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论及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3:55:43
《论“小人”》
日常生活中的“小人”,常有文章论及。近来读史,对政坛“小人”颇有感触。
恩格斯曾说过:旧唯物主义“把历史人物分为君子和小人,并且照例认为君子是受骗者,而小人是得胜者”。《东周列国志》有诗云:“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位贤。”由此看来,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产生以前,由于人们不知道历史发展的内在原因,往往把君子观是唯心主义的。
尽管这样,不可小视“小人”对社会对事业的破坏作用。
何谓“小人”,虽无确切的定义,但“小人”必是品格卑鄙之人。司马光云:“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小人”未必无才,但德行肯定不好。按司马光的分析,“才德兼亡”的愚人尽管想作恶,但因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足够的阴谋诡计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力量来逞凶施暴,就如恶虎生翼,他的危害格外大。
“小人”为“利”而行,以政求利,求利必贪。“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了“利”,“小人”言行丑陋,卑鄙无耻。春秋时,吴国的伯为厚礼而为越王勾践帮忙,蒙蔽了吴王夫差而使越王免遭灭顶之灾,以至后来吴国为越国所灭;战国时,赵国的郭开为重金而与秦国的奸细勾结,出卖赵国的利益,并除掉秦的强敌、一代名将李牧;三国时,西蜀的黄皓接受魏国的贿赂设计破坏大将军姜维的军事行动,等等。上述“小人”都是挖自家墙脚,不惜出卖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来换取个人私利,历来为世人所唾弃和不齿。
无一例外,“小人”都是嫉贤妒能之辈。“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小人”为了自己私利,总是容不得别人,以排挤、打击陷害别人为乐事为能事。他们自己没有本事、能耐,又不肯哈腰干活,但只要你干得比他好,只要你比他行,他就要你“不好”、“不行”,这是“小人”们的宗旨。秦昭襄王时,范雄见秦、赵长平之战后大将白起屡立大功,几近灭赵,就献计于秦王阻止白起攻赵,又设反间计离间白起与秦王的关系,使威震敌胆的白起死于秦王之手。至于靳尚等人陷害屈原、庞涓陷害孙殡、李林甫口蜜腹剑笑里藏刀专门整人等都是“小人”阴暗心理的充分表露。人们对屈原等一身正气的历史人物永远敬仰和爱戴,而对那些“小人”无比赓翩“小人”又都是些阿诀奉迎、背本忘义之徒。他们之所以能在政坛站住脚跟,阴谋屡屡得逞,是因为此辈最会溜须拍马,“上”说什么他就说什么;“上”喜欢什么,他就迎合什么,故而受宠。据《梁书》记载,朱异靠阿诀奉承梁武帝竟居权要之位达30多年。此辈也擅长见风使舵,见机行事,反复无常,毫无人格可言,一身媚骨,看谁有用,就千方百计去献媚靠拢,频送“秋波”;看谁失势,便一脚踢开,即使栽培过、提拔过甚至危难之际帮过自己忙的,也毫不客气。戊戌变法时,谭嗣同等改良派上了“小人”袁世凯的当被出卖而走上断头台的事已熟为人知。而秦桧在这方面的“才干”恐怕鲜为人知。史载,秦桧刚刚从北方逃回朝廷时,人们都怀疑他是金国的奸细,唯独老宰相范宗尹“尽破群疑,力荐其忠”,使他干上了礼部尚书,他便紧跟范宗尹。但当他发现皇帝与范宗尹意见有分歧时,他马上反戈一击反对老宰相,结果是老宰相丢了官,秦桧却当上了宰相。秦桧也曾猛拍另一个宰相赵鼎的马屁,使赵鼎由“素恶桧”逐渐变为“深信桧”,并力荐他。但秦桧掌权后,又寻找一个机会在皇帝面前整了一下赵鼎,逼得赵鼎绝食自杀了。不必说秦桧后来陷害岳飞,单就此事看,这“小人”真是可恶到了极点!
“小人”最可怕之处,还在于他们善于“包装”自己。他们是“变色龙”、伪君子。明明灵魂Q靛却貌似谦和;本来行为污秽却道貌岸然。因此,“小人”最不易被人识破,最易形成气候。王莽便是这样的一位。王莽平时靠伪装好学、谦虚、有礼博得了大司马王凤和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好感,登上高位。为了夺取政权,博取口碑,他装得清廉勤俭;他杀死本不当判死罪的亲生儿子,显示自己“道德至善”“修身齐家”;他散发私产救济灾民;他坚辞不受皇帝赐给他的肥田以示自己天下为公等,但这一
切统统是假的。当时机成熟后,他的丑恶嘴脸便充分暴露了:打击异己,残杀政敌,毒杀皇帝,逼临朝执政的王政君交出国玺,自称皇帝,对天下横征暴敛。窃以为,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大善大伪,耍权术最为成功的“小人”之一。
综观历史,“小人”实乃社会之毒瘤,国家之蛀虫。“小人”毫无正气可言,“小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逆流;“小人”得志,事业受损。“为政之要,唯在得人”,选人用人,须严防“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