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温度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0-02 10:08:42
《一支笔的温度》
常听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我总觉得,真正的感恩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偿还,而是把他人给的温暖,悄悄传给下一个人 —— 是忘带笔时递来的支援,是淋雨时撑起的伞。
早读课结束,老师宣布:“去完厕所回来做课堂练习,成绩记平时分。” 教室瞬间炸开锅,有人叹气,有人窃窃私语。我收拾桌面时伸手摸笔盒,指尖却只触到空桌洞 —— 笔盒落家了!离测试只剩十分钟,喊家人送根本来不及。我急得脸颊通红,汗珠顺着鬓角往下滑,攥着衣角不知如何是好。“喏,我多带了一支。” 胳膊突然被轻碰,同桌把一支黑笔悄悄递来。笔杆握在手里暖暖的,像久旱遇甘霖,我的慌乱一下子散了。
后来一个午后,放学时惊雷炸响,豆大的雨点砸下来。我拿出常备的伞,却见小李站在教学楼门口皱眉:“早知道听奶奶的,这下要成落汤鸡了。”
看着他手足无措的样子,我忽然想起那天的自己。我撑伞走过去:“我带你去传达室等家长吧。” 小李愣了愣,笑着跟上。雨打在伞面上沙沙响,两人挤在一把伞下,却一点也不觉得挤。
原来感恩从不需要壮举。一支笔、一把伞,都是日常里的温柔。把收到的温暖传出去,这份轻轻的心意,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动人的纽带,让平凡的日子满是温度。
《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孩子》
窗外的阳光散进屋中,手中的屏幕同眼睛一起闪烁起来。可是太阳带来的温暖已将答案以热量传递,我是如此独特的存在。在信息纵横交错、人工智能变革发展的时代,我愿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孩子。
那时是初春,父母的惊叹声风一样拂来:“这人工智能果真了不得!”没想到一个APP竟然有如此大用……跟着感叹声,我将信将疑地望向这片AI编织的广阔深海。
果真让人感叹。情感、生活、科学、新闻,眼前似乎是一个无所不精的学者。闲暇之余请它作文,念看曾经风靡的“AI没有情感,不会创新”的言论,似乎也终于在那5秒内生成的精妙文字里丢失了话语权。博物馆确实是历史的归所,可巷陌街角亦有时光的印痕。我在AI挥笔写就的传统文化类作文前出神。大胆的遣词造句,令人惊喜又惭愧。我索性打开社交媒体,好奇其他人的看法。有热衷于AI文字创作并盛赞其伟大的,有热情诵读AI生成文字的,也有利用AI大肆科普却不搜证的……我在惊赞之余,却感到肢体发凉。是春寒,还是忧心?
心中存着问题,不觉间已漫步在楼下。风狂舞起来,帮天空把问题向我抛来:人们创造了这样伟大的工具,难道最终会连自己的工具都不如吗?DEEPSEEK一类的AI,它的创作依然要被戏称为“尸块拼接”吗?春风又刺来,穿透了我的大脑,却引我心绪流向更高、更无奈的远处——既然如此,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小区楼下孩子们的笑声又把我拉回现实。笑声飘向天际,忽然感觉从未见过这样的明媚蓝天。阳光从云层间落下来,金黄色流淌在皮肤上,从手臂的毛孔浸渗下来,化作温暖的波,在心头漾开时引发一阵震颤。在暖意的流动里,我好像触摸到了属于生活、属于阳光、属于存在的答案,我愿拥有爱与温度。
温度投向生活,洞见AI时代里人类的浪漫。我们何其幸运,得以去感受、去爱、去表达。我们可以拥抱一阵拂过的风,可以聆听一场骤至的雨,可以感受一缕降下的阳光。我们把这份激动化作文字、画作抑或歌谣,于是有了创作。我有温度,因而立于多彩的世间讴歌幸福,而非在黑暗与冰冷里计算字句。
温度洒向价值,激起思考的波浪,窥见AI诞生下属于我们的存在。人是创造与使用工具的动物,我们的存在早已在地球上刻下烙印,又怎会为自己所生产的工具所动摇?AI无论是奔跑的机器、仿生人,还是屏幕上深思的聊天框,都不为动摇我们的价值而来。我有温度,因而能在没有温度的算法字符里,看见这个世界的美好可爱。
温度投向自己,燃起一腔热血。在这个时代,身处百年之变局,我们应如何在风险与机遇中走向未来?唯有爱,唯有激情,唯有温度与思考。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孩子,用AI与爱开展未来!
《母爱的温度》
那天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地面,树叶在阳光下卷了起来。知了在树上吵闹地叫着:“热热热!”
我和往常一样在上着画画课。我习惯性地伸手去拿水杯,却扑了个空。定睛一看,水杯竟忘带了,想到还有三个小时的课程,我不禁焦急万分。
没有水时,我热得不行,都不专心上课了。我东张西望:为什么?这连空调都没有一个?我热得嘴唇干裂,汗水如泉涌般不断流下,仿佛身上挂满了小小的瀑布。我正东张西望,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妈妈穿着防晒衣,戴着一个头盔,全身裹得严严实实的,面带微笑地站在教室门口。
她笑眯眯看着我。我好像看到了唯一的救命稻草一样。妈妈向我走过来,帮我拧开瓶盖。为我倒了一些水,温柔地说:“儿子,渴坏了吧?快来喝水。”说着把水递给了我。我接过水,一咕噜就喝下了大半瓶。一股沁人心脾的冰凉渗入心底。可是妈妈的手热热的,她摸摸我的头说:“慢点,慢点喝。别呛着了。”
妈妈看我把这瓶水喝完了,又问:“你还渴吗?”又从包中拿出了一支水塞给我的手上,看我出了那么多汗,还抽了几张纸给我擦了擦汗。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眼眶不禁湿润了。妈妈轻轻挥手,温柔地说:“快去上课吧,记得多喝水哦。”我看着妈妈离去的背影,她的背上全部被汗水打湿了,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妈妈,您的爱就像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您的爱就像一股暖阳温暖了我的日子。哦,您的爱也像一杯蜜糖甜润了我的人生。
《重游方塔园》
周末的多云天,温度恰到好处,正是出游的好时机。正当我犹豫不决该去哪里玩时,前天老师的推荐突然闪过脑海——方塔园。瞬间,我脑海中浮现出幼时游览方塔园的模糊记忆,那时的景象已不甚清晰。于是,我迅速联系了几个好友,决定重游故地,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
抵达方塔园,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涌上心头。看着门楣上“方塔园”几个大字,我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从东大门进入,首先迎接我们的是花坛中盛开的小花,它们娇艳欲滴,仿佛在向每一位游客展露笑颜。
再往前走,那座以黄色为基调的方塔赫然在目。它原名崇教兴福寺塔,但人们更习惯称它为方塔。这座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的塔,总高达67米,共分为九层。每层塔角都悬挂着铃铛,每当微风拂过,铃铛便叮当作响,似乎在诉说着它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说中,常熟的虞山是神牛所化,而方塔便是拴住神牛的桩。如今,它已成为常熟的地标性建筑。
方塔园有“三宝”:方塔、古银杏和南宋古井。在欣赏完方塔的雄伟后,我们转向了那口南宋古井。这口与方塔同时建造的古井,深达5.7米。井栏由整块青石雕成八角形,古朴敦厚中透露着端庄凝重的美感。
紧接着,我们开始寻找那棵古老的银杏树。当我亲眼见到它时,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棵高达20米的古银杏,主干胸径超过2米,枝繁叶茂,宛如一位忠诚的士兵,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园林。它的叶子如同绿色的玉扇,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人们扇去炎热。据说,这棵树的树龄已逾800年。
除了传统的“三宝”,我认为方塔园还有第四宝——那便是古银杏旁盛开的木绣球。从远处望去,木绣球花如同飞泻的瀑布般壮观;走近细看,重重叠叠的花瓣组成了一个个巨大的花球,宛如一幅精美的中国画。许多游客都选择在这里打卡留念,与木绣球花共度一场浪漫的约会。
当然,方塔园的景点远不止这些。名人馆、碑刻博物馆等也值得一游。漫步在园中的长廊里,每一寸土地、每一砖一瓦都似乎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方塔园的美,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这里的每一处景色都让人流连忘返。我爱方塔园,更爱我的家乡常熟。这次重游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乡的魅力和文化底蕴。
《我懂得了信任的温度》
清晨的窗棂外,麻雀在枝头跳着唱,月季半开的花瓣上沾着露水,像藏了星星。我坐在书桌前翻旧物,一只木盒里躺着两支钢笔,笔身都是磨砂黑,笔帽上的银色夹子泛着淡淡的光,乍看几乎一模一样,却像两个标点,在记忆里圈住了一段沉甸甸的往事。
思绪忽然被拉回那个雨天。天空像被浸了水的灰布,雨丝斜斜地织着,打在教室窗玻璃上,晕开一片模糊的水痕。老师站在讲台上,指尖敲了敲黑板:“今天的测验很重要,必须用钢笔作答,大家检查一下文具。”话音刚落,同桌小林就慌了神,手在书包里翻来翻去,脸涨得通红。她转过来拽我的袖子,声音带着急:“广哥,借我支钢笔好不好?江湖救急!”
我看着她眼里的恳求,摸出笔袋里那支常用的钢笔——笔身被我磨得有些光滑,是生日时妈妈送的。犹豫了一下,还是递了过去:“记得还我啊。”她连忙点头,指尖接过笔时微微发颤,“一定一定!”
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过,小林匆匆把钢笔塞进我笔袋,说了句“谢啦”就跑了。可整个下午,她的座位都空着。放学时我问班长,才知道她中午突然发烧,被家长接走了。雨不知何时下得密了,豆大的雨点砸在伞面上,砰砰作响。我攥着伞柄,心里七上八下:她会不会忘了还笔?那支笔虽然不贵重,可握着写作业时,总觉得带着妈妈的温度。
第二天我到教室时,晨光刚爬上讲台。我的桌角放着一支钢笔,崭新的,笔帽上的塑料膜还没撕,旁边压着张便签,是小林清秀的字迹:“广哥,谢谢你的钢笔。我要转学啦,家里出了点事,来不及当面说再见。这支新的赔给你,很抱歉……”
我捏着那支新钢笔,笔身凉丝丝的,却突然想起昨天她接过我那支旧笔时,小心翼翼的样子。原来她记着的,记着承诺,也记着这份临时借来的信任。我跑去办公室问班主任,老师说小林爸爸工作调动,一家人今早已经走了。
窗外的天渐渐暗下来,街灯亮了,橘黄色的光透过树叶洒在书桌上。我把两支钢笔并排放回木盒,旧的那支被我磨出了温润的光泽,新的那支笔帽上,仿佛还留着小林放下时的轻响。
忽然明白,信任原来真的有温度。它藏在“我借你”的爽快里,藏在“我会还”的笃定里,哪怕只是一支小小的钢笔,哪怕分别来得猝不及防,那份被认真对待的心意,却像冬日里捂在掌心的暖手宝,能焐热好长一段时光。
现在每次写字,我总会想起那个雨天。信任从不是轰轰烈烈的约定,就是你肯把心头在意的东西交出去,而对方,会小心翼翼地,替你护好那份在意。这温度,不炽烈,却绵长,像钢笔尖落在纸上的字迹,安安稳稳,落在心里。
《光的温度》
教室的窗棂被晨光镀上了一层薄金,我正埋首于书本的丛林里。一阵脚步轻响,我抬起眼来,看见阳光斜斜地落进门口——陈老师正抱着一摞作业本走进来,光线便在她肩头跳跃、流淌。那一刻,她仿佛披着一身柔和的曦光,将清晨的暖意也一并带了进来,悄然融化了教室里清冷的空气。
初识陈老师,是在一个同样阳光温煦的下午。她俯身察看我的作业,笑容里盛满了暖意:“这里可以再琢磨一下,你很用心呢!”她的指尖点着纸面,阳光恰好穿透窗格,笼住她微曲的手指,那动作轻柔得仿佛怕惊醒了什么。窗外的光线斜斜铺展在桌面上,像金色的河流,将她的侧影与纸页上工整的字迹一同染得明亮而温暖。
然而期中考试后,我攥着满是红叉的试卷,独自坐在角落,世界仿佛沉入一片灰暗的冰湖。试卷上鲜红的数字如荆棘刺痛眼睛,连窗外透进来的光也仿佛失去了度。正当我几乎要被这沉重的失落吞没时,陈老师无声地在我身边坐下,她的手指轻轻抚平我揉皱的试卷,声音柔和得如同耳语:“错处是台阶,不是断崖。”她逐题分析,指尖在纸页上滑动,阳光此刻穿过玻璃窗,重新温柔地铺满桌面,也静静包裹住。
她沉静的侧影——那光仿佛有分量,重新悟暖了我渐凉的心房。
后来我升入初三,陈老师却因调职要离开我们。临行那天,她递给我一本旧书,封面上印着斑驳的阳光图案。我捧着书立在教室门口,望着她身影沿着走廊远去,长长的光路在她脚下延伸,像是用光铺就的告别的路。那背影最终融进走廊尽头明亮的光晕里,如同夕阳沉落山峦,留下满世界的金晖。
那本旧书如今静静立在我案头。每当阳光再度穿过玻璃,轻轻吻上泛黄的书脊时,我总会记起她指尖的温度和声音里的暖意。原来真正的光并非只来白太阳,更源于那些曾以生命之火点亮过我们的人——他们倾注的暖意,早已化为灵魂深处永西沉的太阳,纵使岁月流转,依然在心最深的角落,持续地散发着柔和而坚韧的微芒。
《《菌儿自传》读后感》
合上《菌儿自传》,指尖仿佛还残留着菌儿告别时的温度。高士其先生以生花妙笔,赋予冰冷细菌以灵魂,将生命科学化作引人入胜的旅程,颠覆了我对生命的认知。
“菌儿”以第一人称,引领我踏入身体的精微宇宙。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躯体,竟是如此壮阔的生命舞台!在血液奔涌的河流、肠道蜿蜒的峡谷、口腔温暖的庇护所内,无数微小生灵正上演着无声却磅礴的史诗。跟随菌儿穿梭于幽暗肠道,在免疫细胞的“天罗地网”中腾挪,我感受到生命深处永不停歇的脉动与交锋。显微镜下曾面目模糊的微生物,骤然拥有了呼吸、性格与悲喜——它们不再是“病菌”符号,而是活生生的共生伙伴,是生命之网不可或缺的丝线。
这份认知,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下,带给我震撼与抚慰。当恐惧如薄雾笼罩,感官被外界隔绝时,“菌儿”的身影却异常清晰。它让我“看见”体内亿万沉默的盟友:它们在肠道深处、黏膜屏障上,日以继夜构筑防线,与入侵者搏斗,竭力维系平衡。这亿万生命的协同奋战,汇成无声却磅礴的力量,支撑我熬过病痛。我恍悟:这具看似“孤岛”的躯体,内部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微生物王国”。原来,我从不孤单。
最令我心灵震颤的,是书中揭示的生命平衡的深邃与脆弱。高士其先生借菌儿之眼,映照出生命共同体无言的默契。微生物不仅是潜在的入侵者,更是沉默的守护者。菌儿在肠道建立的“微生物乐园”,奏响了一场恢宏的共生交响。每种细菌都有独特的声部,共同编织着生存的生态乐章。然而,这场交响乐精妙而脆弱。新冠的经历让我痛切体会:一次病毒入侵、一场抗生素风暴,甚至长期焦虑与不良饮食,都可能如巨石投入湖心,瞬间打破平衡,让和谐陷入杂音——菌群失调,防线崩溃,病痛随之而来。这“乐园”并非坚不可摧的堡垒,需要我们以理解、敬畏和科学的态度去呵护。我们自身,正是无数微小生命栖居并守护的家园,它们的安宁,正是我们健康的基石。这认知带来虔诚的谦卑与敬畏——对生命精妙的惊叹,对万物依存法则的顿悟,以及对守护共生平衡责任的觉醒。
合上书页,内心已然不同。高士其先生以童趣文字完成的,是一次伟大而温柔的启蒙。他让我懂得,真正的科学精神是怀着深沉爱意去理解与拥抱万物。那肉眼不可见的微观宇宙,同样蕴含着生命的尊严与价值。“菌儿”教会我以更谦卑、包容、审慎的目光审视自身,理解我们与所有生命——无论多么微小——那割舍不断的血脉相连。
从此,每一次呼吸与脉搏,都仿佛有无数细小而坚定的声音在体内低语。那是一个精密共生宇宙的运行,是生命在低吟关于平衡、依存与和谐的古老箴言。感谢《菌儿自传》,它在我心中种下的不仅是科学种子,更是一份对生命整体性的深沉认知,以及守护共生奇迹的责任感。这认知与责任,将指引我以谦卑宽广的心胸,珍视每个瞬间,拥抱彼此交融的生命奇迹,努力成为体内那亿万盟友——那无声却伟大的生命协奏曲——忠诚的守护者。
《红尘温度高二作文1500字》
红尘温度高二作文1500字
那一年琳达作为交换生在北京求学,人生地不熟,生活非常不易。她咽着血付了三个月价格不菲的房租后,囊中已是所剩无几。琳达一个异国女孩“北漂”远比想象中的艰辛。她租的房子在我家对门。她很热情,邻里街坊的很快就熟悉起来,我与她年纪相仿,又会说英语,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
白日里我和琳达各自去上学,倒也没什么。最怕到了晚上,她租的屋子面向公园,写作业时公园里广场放歌的声音总是让她不堪其扰。她曾多次向我诉苦,说她最近要期中考,学业压力大极了,学校活动还很多,都要她回家做,更让她难过的是,在北京她的朋友很少,没有什么人可以说知心话,每天晚上外面公园广场里唱歌的声音让她烦躁的只想尖叫,恨不得扑在床上蒙上被子狠狠哭一场。我听了心里颇为难过,只好劝道:“琳达,不如出去走走?”琳达无奈,只好点头。
我与她手挽手漫无目的地闲逛,不知不觉就进了公园。我随意道:“琳达,既然已经进了公园,不如去看看那些广场歌手吧!”琳达点头应好。我们走到一进门不远处的小广场时早已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一大群人。我和琳达本默默的立在最后,后来琳达似乎是很喜欢这样有趣活跃的活动,她边拉着我往前挤边对我说这很像她家乡的一种街头表演,不同的是人比她家乡的多。我很高兴琳达对这种活动感兴趣,也颇有兴味的陪着她一起听,一起打节拍。一曲毕,琳达用外国姑娘独有的热情大声叫好,高声欢呼。
广场正中留着长发的男歌手冲她用力挥手,高声说谢谢,还颇礼貌地走到我们面前,笑容满面地和蔼问道:“我漂亮的姑娘,请问你愿意听我为你唱一首歌吗?”这时我才看清,这男歌手六十岁上下,一头乌墨长发在脑后梳成发辫,黄土色的面容上是风霜吻过的痕迹,唯有一双眼睛明亮闪烁,在暗夜里仿佛是天上成双的北极星。琳达不解其意,转头看向我。我用英语将那广场男歌手的意思转达与她,她脸红扑扑的`,高兴地不住点头。那男歌手绽开一脸和善笑容,走回广场正中,拿起麦克风,温柔地、声情并茂地唱了一首《Danny boy》。我知道这是琳达家乡的民歌,我转头就看到琳达泪流满面,思乡的泪水决堤汹涌。那男歌手唱完时望着琳达,动情地说道:“漂亮的小姑娘,一个人在外国生活不容易,要鼓起勇气,好好对待自己。”我将这句话翻译给琳达,琳达已经哽咽得说不出话,我代她向那男歌手道谢,“她向您表示感谢,今天是她的生日,她说她很喜欢您送给她的这份生日礼物!”那男歌手笑容更甚,用麦克风向在场的所有观众呼吁道:“我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是一位外国小姑娘的生日,她没法回国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过生日,我们齐唱一首《生日歌》送给她作为生日礼物,祝她生日快乐好不好?”广场上的人潮顿时沸腾活跃起来,那男歌手拿起麦,领唱道:“Happy birthday to you.”广场上的人们受了感染,一起合唱《生日歌》。
这时琳达早已抱住我哭的不能自已,我亦是热泪盈眶。歌声久久不息,尾声中那男歌手向琳达走来,将腰间佩戴的景泰蓝钥匙坠解下来放到琳达手心里,温柔地说:“漂亮的小姑娘,祝你生日快乐!希望你每时每刻都可以像这个小瓷娃娃一样,永远微笑!”我向琳达转达了男歌手的话,琳达紧紧拥抱住了那男歌手,广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阵高过一阵,直把琳达抽噎的哭泣声淹没。我静立在人群中已是满面泪痕,嘴角却上扬微笑。
后来每次琳达回家时,虽然外面嘈杂的声音不曾减弱分毫,可我却分明看到琳达静静伏在案前用心学习。我默默给琳达端来一杯牛奶,却不想腾腾热气钻进了我的眼眸。我听着窗外嘹亮的高歌声,心中感念:那广场男歌手善意的一首歌成为了一个异乡姑娘灯塔般的希望。他的一腔善良成为了这滚滚尘世间最有热度的温暖。
【红尘温度高二作文1500字】
《人生的温度高一作文》
人生的温度高一作文
近来心中颇不宁静,那天放假,就想去爷爷家走走。
当清晨第一缕光透过云层射入窗内,当地面被照得温暖发热,空气中氤氲着太阳的温度,爷爷从内室走出,手里抱着一个铁盒,银白的包装纸夹杂些许凉意。他撮了一点茶叶放入玻璃杯中,倒入滚烫的热水,一股水汽缓缓升起,蜷缩的茶叶,上下翻滚着。
当茶叶尚未完全舒展,支一张躺椅在院中,爷爷静坐着,脸对着太阳,任凭太阳微熹的温度烘着他红润的脸颊,他微眯双眼,嘴角带着笑。咿咿呀呀的戏腔从他手里银红的收音机中传来,那老猫倚在爷爷脚边,也在享受着阳光的温度,爷爷嘴角的弧度似乎弯得更大了。玻璃杯中的茶叶经过滚烫的热水浸泡,终是绽开嫩叶,在水中起伏翩跹。他呷了一口,美滋滋地叹了声“舒服”。
哼唱着小曲儿,爷爷扛着锄头带着饭盒,背对着温和的天,开始一天的劳作。
爷爷眼神好,只需瞟一眼便知杂草所在之处,他笑说多亏了这双好眼,才能在村里那么多姑娘中间挑中了我奶奶。我笑他乱讲,他却坐在田埂上津津有味地咀嚼着饭盒里奶奶给他准备的菜,笑而不语。
田埂上空淡淡地飘着菜香,像是戏曲儿般萦绕回环地婉转而过,饭盒里的食物仍是原来的温度,就像是爷爷和奶奶当年的感情一般,虽不及当时的热烈却未曾逝走一丝暖意。
这世上本没有温度,有了人便有了温度。我突然发觉我长久以来寻求的那份温度似乎隐隐约约涌上心头,可满腔真情欲语却忘却了,如退潮的海水,心头的丝丝暖意渐渐冷却,只剩微凉。
傍晚,阳光渐凉,橘色的天透着些许暖意,倦鸟归巢,爷爷也要归家了。满载一篮子的果蔬,他脸上带着笑意,口中“嘿哟”连连,像是那一篮子的东西有几十斤似的`。突然身后铃音响起,他转头一看是熟人,便一声“哟!”就算是问好了。但他明知挡了人家的道却不往旁边靠,反而拦在小路中间硬是塞给人家一个瓜,人家还没来得及反应,他嘴里道着“送给你们尝尝鲜”,转身就走了,仍旧哼着小曲儿。
我笑他空热情,指不定人家不领这个情把瓜随手一丢心里还嫌你烦呢。
爷爷放好锄头,看着我意味深长地说:“街坊邻居都知道我在这瓜上花了多少心血,决不会做出这种事来。凡事你要想着别人的好,刚刚那老伯帮我搭过瓜棚,我记着,打心底里谢他。人的心中若是没了人情冷暖和人间善意,那还叫什么人?”
呆愣着,静静地思索了半晌,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久寻不觅的温度渐渐涌上心头,如喷泉般喷薄而出,一直以来寻找的人生温度其实就在灯火阑珊处。放知足常乐在左,置友爱和睦在右,满载一背包的浓浓爱意踏上人生的征程。学那茶叶,历经滚水浸泡终展嫩叶;学吾爷爷,历经沧桑的晚年仍能悠悠然,热情地面对一切。
茶茗的温和,心境的温润,心怀的滚烫便是人生的温度。
想到这儿,近日心中的繁杂烟消云散,心情也宁静了。
【人生的温度高一作文】
《灵魂的温度高一作文》
灵魂的温度高一作文
“外公,什么时候才能到家呢?”
“快了,囡囡再坚持一下哦。”外公捏紧了我的小手。凛冽的寒风里,冰冷的风毫不留情地舔拭着裸露在空气中的皮肤,针扎一般地疼。但隔着厚厚的手套中,我仍然能感受到外公传递给我的温暖,那是我在寒风中唯一的依靠——他掌心的温度。
小时候,爸妈无暇管我便把我带到了外公家。外婆腿脚不方便,照顾我的重担就压在了外公的肩上。
外公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庄稼汉。粗心的`他怎么会照看孩子呢?更别说哄孩子了。早上踩着晨曦走出家门,回来吃早饭顺便把我也捎上。到了田埂上,就把我搁在那儿,叮嘱一句:“囡囡自己玩哦,阿公要种田。”然后头也不回地扛着锄头下地了。我那时甚至觉得外公爱他的田地胜过爱我。
小孩子总是不安分的,东跑跑西蹿蹿免不了会有磕磕碰碰。空旷的田野很安静,每次我一摔跤或是碰到哪儿了,那“哇哇”的叫喊总是如一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激起一阵涟漪。我总是可以看到高大消瘦的外公从田埂上慌慌张张地跑过来,沾满泥巴的两只大手在同样溅满泥水的衣服上蹭两下,然后轻轻地抱起我,用粗糙的指尖轻轻拭去我脸上的泪水,一边摇一边笨拙地哄我:“囡囡不哭哦,不哭,告诉阿公哪里摔疼了?”那双大手暖暖的,有让人安心的味道。虽然每次回家外婆总是嗔怪外公:“你啊,帮我们家囡囡弄成小花猫了。”我还是喜欢被他抱着,喜欢他用沾满泥水的手亲昵地揉揉我的脸,哪怕每次都是小花猫,我也喜欢他那样握着我的手,把他的关心他的心疼他的体贴用掌心的温度传递给我。
外公手很巧,他还会用细细长长的竹篾编一些小玩意儿,像是小蚂蚱、小蜻蜓这些。我有时会好奇地凑上去,东摸一下,西摸一下。没打磨过的竹篾很锋利,一不留神就被划破了手,我当然忍不住这点疼痛,又开始“呜呜”地哭。外公像是条件反射一般,一听到我哭就立马放下手里的活,紧张地抱着我,大手在我耳朵上捏捏又轻拧我的鼻子:“又怎么了,哪儿又弄疼了?来,阿公帮你看看。”于是,我的小手就被他包在大手里,那样亲近的温暖竟会让我感觉不到疼痛。
如今,我再也触碰不到外公那暖暖的温度了,但我时常想起他听到我哭时丢下锄头就来抱我的那双手,想起他轻轻揉我的脸时那指尖的疼爱,想起他始终温暖的掌心,仿佛到现在那温度还停留在我的身上,用那满满的爱温暖着我,告诉我:他一直都在。
【灵魂的温度高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