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陋室铭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6:03:01
《《陋室铭》刘禹锡原文和翻译》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之:语气助词,的。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赏析】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创作背景】
《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美人”在骨不在皮——《陋室铭》教学小记》
工作六年,阴差阳错之间,这次竟然是我第一次教学《陋室铭》。这一篇“铭”篇幅短小,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文下注释完备,学生初步了解实在不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断思考着,这篇课文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又要怎么教?阅读了几遍文本,结合之前听到了、看到的《陋室铭》几个版本的教学设计后,我脑海中呈现出了一种教学思路。
导入部分,我故意卖着关子说道:“王老师曾经在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听过两个版本的《陋室铭》的改编。这两个版本却是截然不同。一个曲调高昂慷慨的,一个曲调却是低沉阴郁的,到底哪一个版本才是刘禹锡心中的《陋室铭》呢?同时,居“陋室”的刘禹锡过的是一种慷慨激昂的快意人生,还是一种郁闷低沉的悲剧人生呢?”学生的眼睛亮亮的,我接着说道:“今天,我们一起到文本《陋室铭》中去找答案!”
之后便是初读感知,学生齐读之后,我让学生自由说说初读感受。
雨馨说道:“我感觉这篇文章的句式大多是一些四字句或者五字句,很整齐。”我立马追问道:“仅仅是形式上整齐吗?”有学生察觉到,内容上相邻的两个句子内容上也是互相呼应的。我灵机一动,说到:“这种整齐而彼此呼应的句子在现代文中也出现过,有谁记得吗?”有个眼睛中有光的孩子接住了我的话:“《散步》!”班上响起了响亮的声音:“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句式美”三个字。接着再次把目光放到孩子们中间,问道:“还有其他的感觉吗?”
颖晨迫切地举起了手,她说道:“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好背!”我笑着望着她,予以了肯定,但又不满足,顺而追问:“是什么让它如此朗朗上口呢?”敏感的孩子找到了这篇文章押“ing”韵,继续观察到“偶数句押韵”“一韵到底”等音韵上的特点。我又在黑板上写下了“音韵美”三个字。
随后,我提出了这堂课的主问题:“其实啊,这篇“铭”除了韵律美、句式美之外,可谓是美点重重,它需要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我们班的孩子一定有这样的眼睛。请大家从结构、手法、用词、情感等角度,去发现美,并且结合具体句子去赏析美。”我给了孩子们3到5分钟时间充分讨论。当我喊停下时,台下举起的手如一棵棵春笋冒了出来。
首先,一个孩子说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是一种对比。我笑着说到:“对比主要是突出不同。而这里是突出不同还是相同?”他立马说到:“是相同,是想突出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都很简陋。”我又接着问:“仅仅是“形”上的简陋相似吗?”这个孩子先坐了下来。
彦行举起了手回答到:“主人的精神品质也相似,大家看到文下注释,诸葛亮和杨雄,一个在政治上,一个在文学上,都有着过人的才华,这里是想突出作者和诸葛亮、杨雄一般才德不凡。”我接着说到:“其实,这是一种类比的手法,把具有相同点的事物放在一起,或是“形”似,或是“神”似。”我随而板书了“手法美”几字。
随后颖晨找到了“上”和“入”字的用词美,品析了其中的化静为动,仿佛青苔和小草都迫不及待地想进入陋室之中。我想到了刚刚的语文课前演讲,镜如便是讲的一株植物。她口中的植物本是无情之物,可是因为自己心里有情,这植物也成为了给予自己慰藉的挚友。我于是让孩子们联系这次课前演讲,说说这个“上”和“入”的化被动为主动,你还读到了什么?孩子们很聪明,读到了这两个字背后融入的情,是作者对陋室和自然的热爱,心中有情,所以眼中一切也有了流淌的情。
之后,课堂在师生的交流和碰撞中继续推进,孩子们在发现美,品味美,回味美。其中还有一个点值得记录。学生迟迟没有找到结构的美,我也在边上课边在想着:如何自然地引导学生关注到文章的结构。这时,一个机会来了,有一个孩子提到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有”一“无”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交往之人不俗,更加衬托作者的不凡。我顺着他的回答,引导孩子们关注这两句其实是在写陋室中的人,那么作者还写了陋室的其他什么内容吗?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分出了这篇文章的三个清晰的层次:引出陋室,描写陋室和评价陋室。这正指向文章的结构的美。
还剩下情感美。于是,我继续抓住“美”而深入,我突然想到了前两天看的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讲的是“美人在骨不在皮”。于是,我笑着跟孩子们说:“这《陋室铭》真的就像一个美人!我们发现了她结构、用词、手法、句式、韵律的美,但是这些都还是美人的‘皮’,还不是美的核心?”一个调皮的小机灵鬼脱口而出:“美人在‘骨’不在皮!”我笑着调侃他:“你真的很懂美人!那么《陋室铭》这个‘美人’的‘骨’是什么呢?”孩子们齐声回答:“情感美。”我随即问道:“情感,美在何处呢?”这次举手的孩子很少,我并没有失望,静默思考也是课堂的一种美啊。
这时,梓峻勇敢地举起了手,他说道:“我读到了刘禹锡的一种积极乐观,他身居‘陋室’,却不困于陋室,所以才能自豪地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梓峻开了一个好头。马上也有孩子举手了。有孩子说:“从描写陋室的句子中都可以读到,他特别享受这种生活状态,享受这里一切的人、事、景。”
睿馨说:“我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读到刘禹锡的一份骨子里的自信和自得,这是一份活得酣畅淋漓的快乐!”
我马上抓住睿馨回答中的“快乐”一词,说道:“孩子们,快乐其实有不同的境界,在人生的顺境中快乐是人之常情,虽真实,但是境界不高;还有一种境界,在常人不可能感到快乐的人生困境中,却能找到一份内心的快乐,这种快乐境界更高!而刘禹锡的快乐是哪一种境界的快乐呢?”我用PPT呈现了刘禹锡写《陋室铭》的写作背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刘禹锡写此文时的困窘。补充完之后,我再让学生谈这份情感美,此时学生的表达明显更有深度,提到了刘禹锡和颜回的相似:颜回是“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刘禹锡是“在陋室,人不堪其忧,梦得不改其乐。”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和傲骨都自然地得了出来,包括这篇课文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上到这里,这堂课本可以结束了。
而此时,我又带学生回到了课堂导入的那个问题,刘禹锡过的是“快意人生”还是“悲剧人生”?这篇铭便是刘禹锡的人生选择的一个依据,孩子们心中都有了明确的答案。在学生给予回答后,我在PPT上呈现了刘禹锡的《秋词》和《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让学生读一读找一找,这两首诗的哪些地方和《陋室铭》的人生态度以及选择有彼此呼应的地方。
欣怡找到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并且读到了此处的“秋日”不只是自然界的秋天,更指人生的秋天。刘禹锡在人生的困境泥沼中也可以开出一朵生命的灿烂之花。
锦勋找到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读到了刘禹锡在“二十三年弃置身”后眼中依旧有光,有希望。
在课堂的最后,我把《陋室铭》和两首拓展的诗联结了在一起作结:“也许,命运给刘禹锡准备的是一个悲剧人生的剧本,让他被‘弃置’,居‘陋室’,一贬再贬。但他却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却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却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他活出了快意的人生!是当之无愧的诗豪!这份豪气在诗中,在文中,更在他的生命中!汇聚成了一种不能被时间磨灭的灵魂美!”这番话,不是我的预设,完全来自于课堂即兴的表达,来自于和孩子们的思维的碰撞,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也是那么酣畅淋漓!
课堂结束了,我走出教室,心中弥漫着一股满足。因为,整堂课,我以一“美”而动全文,并且进行了群诗的拓展,虽点到为止,但整合之功效让我颇感淋漓;同时,在学生思维有困境时,我及时给学生搭了梯子,发挥了教师的引导点拨作用;整节课,我的精神高度集中和兴奋,投入其中;在拓展延伸中,我用群诗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从读一篇文到读几篇,从读文到读人。
但,马上,我又开始冷静下来,进行及时的反思,反思这堂课,反思这堂课的我。第一,这堂课,我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充分。我的心里还是有些着急,提出问题马上就要求学生回答,有时给思考时间只有1分钟,流于形式。试想想,给我1分钟时间思考,我能思考出什么?第二,没有充分发挥“读”的作用。这节课,读仅仅用在感受文章的韵律美上,而后没有做到以读促赏,以读促思。并且读的形式单一,仅仅是齐读。第三,整体而言,对文章的理解是单一的。虽有“岔路”,但基本都在我预设的框架之内。我总感觉自己手中的线抓得太紧,一“紧”,课堂就容易僵硬,一“紧”就容易纵容我课堂“强势”的习惯。第四,虽然有进行拓展阅读,但是《秋词》和《酬乐天》的作用应该要发挥得更充分,一定要学生在这个环节,充分思、充分读,充分说。
每一节语文课,其实都是我和学生一起修行、一起成长的珍贵机会,而我记之,思之,行之。愿自己在这一堂堂扎实、真实的语文课上,继续高歌、等待、引导、反思、前行。
《陋室铭》教学设计
一、导入
王老师曾经听过两个版本的《陋室铭》的改编,一个曲调是高昂慷慨的,一个却是低沉阴郁的,到底哪一个版本才是刘禹锡心中的《陋室铭》呢。而管中窥豹,刘禹锡过的是一种慷慨激昂的快意人生,还是一种郁闷低沉的悲剧人生呢?今天这节语文课,让我们一起到文本《陋室铭》中去找寻答案吧!
二、初读感“美”
1.齐声朗读课文,说说你的初读感受。
预设: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有一种韵律美
教师引导:找到文中的韵脚,押ing韵,并且一韵到底,都是偶数句押韵。这是由文章的文体决定的:“铭”这种文体是刻在器皿之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都会用韵。
2. 再读课文,韵脚要读饱满而响亮,再次感受韵律美,
三、精读品“美”
这篇“铭”除了韵律美之外,可谓是美点重重,它需要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我们班的孩子一定有这样的眼睛。请大家从结构、手法、用词、句式、情感等角度,去发现美,并且结合具体句子去赏析美。(小组之间讨论)
预设:
结构上:层次清晰,先是引出陋室,再从人、事、景三个方面描写陋室,最后评价陋室。
手法上:
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兴的手法,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比喻和引出“陋室”。(介绍“比兴”手法,可举《关雎》等例子,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兴手法,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开头使用“比兴”的作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手法,暗示自己和诸葛亮、杨雄一般才德不凡,表明自己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结尾“何陋之有”,引用的手法,引用《论语》中的句子,进一步表现陋室不陋的观点,并且呼应前文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用词上,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的“上”和“入”化静为动,化被动为主动,写出了作者对陋室,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句式上,句式整齐,内容上彼此呼应,有一种整齐美。
情感上,借陋室表明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操。(适时补充写作背景)
四、拓展探“美”
1. 以这篇文来看,说说你觉得刘禹锡到底过的是快意人生还是悲剧人生?
(要求学生紧扣原文展开)
2. 齐读刘禹锡的《秋词》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说说两首诗表现的人生态度和《陋室铭》有没有彼此呼应的地方。(PPT显示《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五、课堂小结
紧扣“美”,依据课堂具体情况组织语言。
《官渡赋(仿《陋室铭》)》
兵不在众,能精则赢,谋不在高,可用则行,斯是劣局,但可析因。忽见许攸计,正中孟德心。兵车入乌巢,大火烧连营。本初闻事惊,郃览受命应。只因图馋言,倒戈归曹营。致使袁军败,狼狈回青并。若要问其因,但看其出行。否田丰之刚烈,否沮授之忠心。唉,绍之愚,不可以不察焉!
《紫雨轩之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作《陋室铭》,言简意赅、短小精悍,朴实无华之文字,道尽世间之玄妙。陋室不陋,因心中闲适而恬淡,赖鸿儒谈笑而往来。吾之所居,环顾而空空如也,然名号雅致而唯美,曰“紫雨轩”。名字乃前人所起,众兄弟不解其意,然无暇费心改动,以故留存至今。非懒散愚钝,亦非附庸风雅,实则吾等领《陋室铭》之要义,摒弃外物之形役,但求修身而正己。
(一) 欢喜佛舍长
人生多有不如意
烹煎水煮油蒸炸
风刀霜剑严相逼
人世百态我由它!
此乃上铺之仁兄,虽其貌不扬,不善言辞,然此乃养精蓄锐之大智。兄厚积而薄发,常一语而惊人。总括其人,有如下神采。不修边幅,常睡眼惺忪、衣衫不整;不谙世故,未尝有所谋算,何况于城府乎?心宽体胖,双耳有奇用。任由良言垢语自在出入。舍中活宝,经典笑料可谓无数。无牵无绊,无挂无碍。心清如许,深藏不露。瞬息而入梦,鼾声大如虎。兄处变而不惊,泰山压顶而面不改色;临危而不惧,山雨欲来而闲庭信步。好读书,不求甚解。然主旨精要,早已了然于心。善网游,常以此为娱,然未及废寝忘食之境。兄之大度,吾望尘而莫及。无视悠悠岁月之酸楚,笑谈人生难得一糊涂。待外物如敝履,视荣辱如粪土。得老庄之大道,明处世之玄妙。喜怒尽溢于言表,童子之净心永葆。竹林风起一如涛,老大乐得逍遥。
(二) 帅哥一号
一弯罥烟眉,
一双含情目。书生意气潘安妒。
笑言男中“尤物”,
错投红尘人腹。
《诗经.上邪》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才敢与君绝。此兄取其“震震”而为名,自然帅气而多情。兄之风采难以付诸于纸笔之中,实乃观音坐下之金童”。兄之风采难以付诸于纸笔之中,实乃观音坐下之金童”。颇为机敏而聪颖,谢苍天,令吾等千里来相逢。球场意气风发,精彩纷呈;场下娇羞依旧,一笑堪倾城。性属静,不喜锣鼓轰鸣。衣喜净,虽未西装革履,然未见衣衫不整之情形。求学态度之端正,勤勉发奋之品行,堪比凿壁偷光之匡衡。不胜酒力,无奈友人四次三番来请。一杯未尽,早已是红到脖颈。想当初,兄一日球场争锋,未料头上见红。匆匆送至医院诊治,待归校,问头上针线取自何所医院,兄支支吾吾,细语嗡嗡。吾等岂能就此罢手,于“威逼恐吓”之后,终得其名,曰:“妇幼保健医院”,吾等笑崩。除去纱布,以“创可贴”代用,因伤在眉角,贴后神似黑市之大佬,每逢出门,便遮之以帽,行色匆匆,又似江洋之大道。于是乎,吾等皆成奴役之对象,端茶倒水,如伺政要。待其伤好,勒令其检讨,至此,“冤仇”得报。然每逢路经“妇幼保健医院”,吾等皆窃笑。
(三)太极宗师
悠然揽雀尾,
疾劲扳蓝锤。
弘千年文化之精髓,
扬中华武术之神威。
此兄面容瘦削,身材单薄。看似手无缚鸡之力,实则怀有超群技艺。虽无力能扛鼎之势,却有四两拨千斤之技。兄研习太极功多年,身强而体健,据传多年未曾染一疾。一身仙风道骨,举手投足间,彰显“太极宗师”之大气。曾放豪言曰:虽不能三军之中取上将人头如探囊取物,然若是保家卫国、以一敌十,却是力所能及。兄身手敏捷,静若处子,动如脱兔。身轻如燕,然还未及走壁而飞檐。常抱打不平,义气冲云天。兄技艺不俗,名号更是不落俗套。曰:小乔。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正值青春年华。微风轻拂,吴船微摇,纵是丹青绝笔,难绘嫣然一笑。然今日之小乔,虽无昔日美女之窈窕,却是当今武林之英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乾坤之变换,阴阳之颠倒,尽显世间之奥妙。乔非一介之武夫,明其中之精要,假以时日,必当事有所成,笑傲人生!
(四)麻辣文哥
浓浓川贵情,
颇具英雄风。
万里求学路,
一手把天撑。
风雨同舟度,
共盼七彩虹。
举杯求一醉,
怀拥浩瀚星!
文哥家居云贵之地,迢迢万里,求学齐鲁。精神可嘉,不可低估。虽呼其名为“文哥”,然实乃“文弟”。因其年龄乃是我等六人之最小。然文弟颇具大哥风范,加之面相略显成熟,以致我等推其为老。文哥性至孝,家中事无巨细,均可由他代劳。虽未有丰功伟绩,然万事一经文哥手,必当井井而有条。
川贵之地,膳食以辣见长。辣椒是兄每餐之必备,缺一毫而饭菜无味。一日,兄食面。撑其袋请吾为之加料,辣椒一勺,兄曰:少!更添一勺,复曰:少!于是乎,断断续续约十次,吾实不敢再加,询其意,兄勉强应允。至此,看其袋内,早已不见面条之踪影。待回寝室,睹兄狼吞虎咽之姿,吾等皆大骇。
(五)歌王阿辉
才比竹林七贤之嵇康
声似冲锋号角之嘹亮。
未有倒转乾坤之能耐
然有大唐魏征之肚量。
辉,枣庄滕州人。为人忠恳,敦实而性温。”善”歌,常于舍中以之为乐。每逢辉哥清嗓,吾等皆逃窜四方.犹记得某夜,一兄弟失恋而彻夜难眠。辗转反侧,吾等皆为之痛心。震乃私下提议,由辉哥清唱一首,以此慰藉。兄欣然应允。吾等心中暗喜。须臾,歌声响起,音舒缓而悠扬,颇萦损柔肠。吾忙止其声,问其所唱者何,答曰:《一辈子的孤单》。吾等蜂拥而上,万千烦恼皆遗忘。辉肚大而心宽,颇有伟人之风范。然辉哥略怀隐士情节,曰: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五位舍友吾已一一道来,吾不才,无所极善。然好为文,诸如此般,如此而已。
404,我等之居室。虽是简简单单,然未曾于一隅而偏安。吾舍铭曰:居安思危,奋勇直追;抛洒血泪,九死不悔。同居小小屋檐之下,吾等自当相激相励而奋发。或存必不可少之摩擦,然天长日久,岁月变迁,必会摒除异念,重焕友情灿烂之光华!是冰,总要化去;是雁,总要远行!待到明朝灞桥折柳,携一壶醇酒,拜谢苍天后土,长啸一声:一声朋友,一生朋友!不死不休!愿我朝夕相处之舍友,皆能于九天环宇自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