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家书抵万金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3:32:41
《家书抵万金读《傅雷家书》有感2000字》
读《傅雷家书》已经不止一次,一行一行,如同和父母、朋友促膝谈心,如同聆听智者殷殷教诲,一句都舍不得略过;一篇一篇,如同翻阅箱子里的那些旧信件,一件一件都要查看清楚,一个纸片都要反复咂摸。《傅雷家书》就是这样,适合慢慢地品读,它凝聚了一个严父、慈父深沉的爱,也凝聚了一个出色的翻译家、艺术家睿智的人生见解。所幸,傅聪傅敏都不负父望,一个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一个成为英语特级教师;所幸,我们今天还有那么多的青年学生爱读《傅雷家书》,从中得到教益,这多少也让傅雷得到慰藉吧。
一、学问第一,真理第一
傅聪出国留学,远越重洋,内心难免被情感困扰,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经历和睿智告诉孩子:“一个艺术家必须能把自己的感情升华,才能于人有益”,他说,“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没有变过的”原则。
做好学问,把握真理,才是人生的根基。谈论学问,谈论艺术,也就成了《傅雷家书》的一个重要内容。傅雷一再地询问傅聪:“乐理开始了没有?”,一再地叮嘱傅聪:“乐理可以趁早赶一赶”。乐理是音乐的根基,这个根基是否厚实,决定了这条路能否走得长远。作为一个教育家和艺术评论家,傅雷对傅聪艺术上的指引当然远不止于监督、催促,他的教育如同潺潺的溪流,清澈而源远流长,渗透到生活的每一寸空间。面对傅聪音乐会的成绩,他指出:“音乐会成绩未能完全满意,还是因为根基问题,将来多多修养,把技术克服,再把精神训练得容易集中,一定可大为改善。”面对傅聪艺术上容易受到外来的影响,他说:“你心灵中最优秀最特出的部分,从人家那儿学来的精华,都要紧紧抓住,深深的种在自己性格里,无论何时何地这部分始终不变,这样你才能把独有的特点培养得厚实。”字字句句都是他悟透人生、艺术之后凝聚的精华,字字句句都是至理,字字句句都切中肯綮,又都来得那么及时。
为了拓展孩子的艺术视野,傅雷在书信中常常就一场演出或一场画展甚至一本书、一份稿件探讨交流,他叮嘱孩子在音乐学习之余,可以欣赏、领略造型艺术的神韵,以丰富音乐的形象,他也叮嘱孩子不要忘却中国古代文化,和他谈论中国古代音乐,给他寄书,《古诗源选》、《唐五代宋词选》、《元明散曲选》等等,让他多看几遍,增加文学知识,拓宽艺术眼界。读《傅雷家书》,你不禁会感叹:傅雷是严父,也是良师!
二、先为人,次为艺术家
无疑,傅雷是以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的高度来培养傅聪的,要成为艺术家,需要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然而,艺术家的胸怀、艺术家的慈悲与博爱,需要在为人处世的点滴中体现,所以,他告诫傅聪,要“先为人,次为艺术家”!
翻阅一封封家书,我们随处可见傅雷用心良苦的教育。傅雷始终以一种艺术家的大人格来期待孩子的成长,教导他成为于人有益的人。
有益于人,潜心修养,不忘家国。傅聪游学海外,而国家正发生灾难,傅雷在家书中说,“你对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动来表现才算是真正的感激,一个艺术家必须能把自己的感情升华,才能于人有益。”他还曾让傅聪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家国是一个人的根,而家国情怀,正是为人的根本。
卓越的人格如何养成?卓越的人格在于对学问的执著追求,傅雷和傅聪探讨一篇不太恰当的翻译稿件,评价说,“毛病就在于他功夫用得不够,没吃足苦头决不能有好成绩!”相信,傅雷作为一个出色的翻译家,他在这方面是吃尽了苦头的,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艰苦卓绝的奋斗,怎么能觅得灯火阑珊处的那个“她”,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呢?卓越的人格还在于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和坚强克服错误,傅雷说,“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和结晶吗?”以此引导和鼓励傅聪走向艺术的高峰。卓越的人格是傅雷信上说的“心地善良、正值,胸襟宽,能及时改正自己的判断,不固执己见。”是“光明正大,实话实说。”是“虚心、勇敢、坚韧”,是一个“具有一颗慈悲的心的强者”!
卓越的人格还体现在生活的细小处。比如,对朋友的真诚,他说,“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告诫孩子待朋友不能马虎;比如,演出中的举手投足,他告诉孩子,“出行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比如,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恩。点点滴滴,仿佛孩子还在跟前,关怀得那么体贴、细致、周到!
三、脉脉温情,家书抵万金
一封封书信来往,写在纸上的一些家常话,读来平淡之处却有脉脉温情,可以说,傅雷夫妇把对儿子全部的爱所有的牵挂都倾注在家书的字字句句中。
对于写信的目的,傅雷在信中坦言: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的对手”;第二,“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
在信中,我们看到父母思念的眼泪;看到父母对孩子点滴进步的狂喜;看到只有最亲近的人之间才会有的最琐碎的叮咛;看到父母用毕生的生活经验凝聚而成的提醒:学习正规化、计划化,生活科学化;看到父子之间融洽、毫无顾忌地互相倾诉,探讨艺术和人生;看到父母虽然逐渐年迈,可也不甘落后,“永远也想追随在你们后面”;看到年迈的父母得不到孩子音讯之时的内心的无奈痛苦;我们看到了一个真诚的艺术家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兢兢业业做学问,堂堂正正做人的一生。
孩子远隔重洋,家书实际上就承载起了父母教子的责任,承载起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深深的牵挂,还有殷切的希望。正因为如此重要,所以难怪一次邮局将傅聪比赛后的信件遗失,傅雷半个多月心神不宁;难怪收到信后多少狂喜,反复念读,彻夜难眠,“家书抵万金”,一点都不为过;难怪有评论说,这是“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聪有父有母如此,夫复何求!
《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时战争频繁,人民生活贫困,家庭妻离子散,莫谈相见一面,就连一封家书都变得无比宝贵。“不管是白猫子还是黑猫子,会抓老鼠的猫才是好猫!”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指导下,中国人迈开脚步,开创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如今的发展令人瞩目,然而传统的信息沟通早已被现代通讯设备所取代。余秋雨的忧思令人们反思着一个问题:我们的根呢?
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家书的形式已不局限于纸笔,但使用更方便、更快捷的现代化通讯设备与家人交流,也不失为一种新的媒介。
每逢佳节,我们或陪伴父母,或与父母相隔千里,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给父母一些问候。哪怕轻描淡写,哪怕言简意赅,只要一封家书,足以暖一人心。
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生活在这个文明大国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贡献一份自己的孝心,古有二十四孝,今有人重提兴孝。《常回家看看》、《时间都去哪了》、《父亲》……各种新闻节目、娱乐节目都在传统节假日里反复提及中国传统文化。
一封家书,是两代人的心桥,不管桥窄桥宽,至少连着,至少有人观摩,毕竟它有热度。
一封家书表孝心。
《一封家书抵万金》
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们好!此刻的我正坐在教室里给您们写这封信。
微风吹过教室,不免让人神经一紧,不经意往窗外一瞥,看见和蔼的教导主任或班主任站在窗外和蔼地看着我们,使人暂时摆脱疲惫立马认真听着课,而心却早已神游到九天之外。和周公聊天,周公说小友请听老夫弹奏一曲,我还没说话他就开始了,听了一会儿,我觉得似曾相识是,满脑子的问好最后终于听出来了,原来是下课声。于是抹了抹嘴巴,坐了起来开始想着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会儿思绪又飞到了九霄云外。
每当老师如同传教士般和你讲授那些东西时,我们的头总是不由自主地像小鸡捉米一样点头。励志课上到关于孝心的主题是,总是觉得有些尴尬有些不适应。不知道怎样去说您对我的爱,是高调的去得瑟去炫耀,您给予我的物质恩惠,还是默默小声去陈述那平凡却意义重大的精神关爱。最终也只是化为两声声笑声或三言两语的敷衍过去。您对我的爱,我理解,却无法说出来。
高二的我也算是半个成年人了,知道了如何去爱别人如何去爱您,也更加的懂得了您对我的爱,您也从来不去把我当一个小孩看,会和我一起聊天,您不并不想让我像一个闷葫芦一样一言不发,而是,非常乐于倾听我的感受我的想法,您希望我在您的保护下,像一个孩子,在外面的世界像一个大人,我开始渐渐的感受到你对我的爱,不知是否如此。
只有我知道你爱我是多么辛苦时,我才会去反馈您对我的爱,常言道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我觉得这都是不全面甚至夸大其实的,我觉得父母的爱就像风,当我们炎热时是微风,寒冷时是暖风,迷茫时是狂风,困厄时是顺风,骄纵时是逆风。我觉得父母的爱就是这样变化无常,始终如一又对症下药,我开始学会了体谅您。
我想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和一个深深的亲吻,愿您可以在我的拥抱下,暂时忘记烦恼,在我的亲吻下忘记您今天的不开心,最后帮你洗个脚,去掉一天的疲惫,最后跟你讲一个美美的故事,让您睡一个甜美的觉做一个美满的梦。
敬祝:
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你们的儿子XX
《一封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杜甫在《春望》中所作的千古名句。可见在战乱时期一封家书是有多么重要。它可以抵万金。即使在和平的年代,在信息如此发达的年代,一封家书也是很重要的。
一封家书表达了游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那是一切的电子设备所无法比拟的。即使通过电脑面对面与家人视频对话也是比拟不了家书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一封家书也也充满了子女对父母无限的孝心,但是一封家书也不能满足子女对父母的孝心,所以我们尽孝要及时,不要等到父母离去或与父母两地相隔,才明白要尽孝。不过那时候己经晚了,后悔也来不及了,即使写了一封家书也无出可寄了。我们尽孝要像李密在《陈情表》一文中所说的一样。“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尽孝也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去继承它,更应该去发扬光大。因此,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我们要学会聆听,父母的每一声唠叨都充满了对我们无限的爱,虽然父母的方式也许有时候不对。父母有时候会打你,这时候肯定你有做的不对的地方,父母才会才会出手打你。中国古代有一句话说过“棍棒底下出孝子”。
在台湾与大陆还不能往来的时候,这时候的一封家书可不仅仅是一封家书了,在一封家书里蕴含了从台湾传来的深深呼唤,这封家书表达了不愿再忍受这分离之苦。在台湾的地下也恐怕埋着从中国大陆过去的国民党军人,他们到死也没能写一封家书到中国大陆,大陆里有着深深思念他们的父母,也有深深想念他们的妻子儿女。可见当时的一封家书是多么重要!
一封家书既有游子的思念之情,思念亲人,也能有儿女对父母无限的孝心,更有思念大陆母亲的情感,不愿忍受这海峡分离之苦。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所蕴含的感情不只是万金,因为思念,孝心是无价的。
一封家书满含了我们的情感!
《一封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杜甫在《春望》中所作的千古名句。可见在战乱时期一封家书是有多么重要。它可以抵万金。即使在和平的年代,在信息如此发达的年代,一封家书也是很重要的。
一封家书表达了游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那是一切的电子设备所无法比拟的。即使通过电脑面对面与家人视频对话也是比拟不了家书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一封家书也也充满了子女对父母无限的孝心,但是一封家书也不能满足子女对父母的孝心,所以我们尽孝要及时,不要等到父母离去或与父母两地相隔,才明白要尽孝。不过那时候己经晚了,后悔也来不及了,即使写了一封家书也无出可寄了。我们尽孝要像李密在《陈情表》一文中所说的一样。“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尽孝也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去继承它,更应该去发扬光大。因此,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我们要学会聆听,父母的每一声唠叨都充满了对我们无限的爱,虽然父母的方式也许有时候不对。父母有时候会打你,这时候肯定你有做的不对的地方,父母才会才会出手打你。中国古代有一句话说过“棍棒底下出孝子”。
在台湾与大陆还不能往来的时候,这时候的一封家书可不仅仅是一封家书了,在一封家书里蕴含了从台湾传来的深深呼唤,这封家书表达了不愿再忍受这分离之苦。在台湾的地下也恐怕埋着从中国大陆过去的国民党军人,他们到死也没能写一封家书到中国大陆,大陆里有着深深思念他们的父母,也有深深想念他们的妻子儿女。可见当时的一封家书是多么重要!
一封家书既有游子的思念之情,思念亲人,也能有儿女对父母无限的孝心,更有思念大陆母亲的情感,不愿忍受这海峡分离之苦。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所蕴含的感情不只是万金,因为思念,孝心是无价的。
一封家书满含了我们的情感!
《一封家书表孝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从古至今的仁人志士乃至平民百姓都有思乡的情怀,人们总会通过表达思乡情怀来表孝心,我就曾写过一封家书来表达我对父亲的爱。
傍晚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夕阳收起了最后一抹余晖,湖面收起了最后一波涟漪。晚自习的铃声在耳边回荡。“今天是父亲节,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到了,那么,在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有谁祝福过自己的父亲的吗?”大家一个个接连都举起了手,只有我一个人红着脸低着头,手足无措,那时的我跟爸爸的关系很不好,甚至说连陌生人都不如。其实如果要问为什么,我也说不出来,大概就是因为性格不合吧。他虽然是个大男人但是天天嘴里不知在念叨着什么,从未停歇。而我呢?经历了在学校繁杂的一天后,就只想多享受下安静的生活。就这样,我跟他似乎是上天注定的冤家,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因此,即使我知道今天是父亲节,也知道很多很多同学在表孝心,有的买小礼品,有的送贺卡,也有的为爸爸洗脚。我也不想为了这个节日多做些什么,无论是有意义的或是毫无意义的,我都不愿搭理。老师将我点了起来,说到“你难道没有为父亲做些什么吗?他把你养这么大,你要有感恩之心,再说他年纪也慢慢长了,你要尽你所能地表孝心啊”听完这些话,我才意识到我错了,我不该老是蛮横地同他争吵,不该无理取闹,不该从不表孝心。我拿起了笔,即使脑袋里一片空白,但是我决定,一定要让爸爸知道我对他的爱和我的孝心。
他看过信后,紧紧地抱住我说“孩子,爸爸爱你”看着他眼中泛起的泪花,我说“爸,我也爱您,今后让我多尽尽孝心吧”。
《一封家书表孝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从古至今的仁人志士乃至平民百姓都有思乡的情怀,人们总会通过表达思乡情怀来表孝心,我就曾写过一封家书来表达我对父亲的爱。
傍晚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夕阳收起了最后一抹余晖,湖面收起了最后一波涟漪。晚自习的铃声在耳边回荡。“今天是父亲节,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到了,那么,在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有谁祝福过自己的父亲的吗?”大家一个个接连都举起了手,只有我一个人红着脸低着头,手足无措,那时的我跟爸爸的关系很不好,甚至说连陌生人都不如。其实如果要问为什么,我也说不出来,大概就是因为性格不合吧。他虽然是个大男人但是天天嘴里不知在念叨着什么,从未停歇。而我呢?经历了在学校繁杂的一天后,就只想多享受下安静的生活。就这样,我跟他似乎是上天注定的冤家,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因此,即使我知道今天是父亲节,也知道很多很多同学在表孝心,有的买小礼品,有的送贺卡,也有的为爸爸洗脚。我也不想为了这个节日多做些什么,无论是有意义的或是毫无意义的,我都不愿搭理。老师将我点了起来,说到“你难道没有为父亲做些什么吗?他把你养这么大,你要有感恩之心,再说他年纪也慢慢长了,你要尽你所能地表孝心啊”听完这些话,我才意识到我错了,我不该老是蛮横地同他争吵,不该无理取闹,不该从不表孝心。我拿起了笔,即使脑袋里一片空白,但是我决定,一定要让爸爸知道我对他的爱和我的孝心。
他看过信后,紧紧地抱住我说“孩子,爸爸爱你”看着他眼中泛起的泪花,我说“爸,我也爱您,今后让我多尽尽孝心吧”。
《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时战争频繁,人民生活贫困,家庭妻离子散,莫谈相见一面,就连一封家书都变得无比宝贵。“不管是白猫子还是黑猫子,会抓老鼠的猫才是好猫!”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指导下,中国人迈开脚步,开创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如今的发展令人瞩目,然而传统的信息沟通早已被现代通讯设备所取代。余秋雨的忧思令人们反思着一个问题:我们的根呢?
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家书的形式已不局限于纸笔,但使用更方便、更快捷的现代化通讯设备与家人交流,也不失为一种新的媒介。
每逢佳节,我们或陪伴父母,或与父母相隔千里,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给父母一些问候。哪怕轻描淡写,哪怕言简意赅,只要一封家书,足以暖一人心。
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生活在这个文明大国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贡献一份自己的孝心,古有二十四孝,今有人重提兴孝。《常回家看看》、《时间都去哪了》、《父亲》……各种新闻节目、娱乐节目都在传统节假日里反复提及中国传统文化。
一封家书,是两代人的心桥,不管桥窄桥宽,至少连着,至少有人观摩,毕竟它有热度。
一封家书表孝心。
《父亲的一抹微笑》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在过去的一年中,抗疫战场是那么的紧张,我的父亲也为了“社会”上的经济能够正常运转,努力地外出工作,一两个月不回家。为的是我们的这个家庭,这个“小家”,也为了国家这个“大家”,因为繁忙的工作,他没有给我寄过一封“家书”,但是,我并不想要他的“家书”,我只想看到他的微笑。
在父亲去年的一次出差中,他有两个月没回家!当时,我以为他已经把我们丢下了。他回来后,我很是生气,锁紧门,不与他见面,现在想想,我当时真是太任性了!门外不停地传来走动的声音,是一种稳重而又踏实的踏地声,父亲隔三差五就来“传唤”我,语气也从原来的命令式语气渐渐转到了“哀求”式语气,语气变得着急起来,似乎有什么大事要和我商讨。
我还是对他恨不起来,便打开了房门,门外边没有了人,我便悄咪咪地摸索了出去,看父亲在阳台上打着电话,内容我已记不清了,大概是与工作有关的内容,那时,他的表情是那么的沉重,语气是那么的强硬。我在一旁傻傻地地望着他,他好像是感受到了我的目光,看向了我,沉重的神情瞬间化为乌有,但语气还是依旧地强硬,他用几句话把电话那头的人糖塞了过去,他缓缓地走了过来,也许是累了,但他的脸却掩盖不住兴奋的内心,给了我一个温柔而又和蔼的微笑。
父亲的第一句话就是对我责骂,这句看似不解人情的责骂却呈得异常的温暖,我躲开了他的眼神,小声地说了句“哦!”但他好像还不满意地问我“你在说什么?大声点!”“哦!”我用力朝他大喊了一声,这一回,我清楚地看见了他的眼,眼神中的感情不是责备,而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无私的溺爱,顿时,一切负面的情绪都随着阳台吹来的冬风离开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对父子的开怀大笑,父亲的那一抹微笑,是我忘记不了的。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今年的冬天来了,父亲很快会带着他的春天和一抹微笑回来的。
《读《傅雷家书》有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古代书信是一种重要的通讯方式,而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曾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写了数百封家书,从而摘编成了今天的这本《傅雷家书》。
在这本书里主要摘编了傅雷先生在1954年开始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所写的家书,这本书充满了父爱,是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
在书中有段文字让我深受体会,“你妈说你的信都是闪闪发光的,耀眼生辉的。当然你浑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艳丽,青春的生命,才华,自然写出来的有那么大吸引力了。我和妈妈常说,这是你一生之中的黄金时代,希望你能好好享受,体验,给你一辈子做个最精彩的回忆。”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在一档节目中,一位女明星曾述说这她眼中青春的含义:如果不趁年轻去做一些想做的事,等到十年后,二十年后,你就没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因为当你长大后,会被生活中的琐事限制,只有趁青春,才能品味不同的生活。这让我深有感触。
在阅读这本书时,看到傅雷先生既是严父,又是慈父,在儿子的艺术追求中十分严格,但对远离故乡的儿子却又有几份关爱。在书中有许许多多傅雷先生对儿子关爱的语句,同时也有着傅雷从自己身上所明白的道理,将这些传授给了儿子。这好比我们是一张白纸,而人生是一支画笔,而父母就是已经完成的画,我们从他们身上获得灵感,从而丰富自己的画面。
从这本书中,我们也领悟到了许多道理“先为人,次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在做任何事时,做人是第一位,正所谓“学艺先学人”同样像我们述说这个道理。
从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傅雷先生是一个细心的人,他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授予他不同的道理,大到人生哲理,小到为人处世。天下父母何尝不是如此?也许我们要到长大后才会明白什么叫“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但感恩却可以随时开始。如果有什么想说的话给父母,却又不敢与父母交流,我想写几封家书也别有一番风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