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合为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5:45:31
《文章合为时而著》
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这样一段名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著。”意思是说,无论写诗作文,都是有感而发,反映现实生活的。
诗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比如《诗经》中就有很多歌颂劳动场面的诗句,如《伐檀》就是反映了他们砍树运木头的生活现状。李白说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反映生活的真实,才是作文追求的最高境界。
生活是作文之源。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数不胜数的歌咏山水风光的名诗。仅在我们安徽境内,他就写了《独坐敬亭山》、《铜官山醉后绝句》和《望天门山》等三首“山诗”。一天,他乘船从长江顺流而下,在安徽当涂境内,有两座陡峭的山峰临江而立,像两扇大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李白产生了灵感,他一边饮酒,一边吟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苏轼是宋代豪放派诗人的代表。中秋佳节,在皎洁的月光下与朋友饮酒,抬头仰望那深蓝的天空被一轮金黄的圆月照亮,不禁诗情大发,挥毫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豪情万丈的诗句。如果不是他从赏月中得到感悟,就不会有这首《水调歌头》了。
两位诗人的实践告诉我们,写作是离不开生活的,只有扎根在生活土壤里,诗歌这棵大树才会根深叶茂。
不仅诗人的作品离不开生活,就是我们学生的作文也是这样,浮在上面,脱离生活,作文这朵小花就会枯萎。
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校园秋景的周记作文。我们天天在学校,熟视无睹,就凭空相象,写了一篇作文糊差事。待作文本发下来时,我们才发现上面只有日期,没有分数。正当我们疑惑不解时,老师将拍的一组校园照片上传到PPT上放给我们看,铺满金黄银杏树叶的小路;黄绿参半蓬松的草坪;院中盛开的菊花;树枝上红如火焰的枫叶;水中枝枯叶卷的残荷……
老师问:“这些景物,大家观察到了吗?”
同学们一个个低下头,默不作声。原来,秋天的校园多姿多彩,美不胜收,只是我们没有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
生活是作文之源。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美文。
《文当合为时而著》
“文当合为时而著”,从这个角度来说,文章颇像一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惟其如此,才会有《资治通鉴》之类。然而,这种反映并非机械、自然的,而是带有文作者主观上的对反映对象的或取或舍、或添或减、或藏或露。否则,将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人手。试想,如果我们写一群像,用笔时对人物逐一精雕细琢,文章就会臃肿累赘;仅作一般介绍,读者就会印象淡薄。可谓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其实,不只群体,即便写个体,也有个事无巨细,如何斟酌的间题。 明人李东阳曾题画云:“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
确实,倘若把每片竹叶毫发不爽地堆到画面上,一定不甚像话;简洁地画上数叶,却能从中感知到满堂风雨的清冷凛冽。这几笔是用一当十、凭少总多、以简驭繁之生花妙笔。绘画如此,作文亦然,也要以神来之简笔驭纷杂之繁笔。原形毕露的形而上自然、昭然若揭的依葫芦画瓢;是一种文字领域的大排档,名副其实的“街谈巷议”之流。 以简驭繁,浅层次地说,是个详写与略写的间题。 有某同学者,以(瞧我们这一班》为题,写了一篇侧重于写人的章。由于它有别于以某一事件表现一个人的品质,或以若干事件体现} 个人相互关系的文章,是在刻画群像,于是首先进行整体上的概括! 写:“高的高,矮的矮,胖的胖,瘦的瘦”,有条不紊地描绘出一班天真1 泼、富有上进心的中学生形象;接着进行局部上的具体详写:“那走在] 前面的就是我们班长。
一班之长,在班里算得上一个一品官了。不过,7 一品官可不好当,学习忙,工作又多,有时看到自己成绩不理想,真想; 挑子。可是静下来想一想,班长还得当,学习呢,再挤时间叹。这就是刁们班长的脾气。难怪他既是我们班的好指挥,又因成绩优异而连获两II 校奖学金!你一定注意到那个瘦瘦的戴眼镜的,文质彬彬的男同学二吧!你也许会猜:学习是尖子,体育不怎么样,给你猜对了,不过,‘体予不行’已成为他的‘历史,。上学期,经过奋斗,他的体育成绩终于由不2 格而跃过75分的大关,这在当时,简直成了我们班爆炸的新闻……”仑人既有浑浑轮廓感,又有纤纤细节意;就像一边领略丹青的写意,一无欣赏国画的工笔。
《时代色彩》
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元九书》中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了诗文必须为当时的现实而作。 一篇好的议论文,总是以正确的观点,有的放矢地对客观形势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剖析,它所议论的,它所分析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倾向问题,人民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或者是一般人所忽视的却又是极需人们注意的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的作文,也要关注时代风云,关注改革发展,关注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
杂文虽属文学一族,但大多杂文是以思辩、议论见长,即可列人议论文的行列。它有新闻现实性、时代性的特征。鲁迅称它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要求它照出“时效的眉目”,强调杂文对社会生活反应的快捷敏锐。 当然,谈时代色彩,也非只写重大问题,从中、高考作文题来看,命题更贴近生活。
从考生生活实际出发,着眼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并向写社会生活倾斜。写这些生活同样离不开时代.同样应具有时代色彩。
《我为“花甲子”》
据古文记载:天干和地支依次组合为60年,故称60岁为“花甲子”,简称“花甲”。其实60岁的代称并非“花甲”一个。《论语·为政》中有:“六十而耳顺。”人们便又以“耳顺”作为60岁的代称。
我见过步履躇呀的屏弱的花甲老人,也见过鹤发童颜、精神塑砾的60岁老人。在我的脑海中,60岁的概念,从定义走向现实又变得模糊起来。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遥远未来的美好憧憬。
人的一生便是一个编织和实现大大小小梦想的过程。现在,找在18岁时编织我60岁以后将要去实现的梦想。
当我60岁时一定要身体健康,因为这对我实现梦想很重要。我的梦想是我晚年的事业—我希望在一个还没有学校的山村作一名“先生”。山明水秀,书声朗朗的书院,是我桑愉之年最理想的栖息之地。
中国社会进人老龄化的速度超过了人们的预侧。但是,一个社会进人了老龄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历史的车轮便停滞不前了。人生也是如此.成了老人,并不意味着进人了生命的风烛残年。老人同样可以充满活力,同样可以雄心勃勃。60岁,我开始着手实现新的梦想,晚年的事业会成为我生命的新的起点。一切才刚开始呢!我又怎么会老呢?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科技、文化、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国家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开展了“希望工程”等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现代科学思想远未普及,特别是我国一些偏僻、贫穷的山区.往往成为一些迷信、愚昧活动滋生的土壤。讲求风水、结冥婚等一系列封建迷信思想还在愚弄着那里朴实的山民,腐蚀着新的一代。开发一个地区,首先要开发这个地区的智力。我托不起一个山村,我甚至托不起一个山民,但我相信,爱和知识能够撑起擎天巨木,嫩起生命的火花。知识的力量,重山峻岭拦挡不了,深沟险壑掩埋不了!
“冷冷水云问,静听松雪声”。
当我60岁的时候,早已习惯了推门面山、出门爬坡的山村生活。我坐在一群活蹦乱跳的山村孩子们中间,他们叽叽喳喳地问,我滔滔不绝地讲。我要告诉他们,知识并不都像哥德巴赫猜想那般深奥、玄妙;知识是空谷幽兰、冰山雪莲,只要是山里的勇者就一定能够采摘到它们。
“教学,是人类的精神和生命在一种文明层面上的代代递交。”“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知识能潜移默化人们的内心.熏陶人们的气质品性。我之所以要在年老的时候至真至诚地教书育人,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日落西山,小山村沐浴在晚故那柔和、温馨的桔红之中,我双臂揽着自己的学生,深情地道一声“夕阳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