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第一山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20:31:01
《绥棱第一山——阁山450字》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四、四中中队的二十四人去绥棱第一山——阁山野炊。
我们坐在大客车上,观赏着窗外的山上景色。看!那柳树的叶子一面是金色的,一面是绿色的。绿叶绿得鲜艳,金叶金得花丽^过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阁山。放眼望去,一片绿色。树、小草、蒲公英都是一片生机勃勃,小草差不多都长到我们大腿那么高了,上面还有早晨时的露珠。这真是城市的早晨与乡下早晨的截然不同。
我们向半山腰爬去,噢!这里可真凉爽。一片片树叶在我的头上,它们正挥舞着它那无数双手向我们招手,还散发出大自然的气息。“看,那里的天空!”一阵大喊声打破了我的沉思,东边的天空一块深蓝一片浅蓝,上面还有层层浮云,下面是稻田,对面的人似住在仙境一般吧,我心想。
终于过了最后一个陡峭的坡,我们来到了山顶峰。顶峰上有我梦寐以求的松树林,它们一个个挺拔地站立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周新宇绕着一株最为高大的松树像欣赏一件古董一样说:“啊!我们绥棱阁山松也是姿态万千啊。”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今天我知道了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榜样:农民伯伯,他们吃苦耐劳,不像咱们走一点路就累得不像样。另外,我希望学校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再深一步认识大自然。
《谁继汗青》
暑假,与父亲畅游号称东南第一山的雁荡山,“雁荡三绝”的自然风光果然了得,似拜神工鬼斧所赐,的确风光旖旎。然悠闲之际,总有些未了之情。父亲当然知道我仰慕一代豪杰文天祥想去温州的念头,于是驱车东进向江心屿而来。
江心屿是瓯江中心的一个孤岛,乍一放眼,觉得岛上景色与杭州湖心亭有几分相似,只是少了湖心亭那似古代文人集会逛元宵灯会的热闹与文化气息,许是天气炎热,文弱书生都歇夏休憩家中吧。
很快,在江心屿的东首看到了文天祥祠。传说这祠是民间崇尚敬仰文天祥的纪念性建筑,祠的大门门相由沙孟海书“宋文信国公祠”。当时文天祥以右垂相兼枢密使出使元营谈判被扣压,在解送途中逃出,历经千辛万苦,由海路南行到温州,在江心屿中居住一个月,做诗《北归宿中川寺》,其后至福安(即今福州),加封为少保信国公。他顽强抗击元军,不幸被俘,坚贞不屈,誓死不降,终慷慨就义(1282年)。在文天样死后的第二百年,明朝为其建祠纪念,之后一再扩建、重建,几经周折,如今已为晚清建筑。
从正门望去,这个祠宇实在不怎么雄伟,两边的树木在烈日下也不过呈暗绿色,跨人门中,迎面的是一道照壁,如屏风般,将文天祥抗元的历史封尘在后,正面写着千古流芳的爱国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越过照壁,是四合院式的结构,约七八十平方米,两边回廊镶嵌着诗词石碑,在斑驳陆离中还能辨别出有文天样的《北归宿中川寺》、《江心寺》、《过零丁洋》等,还有后人渴拜题咏,大厅内壁绘有描述他一生的六幅重彩壁画,可惜色彩全无原味。正中为文天祥的彩色坐像,他身着长衫,左手执一手卷,右手握拳悬于右胸下,双目正视,似在遥望远方。有人说,他在运筹救国大计,可他的视线已被照壁遮住,纵使坐得再高些,也望不到祠外的世界。
你在看什么?环顾四周,杂草丛生,青板灰墙,四壁空空,除了那些石碑和壁画,少有游人来此瞻仰。当然文天祥是不会和我们计较这些的,如今国泰民安,他不带“督师护国”,“南疆击虏”,在享受太平日子的同 时,还能养活门口那个卖票的老太太——尽管她在我们一行进人祠堂后,一再唠叨她的收人少得可怜,无论如何终还有我等无名小卒不远万里自觉自愿会掏出一张“工农兵”的。文天样的伟大事迹至今日仍不停止,实在是他的“天地正气”使然。其实冷清也好,有些地方将名人炒得火热,劳民伤财事小,醉翁之意却千万小视不得。走出祠门,隔壁就是江心寺,寺内香火缭绕,滋出门外,传诵经文,不绝如缕。一墙之隔,天地之别,突然想起照壁后那首描写江中月夜的词,后悔没有记下。那词凄婉动人,令人心中不觉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寂和丹心照国斯人去,一身正气有谁续?
丹心照国斯人去,一身正气有谁续?
《琼崖第一山》
位于海南省万宁县县城之南3公里的东山岭,素有“琼崖第一山”之称,花草香绿,奇峰异石,幽谷清泉,古寺凉亭,有三!六仙洞,有天造地设“八景”,山不大,却为海南第一奇诡壮美之山也。
单说满山的石头,远看去像海天间滚滚翻腾的云团,每块巨石都光裸光裸的,或立或蹲,或斜倚或卧伏,或相拥相抱为一簇,或万簇石中鹤立鸡群,形态各异,气象万千,突炸的峰,幽森的壑,绿松倒挂,峰谷叠宕,大起大伏,观之撼人心魄。
奇丽之山便是盛产诗的宝地了。
东山岭的诗大都刻在石壁上,刻在光滑、平板、柔腻、富有光泽的石壁上,风蚀雨剥,也历历在日。光看那标示地方、点化景观特征、表达游人一时一地赏观赞叹的感情的题字、题词,如:“云路初阶”、“东山丛翠”、“南天斗宿”、“小滚洲”、“仙山佛国”、“南极蓬莱”、“叠采奇踵”等等,如繁星闪烁于满山石壁,观之诵之便使人赏心悦目,往往寥寥几字,或夸张,或借喻,或明喻,或白描,或直抒胸臆,就一揽全貌,点石成金。看落款多是清代的地方官,看来均文采飞扬。奇山丽水尊为仙山佛地,当为决代以后山水诗的风尚,说明仙、佛与诗悠久的缘分。这些题字、题词,确乎诗意盎然。
在“已隔前游十二年,山灵无恙,万景依然,飞桥隐接,云深处,信是桃源一洞天”这段优美的文字底卜有一首好诗:
是否鲁邦纪旧游,山东名胜古今留。
万阳城外潮音寺,醉卧仙岩听海流。
作者是十二年以后第二次游东山岭了,他的感受是什么呢?“醉卧仙岩听海流”一句把整个放逸山水和被东山岭美景陶醉至极的作者形象活脱脱端出,和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可以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醉卧仙岩”,实意在东山岭之景奇美壮丽之极也,意在言外,可谓含蓄蕴籍,令人回味无穷。
然而作者们游此山随而赋诗,因其奇美而觉仙。因其纯净雅静而觉佛,以禅意仙意阐景为诗的多。半山有个天然的石庙,实则为一大石洞而就,整日庙门前住香袅袅,爆竹轰轰,拱手作揖者不辍。庙门两侧就分别写着“山外无景景外无景”、“洞中有天大外有天”,绕来绕去说的是“四大皆空”,这不正是禅意的典型体现吗?就说“小瀛州”、“蓬莱”等等那些题字吧,不也是佛国里的东西吗?
仙迹留丹龟
我心印石泉
明明是白己对异石冷泉的心灵感应和交融,也说是为仙迹所感,可以说是佛心踏地了。
还是诗人田汉1963年5月游此山时所做的这首诗,有了新的境界,永远地刻在石壁上:
琼州多胜地,此岭独岿然。
羊肥爱芝草,茶好伴名泉。
潮音访古寺,衣冠尊古贤。
危亭堪望海,奇石足擎犬。
文峰七级塔,粮仓万顷田。
紫燕归立岛,红旗忆六连。
荒原今乐土,争取大丰年。
十几年前游海南东山岭,感受最深的是东山岭石壁上的刻诗,我都把它们一一抄录下来,回到旅馆里又写了日记。这就是我搜集到的素材,还没有形成文章。若干年后,我产生了写作冲动,就对这些素材进行重新整理和加工,写出了上面的文章。当然,我在东山岭所见到的景物还有很多,所抄录卜来的诗文也不仅上面这些,但不可能都拉杂写到文章里,要有所删减,而集中把东山岭所散发的诗意,所蕴藏的深厚的人文内涵写进文章里,以表达我对东山岭文化的由衷热爱。这便是素材和题材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