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白人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2:27:08
《小丑鱼作文400字》
小丑鱼的身体有橙色和白色,在大海里很显眼,像是白人队里的黑人,特别是在礁石上。小丑鱼有10~11厘米,高度像笔盒。小丑鱼没有任何保护自己的能力,那它们是怎么活到现在的呢?
没错,他们靠海葵。海葵吃鱼,用头上的触角捕鱼,因为海葵的触角有剧毒,鱼碰到后几秒钟就死了。而小丑鱼就生活在对部分海洋生物致命的动物上,它们碰到海葵的触角不会死掉的原因是:小丑鱼身上有一种可以抗剧毒的油,所以不会死掉。
它们在海葵触出手贱游来游去,时不时啄一啄海葵,这是在清理它的家,也在帮海葵清理寄生虫,小丑鱼即填饱了肚子,也帮助了海葵。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海葵里生宝宝!
小丑鱼除了清理海葵,还要帮海葵吸引猎物。小丑鱼先是在海葵面前自自在的摆动着尾巴,时不时吐着泡泡,让自己突出,吸引“猎物”,如果有“猎物”上钩,小丑鱼就像箭一样飞进草丛,让“猎物”来个措手不及,直接飞进海葵的魔爪,被海葵吃掉。
它们真是海洋里难得的好朋友呀!
《嗑瓜子比赛》
“一个小黑人,满身都是黑。只要它张口,吐出小白人!”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对,它就是瓜子。在小荷作文班我们举行了一场激烈的嗑瓜子大赛,快来看看吧!
上课铃一响,随着嗒嗒嗒的脚步声响,老师像变法戏般突然出现在教室里。只见老师拿出了一只粉笔,在黑板写上了“口、去、皿”三个字,接着老师说:“同学们,这三个字拼起来的是什么字?”“嗑!”大家异口同声大喊。“没错是‘嗑’字,同学们,我们接下来要进行一场嗑瓜子比赛。赢的那一组就可以得到一根棒棒糖,但比赛规则比较特殊,要求瓜子壳下半部分是要连在一起的,时间为90秒……”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了!”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回答道。紧接着我和另一组同学李明一起来到讲台上的桌子前,只见桌上摆着两张a4纸,中间画了一条线,一半是用来放连在一起的瓜子壳,一半是放不连在一起,也就是“失败”的瓜子壳。
"比赛开始!”我迅速拿起瓜子就往嘴里嗑,可惜就那么一嗑,瓜子就分“家”了。一颗又一颗,瓜子壳都被分开了。怎么办怎么办?难道我要拖全组后腿,看着全组同学期盼的眼神,我急得比热锅上的蚂蚁还急。再看看对手李明显得轻松多了,他有条不紊地把瓜子往嘴里送,瓜子仁一下子就到嘴,瓜子壳也没“分家”。我偷偷地观察他,原来他用门牙嗑,而我用的是槽牙,难怪总嗑成两半。90秒时间到了,我没有嗑出一颗完整的瓜子壳,而李明嗑出的完整瓜子壳简直是堆积如山呀!
输了就是输了,下台后,我迎接着我组的同学们火山般“愤怒”的目光,心里真不好受啊!虽然比赛我输了,但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遇事不能慌,沉着应对,定能成功。
《清白人》
种种事例可以验证她信奉的这种处世哲学,不仅表现在政治信念上,更多地体现在科研工作中。 蘑菇云升起以后,第一件有意义的任务完成了。在二机部正式筹建铀同位素分离研究所的同时,国家下达任务,研制大型气体扩散机—4号机。王承书被任命为总设计师。二机部领导对王承书说:“这是咱们的生命线啊!”王承书明白这件事的分量。几年来取得的理论成果,以及通过频繁复杂计算得到的物理参数和总体参数,都是很好的基础。王承书带领着一批年轻人,很快提出了各种部件的设计要求。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分布在10多个省市的100多个协作单位先后参加了攻关。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因为出身于旧军官家庭,在美国生活过,王承书被怀疑而受审查。她不得不半天劳动,半天工作。王承书胸怀坦荡,尽管受到无理的审查,但她不愿虚度光阴,仍然坚持进行4号机的研制。 4号机有个叫做动密封的关键部件,经过单台机试验,性能尚好。能不能就此定型?1972年初的一天,已经成立的铀同位素分离研究所召开会议,商讨定型问题。国防科委和二机部的主要领导人严肃地坐在主席台上。汇报人振振有词地渲染着动密封研究的成绩,言下之意可以定型了。
上级领导听到了自然高兴。但一部分设计人员觉得定型时机不成熟,苦于没有发言的机会。注意力慢慢地转移到瘦弱的王承书身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她本着对国家负责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肯定了动密封部件研制中的成绩,但提出试验室过关与工业应用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单机试验性能好,不等于能在数以千计的一级一级相联的设备上长期运行。她认为定型的时机不成熟,希望再给半年时间,在部分设备上扩大试验后再定型。言之凿凿,字字有据,严肃、严谨、严格的科学精神战胜了脱离实际的浮夸作风。后来的扩大试验果然应验了王承书的预计,那个部件不具备工业生产条件。明白做事让国家避免了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 提到王承书的明白做事,以及严谨细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时,我们还听到一则王承书在美国学习时的小故事。王承书的导师乌伦贝克是理论物理学的权威,其造诣之深不问可知。
他的严格要求对王承书有相当深的影响,养成了她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的科学作风。1944年,王承书的博士生涯即将结束,在密执安大学的一个大厅里进行论文答辩。一排答辩委员神色端庄地坐在王承书的对面,会场里自然增添了严肃的气氛。王承书亭亭玉立地站在讲台上,泰然自若地讲解着她的研究。当她提出一个观点时,乌伦贝克觉得有点不妥,皱起眉头说:""No}”导师竟在答辩会上否定自己学生的观点,岂不是给自己以难堪。这大概是罕见的。"Yes”王承书回答。起初,她也稍有震动,但老师的否定并没有让学生的纤弱身影消失。王承书凭着严谨的学风和实力,作了进一步详细的论证。师生之间的“Nod”“ Yes”竟有三个回合。老师紧皱着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你是对的!”乌伦贝克终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肯定了王承书的观点。
在离开会场时,他对王承书说:“恭喜你!你的论文和答辩非常之好!”这也许就是他所说的,王承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的依据之一吧! 王承书很明白,她为祖国效劳不能在原地踏步。所以她在搞气体扩散的同时,密切注意国际上铀同位素分离的动向。她以敏锐的洞察力注意到西欧国家在浓缩铀的工业生产中运用的是离心分离法,便安排一些同志注意这方面动态。到70 年代后期,她推动了离心法工业应用的研究。1973年,王承书又倡议开展激光分离法研究。粉碎“四人帮”之后,这两种方法都列人“七五”国家重点科研攻关计划,王承书担任两个项目的专家组组长。明白做事,使王承书成为我国铀同位素分离理论的奠基人。 1978年,二机部领导考虑到王承书年逾花甲,希望调她到二机部部机关工作。起初,她要求“缓期执行”。因为不能再让这样有成就的专家过清苦生活,需要她脱离第一线,多作指导工作,全国科学大会之后,王承书回到部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