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归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20:17:34
《风筝飞,春光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天来了,到处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真是一个放风筝好时节。
一大早,小朋友们纷纷来到公园的草坪上放风筝。抬头一看,天空的风筝可谓是琳琅满目。金鱼风筝自由自在,就像在无边无际的海洋里游泳;蜈蚣风筝好似在探索世界;老鹰风筝俯视着大地,就像是来巡逻的飞机……此时的天空,就是它们大显身手的舞台。
草坪上,欢欢、昊昊和天天正在默契十足地合作放风筝。昊昊兴奋地说:“我们快来开始放风筝吧!”只见他左手拿着线轴,右手拽着风筝线。壮壮则站在他身后,把燕子风筝高举起来。一切准备就绪后,昊昊飞快地跑向了远方,头还时不时地往后看。“一、二、三,放!”欢欢一声令下,壮壮用力把风筝往上抛。一阵风吹来,燕子风筝瞬间活了起来,越飞越高。手里捧着蝴蝶风筝的欢欢激动地说:“你们能帮我一起放风筝了吗?”话音刚落,壮壮赶紧跑到他身后举起风筝。欢欢学着昊昊的样子,“放!”昊昊的话还没说完,壮壮又用力把风筝抛向天空,乘着风,风筝越飞越高,仿佛成了整个天空的主角。
远处有一家三口正在放风筝。小男孩的三角风筝乘着风越飞越高。他的爸爸妈妈开心地说道:“我们家宝贝长大了,会自己放风筝了,好棒!”
看着在天空中飞翔的风筝,草地上的每一个人心情都舒畅极了。大家也想像风筝一样,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遨游!
《那次玩的真高兴》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最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天刚好是放风筝的好时候。今天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姐姐就一起放风筝了。
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看到有不少人在放风筝。风筝各种各样、千奇百怪,有胖嘟嘟的‘熊猫’,有雄伟的‘老鹰’,想不到的是我第一次见到了‘鲤鱼’的风筝呢!
我拿出‘燕子’风筝,首先听爸爸讲怎么操作。于是,我像野马一样飞快地跑了起来。风筝飞起来了。没多久,我就累得气喘吁吁,我一边喘气一边想:放风筝不能光靠别人呀,每一件事情都应该自己用心做好。恢复体力后我就开始自己去放风筝了。功夫不负有心人n次失败以后。我真的把风筝放放上蓝天了,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
天黑了,放风筝之旅就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风筝飞,春光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可谓是耳熟能详,每每读到这首诗,就让人有种想立刻飞奔到草地上放风筝的感觉。这不,在一个春风拂面的日子里,李伟约上李明和乐乐一起去郊外放风筝。
怀着期待的心情,他们来到了一片碧绿的草地上,无边无际的草地早已挤满了放风筝的人,天空中飞翔着姿态各异的风筝:有威武的“大蜈蚣”,随风游动的“金鱼”,英姿飒爽的“雄鹰”……千姿百态的风筝,把蔚蓝的天空装扮成了一幅活的画。看着这幅画,李伟和李明也迫不及待地想把手里的风等放飞到天空。
只见李明把栩栩如生的燕子风筝高高地举过头顶,李伟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拽着线,两个人默契十足地一起奔跑起来,在他们的密切合作下,不一会儿,风筝就飞起来了。李明可乐坏了,激动得一蹦三尺高。乐乐看见了,小心翼翼地拿着自己做了三天三夜的蝴蝶风筝,请李明赶紧帮她放起来。乐乐一手握紧线轴,一手拽着风筝线,在春风姑娘的帮助下,李明把美丽的蝴蝶风筝奋力往空中一抛,蝴蝶风筝妥妥地“挂”到空中。他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妈妈,您看,我的彩色三角形风筝飞得多高呀,它好像快要飞到外太空了……”远处传来了孩子的欢呼声。哦,原来是那边有一家三口也在放风筝。看着空中自由飘荡的风筝,小男孩的妈妈兴奋地和旁边的爸爸说:“我们宝贝长大了,还会自己放风筝了。”
草地上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洋溢着笑声。越飞越高的风筝在空中飘荡着,似乎载着孩子们的梦想。你瞧,它们飞得好高好远呀!
《日落即景》
火红的夕阳,绚丽的彩云,波光粼粼的湖面,黄昏归巢的动物……
暮色中,夕阳似喝醉了酒,时而在空中飘忽不定,时而又缓缓下沉。它是想在这一天的最后一刻,多停留一会儿吧。这一刻,夕阳变得温和起来。放眼望去,一轮红日浮在西山上空,既不暗淡,也不刺眼。她用她的余晖渲染了整个大地——万物都被红色的阳光印染了,花草、树木、房屋……一切都在夕阳的润色下,显得是如此灿烂夺目。夕阳,好美!
天边,那里,几朵彩云惬意地随风飘游。它们形态各异,一会儿厚如浓雾,一会儿薄如蚕丝,又一会儿被徐徐微风吹散,化为乌有。有了夕阳和霞光的衬托,那几朵彩云也更是绚烂而多姿。红中透紫的晚霞与赤红的夕阳,从薄薄的云雾中射出些光来,这些云彩似一块彩绸飘于天际;即使是厚点儿的云层,也被镶上了金边儿,十分动人!彩云,好美!
湖边,清风微微拂过。芦苇丛中,苇杆轻轻摇摆,传出一阵陈“沙沙”声。湖面上,漾起几圈浅浅的波纹,越散越开,越散越远。夕阳的红光洒在荡着水波的湖面上,每条波纹都反映出耀眼的光芒,远看就犹如一片夜空,上面闪耀着点点繁星。湖面,好美!
夕阳斜照西山时,半边脸已被山头遮住,一切开始变得朦胧起来。那觅食归来的点点黑鸦,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迁移途中的大雁,在高空中成群结队,比翼而飞,正在寻找合适的栖息地。池塘里蛙声一片,昆虫们演奏着美妙的音乐!这一切是多么富有生机、活力啊!归巢的动物,好美!
不知不觉,太阳又悄悄地向下溜了一点,月亮已经隐隐约约的出现了,不留痕迹地完成了交接,时刻带给人们一片光明。渐渐地,太阳只残留着一丝余光,直到它彻底落下去了,整个的世界都暗了下来。
日落,就像一出的戏,精彩落幕。但这出戏,却让人回味无穷,让人意犹未尽,让人引起无限的遐想……
《登黄山游记》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说过“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有如此美名,暑假我们全家有幸一睹了其风采。
在去往景区的车上,导游给我们简要介绍了黄山,黄山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其次是高明顶,海拔1860米。
到了黄山脚下,我们乘坐缆车由下而上。从缆车上俯览黄山,真美景尽收眼底!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一下缆车,首先迎接我们的是迎客松,它像一位主人一样,伸出手在欢迎我们,它的旁边有两棵彬彬有礼的陪客松。黄山绵延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矗立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它们以石为母,顽强的扎根于强石巨岩裂隙,千姿百态。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倚岸挺拔。
一路上,不仅仅是松,吸引我们眼球的,还有黄山的怪石。黄山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经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黄山的怪石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天气,观看起来也不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莲花峰上,“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时,我的腿酸得不行了,下山途中不时地听到有劳动的号子“嘿哟嘿哟”的轻喊。是当地一些挑担的老人,他们挑着100来斤的担子,个个都是满头的白发,满脸的汗水诉说着他们生活的艰辛。看着老人们离去的背影,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正因为有他们这些默默付出的劳动者,才有了我们游客们的方便。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得不结束了行程。但黄山的奇与秀让我流连忘返,也让我彻底明白了“五月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真正含义。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全诗欣赏》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译文] 归去啊!我的归宿在何处?
[出自] 苏轼 《满庭芳》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佘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释:
雪堂──在黄州东坡,苏轼于元丰五年春所建的居室。
会──恰好。
李仲览——李翔,兴国人(今湖北阳新),受杨绘(时知兴国军)所托至黄州,邀请苏轼赴汝途中往游其地。
遗(wèi)──赠与。
岷峨:指苏轼故乡四川的岷山、峨眉山。
百年强半:韩愈“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此用其句,意为人生已过大半。
再闰:苏轼于元封三年(1080)二月到黄州,元封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为“再闰”。
楚语吴歌:黄州在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三国时期属吴地,故称。
鸡豚社酒:豚,猪。社酒,祭祀神祗时所用的酒。
莫翦柔柯:不要砍伐柔嫩的枝条,此处谓要珍惜彼此的友情。
译文:
思归不得归,有家不能归,我将何去何从呢。人生已过大半,将来的日子不多了。来到黄州已经两个闰年了,那时出生的孩子都学会了此地的语言。山中的邻里拿出了祭祀用的鸡和猪肉,与我聚会宴饮,互相劝酒。
临行之际说些什么呢?人生就是这样到处奔走,好似织布的梭子一样往来不停。我马上就要到汝州去观赏秋风中的洛水了。好在堂前有柳树,应会想念我,请不要砍伐那柔弱的柳条。也请转告江南的父老,要不断为我晾晒所穿的蓑衣,我一定还会再回来的。
赏析:
词前小序已将写作背景说得很明白,大意是说:元丰七年(1084)四月一日,作者将离开黄州,移居汝州(今河南临汝),向东坡雪堂的两三位邻居告别。恰好李仲览从江东来告别,于是写了这首词赠他。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归去呵归去,可我到哪里落脚?我的家远在万里,在那岷山和峨眉山所在的地方。“归去来兮”,直接引自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陶写弃官归隐,苏轼也希望像他那样,但却不可能。因为他此时仍是带罪之身,不得自由。“万里”一句不过是托辞。苏轼这次由黄州改任汝州,罪名并未撤销,官职也仍是一个“不得签书公事”的州团练副使,政治处境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改善。如果说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在摆脱尘网樊笼后的悠然吟唱,作者此刻只能是悲叹飘荡无依,有家难归。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人生百年已过了大半,我余下的日子不多了。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此用其句。其时,苏轼四十八岁。“强半”,过半,大半。一个“苦”字,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空自流逝的惋惜之情,以及对眼下生命的珍惜。这一句加深了失意思乡的感情氛围,是作者经历二十多年宦海生涯、尝尽人生苦味之后的惋叹。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我已在黄州经过了两次闰年,孩子们早学会了当地方言和歌谣。作者于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黄州,元丰七年四月离开,历时四年多。其间过了两个闰年,故说“黄州再闰”。前面着一“坐”字,表明光阴虚度。黄州在战国时属于楚国,三国时属于吴国,故称当地语言为“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山中友人用猪肉、鸡、酒款待我,并劝我在黄州长住下来。“豚”,猪。“社酒”,春秋社日祭祀土神所用的酒。“老东坡”,终老于黄州东坡。作者将笔锋一转,抛开上文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转而叙述起黄州山川人物。这几句承上启下,在技巧和章法上并无奇巧,却以真实感人的情绪和浑然天成的结构取胜,表现了作者与黄州父老之间纯真质朴的情谊、依依惜别的情怀。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对这次离别,我能说些什么呢?人生一世,为何要东奔西走,来往如梭?“云何?当此去”,正常语序为:“当此去,云何?”“底事”,何事。“人生底事”二句是黄州父老的问话,也是苏轼借他们之口自抒感慨。以下都是作者的答词。
对离开黄州一事,作者这里没有多说,但在《与王文甫书》中,说得很明白:“前蒙恩量移汝州,比(近)欲乞依旧黄州住,细思罪大责轻,君恩至厚,不可不奔赴……本意终老江湖,与公扁舟往来,而事与心违,何胜慨叹!计公闻之亦凄然也。”所谓“量移”,指的是被贬谪远方的官吏,遇赦酌情移近安置,并非平反复官。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等到了汝州,我要悠闲自在地欣赏秋风中洛水清波荡漾的景色。“洛水”,即洛河,源出陕西,经河南,流入黄河。汝州与洛河相去不远。
作者瞻望未来,表现出随缘自适的心理。一个“闲”字,将上阕哀思愁怀化开,全词一直徘徊低沉的气氛终于变得开朗起来。“秋风洛水”,化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诗意,暗合作者渐趋明澈的心境。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这几句是作者对黄州父老的嘱托:雪堂前的柳树枝细叶嫩,请为我照管好,不要让人剪伐。“柯”,枝条。因为是朝廷命令,作者不得不去汝州,但他是很不情愿的。这几句是表示自己以后还要回来。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并请转告大江南岸的父老,经常为我晒晒打鱼时披戴的蓑衣。这些交待越是琐细,便越发表现出作者对黄州的感情。尾句收束全篇,与上阕所叙与黄州父老的纯真友情相呼应,于平直中见含蓄婉曲。“渔蓑”,在诗词中往往指隐逸江湖,过一种平静自由的生活。作者并不明说自己留恋黄州,而不舍之情、欲归之意已充溢于字里行间。
评 解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娓娓的叙事和抒情,抒发了人生失意、宦海浮沉的感慨,表达了对黄州的留恋之情。
这首词的语言十分质朴,感情却非常真挚。“将去”之叹,寄慨遥深,怨而不怒。“山中友”挽留之语,实际也是苏轼的自白。尤其是上下阕的后半,不但情致温厚,属辞雅逸,而且意象鲜明,含蓄委婉,是构成这个抒情佳篇的两个高潮。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论曰:“居士词岂无去国怀乡之感,殊觉哀而不伤。”正宜于概括这首词的情感特征。
赏析二:
这首词,于平直中见含蓄婉曲,于温厚中透出激愤不平,在依依惜别的深情中表达出苏轼与黄州父老之间珍贵的情谊,抒发了作者在坎坷、不幸的人生历程中,既满怀悲苦又寻求解脱的矛盾双重心理。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达五年之久的苏轼,奉命由黄州移汝州(今河南临汝)。对于苏轼来说,这次虽是从遥远的黄州调到离京城较近的汝州,但五年前加给他的罪名并未撤消,官职也仍是一个“不得签书公事”的州团练副使,政治处境和实际地位都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改善。当他即将离开黄州赴汝州时,他的心情是矛盾而又复杂的:既有人生失意、宦海浮沉的哀愁和依依难舍的别情,又有久惯世路、洞悉人生的旷达之怀。这种心情,十分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在词中。
上片抒写对蜀中故里的思念和对黄州邻里父老的惜别之情。首句“归去来兮”,搬用陶渊明《归去来辞》首句,非常贴切地表达了自己思归故里的强烈愿望,暗含了思归不得归、有家不能归的怅恨。接下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二句,以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叹,加深了失意思乡的感情氛围。上片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撇开满腔愁思,抒发因在黄州居住五年所产生的对此地山川人物的深厚情谊。“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句,于平和的语气中,传达出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沉重哀伤。“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这三句,真切细致地表现了作者与黄州百姓之间纯真质朴的情谊,以及作者在逆境中旷达超脱、随遇而安的淡泊心态。
词的下片,进一步将宦途失意之怀与留恋黄州之意对写,突出了作者达观豪放的可爱性格。过片三句,向父老申说自己不得不去汝州,并叹息人生无定,来往如梭,表明自己失意坎坷、无法掌握命运的痛苦之情。“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却从未来着笔瞻望自己即将到达之地,随缘自适思想顿然取代了愁苦之情。一个“闲”字,将上片哀思愁怀化开,抒情气氛从此变得开朗明澈。从“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是此词的感情高潮,以对黄州雪堂的留恋再次表达了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为晒渔蓑,言外之意显然是:自己有朝一日还要重返故地,重温这段难忘的生活。此处不明说留恋黄州,而留恋之情早已充溢字里行间。词的下片,深沉蕴籍,含蓄委婉,情真意切,将惜别、依恋之情表现得动人肺腑,令人回味无穷。结尾的临别告语,奇峰突起,收束全篇,与上片的纯真友情相呼应,将惜别之情推向高潮。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注释
⑴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⑵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⑷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⑸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⑹狐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⑺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⑻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zhuó):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⑼瀚(hàn)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⑽惨淡:昏暗无光。
⑾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⑿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⒀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⒁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⒂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⒃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⒄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大全》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輧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
《雾》
内容梗概:周如水从日本留学归来,他认为建设乡村比城市重要。周如水在旅馆巧遇从前仰慕过的女子张若兰,一个美丽温柔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双方互有好感,但周如水却没有勇气表白。他的两个朋友来看望他,一个是叛离了温暖富裕的家庭,以一种苦行式的生活为事业献身的陈真,另一个是有着幸福的家庭生活的吴仁民,两人都鼓励他从狭窄的爱情中挣脱出来。
周如水在家乡有个没有爱情的丑妻,是他十七岁时父母为他娶的,为此他拒绝了几次可能的幸福。陈真告诉张若兰真相,鼓励她主动向周表白并帮助他摆脱家庭束缚。周如水此时接到父亲来信,说其母病想见他,并要求他回去当官,软弱的周如水拒绝了张若兰的爱情,但也没有勇气回家。
一年后,周如水又回到这个旅馆,此时他才接到家信得知家中妻子早于两年前病死,但张若兰早已离去,只剩下他在海边独自悔恨。
《雨》
内容梗概:两年后的上海,吴仁民的妻子已经病死,陈真被汽车撞死。
此时张若兰已经嫁给一个大学教授,周如水又爱上了另一个被称为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李佩珠。吴仁民对周冷嘲热讽,但自己很快也坠入情网。恋上他从前帮助过的女学生熊智君。但吴仁民很快发现熊智君的好友就是自己从前的恋人玉雯,她因为爱慕荣华富贵而抛弃过他,现在又因为孤独想与他重续旧好,吴仁民痛苦地拒绝了她。
李佩珠决心做一个革命女性,拒绝爱情,周如水在绝望中投水自杀。吴仁民也得到玉雯自杀的消息,熊智君为了保护他抱病嫁给了玉雯的丈夫———一个军阀,并留信鼓励他追求事业。吴仁民在悲愤中终于振作了起来。
《电》
内容梗概:三年后的福建,李佩珠和她的朋友们在这里组成一个革命团体。吴仁民也来到这里,此时他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他与李佩珠之间产生了爱情。但很快,革命事业遭到沉重打击,不断有成员被捕被杀,他们中的一员敏无法忍受失去同志的悲愤,走上了暗杀的道路,但暗杀没有成功,他自己却遇难。
《评优选差》
每到周五的下午,班里的气氛就不同寻常了,难怪古人有“归心似箭”之语,我们都盼着这一 时刻的到来。
老天好像故意捉弄人似的,缠绵的春雨欲断还续,阴沉沉的天气配上烦躁的心情,咳,我简直 ……
下午最后一节课的铃声终于敲响了,曙光就在眼前。
我们班在每周的最后一节课都要进行一周的总评。望着同学们挤眉弄眼的鬼脸和似乎暗示着什 么的手势,我不安地闭上眼睛,真的,我不明白这样的评选究竟会起到什么作用。算了,人各有志 ,他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我还是专心地思考那几道数学题怎样做为好。于是,我开始演算起数 学题来,仿佛自己置身于教室之外,心里也舒畅了一些。
班主任健步迈到讲台上,宣布本周总评结果。
“评选结果...”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纪律最差,孙丽,原因是上午上课时说笑。”正做 题的孙丽呆住了,随即低下了头,但我却清楚地看见了她那高度近视的镜片后那双善解人意的眼睛 慢慢红了……她无声地在落泪。
我已无心再做数学题,手里的笔只是机械地移动着。
老师继续唱票。“劳动最差,孙锐,占了两票,不少哇!”刹那间,我手里的笔在纸上画出了一 条“完美”的曲线。好极了!我这一星期尽量早起,值日时的尽心尽力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就被这两 票抹杀了,不知是哪两个小子在报复我。
一种不可名状的委屈,一股无名的烈火,使我的心情再也无法平睁下来。
我手里的笔虽然在动,但我的大脑却是一片空白……沉默,长时间的沉默。
过了几分钟,被评为本周劳动最好的体育委员犹豫着站起来为我鸣不平:“老师,我觉得孙锐劳 动不差!”“老师,我也认为孙锐劳动不差!”另外一个同学也站了起来,为我辩解。老师看了他俩 一眼说:“同学们,我们不会冤枉一个好学生,但我们也不会放过一个坏学生,每周评比,优奖劣罚 ,公平合理。”言毕,环顾四周,只见教室里一片骚动。
体育委员再次站了起来,说:“可是我还是认为劳动最差的不是孙锐,按照班级规定,她每天值 日总是提前半个小时到校,也完成了自己的劳动任务,效果也不差,这些都是同学们亲眼看到的。 ”劳动委员也站了起来:“作为劳动委员,我同意体育委员的意见。”“这么说,那是我错了!”班 主任愤愤地说。
老师责问的语气在我心里久久地回荡。放学了,一切都在喧嚣中结束了,同学们一个个离开了 教室。喧闹的教室安静了下来,我的心却静不下来。看着几位一直陪着我不肯回家的同学,望着窗 外细细的春雨,我只觉得一股说不清的滋味涌上心头,鼻子一酸,泪水止不住夺眶而出。
我真弄不明白,我们班这样每周评比,究竟会起到什么作用?老师给的这份“民主”权利,分明 伤害了无辜。
我感到委屈极了,被绝望和不公平所困扰。但我又能去向谁诉说自己的委屈呢?这种事在我们的 校园里太平常。妈妈会告诉我,谁叫你学习不好呢?忍一忍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