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末尾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2:22:33
《春节末尾,新年伊始——元宵节》
节日的传承总是如此神奇,每逢农历正月十五,那一轮圆月高悬,便是中国人共聚一堂、欢度元宵节的时刻。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喜庆的氛围,热闹非凡。
元宵,就是这个节日的主角,那圆润的形状,象征着团团圆圆、满满幸福。每逢这个节令,便是元宵在家家户户煮制的时节。清香四溢的汤水里,浸泡着香甜软糯的元宵,端出来,便是一碗碗诱人的甜蜜。家人围坐在一起,把碗里的元宵夹起来,一口咬下,甜蜜溢满口腔,更是家庭团聚的象征。
华灯初上,璀璨的灯火点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绚丽的彩灯,勾勒出繁华的街景,闪烁的光芒仿佛诉说着节日的喜庆与美好。千姿百态的花灯将童话世界搬上了现实舞台,巨龙盘旋、凤凰展翅,精美的手工艺术展现着民族的智慧与美丽。人们络绎不绝,穿行在花灯之间,拍照留念、欣赏赏心悦目的灯景,新年的气象就这样充分地呈现在花灯之下。
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一大习俗。夜幕降临,聚集在一起的人们围坐在桌前,拿起笔墨,摩拳擦掌地准备着。一张张灯谜贴在灯笼上,或幽默、或俏皮,或含蓄、或直白,这些灯谜考验着人们的智慧,也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除了这些传统的活动,元宵节的庆祝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如舞狮表演、民俗表演等等,每一种活动无不让人心驰神往,期待万分。
元宵节,是一种春节末尾的留恋与祝福,在这个充满温暖与欢乐的节日里,人们共同感受着这份浓浓的情谊,用心呵护着这份珍贵的记忆。让我们欢度元宵节,共享团圆的时刻,留下美好的回忆,在这明亮的月光下,共同期盼着未来的美好。
老师点评: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人们庆祝春节的末尾,用点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各种民俗活动传递新年的喜悦,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们充分地感受团圆的幸福与美好。
《医生真美作文350字》
在2019年末尾,马上就要过年了。许多人提着大包小包坐着飞机,乘坐火车往家里赶。本来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春节了,可是在湖北武汉突然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许多人在回家途中就莫名其妙的被感染了
就在这时,许多医生告别了家人,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自愿前往一线与病魔做斗争。就连我们的大医学家钟南山爷爷也乘坐高铁去了武汉。他说道:“把最危险的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吧!”
在与病魔做斗争时,有的医生在救治病人的同时也被感染上了新冠,甚至被感染后不幸去世。但这依然没有动摇医生们坚定的信心。
转眼,三年过去了,通过医生的不懈努力,我们战胜了疫情,新型病毒也从此灰飞烟灭。
他们虽然十分平凡,但他们又十分伟大,他们虽然其貌不扬,但他们在我们心中依旧十分美丽。
做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没有医生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们难道不应该向他们学习吗?难道,他们不是最美丽的人吗?
《一次演讲比赛》
转眼间,2021年已经走到了末尾。这一年,我们和祖国一同成长,有梦想成真的喜悦,也有不期而遇的温暖时光。这一年里,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也迎来了百年华诞,让我最有感触的还是那一次演讲比赛。
这一天,我穿上深海蓝色的礼裙,白色的连体丝袜走入了礼堂,呵!同学们打扮的好不漂亮!主持人大声说:“第30号选手上台!”只见,我的同班同学“汤圆”,走上了台,在他认真的演讲过后,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我真为他高兴。主持人“可可”走上台,说:“下一个31号选手请上台……”慢慢的,32号、33号、34号!到我了,自信的我镇定的拿起话筒,大步的走上台,动听的音乐响了,我说:“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我声情并茂的讲着:“穿越血于火的历史烟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分钟,二分钟……讲着讲着我自己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慢慢地,我的心已经飞向了那个满是苦难的中国。终于结束了,台下静静的,什么声也没有,过了一会儿,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激动的心,终于平静下来了。
有一种感功,叫“中国红”,有一种骄傲,叫“五星红旗,有一种深情,叫我爱你!中国!”
《拔河输了》
冬季三项进入了末尾阶段。拔河比赛一天一天地临近了。
经过一个中午的仔细筛选,黄老师选出了20名选手。选手们个个都生龙活虎,摩拳擦掌,准备着下午第一课的比赛。而没有被选上的同学们则当上了啦啦队,我恰恰就是啦啦队里的一员。
当下午第一课的上课铃声响起时,操场上挤满了学生。跑道上躺着一条条毫无生气的“大蛇”,其实就是粗绳子,中间绑了一条“蓝领带”。当校长一声令下之时,体育老师吹响了哨子,初赛开始了。
有的选手用尽力气往后坐,有的选手带着绳子往后跑,有的选手如一课小松树,站在那儿纹丝不动,有的慢慢地后退着,有的一脸坚毅地向后使劲拉长绳。龚蔡阳干脆把绳子绕在了腰上。可也许我们经验不足,导致对手猛一拉绳,“蓝领带”就奔向了对手的队伍。我们班的选手们纷纷涨红了脸。
不久后又进行了第二轮比赛。我们的选手吸取了上一轮的教训。这次,人人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把绳子往后狠劲拉,“蓝领带”不断地转移方向,像一个迷路的孩子。为了赢得比赛,双方的选手们几乎趴在了绳子上,将绳子使劲往自己队伍方向后拖,蓝领带犹犹豫豫地一会儿往我们这边移动两下,一会儿又朝对手那边移动两下。我们啦啦队在声嘶力竭的吼叫着,我也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希望我们班能赢。两边的选手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战线前方的几个顶将都把绳子搭在了肩膀上往后扛了。可是这时候的“蓝领带”还是不动声色地站在那里,考虑着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双方都快将绳子扯断了的时候,它才作出了选择,开始行动了。不过是在往对手那边走,我们最终惨败而归。
许多同学都流下了悔恨和伤心的泪水。他们鼻子抽拉了一大下,眼皮慢慢闭上,最后几乎成了一条细缝,然后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在假草地上,使得“草色”变深了。我却没有流泪,我在干嘛?我在思考失败的原因:
我们准备不如对手充分。
我们的选手动作可能不对,应该是没听老师话的原因。
我们目前的水平赶不上对手。
我们一定会好好练习,包羞忍耻,卧薪尝胆,明年可以再战!
《就诊》
挂号处有一条长龙,他站在这条长龙的末尾,既来之,则安之,排队吧,他想。
渐渐地,他做了龙身、龙头。可是,“不挂了!”窗口被一块木板“呕”地堵上了。
他先是一愣,随即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把伸出的那只手又收了回来。他一看手表,果然十一点半,快下班了。他没有不高兴。来晚了么—他想。
他不想吃饭,他觉得肚子还不饿。于是,他就继续站在那里,两只脚不停地原地倒换着。后来,他觉得困极了,就把身体靠在那个小窗台上。
按号就医,还是排队。
这一回,他排在最前头。他把挂号单、病例放在大夫的桌子上,然后坐在走廊里的长椅上,徐徐地掏出烟盒,打开,抽一支点燃……
刚上班的大夫们相互打着招呼,不紧不慢地穿上白褂,戴上口罩,把听诊器在脖子上挂好。
开始就诊。
“二号,周惠。”大夫叫道。
“嗯?怎么一开始就叫二号呢?”他有些不解,“莫非是这周惠捣了鬼,把她的病例放在我的前面去了。唉,你在前面就前面吧!没关系,能等一中午,再等几分钟算什么。”他继续眯起眼睛抽烟。
不一会,“二号”看完出来了。他急忙站起身,正想进去,只听大夫叫道:
“三号,刘奇。”
他感到蹊跷,想进去问个明白,却见那个“三号”早已进去了,便停住脚步。“也罢!“他叹口气,又坐下了。
“四号,毛小红。”
过了四五分钟,他听大夫这样叫道,这一次,他简直糊涂了。他推开门问道:
“大夫,为什么不叫我呀?”
“你?”大夫抬头看了看他,嘴角露出了一丝笑,说:“为什么要叫你呢?”
“为什么?我是第一个来的呀!”
“第一个来的又怎么样?”大夫索性把脊背朝椅子上一靠,摘下眼镜,边拭边说。
他是从来不容这般奚落的,但这时,他却没有发作。他竭力克制着自己,继续问:
“您不是按号叫吗?”
“是的,本人正是按号叫。”
“那怎能没有我呢?我是‘一号’呵!”
“不是本人没叫,而是叫了你没反应!对不起。四号,毛小红。”
“不,不不,”他有点着急,“刚才,我虽然困极了,闭着眼睛,但我是注意听着的,压根儿没叫‘一号’,我是‘一号’。你只叫过‘么号’吧?”
“什么?难道‘么号’不是‘一号’,不就是你吗?”
“这……”
“这……”
他被噎住了,许久,他才说:“那么,现在请你给我看看吧?”大夫脸上掠过一丝笑意,然后道:“看来你真有病,请坐。”
“敢问阁下怎么啦?”
“我……‘一’疼。”他实在忍不住了。
“‘一’疼?什么乱七八糟的!”大夫大惑不解。
“如果‘么’就是‘一’,那么‘一’就是‘么(腰)’,尊敬的大夫,我腰疼。”他用手在腰间按了按。
“你……”大夫醒悟,极不友好地问:“你到底想不想看?”
“不想看,我能来这吗?”
“真没见过你这样的病人!”大夫凶起来。
“也真没见过你这样的大夫!”他也凶起来。
《飞在最末尾的大雁》
五千米长跑赛结束了。我扶着小华浸透了汗水、散发着热气的疲惫的身体,在跑道上慢步走着。小华是这次长跑赛中飞在众雁之尾的大雁。看着他身上那用手一拧就能拧出汗水来的蓝色背心,那仿佛被火烤过的还热供烘的手臂,和微微颇动着的大腿,刚才比赛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男子五千米长跑是学院这次田径运动会上一项考验意志的运动项目,十分引人注目,当女播音员用清脆的普通话告诉观众五千米长跑赛即将开始时,起跑点处立刻拥满了观众,形成了一堵厚厚的人墙。人越来越多,人墙越聚越厚,我使尽了吃奶的力气好容易才挤到小华面前。这时,运动员们巳进入了各自的跑道。我刚想叮嘱小华几句,裁判员已用拖得长长的然而又十分严肃庄重的声音发出了口令:
“各就位一预备一”喧闹着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人们的心一阵紧缩,都屏住了呼吸,静待着那一声清脆的枪声。运动员们就象一支支满弦的箭,只要一松手指就可以飞出去了。
枪响了,“箭”飞出去了。跑道上立刻传来了“喳喳”的有节奏的脚步声。观众们哗地一声爆炸似地分散了。我看着运动员们跑远去的背影,心里在为小华使着劲:“加油,小华!.只要跟死前面的,就会胜利。”
两圈跑完了,小华明显地落后了。我冲着他喊:“喂,小华!跑上去跟紧第一个,不要太紧张。喂,听见了吗?”他抬抬手过去了。
我希望小华得冠军,真的。他是个怪人,你别看他对人总是那么冷冰冰,有时还常常使人下不了台,可是他那坚韧的性格,每每在我的心中激起波涛。虽然和他才相识几个月,他却成了我的好朋友。有一天上晚自习回来,我鞋也不脱地爬到床上,刚想休息一下。他突然冲我吼道:“下来!你……把鞋脱了生”我吓了一跳,心想又没踩你的床,千嘛这样?但我还是照做了,虽然心里不高兴。可是这家伙还不肯罢休,又命令我将睬脏的铁梯揩千净。唉,他就是这样使人扫脸。为这,我给他起了个绰号—“老牛筋”。
“加油里加油!”“超啦!”“别放松他!”人们鼓劲声将我惊醒。我一看,小华被远远地抛在后面。“这饭桶,平时不是那么熊嘛!”我暗想。当他跑过来时,我着急地鼓动他:“快呀!小华,你怎么啦?把牛劲使出来嘛!”
他的嘴咧了咧,似乎想笑,但只是用手拍了拍大腿。
《附中教我读书做人》
20世纪最后一年的末尾,我们北京师大附中“老三届”的几百名同学欢聚在母校,共同商讨纪念校庆!00周年的大事。刚一迈进会场的门口,我就看见一位身材瘦小但精神熨铎的老师—杨子坤。我忙跑过去向老师致意,老师亲切地握着我的手,直呼着我的名字。近四十年了,老师的记忆还那样好,真是让我感叹不已。看着他那热情的笑容,听着他那仍显浓重的南方口音,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初中时杨老师教我们的政治课。
那是1962年,我们上初二的时候,杨子坤老师教我们读毛择东同志的著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当时杨老师年纪轻轻,风华正茂,讲起课来津津有味,只是他的口音实在让我们有些吃不消,并且,《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部伟大的著作,对于我们这些才十四五岁的孩子来说,也确实显得深了一些。幸好杨老师不是单纯地灌输,而是引导我们如何去读书,教我们抓住重点,学写读书笔记。尽管我们仍然有些借借佳懂,但是完成作业还是很认真的。写一次,老师就讲评一次,而且是以表扬为主。谁受到表扬心里都乐滋滋的,学习热情日渐高涨。记得有一次老师提到了我,大致是说我对“认清中国的国情,即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这个观点进行了分析,有一定的理解,说明用心读书了等等。说真的,何谓“认清国情”,不要说当年,就是现在已经年过半百的我,仍然感到难以说清楚。但是当时老师的一番肯定,却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甚至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来,还有一股莫名的激动。原因何在呢?
其一,老师教给了我如何读书。经过老师的点拨,我似乎意识到,学习不能只靠听老师讲课,而要学会自己读书。读书时既不能死抠文字,也不能面面俱到或浅尝辄止,而应该抓住主要论点,进行深人思考。可能就是从这一刻起,加之此后各位老师的多方引导,使我逐渐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并且受益终身。由于“文革”和其他原因,我没能进人正规大学学习。但是中学时期受到的教育促使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自学,最终拿到了在职研究生学历,而且我自认在学习中没有自欺欺人的行为,因为我要的不仅是文凭,更重要的是知识和本领。每每回想起这些,我都十分感念母校良好的校风,感念杨老师以及各位老师的教海,使我们身离学校后仍能够以社会为大课堂,不断地从实践中汲取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成长。
其二,老师教会我如何做人。虽然初中时我并不懂得什么是“国情”,但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对中国国情深人精辟的分析,以及杨老师富有激情的讲解,仍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在附中的几年又不断到工厂、农村和部队锻炼,“文革”的上山下乡,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使我们对国情有了一点了解。由此,考虑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的观点逐渐在我的心中明确起来。虽然我工作的范围很局限,但是“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的道理同样是适用的。当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时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甚至在个人利益方面要付出一定代价,但是在附中时学到的做人的道理和务实的精神,却使我无怨无悔。
风风雨雨几十年,也许杨子坤老师早已忘记当年给我们上的那一课,但是它在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它使我的思想从混沌转向清晰,它伴随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