。
我的君王啊偏听偏信谗言,就好像嗜饮美酒一样沉迷。我的君王对我不理又不睬,对谗言也不慢慢深究根底。伐树尚需支拄树冠防砸伤,劈柴尚需顺着纹理才容易。我的君王偏偏放掉有罪人,把罪囚的黑衣往我身上披。
没有比那座山更高的大山,也没有比那眼泉更深的泉。我的君王啊不要轻信谗言,要防隔墙有耳贴在墙壁边。不要到我捕鱼的梁坝上去,不要偷着打开我的鱼篓看。我现如今连自身都顾不上,哪还顾得上身后百事难缠!
赏析
全诗八章,每章八句。首章以呼天自诉总起,先言“我独于罹”的忧伤和悲痛。作者以“弁彼鸒斯,归飞提提”的景象为反衬,以“民莫不谷,我独于罹”为对比,以“心之忧矣,云如之何”为感叹,充分揭示他内心沉重的忧怨之情。他无罪被逐,只有对天呼喊:“何辜于天?我罪伊何?”第二章就他放逐在外的所见景象,抒发自己内心的伤感。平坦大道上生满了杂乱的茂草,象征他平静的生活突然产生了祸端。他愤怼悲伤,“惄焉如捣”,卧不能寐,“疢如疾首”,并容颜早衰,诗句形象地展示出他忧怨交织的心情。第三章叙述他孝敬父母而反被父母放逐的悲哀。他虽然面对父母所栽的桑梓“必恭敬止”,对父母怀有恭敬孝顺之心,但和父母的关系是“不属于毛,不罹于里”,所以只有无奈地归咎于上天:“天之生我,我辰安在?”语言极其沉痛。第四、五两章又以在外所见,叙述自己苦无归依、心灰意懒的痛苦心情。“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有漼者渊,萑苇淠淠”,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自己却“譬彼舟流,不知所届”;“鹿斯之奔,维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多么欢畅而富有生机,而自己却“譬彼坏木,疾用无枝”。他孤苦一身,漂荡无依,其内心的痛苦忧伤,别人是无法理解的,更见逐子失亲的悲痛。第六章埋怨父亲残忍,不念亲子之情。他说,野兔投网还有人放走它,人死于道路还有人埋葬他,而父亲忍心放逐自己,只有使自己“涕既陨之”了。第七章指责父亲,揭示出了被逐的原因。他指出,“君子信谗”,不仅“不舒究之”,反而“如或酬之”,结果颠倒了是非、曲直,“舍彼有罪,予之佗矣”。于是,诗人的内心也由“忧”进而“怨”了起来。最后一章,进一步叙述自己被逐后的谨慎、小心而警戒的心情。他感到他的灾祸背景就像山泉那样高深难测,因而警惕自己“无易由言”。因为“耳属于垣”,会随时让坏人抓住把柄、进谗陷害。但这四句,又有些痛定思痛的意味,既求告人们不要再去触犯他,又心灰意懒地感到后事难卜、前途渺茫。这四句亦见于《邶风·谷风》,可能是当时习用之辞,是自己特殊境遇中复杂心情的比拟说法。由此可见,这首诗以“忧怨”为基调,对自己被逐后的悲痛心情,反覆倾吐,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表述和揭示,感情沉重,言词恳切,致使忧怨哀伤之情充满纸上,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在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时,采取了多样的艺术手法,或正面描述,或反面衬托,或即眼前之景以兴内心之情,或以客观事物的状态以比喻自己的处境。赋、比、兴交互使用,泣诉、忧思结合,内容丰富,感情深厚,给人以具体、形象的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传说是周幽王放逐太子姬宜臼,或是尹吉甫儿子伯奇受父虐待而作。从诗本身所表述的内容来看,当是诗人的父亲听信了谗言,把他放逐,致使他幽怨哀伤、寤寐不安、怨天尤父、零泪悲怀还有人说这是一篇“弃妇之词”(袁梅《诗经译注》)。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宛》原文赏析和翻译》
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宛
【先秦】佚名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穀似之。
题彼脊令,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
交交桑扈,率场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握粟出卜,自何能穀?
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注释
宛:小的样子。鸠(jiū):鸟名,似山鹊而小,短尾,俗名斑鸠。
翰飞:高飞。戾(lì):至。戾天,犹说“摩天”。
先人:死去的祖先。
明发:天亮。
有:同“又”。
齐圣:极其聪明智慧的人。
温克:善于克制自己以保持温和、恭敬的仪态。
昏:愚昧。
不知:愚昧无知的人。
壹醉:每饮必醉。
富:盛、甚。
敬:通“儆”,警戒,戒慎。
仪:威仪。
又:通“佑”,保佑。
中原:即原中,田野之中。
菽(shū):大豆。这里指豆叶。
螟(míng)蛉(líng):螟蛾的幼虫。
蜾(guǒ)蠃(luǒ):一种黑色的细腰土蜂,常捕捉螟蛉入巢,以养育其幼虫,古人误以为是代螟蛾哺养幼虫,故称养子为螟蛉义子。负:背。
尔:你、你们,此指作者的兄弟。
式:句首语气词。
榖(gǔ):善。
似:借作“嗣”,继承。
题(dì):通“睇”,看。
脊令:鸟名,通作“鶺(jí)鸰(líng)”,形似小鸡,常在水边捕食昆虫。
载(zài):则、且。
斯:乃、则。
迈:远行,行役。
征:远行。
忝(tiǎn):辱没。
所生:指父母。
交交:鸟鸣声。一说是往来翻飞的样子。
桑扈(hù):鸟名,似鸽而小,青色,颈有花纹,俗名青雀。
率:循、沿着。场:打谷场。
填:通“瘨(diān)”,病。寡:贫。
宜:犹“乃”。岸:诉讼。毛传:“岸,讼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与“犴”通,犴,狱也。
温温:和柔的样子。
恭人:谦逊谨慎的人。
如集于木:像鸟之集于树木,惧怕坠落。
惴(zhuì)惴:恐惧而警戒的样子。
译文
那个小小斑鸠鸟,展翅高飞在云天。忧伤充满我内心,怀念已故我祖先。直到天明没入睡,又把父母来思念。
聪明智慧那种人,饮酒也能见沉稳。可是那些糊涂蛋,每饮必醉日日甚。请各自重慎举止,天恩不会再降临。
田野长满大豆苗,众人一起去采摘。螟蛉如若生幼子,蜾蠃会把它背来。你们有儿我教育,继承祖先好风采。
看那小小鶺鸰鸟,边翻飞呀边欢鸣。我天天在外奔波,我月月在外远行。起早贪黑不停歇,不辱父母的英名。
交交啼叫青雀鸟,沿着谷场啄小米。自怜贫病更无依,连遇诉讼真可气。抓把米去占一卦,看我何时能吉利?
温和恭谨那些人,就像站在高树上。担心害怕真警惕,就像身临深谷旁。心惊胆战太不安,如踩薄冰恐沦丧。
赏析
此诗虽然不是什么“刺王”之作,但却反映了混乱、黑暗的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还是有其认识意义的。
首章直述怀念祖先、父母之情,这是疾痛惨怛的集中表现,也暗含着今不如昔的深切感慨。二章感伤兄弟们的纵酒,既有斥责,也有劝戒,暗示他们违背了父母的教育。三章言代兄弟们扶养幼子,教育他们长大继承祖业家风。四章述自己操劳奔波,以慰藉父母在天之灵。五章说明自己贫病交加,又吃了官司,表现出对命运难卜的焦虑。最后一章,总括了自己诚惶诚恐、艰难度日的心情。各章重点突出,语意恳切;全诗组织严密,层次分明。即使从语言的使用上来看,质朴而又整饬,在雅颂作品中是颇为别具一格的。
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时,虽然是以诉说为主,但并不是平铺直叙、直来直往,而是采取了意味深长的比兴手法,使读者感到作者的每章诗意都是在因物起兴、借景寄情。第一章以斑鸠的鸣叫、翰飞、戾天来反衬他处境的艰难和内心的忧伤;第二章以“齐圣”之人的“饮酒温克”来对比自己兄弟的“彼昏不知,壹醉日富”;第三章以“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来比喻自己代养兄弟们的幼子;第四章以鶺鸰的“载飞载鸣”来映衬自己“夙兴夜寐”地“斯迈”、“斯征”;第五章以“交交桑扈,率场啄粟”来象征自己“填寡”而又“岸狱”的心态和心情,都写得那么生动形象,贴切真实,耐人咀嚼和回味;至于第六章连用三个“如”字,更把自己“惴惴小心”、“战战兢兢”的心境描绘得形神兼备,真切感人。作者的感情是沉重的,但表现得却十分活脱、鲜明和生动,这在雅颂作品中也是别具特色的。
总之,《小雅·小宛》在内容主题上是今人比较难于索解的,但在艺术技巧上,却是比较优秀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父母离世后劝告兄弟小心避祸的诗歌。作者恪守着父母的教诲,终日为国事或家事操劳奔波,力图维系着家门的传统。但由于受到社会上各种邪恶势力的威逼和迫害,已力不从心。思前想后,感慨万端,因而写出了这首忧伤交织的抒情诗。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