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张飞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3:55:51
《吕布vs关羽张飞刘备《三国演义》读后感200字》
大家一定看过《三国演义》吧!其中有一集是《三英战吕布》,主要讲的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和吕布交战的故事。故事里说他们四个打了很长时间才把吕布打跑。吕布真得这么厉害吗?我觉得不太可能。为什么呢?让我慢慢地讲给你们听。
刘备,武器雌雄双股剑,雌剑重六斤四两,雄剑重八斤三两。张飞,武器丈八蛇矛,重五十斤。关羽,武器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吕布,武器方天画戟,重四十斤。六斤四两+八斤三两+五十斤+八十二斤=一百四十二斤七两。一百四十二斤七两>四十斤。吕布的戟早就断了,他这个人也不可能承受这么大的重量,所以吕布早就该挂了!不可能这么牛。但因为编《三国演义》本来就是给大家带来乐趣,留一个好印象,所以我不会要求改编。
吕布勇猛,实在太牛。大家可赞,不可模仿。
《张飞、李逵之我见450字》
这个寒假我过得非常充实。我听了两本书,分别是凯叔的《超级三国》和《超级水浒》,里面有很多英雄形象,其中张飞和李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我忍不住想与大家分享。
先说说他们的共同点吧。一说起他俩,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皮肤都很黑,胡子拉碴,嗜酒如命,一副鲁莽英雄的形象,但鲁莽中又透着可爱,因为他俩快人快语,真性情,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很重义,只不过张飞是忠义,李逵是侠义。
再说说他们的不同点。首先,我认为张飞给人的感觉是粗中有细,但李逵给人的感觉还只是停留在粗的阶段。其次,李逵身上流露的是市井流氓的气息,张飞却感觉比较正统,始终站在刘备的立场上,是汉室的忠实拥护者。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张飞有勇有谋,这点从“张翼德大闹长坂桥”“猛张飞智取瓦口隘”就能看出来。李逵与张飞大不同,他给我的感觉是有些呆和朴,这从他去蓟州迎请公孙胜时偷偷喝酒吃荤时的举止,还有他被罗真人用法术从空中跌到蓟州府厅,被府尹当作妖人关进死囚狱时诓骗狱卒的言语里能看出来。
我喜欢张飞,也喜欢李逵。他俩都是鲁莽英雄。他们身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他们的形象非常鲜活。
《Cosplay三国演义》
咦,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这些不都是«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吗?今天怎么都“穿越”到学校来啦?哈哈,告诉你吧,这是我们五年级举行的语文项目化学习——“cosplay一个古典小说人物”,同学们都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物来进行角色扮演!
报名时我考虑了很久,最后选择了曹操。为此我还做了精心的准备,回到家立马购买了服装和道具,一到货就迫不及待地穿上试了试。站在镜子看试了又试,妈妈看到了笑着说:“这服装一穿,你还真像是个曹操呢!”。我一听特别得意,还在镜子前转了几圈,自己也情不自禁笑了起来。
经过长达一天半的漫长等待,终于迎来了“三国演义”的专场演出。吃好中饭我立马换上了服装,带上道具,跟着老师一起到了小舞台。我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早已背熟的台词,感觉又激动又紧张。终于铃声响了起来,来观看表演的同学们也一批批地赶了过来,一下子把舞台围了个水泄不通。我们第一个环节——人物亮相也开始了,同学们一个个自信地走上了舞台。轮到我时,我不慌不忙地走上了舞台,拱手朝老师和同学们作了一个揖,又一步步走下台了,让黑压压的人群让我印象深刻。
离开舞台来到草坪上进行现场表演。同学们都很兴奋,只见赵云挺着一杆长枪朝我冲了过来,我急忙从腰间拔出佩剑挡出他的一刺。他似乎还不甘心,只稍微停了一会,又拿枪一挑,我急忙往旁边一闪,抓住机会用剑一刺,赵云只好又收枪退了回去。旁边的同学见了这一幕,纷纷喝彩,有的还激动地跳了起来呢!
(指导老师屠小丽)
《勇斗恶狼》
我叫张飞,是一个屠户。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我独自挑着担子,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上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风吹动了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周围阴森森的,虽然有点可怕,然而丝毫抵挡不住我内心的喜悦:“虽然今天收摊比较晚,所幸担中的猪肉已经全部卖完了,还剩下两根骨头,回家让俺媳妇炖个玉米排骨汤再跟俺老爹喝两杯去。”
正想得出神,突然发现树林里闪现一道绿光,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杀气和几分不安,果不其然,几个矫捷的身影犹如一阵疾风,“糟了,是狼!”我的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早就听俺爹说过这片森林夜间有狼出没,可当时没怎么在意俺爹的话,要不是今天收摊晚了,也不会抄近道,没想到如今竟要酿成大祸了,可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可如何是好?
只见两头狼一前一后紧跟不舍,吓得我直冒冷汗,说时迟,那时快,我拿起担中骨头迅速向后扔去,好让它们“鹬蚌相争”,我得以脱身。万万没想到,走在前面的那头狼不紧不慢的叼起骨头三两下就吃完了,而走在后面的那头狼依旧紧跟不舍。我见状,连忙将担中仅剩的一根骨头向后面的那头狼扔去,只见它纵身一跃,用锋利的狼牙将骨头咬得粉碎。担中已是空空如也,可狼却像是没吃够,对我穷追不舍,还时不时发出凶狠的吼叫声。
我没有办法,只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拼命跑,想要将他们甩掉。我跑,它们便追,可我怎么可能甩得掉它们呢?我一直跑,一刻都不敢停下来,生怕一停下,便被狼生吞活剥。我跑得筋疲力尽,而后面的狼像是有用不完的力气,死死地追着我不放。正当我绝望之际,眼前出现了一座麦场,我便拼尽全力向这根“救命稻草”跑去。草场上堆满了草堆,我便顺势停下了脚步,缓了口气,见那两头狼追了上来,我便解下系在腰间的杀猪刀,高举起来,皎洁的月光照在我的刀上,刀刃折射出雪亮的光。我正准备与那两头狼殊死决斗,也许是被我的杀气吓到了,那其中一头狼,竟转身溜走了。于是,我与另外一头狼便僵持着,可是,没过多久,那狼竟仿佛睡着了,闭上眼,神情悠闲。“这可有点不按套路出牌啊”时间在那一刻仿佛已经静止,周围寂静得可怕。“算了,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我的心一横,拿起杀猪刀便向狼的头部劈去,随着狼的一声惨叫,狼头落地,狼命呜呼。正当我以为事情已经结束时,身后传来奇怪的声响,我快步向草堆后面走去,只见另一头狼,一头钻进草堆里,半个身子已经进去了,只露出狼尾和屁股,它全神贯注地刨草堆,浑然不知我已经站在它身后。我立刻拔刀向它的大腿砍去,突如其来的疼痛使它发出撕心裂肺的嚎叫,时不可失,失不再来,我赶忙在它身上补了几刀,狼血溅在我的脸上,我都顾不上,看着它慢慢停止了挣扎,我心里的石头才算落地。
此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前一头狼假装睡觉,是想让我放松警惕,后一头狼是准备挖个洞从柴草堆后面进攻,前后夹击。真是处心积虑啊,只可惜碰上一个宁可跟它同归于尽的我,它们的阴谋总算没有得逞!
我重新挑起担子,走在回家路上,不禁唏嘘感慨!
想起《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如果老虎想要吃掉你,你就一定要打死它!对老虎如此,对狼如此,对恶人亦如此!
《我上辈子是“张飞”》
“小张飞”——就是我,我就是“小张飞”秦名杨。为什么说我是“张飞”,以下这三点理由就可以让你心服口服!
NO1.我十分冲动。一有人说我哪里不好,我就会二话不说直接上去开打,管他三七二十一。直到对方向我求饶:“我错了,当时不该骂你的,求求你放过我吧,我上有老,下有小,你可不要再打了。”才停手。如果打不过也没事,反正打一顿就完事。虽然每次都是自己都被打得鼻青脸肿,但我还是不放弃,因为我的原则是只要有人说我,我就上去和他打一架。所以,我们同学看见我都会说:“看,是那个毛毛躁躁的‘小张飞’”。为此,我没少挨大人的“训”。
NO2.我太粗心了。以前,我一接到妈妈的任务就会对她说:“放心吧,我这一次保证完成任务。”虽然口头上这么说,但我粗心大意。所以,造成了很多让我失败的意外事件。比如,有一次妈妈让我去帮她拿一杯水,那时我想:“哎呀!这么简单的任务,我还会失败的话,那我真的要姓张了。”可是,我还真的失败了。因为我穿过客厅时绊在一只拖鞋上了,结果,场面是相当地狼狈啊!妈妈不但没喝到我倒的水,还帮我收拾残局,那一地的玻璃片可花费了她不少时间呀,真是“大意失荆州”!
NO3.我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张飞”。有一次,我和姑妈去鬼屋,我进鬼屋时,看见了一个“鬼人”,不过,我心里清楚,他只不过是戴了个面具。因为人形恐怖,再加上特殊的音乐,姑妈害怕得摔了一跤,慌慌张张的站起来拉着我就走。我却悠然自得地走到那个人的旁边,对他说:“大兄弟,你装成鬼累不累啊?”正当我以为他要吓我时,他居然点了点头,说:“小朋友,你胆子好大,都不怕我呀,我每天扮成这样也挺累的。”我姑妈看到了哭笑不得,别的孩子吓得“哇哇大叫”,而我居然还和他聊天。还真不愧是“小张飞”!
各位看客,怎么样?你们现在相信了吧,我上辈子一定是“张飞”!如假包换的“张飞”。
《张飞长坂坡吼死了谁》
夏侯杰死因分析
长板桥前,张飞孤身一人喝退曹兵百万,在这场较量中,曹军败退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夏侯杰死亡。
《三国演义》: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
看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夏侯*杰的死亡是个转折点,在夏侯*杰死亡之前,张飞的大喝虽然使“曹军闻之,尽皆股栗”,但是,曹军还能够不慌乱,不至于溃败。但是,在张飞再次大喝以后,一个新的情况出现了——“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夏侯*杰的突然死亡引发了连锁反应,“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于是,奇迹出现了,张飞孤身一人喝退曹兵百万。
可以说,是夏侯*杰的死亡成全了张飞的威名,那么,夏侯*杰为什么会突然死亡呢?由于我们无法得到夏侯*杰的尸体交由法医鉴定,所以,我们只能猜测夏侯*杰的死因。
死因一:夏侯*杰的胆子小,被吓死了。
夏侯*杰这个人一直没有什么名气,从来没有在战场上有什么表现,但是,他姓夏侯,很可能是曹操的亲戚,事发时他又在曹操身边。曹操为什么要把他带在自己身边呢?也许是因为他知道夏侯*杰不是打仗的料,但是,他不能容忍自己家的人那么无能,于是就带夏侯*杰上战场锻炼一下,由于己方占绝对优势,夏侯*杰只要跟在自己身边就不会有生命危险。但是,他没有想到,在刘备军队全面溃败的情况下,张飞还敢一个人拦住去路,于是他就去看了,夏侯*杰自然也跟着去。于是,胆小无能的夏侯*杰被张飞声如巨雷的大喝活活吓死了。
死因二:夏侯*杰有心脏病。
那么容易被吓死,很容易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有心脏病。他好歹还是个将领,士兵都没有吓死,他怎么反而被吓死了?
死因三:夏侯杰的马受惊了。
当时的情况是,夏侯*杰突然“倒撞于马下”,于是,现场立刻一片混乱:曹操赶紧往回逃,而操军兵将也全都逃跑。这个时候,谁还有心情去检查夏侯*杰是否“肝胆碎裂”?他们只不过是看到夏侯*杰突然“倒撞于马下”而已,“肝胆碎裂”完全是他们的主观猜测。
所以,有可能是夏侯*杰的马受惊了,也许马当时的动作不算很大,夏侯*杰骑术不佳,注意力又集中在张飞身上,于是他骑不稳马,一下子“倒撞于马下”。
死因四:夏侯杰女扮男装。
曹操好色,身边带几个女人也很正常。尤其是典韦死了以后,曹操吸取教训,再也不去乱找女人了,还是自己带几个算了。当然,在军队里,那几个女人还是女扮男装比较方便。所以,夏侯杰会出现在曹操身边。
死因四:当时夏侯杰只是吓昏过去。
吓昏容易,吓死难,我宁可相信他当时是吓昏了。
死因五:夏侯杰想上去和张飞单挑。
夏侯*杰听到张飞说:“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又看到别人都不敢动,心想:“出风头的时机到了”,于是,想催马上去打张飞,但是,由于心情过于激动,一不小心身体失去平衡,于是,“倒撞于马下”,现场一片大乱,他竟然被曹军人马活活踩死,别人还以为他是吓死了才“倒撞于马下”的。
可怜的夏侯杰。
闲着无事,胡诌几句。
《张飞的妈妈姓什么 张飞的母亲姓什么》
1.张飞的妈妈姓什么?
2.诸葛亮的妈妈姓什么?
3.周瑜的妈妈姓什么?
4.1到10,十个数字中,哪个最懒?哪个最勤劳?
5.三国里谁的轻功最好?
6.一个老太太买十只鸡为什么?
答案:
1.姓吴,吴氏生飞。2.姓何。3.姓纪,既生瑜,何生亮。4.一最懒,二最勤,一不做二不休。5.曹操,说曹操,曹操就到。6.喂什么?喂粮食也。
《张飞与曹操其实是亲戚:由抢亲所产生的奇特姻亲》
曹操和张飞是三国时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然而最近却有研究人员提出:这两个分处不同阵营的死对头竟然是亲戚!据四川《天府早报》报道,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沈伯俊近日透露出这一惊人发现。
“这并非奇谈,而是实实在在的史实。”潜心三国学研究20年的沈伯俊娓娓道来,曹操和张飞的亲戚关系是通过夏侯渊一家搭建起来的。
夏侯渊搭桥张曹成亲戚
曹操之父曹嵩,是东汉末期大宦官曹腾的养子,但他的本家却是夏侯氏。从血缘关系来看,曹操其实就是夏侯氏的后代,他手下的头号大将夏侯惇就是他的堂弟,另一员大将夏侯渊也是他的族弟。
沈伯俊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飞却成了夏侯氏的女婿。
据《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注引《魏略》,事情是这样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夏侯渊堂侄女、夏侯霸之妹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论起辈分来,张飞算是夏侯渊的堂侄女婿。曹操是夏侯渊的族兄,而张飞是夏侯渊的堂侄女婿,那么,张飞也可以说是曹操的堂侄女婿。不仅如此,就连蜀汉后主刘禅(张飞的女儿就是他的皇后),也算是曹操的隔房侄孙女婿。
《三国志》是最主要的考证工具
曹操和张飞的亲戚关系是如何考证出来的?沈伯俊说:《三国演义》是600多年前,罗贯中根据史实写成的小说,对曹、张亲戚关系的考证主要是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找到线索。《三国志》是最主要的考证工具。在曹魏集团内,夏侯惇、夏侯渊家族是尊荣无比的。所以,陈寿在写《三国志》时,干脆把夏侯惇、夏侯渊与曹仁、曹洪等曹氏宗亲合为一传,标名《诸夏侯曹传》。
至于罗贯中写作《三国演义》时,却完全没有涉及到这一点,不仅张飞之妻根本不曾露面,就是写到夏侯霸投奔蜀汉时,也没有顺便略作交代。对此,沈伯俊说:“这是一个难以索解的谜。不管谜底如何,我对此都感到惋惜。”
张飞字“益德”非“翼德”
根据沈伯俊的说法,张飞“字翼德”是一个习惯性错误,正确的说法应是“字益德”。
沈伯俊认为,文学作品描写像张飞这样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时,其姓、名、字都应该根据史书直录,不能任意改动。这与为了组织情节、塑造人物所进行的艺术虚构完全是两码事。《三国演义》为了塑造张飞的艺术形象,设计了许多精彩情节,这在艺术上是允许的。而改动人物字号,对塑造形象并无任何帮助,只会造成不应有的错误。沈伯俊分析,一些人可能是因为张飞名“飞”,便不顾史籍的明文记载,望文生义,擅自将“益德”改为“翼德”。
《张飞怎么死的:张飞的真正死因》
张飞怎么死的
221年,刘备称帝,张飞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
同年,刘备称为关羽报仇,东征东吴,张飞在阆中准备出兵会师江州。临近出发时,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谋杀,更带同其首级奔赴孙权,刘备闻得张飞都督有表,大叫:“噫!飞死矣。”后主刘禅时追谥为桓侯。其尸体躯干被埋葬在阆中,头颅埋葬在云阳,并分别建有张桓侯祠和张桓侯庙。
张飞的真正死因
有一天,张飞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次日,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入帐告诉张飞:“白旗白甲,一时无可措置,须宽限才可以。”张飞大怒,喝道:“我急着想报仇,恨不得明日便到逆贼之境,你们怎么敢违抗我作为将帅的命令!”就让武士把二人绑在树上,每人在背上鞭打五十下。打完之后,用手指着二人说:“明天一定要全部完备!如果违了期限,就杀你们两个人示众!”打得二人满口出血。二人回到营中商议。范疆说:“今日受了刑责,让我们怎么能够筹办?这个人性暴如火,如果明天置办不齐,你我都会被杀啊!”张达说:“比如他杀我,不如我杀他!”范疆说:“只是没有办法走近他。”张达说:“我两个如果不应当死,那么他就醉在床上,如果应当死,那么他就不醉好了。”二人商议停当。张飞这天夜里又喝得大醉,卧在帐中。范、张二人探知消息,初更时分,各怀利刀密入帐中,就把张飞给杀了。当夜,拿着张飞的首级,逃到东吴去了。
张飞是刘备手下的一员猛将,力敌千军,战功显赫、卓着。刘备先后封给他宜都太守、征虏将军、车骑将军、司隶校尉等要职。但张飞性情暴虐,对士兵动辄打骂,滥施鞭笞、刑杀,其下官兵对他怀恨在心。刘备常戒之:“此取祸之道也。”但张飞听不进刘备的告戒,依然故我,暴性不改,终于酿成杀身之祸。一次,刘备派张飞率兵万余攻打孙权,出征中,张飞的部下张达和范强把他杀了,持其人头投奔孙权邀功领赏。
张飞一生辗转沙场,出生入死,没有死在敌人的手中,而是死在自己士兵的刀下,真是可歌又可悲。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提起张飞,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粗鲁、莽撞”几个字。特别是当年,他在当阳长坂桥上的那声怒吼,竟吓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还使大将夏侯杰当场被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连桥下的河水也为之倒流”,可说是骇人听闻、刻骨铭记,千百年来不知震撼了多少代人的心,张飞自然就成为“粗鲁、莽撞”的代名词了。
由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刘备、关羽的形象都有具体的描述,惟独张飞的形象只字未提,因此这就给作者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有了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张飞是一个“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的人。因此戏剧舞台上的张飞,总是黑脸,胡子满面,一身黑衣服、黑头巾,连乘坐的战马也是乌黑乌黑的。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骄儿诗》中说:“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前一句指的就是张飞不但长得胡里胡气,而且性格也十分胡莽而粗率。
在《三国志平话》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说刘备得补县尉后,遭定州太守的有意刁难。张飞暴跳如雷,竟将太守与夫人、衙内兵卒全部杀个精光。待督邮赶到时,张飞不但给他当胸一百大棒,活活打死他,还将他分尸六段,将头挂在北门,手脚吊在四隅角上,尔后就与刘备、关羽一起领众到太行山落草去了……
《华阳国志》卷六对张飞的评论是“勇冠三军,俱称万人之敌”。还称张飞“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张飞的勇猛、粗鲁可想而知。
但是,嫉恶如仇、直率干脆、胸无宿物,这仅是张飞典型个性的一面;另一方面,根据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个善用智谋、细致入微,富有文士骚客的素养与气质的儒将。
张飞(?—221)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他少时拜王养年为师,王文武双全,教张飞学文习武,对他一生的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养年见张飞性格从小刚烈勇猛又粗莽不羁,就对他进行因人施教,天天要他拿着绣花针,把花线往针眼里穿。开始时,张飞拿着针,“大眼珠”对着针孔的“小眼”,不知如何着手,急得哇哇直叫。王养年就在旁谆谆对他说:“你有‘大眼’,针有‘小眼’,心里就是没有‘心眼’。作为武将,既要习武,也要学文;要勇冠三军,更要谋略过人,方能克敌制胜。”说后,他就手把手地教张飞,如何将线头捻细,如何屏住呼吸,如何“大眼”对着“小眼”,再加上一个“心眼”,“三眼相通”慢慢将花线穿过针眼。最后,王养年对他说:“心别急,今天穿不进,明天穿;明天穿不进,后天再穿。今后你无论办什么事,都要多长个心眼。”
从此以后,张飞就天天一人坐在房里苦练穿针本领,性格也逐渐潜移默化地变得安静起来了。使他一生养成了“小事粗鲁、粗中有细;大事有谋,谋略过人”的可贵品质。因此在他今后的军戎生涯中,不管是擒刘岱、释严颜,还是威震长坂桥、八蒙赚张郃等等战斗,屡建奇功,扬名三军,使常人刮目相看。因此,民间就有了“张飞穿针——粗中有细”的歇后语。
张飞粗中有细的特点,我们还从史册记载的许多事例中可见一斑。张飞在任古城阆中县令时,碰到有两个妇人为抢一个孩子来击鼓告状。张飞升堂后细察,一位妇人长得纤弱文静,泪流满面,从内心中表现出十分痛苦的样子;一位妇人彪悍骄横,面目凶狠。二人在堂上吵闹不休。张飞沉思良久后,佯作烦躁,对二妇人说:“本官作主,你二人就在堂上各执小孩一臂,谁能将小孩拉过去至对方,我就断谁为亲母。”二妇人见说,立即奋力争抢起来,一时间小孩痛得哇哇大哭。纤弱妇人见状,恐伤小孩筋骨,就边抢边放边让;悍妇则拼其全力,毫无怜悯之情。师爷见状,示意张飞快快叫停,认为此举不妥;忤作也急忙斥责悍妇放手。张飞见此,立即怒斥悍妇:“你不顾小孩死活,全无亲情,怎为人母?”然后,转身对弱妇道:“争抢小孩,亲情所系,母子关系真相大白,小孩断与亲娘。”师爷、忤作连连叹服:“奇招!奇招!”
公元215年,曹操命大将张郃领兵三万进攻西部的岩渠(今四川渠县),时任巴西太守的张飞率万人迎击。两军在岩渠相持了五十余天总不见胜负。张飞突生妙计,故意引敌进一条狭窄山道。然后,率精兵绕道到敌后方发起突袭,敌人“前后不得相救”,顿时被打得昏头转向,张郃仅带十余残兵弃马而逃,十分狼狈。此仗张飞用智大获全胜。
就是当年长坂桥上的那声怒吼,只要我们细加分析,也可看出,其中无不渗透着张飞的足智多谋与沉着冷静的本性。据《三国志》记载:刘备战败后,张飞身边仅有二十多名士卒,他通过长坂桥后,首先将桥板拆毁了,曹军即使赶到,也一时过不了河;然后他命20名骑士在桥后树林中来回奔跑,扬起滚滚尘埃,疑似有万马奔腾的样子。自己则怒目横戈,立马于河边大喝,威迫对方:“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百万曹军赶到河对岸时,苦于一时无桥板过河,又见桥后林中尘沙滚滚,怕中诸葛亮的计策,只好忍痛撤退了。
我们知道,如果单凭张飞的那声吼,哪怕是吼破了喉咙,也是不可能惊住正在乘胜追击中的曹军威势;曹操要是知道面前仅是粗莽张飞的一则蝇头小计,并非出自诸葛亮的老谋深算,他也一定会设法乘胜打过长坂桥,活捉张飞的。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他还是中了张飞的小计。至于张飞的吼,竟惊得大将夏侯杰肝胆碎裂,倒于马下,而且连“桥下河水也为之倒流”,这些纯是文艺作品与民间传说中的夸张言辞,我们大可不足为信。
张飞与刘备、关羽三位异姓兄弟,长年征战分离在外,平时只能以书信沟通关系。为了保证通信安全,张飞每次写完信,总要在常人不注意的字里行间用针打个小眼,然后滴上一小点墨水作暗号,这习惯只有他们三兄弟知道。一次,张飞致信关羽,约他攻打曹军一个据点,不料途中信使被曹军擒获,供出张飞滴墨作暗记的做法。曹操大喜,立即将信内容作了更改后,也滴了墨记派探子送给关羽。关羽接信后,只见墨滴不见针孔,知道这信是假信,立即杀了信使。事后关羽叹曰:“二弟人虽粗鲁,但精细过人,内中奥秘,惟我独知。”
关于张飞的长相,最近根据考古发掘,也有了新的定论。据《成都日报》报道,2004年中国文物部门在四川简阳张飞营的山上,发掘出一个石人头像,高约四米,宽三米多。据当地人说,这是唐代工匠为纪念张飞,在他当年驻军的“张飞营”山上雕刻的,石像还原了张飞原来的真面貌:慈眉善目,耳长唇厚,脸上没一根胡须,是一个面如美玉、神采飞扬的美男子。另据史学家考证,张飞膝下有两个女儿,先后都嫁给了后主刘禅为妻。根据遗传学的观点,女儿能当上皇后,父亲的相貌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张飞也许是一位英俊的父亲。如果张飞像《三国演义》描写的那一副样子,他的女儿还能成为皇后吗?
据《三国志集解》等史书记载,张飞一生还能写得一手好诗,并精于绘画、书法。我国著名学者邓拓在他的《燕山夜话》一书中,有一篇《由张飞的书画说起》的文章,其中说到北京出版社在印刷发行《标准习字帖》的《编后》中说:“张飞被列为了武将中的一位书法家。”南北朝时代梁陶弘景的《刀剑录》中也说,张飞初拜新亭侯时,曾命匠人炼赤朱山的铁铸成一刀,刀上铭刻“新亭侯蜀大将也”,这几个字,就是张飞亲书的。当年,张飞在八蒙山大败张郃以后,很兴奋,当场曾以石代纸,书写了《八蒙摩崖》(又名《张飞立马铭》):“汉将张飞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立马勒石。”《三国志集注》一书认为,这句话是张飞当场提笔书写的。今陕西歧山县博物馆收藏着张飞这幅手书碑的原拓本,字体、大小都与史载吻合。碑刻共22个字,用笔丰满遒劲,气势刚健凝重,充分显示了张飞的个性与风格,不失为一幅难得的张飞书法佳作。明代卓尔昌编写的《画髓之铨》中也记载:“张飞……喜雷美人,善草书。”
从以上历史资料,我们足可看出,历史上的真实张飞,虽然骁勇威猛,但不一定粗率横莽,他能武能文,具有文士的素养与气质,实为一代可爱的儒将!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张飞有个客观而中肯的评论,说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爱敬君子”,说明他性格中有文雅、细腻、具有文士素质的一面;“不恤小人”,则表现了他秉性粗莽、急躁的另一面。也正因他“不恤小人”,对下属横蛮,最后招来了杀身之祸:
公元221年,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发兵远征东吴。张飞在阆中准备出兵与刘备会师于江州。但就在临出发的前夜,张飞在醉卧中被部将张达、范强乘机杀害。他们割下张飞的头颅,准备投降东吴,向孙权邀功请赏。但刚走到云阳,忽听东吴与蜀已议和,慌乱中就将张飞的头颅弃于长江中,各自分头逃命去了。究其原因,张飞的部将之所以会在大战前夕叛逆,就是因为张飞平时对部下多打骂,“不恤小人”,引起他们的极度不满,最终造成悲剧的发生。
后来,张飞的头颅被云阳的渔翁捞起,葬云阳,建张飞庙供百姓祭奠;因张飞是死于阆中的,阆中群众仰慕张飞的忠勇,葬张飞的身躯于阆中,也建张飞祠以示纪念。因此,历史上就有“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