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邻里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6:06:09
《邻里深情600字》
有一年夏天,楼上搬来了一家新迁的住户。男主人斯文优雅,大概是在大学里教书的老师。他的妻子端庄稳重。两个人带了一个七八岁光景的小女儿。一家人都是不苟一笑的样子。迁到新居后两个月,他们似乎与人和邻居都没有过交往,偶尔在楼道里巧遇,夫妇俩带着小女儿往旁边一闪,颔首一笑,从没见他们开口问好过。
不知从何时起我感觉他们好幼稚,好无聊甚至有点讨厌他们一家子。但是父亲告诉我:“你要先了解他们,然后……”我又不知道为什么,我又想去了解他们了,有可能是因为那个可爱的小女孩还有可能是因为父亲。
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便问父亲:“怎样能讨好别人?”父亲让我自己观察,让我自己想。我发现他们一家子都很喜欢花,所以决定以花拜访。接着我跑到了厨房,找闲置多年的花瓶,盛上些清水,将朋友送我的玫瑰折上几枝,小心翼翼的放在瓶子里,然后向楼上跑去。
我端着花瓶,自然地微笑起来,敲响了他们紧闭的房门。从房间流淌出来的钢琴声,露出了女主人沉静温柔的脸。我微笑着说:“新开的玫瑰花,送给可爱的小妹妹再合适不过了。”一瞬间女主人独特的气质被交往的温情消融了,她也笑着说:“谢谢你,小姑娘”。此时此刻,我知道我已经开启了和他们家交往的大门了。
果不其然,三天后的黄昏,女主人和她的丈夫带着他们的小女儿,敲响了我们家的门,她手中是一盆优雅的吊兰,枝叶墨绿深邃。我与那个可爱的小女孩欢声笑语,不知何时,父母和那个可爱的小女孩的父母在一边愉快地交谈起来。我走进厨房拿来了饮料,我们一起庆祝交往的快乐。碰杯,我和小女孩趴在阳台上一边看风景,一边聊天。初夏灿烂的夕阳洒在我们身上。这个黄昏因交往而不再清寂。此时此刻,内心已醉,而让这些愉快的事情发生的人是我敬爱的父亲。这次愉快的交往让我在未来的交往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也因此我会对未来交往的时间更加自信,更加积极。
《邻里幸福700字》
门锁好没有呀,万一没锁好进了小偷怎么办?不行,我得赶紧回家看看。
一下街舞课,我就抓紧时间,快马加鞭地赶回家。到了小区,人不多,我就打起了小念头:“现在骑车技术已经很不错了,单手扶把也很稳了,那就试试双手脱把吧!”我双腿夹紧车把,保持车的平衡,摇头晃脑往前骑。 “嘣”的一声,车子撞在石头上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我一个鲤鱼打挺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土,还好没事。“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暗暗鼓励自己,打算再来一次,却发现车子怎么蹬也蹬不动了,只好垂头丧气把车推到楼下,尝试自己修理,可是整了一手黑油也无济于事。
对面楼站着一位吸烟的大叔。看他和蔼可亲的,应该可以帮得上忙。我慌忙跑过去对那位大叔说:“叔叔,您看我这个车链子会动,但轮子不会动,能帮我看看是怎么回事吗?”“推过来吧,应该是车链子掉了。”大叔说着扔掉手中的烟爽快地答应着。他找来两张废纸,定睛观察一下,找出前轮突出的那一部分,左拉右扯,像是拉大锯一般,一点点的往回拉,一点点地调整,链子就像有吸力一般,“嗖”的一下吸了回去。
因为山地车是需要调档的,叔叔还贴心的帮我检查了一下。左手调档,右手转动脚蹬子,听到有不对的声音立马重新调整,一共十八个档,一次一次地试,一次一次地调。
太阳像个大火球似的,照在叔叔的身上,周围的空气也是热烘烘的,我站在那里不动都浑身是汗。叔叔的脸热得通红,额头上的汗珠大颗大颗往下掉,那片地上,就像刚下完雨一样,斑斑点点。因为蹲的时间较长,他的双腿也开始发抖。
一个陌生人,甚至我都没有见过他,他能为我做这么多,不惜自己被太阳照射,为我修车;不惜自己的腿酸,为我修车。我忽然感到叔叔的境界之高大。“好了,小伙子你骑骑看。”大叔喘着粗气,让我试试看。我骑了一圈,各个档位都试了一遍,像刚买回来时的感觉一样。
我从书包里拿出一瓶饮料递给他说:“叔叔,您辛苦了。”说着我向他鞠了一躬。“举手之劳,你自己留着喝吧。”叔叔摆摆手拒绝了我。我跟他道别,他目送着我远去。
遇见这样的邻居可真走运,幸福原来就在我身边。
《围不住的邻里情》
吃过早饭,我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享受着雨后温暖的春光。
我贪婪地呼吸着雨后新鲜的空气,身旁一幢幢红顶大楼房拔地而起,威严地矗立在路的两边。一条条水泥路玉带般飘落在别墅门口,道路边桂花、银杏等树木错落有致。远远望去,雨后的乡村褪去城市的浮华,洗尽尘世的繁华,展现出一派辉煌气派的现代乡村气息。
每家每户的楼房前面,是一堵堵高耸的围墙。挑高的门厅和气派的大门,圆形的拱窗和转角的大理石砌,让每幢楼房尽显雍容华贵。奶白色的油漆刷在上面,显得这些围墙齐整而气派,又不失温馨和亲切。每一堵围墙上的“图案”也是各不相同,有的上面爬着刚被春雨滋润的几棵爬山虎,有的围墙角上长着粉色矮牵牛的花骨朵儿,还有的会和院里透出墙外的一颗红杏融合在一起呢!
我喜欢乡村里的这份温馨和静谧。
平时大人们都很忙,家家户户大门紧锁的。但相邻的两家中间,总会有一个小小的栅栏似的暗门敞开着,方便邻居出入。碰上打茶会的日子,那可真是热闹。左邻右舍的人纷纷从暗格里涌到主人家,喝茶、聊天、共享美食。一些调皮的小孩子,就在这个暗门进进出出,和自己的朋友们玩耍、打闹。
有时,若是哪家要出门办事,定会把自家的大门的备用钥匙,托邻居来保管。有一次,我提早放学回家。可家里大门紧锁,任凭我怎么呼喊,也没人来开门。无奈的我,只能背着书包在门前踱来踱去。想翻围墙吧,又怕把自己摔伤。邻居李阿姨正巧路过,看到我不知所措的样子,明白了怎么回事。她赶紧变戏法试的拿出钥匙,帮我开了大门,还把钥匙郑重地交到我手里,乐呵呵地说:“你妈妈出门急,大门钥匙放我这里保管。现在,交由小主人来保管了。”我感激地把李阿姨请到家中,给她泡上烘豆茶,亲切地聊了起来。
我也喜欢乡村里的这份安心和坦荡。
远亲不如近邻,这就是我们乡村里独有的风景。虽然钢筋混凝土围起了一个个小家,却围不住邻里那一颗颗热情的心,一如这春日里爬到隔壁院墙上的爬山虎,一如这一枝伸出围墙的玉兰花,欢腾热烈,又不失美丽。
《远亲不如近邻作文700字》
邻里情好似一丝暖风,温暖我的心,邻里情好似一只大手,拉起身处困境的你。
“远亲不如近邻”我一直都不太相信,世界上哪有比亲情更浓郁的情感了?直到那一次。
2020年疫情爆发,攻击毫无防备的人们,米也吃完了,菜也吃完了,我家也终于“弹尽粮绝了”,一天只能吃一顿,还是白菜稀饭,爸爸跟妈妈商量着:“要不明天我出去超市买点菜”,妈妈愁眉苦脸激动地和爸爸说道:“不行,不行,外面现在那么危险。”空气又陷入了安静。
寒风习习,春节的大街上空无一人,实在没有办法,妈妈在邻居群了发了条求救信息。“咚咚咚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然来是隔壁王伯伯看到了消息,一脸担心地站在门外,手里还提着菜和米,“来来来......快快快......这些给你们,不够我还有,可不能让孩子饿肚子。”王伯伯着急地说着。
妈妈一脸不好意思,感激极了,王伯伯往我怀了一塞,妈妈连忙道谢,我问妈妈:“伯伯都快没什么吃的,恐怕他家都快不够了,为什么还要给咱们了?”
妈妈意味深长地说道:“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妈妈说出这句话时,我似乎对邻里情的看法产生了一丝改变,即使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能在危难时刻拉你一把。
寒风呼呼,夹杂着些许雪花。
小区又一次紧急封控了,爸妈却被关在了外面不能回来,妹妹又哭又闹,好似一个时钟天天跟着我,我还要上网课,恨不得用“分身术”,妹妹的哭闹声越来越大,王伯伯闻声而来。 对我说道:“你赶紧上课,五年级学业重,小家伙让我来照顾吧!” 最后我安心听完了网课,刚出房间就看见王伯伯逗得妹妹咯咯笑。
爸妈回来看到了感激地说:“哎,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啊!”
窗外寒风呼啸,这个冬天的确很寒冷,但我却感到温暖。应为邻里情温暖了这个寒冷的冬天,也让王相信了“远亲不如近邻”。
《特殊时期不一样的邻里情》
这个春节,我们过得很不一样。
为了远离新型冠状病毒,爸爸妈妈让我们每天呆在家里,说只要每个人都不出门,就能战胜这场瘟疫。
(一)小区里的“宋阿姨”
一天下午,我有点儿饿,打开冰箱发现里面空了,就问妈妈怎么冰箱里没有吃的了?妈妈正在和爸爸讨论怎么出去,去哪里买菜,转过身来对我说:“现在是疫情爆发期,这期间出门怕遇到病毒,很危险,还没想好怎么出门买东西呢……”
正在这时,妈妈接了个电话,放下手机后,她开心地对我说:“你穿好衣服,等一下跟我出去拿菜。”我很纳闷,便问道:“不是说不能出去吗,我们上哪儿去拿菜呢?”妈妈说:“不用出小区,下楼就行了,小区物业的宋阿姨从乡下刚采摘了很多新鲜的蔬菜送给我们。”
我们各自戴上了口罩,下楼来到路边,就看到了宋阿姨的车,车里和后备箱都是满满当当的菜,有萝卜、青菜、生菜、蒜苗、大白菜……这时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个邻居,大家也都带着口罩。在宋阿姨的张罗下,很快,一车菜就分完了。大家不像平常那样有说有笑的,也不聊家常了,只对宋阿姨道谢了几声就赶紧都回去了。
宋阿姨送过来的这些蔬菜,在平时看来都是普普通通的,但在这个特殊时期显得格外珍贵,每一颗露珠上都滚动着邻居们的情谊。妈妈还说,宋阿姨平常最爱给邻居们送吃的,真可以称得上是小区的“送”阿姨了。
晚上,妈妈炒了好几道宋阿姨送来的菜,那菜比我们平时吃过的菜都要甜,因为那菜里有着邻居们浓浓的情谊。
(二)口罩“风波”
最近老见妈妈下楼往家提东西,水果蔬菜肉类什么都有,我就打趣道:“是不是小区的‘送’阿姨又给你送东西来了?”妈妈笑笑说道:“不是啦,是小区业主群里邻居们拼团一起买,然后商家送到小区门口,大家出去取就行。”妈妈还说刚好这次买得多让我陪她下楼取。
因为妈妈还要帮几个邻居把东西送到家门口,我拿了自己家的水果就先回来了。稍后妈妈也到家了,她看到垃圾桶里有个口罩,马上捡了起来,还使劲地抖了抖,发现脏了不能再用了就很生气地质问:“谁把口罩丢了?!”我说是我。爸爸听到妈妈大叫也从房间跑了出来。妈妈很严厉地说:“知道现在口罩多么紧缺又难买吗?你下个楼几分钟就丢了一个,有多少人现在都没有口罩啊?”我还辩解道:“一次性口罩不就是让人用完就丢的吗?我还看你和爸爸送了很多给别人呢!”
这时一旁的爸爸也忍不住开始“训斥”我:“妈妈送口罩是给那些没有口罩却又急需出门的小区邻居的,而我是送给有需要的同事们,特殊时期也要省着用……”我了解了原委后,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也理解爸爸妈妈的做法了。人人都需要带口罩,让我们珍惜每一只口罩,珍爱生命!
特殊时期,那口罩虽然隔绝了病菌,但隔绝不了人们浓浓的情感!
《一勺米 邻里情》
3月17日,社区开展了“一勺米,邻里情”的社区志愿者活动。
下午一点,志愿者们陆续来到了社区,大家换上了志愿者的服装,跃跃欲试,整装待发。一点半,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长廊后的舞台边。在主持人高昂的开幕词中,“一勺米,邻里情”的活动拉开了序幕。大家释放了早就按捺不住的心,分散着跑到了小区各栋楼。
我和我的同伴来到了八栋,开始一楼一楼地敲门。在我们的努力下,总算是敲开了第一扇门,这屋子的主人是一个老奶奶。我们连忙向老奶奶问好,说明了来意,便向她要给予一勺米,热情的奶奶毫不犹豫地拿起勺子舀了一大勺米给了我们。拿到了第一勺米,我们的信心就更加足了。
继续敲开了下一扇门。这回屋主是一位阿姨,我们向她问候,再次说明了来意。这位阿姨并没有接过勺子,而是直接用袋子装了一大袋米递给我们。我们接过米后连连道谢。
我们又用同样的方式敲开了一扇又一扇的门,在户主们的热情之下,在我们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下,袋子已经是沉甸甸的了。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舞台边。
等全员都到齐后,大家开始将收集到的米倒入布置好的竹筐里,主持人本想将收集好的米堆成一个小山坡。可当所有的米倒入后,竟成了一座大山!这是多么令人意想不到的大收获啊!相信在大家的爱心之下,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指导老师 王爱华 )
《邻里之间》
俗语说“远亲不如近邻”。邻居的王奶奶那和谒的面孔,是让我不可能忘记的面孔。
有一次,爸爸妈妈要外出学习几天,姐姐因学校有活动回不来,爷爷奶奶跟他们的亲朋好友到虎门旅游去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孤零零地写作业。
到了吃饭的点,我拿起钱包,关上了门,走到了门外的凉亭里,邻居的王奶奶叫住了我,温和地对我说:“强子上哪去呢?来奶奶家吃饭吧!”
妈妈在出去学习前一再叮嘱我“一定不能在别人家里吃饭。”所以我谢绝了王奶奶的好意,对王奶奶说:“不用了,王奶奶,我到外面的快餐店随便吃点就行了。”
“你正在发育时期,怎么能随便吃呢?不行,来我这吃,我做了你最喜爱的虾呢!”王奶奶皱着眉头对我说。在我百般不情愿的情况下,王奶奶还是热情把我拉进她的屋子里。王奶奶叫我坐在椅子上,她自己去盛饭给我去了,看餐桌上的各种佳肴,我才发现这一桌子菜是王奶奶特地为我做的。
在吃饭的时候,王奶奶不断地往我碗里夹菜,“来块鸡蛋,虾仁也不错,多吃点,看你这么瘦……”不一会儿我的碗里的菜已堆成小山,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解决了碗里食物后,王奶奶又给我端来了一碗浓浓的玉米汤,让我喝下去。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王奶奶又把一个削好的苹果送到我面前……
那一刻,我心里暖暖的。我知道王奶奶是真心地待我好,我为什么要拒绝她的好意呢。邻里之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只要我们真心待人,那么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美好。
《邻里之谊》
小时候,总是与七楼的哥哥弟弟在一起玩,像一阵旋风在楼梯上呼啸而来,呼啸而去,我们在一张合照上,笑得龇牙咧嘴。但是时光忽然就有了断层,仿佛按上了快进键一般一瞬间就到了现在。一户人家搬走了,另一户人家虽然在,但因为孩子在不同学校,很少有交集。
我以为再也不会有过去那样的邻居,可是我想错了,很多时候以为遥远的东西,其实不过一墙之隔。
大概是前年,隔壁的房子易主,搬来一户新人家。装修的声音震得我头痛欲裂,碰巧我又在复习阶段,因此心情并不是很好。一天我下楼时,邻居正在搬一块有半块黑板大的建筑材料上楼,想必一定是很重的,因为他手臂上、脖子上已是青筋暴起,脸上冒的汗仿佛下雨一般。我出于对邻居的尊重,退后几步站在较空旷的角落里让他先过,可他却用这大块建筑材料抵着大门,微笑着说:“快过去吧,小朋友!”我于是飞速地从那块东西和栏杆中间的空隙中一闪而过,大声地喊:“谢谢!”
小孩总是比较容易被打动,因此即使是抵住门这样小的举动,也一下子让我对新邻居陡增了几分好印象。
后来邻居一家正式搬过来了,还生了一个萌娃,这个小男孩虽然很小,但嘴巴很甜,见到我就会脆生生又奶里奶气地叫一声姐姐,我就温和地看着他清亮如溪水的大眼睛,轻轻地抱一抱他,他肉嘟嘟的小手把我的心都软化了,看到他,我就特别开心。
带着小男孩的是他的爷爷,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每天骑自行车来来往往,显出很有活力的样子。一天晚上,我和奶奶一起准备下楼倒垃圾,突然发现之前暂时放在门口的垃圾袋——大大小小的好几个,还有一个废纸盒,不知何时不见了!奶奶问:“我也没去倒过垃圾呀!嘉禾,是不是你倒的?”我睁大眼睛摇摇头,这事儿于是就这么不了了之。不过之后频繁地出现好几次,就让我很疑惑了,到底是怎么回事?最后,奶奶告诉我,是邻居家的老人帮我们倒的。某天,她买菜时,恰好遇到老爷爷出门,亲眼看着他拎着两家的垃圾下楼倒的,他还和气地对奶奶说:“都是邻居,互相帮帮也是应该的,反正是顺道,何乐而不为呢?”这话让我感触很深。
后来呢,我们和邻居有些熟络起来了,见了面有时赠几块麦饼、几个苹果、几个橘子;停电了两家也会互相商量一下解决方法;有时邻居老奶奶也会与奶奶聊会天……
我觉得小时候与邻居之间的欢乐又回来了,邻里之谊其实可以“淡如水”,但这如水的温情也更和谐久远。虽然不再有同龄小伙伴之间粘在一起的友谊,但多了一种别样的温暖,这种温暖也许就是,在阳光灿烂的早晨互送一个微笑,互道一句:“早上好。”
《一封信的邻里情》
小刚和小明是住在同一栋楼的邻居,也是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写作业,做游戏,因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他们是热心肠,爱帮助人。
一天,小刚和小明放学回家,一路上笑嘻嘻的,一看就知道是有开心的事发生,他们在楼到遇到了一位邮递员叔叔,叔叔脸上透着焦急的表情,小明前去问他,说到:“叔叔,你有什么困难吗?我们可以帮助你的!”叔叔见小刚和小明是这栋楼的居民就问道:“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封信上的人名字吗?我在你们这栋楼找了好半天都没有找到,而且问了好多人,他们都说不知道。我没办法了,准备回邮政局。”
小刚和小明拿过信,看了看上面的人名,而且这封信很奇怪,上面只有人名,而没有地址和住处。小明想:这个名字好像在哪里听过,但又想不起来了。小刚恍然大悟的说道:“我想起来了,这个人应该不是我们这栋楼的居民,估计是另一栋楼的居民!”小明开心的说道:“好,我们马上就去找她,说不定这是一封重要的信,我们赶紧去吧!”“好!”小刚爽快的说道,他们告别了邮递员叔叔。
来到了另一栋楼,他们挨家挨户的找了每一户人家,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第三层找到了信上的人,她是一位老奶奶。这封信正是老奶奶的女儿从外地寄回来的信。老奶奶很谢谢这两位小朋友,他们告别了老奶奶,心里甜滋滋的!因为他们又做了一件好事,帮助了一位老奶奶。
《情态美》
邻里之间,朝夕相处,天长日久,感情自深,虽不是亲人,却往往比亲人还亲。向庆花等6位同学笔下的邻居,有老之将至的老大爷、老奶奶,有刚刚学步的胖娃娃,有新婚燕尔的小夫妻,有人到中年的阿姨,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个性,情态美,意趣足,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淌着融融洽洽的邻里之情。 “我这两天觉得要死了,可又怕死,你说说,这不是笑话吗?要是死了谁来料理呢?’’有谁会颠三倒四、反反复复、絮絮叨叨地说这样的话?只有六七十岁的农村孤老太太。这样的人物语言,确是“从人里面流露出来”的,而不是“豁贴在人身上”的。向庆花同学准确地抓住了李奶奶那个性化的语言,只三言两语,就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一个朴实善良又有些孤独寂寞的农村孤老太太的形象便画出来了。
周利同学笔下小晶姥姥的尖细的浙江话和春雁妈那大音量的东北腔,同样也能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安居乐业”的“蚕的世界”,在那是非颠倒的“割尾巴”年代被毁于一旦,两千多块砖砌的“长城”把原本和睦的邻居隔成了“冤家”。落实农村政策后,“这墙该拆了”。国家动乱,人民不安,邻里之间也难以和睦相处;国家安定,人民团结,邻里之间的隔阂之情当然可以拆除了,在陆飘同学笔下,琐细的邻里关系反映着广阔的社会背景,映射着时代的色彩。从一滴水可以看见大海的波澜,这就是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妙处。 两家邻居,大人关系紧张了,“心灵相通”的孩子们的“穿梭外交”却格外繁忙,一会儿交换“重要情报”,一会儿偷听厨房动静,关键时刻把西瓜“碰到”陈伯伯嘴边,最后把象征友谊的水仙花捧上了阳台。徐澜同学笔下“我”和文文的这些举动,雅气十足,天真烂漫,穿擂其间,使邻里纠纷的解决写得有情有趣,也表达了孩子们对真挚友谊的珍爱与渴求。 赵丽娜同学笔下的力争,动作特别传神:走起路来小腿不打弯,两手前举,像个滑稽的小熊;头钻在表姐的腿中间,小脚乱踢;挥舞着浑圆的小手扑向西瓜,张大嘴巴咬一口又吐出来咬另一块……这样的动作,只有刚刚学步的小男孩才会有。
不同人物的行动,都有自己的特点,抓住特点描写人物行为举止,才能把人写“活”。小男孩力争能显得这样憨态可掬,逗人喜爱,正是得力于准确传神的动作描写。 年轻的小鲁、小陈夫妇,只顾自己听音乐、看电视,搅得四邻不安。可是事也凑巧,正当他俩全心全意培育宝贝儿子的关键时刻,偏偏遇上了邻家的“准霹雳王子”,而宝贝儿子偏又“一听音乐就不停哭叫”。这看似偶然的“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声”的巧合,却深寓着一个极普遍的道理:邻里之间如只图自己方便而不惜影响别人,说不定哪一天自己也会变成“受害者”。无巧不成书,像张屹同学这样妙用巧合,使得“邻里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体谅”的主题表达得更加鲜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