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汹涌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2 22:34:20
《我爱我的祖国》
我爱我的祖国,更爱祖国山河,万里的长江,汹涌的黄河,壮观的五岳,让祖国灿烂辉煌。鸟儿飞翔,飞到了我的心中,更飞到了祖国妈妈的怀抱!
我爱祖国的人民,热情和河水,让我心里美,十四亿人,大家万众一心,有的是店员,有的是军人,还有的是医生,但在这里,他们都以祖国儿女的身份——爱国
我还爱祖国精神,延安精神。那些为国家献出一切的英雄们,周思来,丢泽东,朱德等,他们都有这样精神。创建新中国,担国精神在看我。
说了这么多,我也是中国人民,又想起了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爱国的周恩来也说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要英勇无畏,让祖国光耀门楣。
《海底探险作文750字》
“救命啊!救命啊 !”我和表姐被汹涌的海浪掀走了。突然,有救生圈圈套在了我和表姐的身上,我们被一位叔叔救到一艘潜水艇里。
我们问叔叔是干什么的,这位叔叔说他是一名探险家,我们顿时放心了许多。我看了看潜水艇,又看了看这位探险家叔叔,总想看看海底是什么样的,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这位探险家,没想到他居然同意了。探险家叔叔整理了一下物品,为我们穿上潜水服,带着我们出发了。
叔叔把潜水艇开到了海底,我们跟着叔叔去潜水艇外边探险。
我们看了一会儿海底生物,突然,表姐发现了一只小小的生物,这只小生物只有一节手指那么大,表姐可真细心!表姐把这个小生物指给探险家叔叔看,探险家叔叔说:“这是海参,一斤海参就能卖上千呢!海参非常稀少,捕鱼的人们只能靠碰运气捞海参。”说着,就从口袋里拿出一台防水相机将海参拍了下来 。
我们游啊游,拍啊拍,拍到了很多海底生物的照片。突然,我们被一个庞大的像猪一样的动物吓坏了,赶紧往潜水艇里跑,探险家叔叔看了也跟着我们回到了潜水艇里。探险家叔叔说那是儒艮,人们也叫它“美人鱼”,因为它与传说中的美人鱼生活习性相似,所以人们叫它“美人鱼”。
叔叔正往上驾驶潜水艇,突然一个大鲨鱼追着我们不放,好像看我们不顺眼,探险家叔叔看见了,加速开潜水艇,可是这样也没用,大鲨鱼还是追着我们不放。突然,我们的正前方有一条虎鲸朝我们游过来,我想:这下完了!两面都有敌人,这下我们没命了!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叔叔赶紧朝左边开去,我们避开了危险。叔叔告诉我们大鲨鱼最怕虎鲸。果然,那条虎鲸径直撞上了那条大鲨鱼,大鲨鱼落荒而逃。
叔叔将潜水艇开到海面上,靠了岸,我和表姐在沙滩上看到了妈妈,我们和探险家叔叔告别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这次探险使我明白了:遇到危险要沉着冷静地想办法,不要慌张,这样才能有效地脱离危险。
老师点评:这是一篇想象类的文章。文章第一自然段小作者利用想象展开了故事的开始。接下来由于小作者的好奇想看看海底是什么样的,探险家很快答应了她的要求,带着小作者和她的表姐去海底探险。小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把她们在海底的发现写得淋漓尽致。在海底遇到险情时小作者又利用想象把故事写得生动逼真。最后小作者从中得到启发,这样读者读完也能受到启发。
《何必去催》
大马路上车流汹涌,把非机动车道挤得扁扁的,一旁窄窄的路上,有一辆三轮车在以令人不能忍受的速度缓缓爬行——我惊讶于,它竟然是脚蹬的。这种脚蹬三轮,在这种大城市、大马路中,又有多少呢?
三轮车破旧,有几分摇摇欲坠。这一定不是一辆运货的车,因为它身后的载物板仅仅是一张辨不出色彩的木板,护栏也只有短小的一截,只装了一团似麻绳的东西和一点儿不认识杂物。视线落在地面上,我看见,三轮车后面的两个轮子似乎没有安紧,在车前行的过程中不停地在左右摆动着,划出两道“S”型的轨迹,伴有轻微的零件摩擦出的“吱呀”声,却被车水马龙的轰鸣给镇压了。
我和妈妈骑着摩托车跟在后面,能看清的只有蹬车人的背影——本该是浅褐色的大衣,似乎是洗久了,都褪成泛白的米黄色,却如一张纸板似的干净而齐整;头发是竖立的,黑中泛着灰,像一片缺水的丛林;蹬车人两手把紧方向,身体微微前倾着,可那三轮车就是不争气,懒懒地走着,走着;但尽管车的链条都都垮下来,他却仍费劲蹬着,整条腿都在大腿根的带动下转动起来,幅度大得连膝盖骨都如电梯一般上升下降;可是,三轮车却仍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却并没有说话,十分默契地等三轮车慢慢地爬。尽管身后已有人在催,但我和妈妈仍然没有按响喇叭,生怕摩托车的噪音惊扰到他。你看蹬车人尽力至此,又有何缘由去催呢?
指导老师:肖璐
教师评语: 学习杨绛的《老王》,我们读懂了不幸者的善良。世界很大,沿途的风景很多,不妨放慢脚步,调低目光。每一个疲惫的灵魂都值得抚慰,每一颗善良的心灵都值得呵护!
《温暖的木桩》
多雨时节,洪水不断。昨晚,又是一夜汹涌洪水。
门外,本就窄得可怜的乡间羊肠小道经过洪水的摧残,已变得残缺不全。因是泥巴做成,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一不小心就会栽进一米多深的沼泽地里。
商店离外婆家只有一里左右的路程,所以我步行去商店。而小路又是我的必经之路,我不禁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走到第一个拐弯处时,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上插满了一排排木桩。一排排木桩延伸向远方,宛如一条长龙。间格处垫满了木板,使得整条小路看上去平整极了。这时,路旁的积水也显得格外清澈。
这是哪位好心人做的呢?在这样的天气中,找到这么多木桩已实属不易,还要一根根插好,这位好心人得花多少时间才能完成这些事情啊!我内心不禁揣测着。我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步伐也越发轻盈起来。
这时,人多了起来,都走的很匆忙。突然,我看见前面有一小堆人围在一起说话。渐渐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
“是那位好心人呀?”
“以后咱们可就方便了。”
这个人是谁呢?清洁工?保安?还是邻居?其实,是谁做的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的爱心。完成所有事情,得占用他多少时间啊!可他做的一切,不为自己,也不为利益,单单只是为了方便我们。顿时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就是这小小的木桩,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啊!
我继续走着,木桩是凉的,可我却能感受到阵阵温暖。陌生人带来的温暖,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读《童年》有感》
就算再汹涌的海面,也会有平静的一角;就算再荒芜的小岛,也会藏着救命的“稻草”;就算再黑暗的天堂,也闪烁着微弱却耀眼的星。生活是充满荆棘的,但只要你不放弃,时刻怀着一颗积极感恩的心,你总能遇到那些善良美好的事,触摸到冬天的温暖。
相信很多人都对阿廖沙这个名字耳熟能详,没错,他就是《童年》的主人公,是马克西姆·高尔基的化身,是带领着我们在黑暗中勇敢走下去的明灯。阿廖沙的童年与现代的我们相比,那可是艰难多了。生活的困苦与现实的黑暗时刻紧逼着他那颗幼小的心。但是,虽然那么幼小,却又那么坚强乐观,那么顽强无畏,那么伟大以至于令人佩服。他在痛苦、屈辱的生活中,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坚信并寻找着那如死一般黑的夜里的点点希望之火。
夜里,燃起油灯去感受阿廖沙的生活。三岁时,阿廖沙便遭到了不幸,上帝张着大黑手将他父亲带走了。于是,他与母亲寄居到了外祖父家。然而,尼日尼的幸福生活并没有降临到他那儿,但也不至于完全没有。当时,外祖父家业衰落,脾气愈来愈暴躁,阿廖沙因此遭受了不少打骂。米哈伊尔舅舅与雅科夫舅舅的分家斗争更使这个家、这片土地充满仇恨之雾,连孩子也被这种气氛所毒害。但是,生活是要继续的,它不会断人生存之路,只要你怀着积极乐观的心,即使在这种家庭中,即使生活再恶劣,也总会有那么一些善良美丽的人与事围绕身旁让你发现,给你温暖。阿廖沙找到了属于他的那份温暖与关爱,找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莲,那便是他的外祖母。阿廖沙从内心发觉外祖母是一个善良、热爱生活、有着圣徒一般宽大胸怀的人,也知道外祖母信仰的上帝是那么可亲可爱、与人为善,和外祖父的恰好相反。外祖母是这片污泥中最清纯的小花,她给了阿廖沙许多温暖与关爱。
生活也还不至于如此悲凉,在一大片荒漠中只树立一棵白杨。在小阿廖沙身旁,除了外祖母外,还有那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利,也都是他心中获得温暖的一把明火。
迁居到卡那特街后,苦难并没有停止侵蚀阿廖沙。与继父的不合、外祖父的破产、母亲的死,使他心中时刻承受着种种的痛苦与压迫。他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然而并没有至于到达这种地步。因为他时刻怀着那颗积极乐观的心,以至于总能感受到冷酷生活中不灭的热情与温暖。他有与“好事情”的友谊,有相同邻居孩子们捡破烂卖那充实美满的生活。这些人、这些孩子都是纯洁的,是阿廖沙生命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阿廖沙最后选择离开课堂,到“人间”谋生,那是因为他要探索新的生活,那种即使在黑暗中也有着善良、美丽的人的生活。
就像高尔基所说: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无耻的败类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终究会生长出来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灭的希望。所以,生活是不会让你走上绝路的,即使再黑暗也总有那么·些美好的东西。
《有一种执着叫尊严》
炎炎夏日,商业街上人潮汹涌,正直暑假旺季,人们都三五知己一同逛街。我跟朋友也投入了这个热潮。
一天下来,我们的收获也不少。正是黄昏,街上的人已经散了不少,当我们正要离开时,突然发现路的拐弯处聚集了一团人,好奇的我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些事。
我们快速地向人群中拥去,幸好我们灵活,一下子就钻进了人群中。走进一看,原来是有人晕倒在地了。
那人倒在地上,整个脸都被头发遮盖住了,完全看不清他的样子。在他的不远处,搁着一个大袋子,大概是他的行装。一会儿,他动了动身子,吃力地抬起了头,借着暗黄的灯光,看到他的脸色暗黄,脸已经干巴巴的。他用瘦弱的手支撑着地面,似乎想要站起来。此时有三个大学生匆忙地向前扶住了他,他步子浮动地向那个大袋子走去,一边吃力地说:“被子,我的被子。”他似乎用尽所有力气搂住了他的行装,害怕别人把他的东西抢走。
围观的人从附近买来了面包和水给他吃用,但被他拒绝了,他扒在袋子上,小声地说着:“我只要打一个电话,我只要打一个电话!”大学生听到了都纷纷拿出手机,问他的具体情况。
在别人的劝说下,他终于拿起了面包吃下去了。吃着面包时,他流下了男子汉的热泪,开始向人诉说他的故事。
他原是四川人,为了帮补家计,落下了母亲到了城里来打工。本来以为到城里来能挣到钱,但却遭到老板苛刻的对待,不单挣不到钱,离回家的盘缠也没有了。他就这样拿着那个唯一的大袋子流浪了四个月,寻找回家的路。
在他讲着自己的身世时,有人可怜他给了他一张一百元大钞,但他怎样也不肯收下,坚定地说:“我不是乞丐,我不要钱,我只需要打一个电话。”
大学生根据他说的电话号码,打通他的家。当他听到了母亲的声音时,一下子就泪流满面。
一个农民工的尊严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我们全社会,为了尊严,他坚强地生活着。
《介绍景点的作文》
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
浙江潮就是钱塘潮
钱塘潮
钱塘潮(Qiantang Tide--最壮观的海潮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
《我们的毕业季》
你知道回忆汹涌而来的瞬间吗
那些曾经曾经
那夜晚的道路
喧闹的笑声
成群的人们
昏黄的灯光
不知名的情愫萦绕在每个人心间
仿佛那是昨日
清晰透明
你知道从黑暗空荡的操场看到阳光笑声的感觉吗
你理解从校园的每个角落看到曾经瞬间的苦涩吗
光影交错
时光荏苒
我已经走到这里
可是还是会感到难过
因为在那里看到曾经
下课喧闹的走廊
朗朗的读书声
还有那些熟悉的人们
无比的压抑
想哭,我再也不会回去了
我已经回不去了
选择什么就走下去吧
说好不回忆呢
可是怎能不回忆呢
那样深刻的曾经
只是我已经走到这里了
对于现在的我
一切本是云淡风轻
《盼归》
一座孤岛,几个人。四周是汹涌的大海。海浪拍打着岩石,一下又一下,似乎是在唱着故乡的歌谣。迎着朝阳,一个战士在巡视,一个战士正在做饭,还有一个战士,他正在伺弄花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日子,他们就是这么过来的。
“花,长的怎么样?”那个在做饭的战士,高声喊道。花,是故乡的花,是他们思念故乡的唯一渠道。
被派来守岛之前,他们都是部队的人。那两个老士兵还参加过杭日战争呢。时间紧迫,守岛之前,他们什么也没带,就带了故乡的一捧土,故乡的一把种子。他们说,等着种子开了花,开过好几次花,他们也许就会回来了。他们是带着故乡的期盼去的,他们一定要守好祖国的大门。
巡视的士兵回来了,饭也煮好了。他们围在一张破桌子边,一边吃饭,一边谈天说地,用故乡的口音。“没有敌情吧?”“没有。对了,那花还没开么?”那个战士习惯性地开口问道。随即又都沉默了。故乡的花开了,故乡的人呢?那熟悉的口音呢?那婉转的小曲呢?一并藏在了心里。
刚到岛上的时候,日子是难熬。老士兵也睡不着觉。他们想家呀!闭上眼,眼前浮现的是故乡的如画风景,侧耳倾听,耳边萦绕的是故乡的口音,是家人亲切的话语。“虎子,你回来了?”“虎子,你不走了?”“虎子……不用担心我们。你,去吧。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一句一句的呢喃是家人的支持,更是对自己的期望,自豪。对,期望——期望我们能守好祖国的大门。自豪——自豪自己的家人能够守卫祖国的大门。
日子一天天过去。
老士兵们突然发现那个年轻士兵晚上会经常从床上爬起来。过了好久,才会回来。老兵有一次跟上去看,却发现那个年轻士兵手里捧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老士兵们一怔,不由脚步放轻了些,呼吸却沉重了。那年轻士兵听见后面的异动,顾不得擦眼睛,快速将照片塞进了衣服,回头叫道:“是谁?”却看见了老士兵。老士兵走过去,也泛红了眼眶。三人抱在一起,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场。那老战士哽咽道“我也想家,但我知道,只有守好了这里,在家乡才会更加繁荣……”
又是早上。那个伺弄花草的战士突然惊喜的叫道:“快看!花结苞了!结花苞了!”
花终于结花苞了!在战士们日复一日的期待中结苞了。
夜晚,三个战士守在花旁边,一边聊着天,一边等着花开。
雾渐渐弥漫起来了,笼罩了一切。就在这无边的迷雾中,花开了,开的无比灿烂。香气缭绕,在这香气中,他们仿佛听见了鸣笛声,一声一声,冲击着战士们的心灵。他们哭了。
他们终于回家了。
《改革者的路程》
革的浪潮在沃野上汹涌,一代新型农民从田间崛起。过去一直贫穷落后的东阳县,如今呈现了新的面貌。那里的农民不再是鲁迅笔下那种老实巴交、愚昧无知的“七斤”、“阿Q;,也不是赵树理作品中被旧思想束缚得紧紧的“二诸葛”了。他们大步走出来,加入了改革者的行列,走进了商品经济的领域。东阳县昊宁镇的张满良,他们兄弟七人合办了两家领带厂,投产五个月,生产了领带五万余条,产值二十万元,利润达三万元。张满良兄弟七人是怎样闯开一条新路的呢?一段时间来,社会上穿西装的人越来越多。穿西装配上领带,方显得潇洒大方。因此,人们对领带的式样也越来越讲究。城镇和乡村、中年人和青年人对领带的要求各有不同,所以领带一时供不应求了。于是,张满良萌生了办领带厂的念头。
张满良看准了目标,马__匕就干。兄弟七人一商量,认为虽有困难,但可以边干边克服。张满良匆匆赶到杭州,买了几条领带和一些面料。回家后,拆开领带,仔细研究了领带的结构,就开始踩起了缝纫机,拿起了针线。过去整天扛锄头,满手是老茧的庄稼汉,居然干起了细致活儿。可是,“只要功夫深,铁柞磨成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张满良兄弟七人都学会了裁剪、熨烫、缝纫,而且边学边做,不几天就拿出了成品。牡丹领带厂就正式开业,马上就得到了一万元的定货。可是,接到定货后并非一帆风顺。原先购买的那种面料已经脱销。
张满良兄弟们四处奔波,终于找到了那批面料的生产厂--一幸福丝织厂。可是,这家工厂已停产,只在仓库里找到了两匹同样的面料。燃眉之急虽然解决了,往后怎么办呢?张满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购买到积压多年的三千米面料。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张满良又四处求贤,设计新款式。不久,请到了一位全国知名的丝绸流行色‘专家,并在这位专家的帮助下,落实了面料的来源,解除了后顾之忧。这位专家设计了二十多种款式花色新颖的领带,产品一出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从此,牡丹领带厂名声大噪,订货合同雪片般地飞来。东阳“牡丹”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十五个省市留下了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