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大家观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3 03:27:43
《建党伟业观后感3000字》
学校组织大家观看电影《建党伟业》,还组织大家写影评,说可以抵暑期的论文,某以为很合算,比写论文轻松,就答应了,但实在写不来影评,胡乱为之,大家也姑且胡乱读之。(题目好像还可以奥)妙文集整理
妙手著信史,高歌唱豪情
--简评电影《建党伟业》
毫无疑问,《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在艺术和商业领域尤其是后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样一部主旋律电影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能有如此巨大的反响和票房收益,是有其独到之处的,它的成功是颇值得借鉴的。
浓缩的历史:杂而不乱
和它的姊妹篇《建国大业》相比,两者都属宏大叙事的艺术类型,而《建党伟业》显然在时间跨度上更大,从1911年辛亥革命至1921年中国******成立,记录了整整十年的历史。这段时期真可堪称中国近现代史上“风云巨变”的大时代,其历史事件之多、登场人物之丰富、人物关系之复杂,绝非一部电影可以讲清楚,如本片所选就有辛亥革命、清帝逊位、******成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蔡锷讨袁、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直至******成立等等重大历史事件,其间更有数不清的重要历史人物登场退场,这种走马灯似的人事更替,既要理清其间的历史脉络,又要凸现时代的精神,着实不易,情节安排上稍有不慎,就可能将这段历史演变为一段无意识的民初流水账。
影片在情节结构的处理上显然是颇为可取的,删繁就简,大略可浓缩为北洋戏、五四戏、建党戏三段,前二者为后者之铺垫背景,但却并非附属,前后衔接并无割裂之感,而是整体连贯性较强,节奏紧凑,毫不冷场。当然,影片虽然讲的是近代史,但重点还是建党,所以在简练叙史的同时,又有两条线索贯穿其间,一条线是****成立前的历史思潮,主要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等人的事迹串联,重在展现********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成长的经过;一条线是青年毛泽东的成长经历,从参加新军直到参加****一大,更多的是展现了年轻的******人对民族命运的担忧和对政治理想的追寻。抓住了以上的情节分段和线索,大概就不会被众多的明星和纷乱的历史晃晕了吧。
客观的叙述:力求真实
作为主旋律电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导向向来是十分鲜明的,但近年来,意识形态领域的开放度越来越高,限制越来越少,这使得本片导演能更自由地筛选史实,而众多历史人物也不再是简单的脸谱化,更具有了真实性和丰富性。《建党伟业》所表现了100多个历史人物,不粉饰任何人、不诋毁任何人,客观展现了那个时期人的状态和面貌,而且所表现出来的故事也基本符合历史。
比如,宋教仁改组******时作的那场演说,其革命的激情和对政治理想的执著,也是同样令人震撼的,这也使我们更加真实地认识到那个时代还有很多人在为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担忧、探索和奔走。又比如辜鸿铭先生的出场以及他著名的辫子说,这既让我们看到了北大那个时候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思想驳杂百家争鸣的时代风气,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化人对传统文化根基捍卫的精神和其坚强的独立人格。还有胡适先生的那句一晃而过却异常响亮的话:“陈独秀李大钊就批判不得么?”这几乎就是与主流意识形态完全相左的言论了,但它也的确可算得是对历史真实的表述了,既展现了当时********思想发展传播中所受到的阻力,也更深层的引起人们对历史本身的思考。辜、胡的思想言论充其量在影片中就是********思潮星期发展的思想环境与背景,但正是这种不同立场的言论才支撑起了影片强烈的真实性和启思性。另外,虽说陈独秀和毛泽东等人自始自终的都在抛头露面,但并非历史事件的重心所在,而是作为事件的参与者贯穿其中,整体而言,影片没有一般意义上的主人公,而是重在展现历史本身!
饱满的细节:张扬人性
《建党伟业》在内容上如此驳杂,场面也恢宏壮大,人物更是应接不暇,要驾驭这样一部大题材大制作的电影,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要想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还能对影片中的事件和人物留有印象有所感动和思考,那就一定要注重从细部安排情节和刻画人物。本片在展现种种著名历史事件的同时,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观感,为之震动,这主要还是得益于影片对细节的设计和演员出色的表演。
影片中着墨最多的一个细节大概要算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故事了,这个故事附着于毛泽东的思想成长过程和革命经历,但又相对独立,这种儿女真情将乱世风云中革命者的激情与浪漫诠释地淋漓尽致,也使得伟人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是颇为难能可贵的一笔。
另一场比较出彩的戏就是蔡锷与小凤仙在火车站的绝别。蔡锷说,“天下人都知道,我蔡锷是爱美人不爱江山。…奈何,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浓情蜜情,又饱蘸深情,离别苦、相思苦,磨得七尺男儿竟落下泪来。
周润发精湛的演技将袁世凯这个世人眼中的“窃国大盗”演得入木三分,让人不胜感慨。面对日本使者的“逼宫”,袁世凯气愤地说道:“伊藤博文活着的时候也不敢威胁老子!”但迫于压力他又不得不接受了二十一条,通过镜头,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袁世凯内心的曲折、痛苦、愤怒和无奈,引得广大观众开始重新审视和评价这个历史人物。
像这样的细节在影片中还是不少的,比如学生请愿时用血写一巨大的“冤”,为青岛喊冤,为民族喊冤,感人至深;而袁世凯倒台时的落寞神情、顾维钧巴黎和会上的据理力争、周恩来入狱后的沉稳淡定也都令人印象深刻。
昂扬的激情:豪迈震撼
本片无论情节如何驳杂,其重点还是在于表现革命者尤其是******人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不顾个人安危,一心救国,为理想而奔走呼号的一腔革命豪情。
影片重点树立了陈独秀、李大钊这两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军人物。陈独秀的激进热烈,李大钊的沉稳豪迈,在两人一次又一次慷慨激昂、义正言辞的爱国演说中,影片一度几次推向情感的高潮,让观众一次次震撼于他们的爱国激情,感动于他们勇于牺牲的革命豪情。而与之相呼应的,是学生运动的领袖们在不同的场合登高演说的一幕幕镜头,毛泽东、邓中夏、匡互生等等,这些先辈们年轻的身影在荧幕上振臂高呼,让荧幕前的观众们也一次次的激动不已,豪情满怀。
而场面最为壮阔,情绪最为激烈的莫过于学生上街游行,而后火烧赵家楼的一段戏。影片动用了800位之多的群众演员,又借助电脑特技,使得当年群情激烈的五四大游行得以气势恢宏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使观众倍受震撼和鼓舞。而学生们冲破军警阻拦奋勇向前的镜头也十分的振奋人心,最令人激动的是同学们劝服了军警而冲进曹汝霖府邸痛打章宗祥的一幕,使很多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而振奋于学生们爱国的激情。
影片最后在南湖的游船上,大家低声而有力的唱响国际歌,这种革命的诗意和浪漫,也使所有的观众都倍感振奋。
当然,再成功的影片也有其瑕疵的地方,比如近100多位知名演员的加盟,虽然极大得提升了观影的期待值,但也部分地削弱了观众对于情节本身的关注度,演变成了部分观众忙着“数星星”的现象。而且,如此浓缩的历史容量,也对观众的历史知识储备提出了苛刻的要求,看了但还不太明白的观众其实不在少数。
回顾中国******建党以来的历史,她肩负着民族救亡和振兴的伟大历史责任,一路艰辛坎坷,一路筚路蓝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带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也要看到今天的社会虽然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却早已缺失了建党之初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开创历史的豪情,所以,《建党伟业》的拍摄,其实也是一种历史的必需和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