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值班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3 00:36:04
《寒假见闻--游慈城》
大年初一爸爸要值班,我们决定到爸爸工作的地方逛一逛,顺便和爸爸一起吃晚饭过春节。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孔庙”,孔庙是为了纪念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而建的祠庙。迈入正门,正中居坐着孔子的雕像,上下垂手分别坐着孟子、荀子、曾子等诸多博学多才的儒家子弟。孔庙中有一个房间的墙上雕刻着众多状元、榜眼、探花,这些人都是受过孔子教诲的弟子,孔子才华横益,名流四方,又教出了这么知名的弟子,这让我对孔子敬佩万分。在一个专门祭祀的屋子里我看到一个台面上放着一只羊、一头猪和一头牛的雕像,简介牌上写着在祭祀别的人时只能用猪和羊,但在祭祀孔子时猪、羊和牛三种动物都得用上,可见孔子的地位有多高。孔庙的后院有一个墨池,我原以为这墨池早已被墨水污染了,没想到这黑乎乎的墨池中居然还养了几条锦鲤,难道它们也受到文化的传承,在此饱读诗书?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第二个景点-“校士馆”。这里是原先封建科举制的考试场所,1835年建设而成。这里陈列展示着当时考场的模拟场景,用很多人物雕像将考生入考场的场景及考试的场景描绘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校士馆的后院是监考的官员住宿和审核考卷的场所,各种设备一应俱全。妈妈说,科考时,不论白天黑夜考生都必须一直呆在考场,食物和生活用品都是自带的,想想古代文人志士考取功名的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游玩的兴趣正浓时,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之后越下越大,寒冷使我们不得不终止了接下来的行程。可惜,慈城八大景点我才略品了一二,等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要再来细细观赏一番。
《替二郎神值班》
从前,某地有座二郎神庙,来往燃香求保佑的人不少。一天,二郎神正和来逛的孙猴子闲聊,天神突然来宣读玉帝的圣旨,召二郎神上天议事。孙猴子说:“我没事,等你回来再走,这里有什么事我先替你办办,不能办的事等你回来再说。”二郎神答应一声就走了。
没过多大会儿,来了几个人,他们摆上供果,祷告说:“二郎神,地里的庄稼旱得快死了,求您老人家下场大雨。收成好了,给您唱三台戏。”几个人许完愿、烧完香就走了。
孙猴子边吃供果边想:好办。刚要传雷公、电母去行雨,又有一群人进庙,摆上供果祷告说:“二郎神,俺这些船装的都是粮食,限期到京。请您老人家刮几天南风,让船行快些,别误了期限,回来后一定在京城捎些好点心给您上供。”这群人许过愿也走了。孙猴子想:二郎神在这儿还真受用,每天都有人送吃送喝的。
孙猴子刚想传风婆刮风,外面又来了两群人,摆上供果。一群人说:“二郎神,我们的黄姜刚收,求您老人家这两天别下雨,让太阳毒毒的,把姜晒干。等卖了钱,给您老人家披红挂彩。”另一群人说:“俺们是果子行的,满树都挂了果子,已经快熟了,求您老人家可别刮风。等果子收了,一定给您老人家再塑全身像。”
这下可把孙猴子难住了,有的要下雨,有的不叫下;有的要刮风,有的不叫刮,真是难出了一头大疙瘩。正想不出办法,二郎神回来了,孙猴子把那些人求告的事都告诉了二郎神。
二郎神说:“好办!夜间下雨,白天晒姜,风从河路走,别上果子行。”孙猴子听了,望了望二郎神,不由得笑了。
阅读心得
二郎神合理安排,满足了百姓们的不同要求。有时候,我们需要多开动脑筋来应对棘手的问题。
日积月累
近义词:答应—( )
反义词:答应—( )
学习方法
1.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并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学习感悟;
2. 将“日积月累”的答案在“留言区”留言。
上期答案
近义词:不同凡响—(出类拔萃)
反义词:不同凡响—(平淡无奇)
《花儿与少年》
今日值班,所以解封。骑着我心爱的小摩托穿过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看着路旁盛放的玉兰,恍如隔世。
进校门是8点10分,8点40分,我进入直播间,尬笑着聊了两句,9点整,正式播放第一张ppt–––那是我斟酌了好久才决定用的一张图:天朗月明,银光乍泄,渐次出现圆润的隶书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鼠年的正月十五,我眼看着大中国地图的红色渐连成一片。第一次在微信群里布置了作业,还记得孩子们将拍得端端正正的作业发在群里时的动容场景:一个个方块字如同稚嫩的苞蕾,在期待一个春天。
接下来的日子, 布置作业、拍讲解小视频、进入小小签到、发起钉钉视频会议……无所不用其极。我变成了十八线以外的女主播,时时刻刻准备着,用最好的状态发起现场直播。我曾梦想有一天能整天捧着手机,谁料想今日竟照进了现实,然而我并不欢喜。
想必视频那边的孩子们也是如斯罢?因为有家长在电话那头气冲冲的对我吼叫:你们老师一天搞什么名堂?娃一天光玩手机,我跟他爸两人都管不住……云云,我愕然,停住夹菜的筷子,耐心的为她解释线上教学的无奈。许是她听进去了罢,她的音量越来越小,最后要我“一定要把我娃抓紧”,“咄”的一声挂了电话。我接着吃饭,不是释然,而是早已习惯,但周身却起了一片粟,阴冷至极。
随着线上教学的深入化,我的“遭遇”诚然已是滚滚洪流中的一颗小石子,投下去连一丝涟漪也无。我只能沉默。在其他“难友”向我抱怨她们与我相同的“经历”时,我便把我的遭遇用一种脱口秀的形式展示给她们以此安慰,抱团取暖后,我们几个的话题立马转向“重难点怎么突破”“名师视频好还是自己讲好”这些话题,那些“过往“仿佛一阵轻烟,转瞬就散了。
鲁迅先生曾说“我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中国人的”如今我也想说“我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这些父母的,然而我没有料到,他们竟凶残到如斯地步。”我不抨击,也不讥讽,更不忿忿,我只觉得悲凉,我只生出怜悯。
我不会用哲学思维去辩证看待这些人和事,也无法套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去思考阶级的划分这一 高深的课题,我只看到这样的家长背后站着一群孩子,像花骨朵儿似的少年,等着在春风里绽放,我细思极恐。
12点半,值班一切正常。只一个老妇带着孙儿来校寻求帮助,因为微信被封,无法再加入群内学习,她和孙儿都没有戴口罩,被我提醒后自发站在两米外向我喊话。送走祖孙两人,我抬头看,幸好,春光明媚,蓓蕾即将绽放。
作者简介
布叶,女,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乡村教师,喜欢读书、看电影、运动、旅游,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孩子,力争为乡村教育事业做贡献。
《加油,我的宝贝们!》
今天下午的午睡我值班,2点半我们叫起床,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爬起床穿衣服了。我和康老师忙着整理床铺及帮忙对穿衣服有困难的幼儿,不一会我们就整理完毕。
我正在给女孩子们梳头,一个小朋友哭着走过来,我很着急的问他哭什么?只见他手里拿着衣服边哭边说:“我不会穿衣服。”哦,原来是为这个哭。我身边正好有几个女孩子在等梳头就故意大声说:“别哭,不会穿想办法呀,喊会穿的小朋友帮忙嘛。”话音刚落,只见楼邢烨和陈璐两个上前把他的衣服拿在手里使劲翻呀翻,因他的衣服是套头的,脱的时候又脱反了,两个孩子在那里拉呀、拽呀,终于帮他把衣服翻好了,又给他套在身上穿起。我想这正好是个教育契机,就教育他们有困难时要想办法解决,可以请老师或小朋友帮忙,不要碰到困难就哭,那样你就永远也长不大,不能干。孩子们听完后都说:“我要长大,要做个能干的宝宝。”
通过这个小小的细节,既让孩子们学会了穿衣服,也让他们知道了朋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懂得了人都需要帮助、需要关爱。
中国幼儿在线版权
《在路上》
星期四是轮到我在校报编辑部值班的日子,也是一校样报送去修改的日子,编辑部里女多男少我就差不多成了固定的送报员。
我挺乐意干这事。一个写封信都得翻字典的理科生混进校报编辑部本来就是件尴尬的事,况且上完一天的课还要坐在桌前盯着报纸找错字,怎么也不如骑着车子出去溜达。排版的地方在师院附近,谈远不远,说近不近。
天气蛮不错。我就跟《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毛小军一样,蹬着脚踏车,穿街过巷。老师的车子有点高,我勉强能蹬着脚蹬,遇见红灯脚一落地就停住了。秋天的夕阳铺在路上,姑娘们还舍不得脱掉夏装,下班的人群熙来攘往,街边的饭店彩旗飘扬,门前的小车排成行,公仆们坐在车里拍手唱,“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子写大字。
在路上。有时哼着歌解闷,有时面带着微笑打量这座城市,看见什么都新鲜。每路过一些地方总让人想起一些朋友。一个同学还在联系专卖店干,我透着玻璃橱窗看见他了。不知离开校园生活奔波的他能残留几分当年的摇篮梦,我是只能醉里挑灯擦琴,梦回“唐朝”盛世了。在十字路口往东是武警总队,另一个同学王佳在那里当兵也快一年了。王佳比我小,可每次写信让我好好读书的口气俨然像个姐姐,王佳在学校读书时没有珍惜机会,现在在部队很努力,也很优秀。每次在大营盘十字路口待绿灯时都会回头看看京都饺子馆,夏天的时候一个挺可爱的小女孩曾和我在那儿吃,那晚的雨下得很有人情味,也是那晚,这个脏兮兮的城市让我评然心动。哟,那边怎么了,围了很多人。大街上就是比学校有意思,不过天色将晚,我得赶快骑了。
你拍四,我拍四,星期四我要送校样。
《在路上》看似轻体验,甚至有些调侃的笔调,但细读下去颇衬人寻味。这篇散文以一个理科生的视角写了几十分钟送报纸路上的见闻,但所涉及的却不止这些。公仆、下岗工人、电影与摇滚、还有两段膝膝脆脆的感情故事构成一个男生几十分钟的思维活动。作者不想刻意去写什么,却几乎什么都写了。这种不严谨却深刻的文风正是许多丈科学生所缺乏的。文中也充满著生活的趁味,让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体味着不平凡的温馨。年少的轻狂与多思,还有几分苦涩的深刻使得这姐短数百字的丈章熠熠生辉。
《《听众热线》播出稿》
听众朋友,我是新闻热线值班记者林岚。一位叫钱涂的听众颇为苦恼地告诉我们一件事,他家住的房子找不到房主。
两年前,省外贸工艺、土产、医保三家单位在他原来居住的大沽路11号联建大楼,将他们这些拆迁户安排到了一所位于成武支路1号的商品房内,两年多了,这所房子一直也没有人管理,前两天外面下大雨时,他们的房子里下起了小雨。
【录音】这个房于呢砚在漏雨,就足联建单位也不管,那么我们找谁呢?房产邵门又没脸收,所以弄得居民怨声载道的。接到这个电话后,我们就开始了帮助钱涂的房子找“婆婆”的工作。首先,我们与市南区房管处公房科取得联系,公房科让我们找磁山路房管所。房管所的车所长经过一天的调查后解释说:
【录音】房子不是我们的房子,是自管产的。
既然不是公房,我们就又询问了市南房管处私房科,一位姓李的同志估计:
【录音】可能作为他们外贫单位的自管房。要是属于我们的房子,他羊就该文房租了。不文的话,我们这个地方不会允许的。
随后,我们又与三家外贸单位联系,当间起这些商品房的产权时,外贸工艺基建科金科长说他没有经手办理此事,所以不大清楚。不过,他告诉我们可以打2826579这个电话间一下。经查询,2826579在电话薄上是外贸土产联建办公室的电话。我们打了几遍,这个电话始终都没有人接。万般无奈,我们只好再找钱涂同志,他说起了当时的情况:
【录音】签协议的时侯什么娜很正规,所以就住过来了。我们的户口现在还在原地方,其他人住得都很好,就和私房一样,房及产权子什么娜没有。
如果不是漏雨,恐怕谁都很难想起这并不是个人的私房,也许一年两年、十年八年之后就变成了可以世代相传的私有财产了,那么这座楼的产权究竟是谁的呢?我们祝愿钱涂同志的房子能尽快找到“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