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不动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4 08:09:05
《从灰姑娘穿水晶鞋跑不动谈起高三作文》
从灰姑娘穿水晶鞋跑不动谈起高三作文
两则趣闻,颇值得寻味。
其一,英国莱斯特大学的一些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认为如果童话里灰姑娘穿着水晶鞋,很可能无法在午夜12点的时候从王子身边逃走。通过计算水晶的承重能力和鞋子的受力情况,鞋后跟不能超过1.15厘米,否则鞋跟就会折断。而无论是在童话书的插画还是在电影里,灰姑娘的鞋跟看起来都不止这么矮。该研究报告发表在莱斯特大学《物理学专题杂志》上。
其二,日本京都一名大一学生高桥晃太郎着手研发“无声吸管”,希望饮料快喝完时不会发出“嘶嘶”的声响。在经过不断试验后,大体上达到不发声的效果。但高桥晃太郎表示将继续研究,希望有一天可以在电影院里毫无顾忌地喝果汁。
上述两个故事虽然互不关联,但有一点类似——都被认作“无用”的研究。很多人觉得水晶鞋是魔法变的,把精力放到虚幻的内容无聊且可笑:有些人认为用吸管喝东西的体验就是如此,为什么不去做更有意义的研究?
不过,看似仅仅浪费时间的研究,却也折射了一种对于科学精神的追求。其实,法国文豪巴尔扎克就曾在另一个层面上质疑过水晶鞋——他觉得《灰姑娘》可能在故事口耳相传时混淆了两个关键词:在法语版本中“玻璃”很可能是同音词“松鼠皮”的误读,不排除灰姑娘穿的是松鼠皮制成的鞋子。如此这般求真,不能说是绝无意义的'。
很多看似“无用”的研究,未必真的无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曾论述过“无用知识的有用性”。他认为,整个科学史可以证明,有益于人类的大多数伟大发现,都是由满足好奇心的愿望所推动的。谁能笃定地说改良吸管的技术,不可能给生活其他方面带来改变?很多人去日本购物,都会兴致盎然地带回些液体创可贴、衣物免洗喷雾等新奇物品,因为这些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可谁又想过,这些用品的研发是否也曾被视为“无聊”之人的“无用”之举?
值得欣慰的是,这些研究者们并不孤独。在英国,有人运用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对圣诞老人的飞行速度和年龄,对哈利·波特的猫头鹰是否可以握住“光轮2000”飞天扫帚等开展了研究计算;在日本,高桥晃太郎的大学通过研究补助的方式,对他的“无声吸管”创造给予鼓励。
培育创新人才离不开求真和探索精神,也离不开社会的包容和支持。如何挖掘研究动力,减少科研浮躁,培养“好奇”精神,值得人们好好思考。未来世界是充满无限可能的,而看似“无用”的很多研究,都在认知、实践层面拓展着我们生活的宽度与广度,给未来注入绚丽的色彩。
编辑提点:关晓星
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时,曾有人问:“这有什么用?”法拉第回答:“一个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处呢?”不到100年,“新生的婴儿”已经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巨人”。由此可见,“有用”与“无用”,绝不是评判事物的唯一标准,对科学研究来说,尤其如此恰如文中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的论述,正是对好奇心的追求,对所谓“无用”知识的研究,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程。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些对“无用”真相的探索,如果每一件事都是瞄准了实打实的利益去做,人类会错过多少精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近几十年更是迅猛异常,在这样的环境下,对所谓“无用”“奇葩”的研究,少些功利性的嘲讽,多一份理性与耐性,我们便会有不一样的判断。
【从灰姑娘穿水晶鞋跑不动谈起高三作文】
《包含不动的成语,带有不动的成语》
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19个关于包含不动的成语,带有不动的成语及解释。同时列出分开包含“不”字和“动”字的成语。
[不动声色]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原封不动] 原封:没有开封。原来贴的封口没有动过。比喻完全按照原样,一点不加变动。
[纹丝不动] 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
[文丝不动] 一点儿也不动。
[文风不动] 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
[神色不动] 神色:神情。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
[雷打不动] 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决不变更。
[岿然不动] 岿然:高峻独立的样子。象高山一样挺立着一动不动。形容高大坚固,不能动摇。
[寂然不动] 寂:寂静。寂静无声,一点动静都没有。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昂昂不动] 昂昂:气概轩昂的样子。形容目中无人,十分傲慢的样子
[按兵不动] 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以下成语分开包含“不”字和“动”字】
[不可动摇] 形容极其坚定、牢固。
【以下成语分开包含“动”字和“不”字】
[动不失时] 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动荡不定]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动荡不安]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一动不如一静] 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变动不居] 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
[百动不如一静] 指多动不如静待有效。
《坚持不动250字》
“不许动!”妈妈对着我大声叫道。我要量体温。体温计刚一插进去,我就觉得嘴巴很疼。真想把它拔出来,我刚想拔就被妈妈发现了,“不许动!”
温度计是含在嘴里的呀,为什么身体不可以动呢?我要去洗手。我抗议!那也没有用,因为温度计在嘴巴里,我不能说话。
我又想拉小便,便走向厕所。妈妈看见了,又说:“不许动。”我原本想问:“为什么?”可是,我却含含糊糊说成了:“梦能呢?”“别说话,站住,不许动,过一会就好了。”我又把“忍不住”说成了“能呢梦。”哎!妈妈到底听得懂还是听不懂啊?
时间快要到了,妈妈过来了,“该拿出来了,站直了,嘴巴张大,我要拔了。”我张大嘴巴,温度计掉到了地上。“为什么张大嘴巴,温度计都掉下来了啊?”“这是你说的。”最后,我还被妈妈骂了一番。幸好体温计没摔坏。
不许动,虽然说这只是几分钟,可对于我来讲却似过了一年。
《蹲是600字》
北有巨鹰,三年不动,力量满则一飞冲天;南有猛虎,九日不出,蓄势盈则一击必中,蹲,是一条通往既定之道的必经之路,更是一种面对暂时人生失意的姿态。
蹲,是能化解失意的良药。
贬谪,是无数有志之人的苦楚。穿着一身“蓑衣”的东坡先生撑得一叶轻舟向我们行来。蹲,正是他面对失意找寻的方法,审视自己的内心,往内心深处扎下“旷达”的根。正是如此,仕途上的失意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失意并没有销蚀他为民向上的心。
如果不是他的“蹲”又怎能看到“大将东尽浪去”的气魄?如果不是他的“蹲”,又怎能品道“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优雅安然?让我们的内心也蹲下来,慢慢扎根直到找到出路。
蹲,是能缓解屈辱的信念。
他是勾践,现在却仿佛是一个农夫。非其亲种则不食,非其妻所织则不穿。成王败寇,输了战,便是要付出屈辱的代价。在这时,他“蹲”下了身,却是经过了百般的思考,舔尝苦胆,拼命努力,正是“蹲”的过程给了他坚定地信念。蹲一时,便是他时的一雪前耻。
正是他的“蹲”,才迎来了洗刷耻辱,再创新高地结局。泰戈尔说:“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没下重要的障碍”,目让我们把思想“蹲”下来,让这有些难耐的过程将我们的信念把持的更坚定。
蹲,是能透过苦难的光芒。
《我忘不了的那个人作文700字》
狂风吹不走,时光载不动,我已将她放在心中。
一一题记
生活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只是擦肩而过,有些则会让我记忆深刻。
她不高不矮,身材匀称,有着一张圆圆的脸蛋,让人喜欢。一双明亮的眼睛中荡漾着善良和智慧,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
她让我忘不了,因为她热爱“三尺讲台”。记忆中,她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事情而请假,生怕耽误了我们的学习。有一次,她因为腰痛几乎站不起来,本来可以请假,让别的老师帮忙代一节课,但她却撑着腰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我想她肯定是不放心我们,放不下“老师”的工作。那一天,我暗暗地告诉自己,一定要认真学习,不能辜负老师。
她让我忘不了,因为她心中有大爱。对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同学,她千方百计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习,只为不让一个人掉队。她总有奇思妙想,假期给我们安排各种特色作业,只为我们全面发展。关掉办公室最后一盏灯,披星戴月回家的那位又是她,只为及时解决繁琐的事。她做事总是亲力亲为,就是一头铁牛。一个月前的运动会,为了准备班级的集体项目,她每天都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陪着我们一起练习,甚至亲自做示范,次次累得满头大汗……
她让我忘不了,因为那日渐弯曲的背。记得有一次,我去她的办公室请教问题,看见她正左手扶着腰趴在办公桌前认真备课,专注忘我。当时我不禁鼻子一酸,想对她说一句“您歇一歇!”
她就是我们最爱的车老师,一位让人佩服、让人尊敬的普通老师,一位在娄底家喻户晓的“最美教师”。她虽然十分严厉,但是一颗心都扑在我们身上,指引着我们,关爱着我们。她就像一支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了他人。这位无私的老师,让我永生不忘。
我们寻梦而飞,却压弯了你的脊背。
《假如》
假如我变成一个小天使,
当妈妈走不动的时候,
我会背着妈妈到她想去的地方。
假如我变成一棵大树,
当大自然空气混浊的时候,
我会释放许多新鲜的氧气。
假如我变成一名警察,
当世界上出现许多坏人的时候,
我会把他们统统抓起来。
假如我变成一名科学家,
当人们生活感到困难的时候,
我会传授技术,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世界增添许多欢乐,
让未来变得更加美好。
《吾之志》
人俱志也,有志者好之,但光有志不动者,为不善也。
吾之近志为入公办班,欲臻斯道必出行与汗,吾决定先从语取,阅读,多摘佳词佳句,多赋诗名言,基构,修文。英及利语也,术数则多背日公式多计,此乃宜之。
远未欲愈,但欲人意之大学,有一适吾工作,即可。然而事亲必孝,此乃吾之志。
《军训的磨练》
“全部给我以俯卧撑姿势保持不动,动的加一分钟,听到了没有!”教官怒气冲天,鼻子都气歪了,脸气得如同即将消失的太阳,大声地对我们喊道。
天气十分炎热,不亚于最热的“三伏天”,许多人不禁在抱怨道,可太阳公公似乎没听到似的,依旧散发着刺眼的光芒。
我们一队嘻嘻哈哈的,边走边闹,仿佛这不是军训,而是一次春游一般。我们继续闹啊玩啊,渐渐地,教官的脸越来越红,五官也变得扭曲了起来,如果仔细看,似乎还有几缕青烟在教官头上飘呢!
“够了,很好玩吗?你们以为是来旅游的吗!全部俯卧撑姿势趴在那儿!”教官怒吼道。
我们很不以为然,按照教官的指示撑在那儿,都互相交换着眼神:这有什么困难的?可是没过多久,每人都显得十分的累,大粒大粒的汗珠从脸颊上滑过,整个肩部支撑了大多数力量,所以肩部是最累的。
就在我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教官又叫我们起来,反复多次,我们便在惩罚与劳累中渡过了一整天……
这次磨练让我体会到,没有辛勤付出,就没有结果。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怕是双溪舴艋小而轻,载不动我这么多的愁苦。
[出自] 李清照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落花的香气。尘香:落花化为尘土,而芳香犹在。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与此意同。
日晚倦梳头:按照古代的妇女习惯,一起床的第一件事应该就是梳妆打扮。而诗句的意思是到了正午都没有无心梳头,因为无人观赏自己的容貌。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句抒写作者凄凉落寞的心境。物事人非:风物依旧,人事却已不同。这里是说,自己与丈夫(赵明诚)收集的金石、文物、书籍还在,可大宋朝廷却偏安一隅,丈夫也已经去世,自己流离失所,一切均已不可与往昔相比。事事休:一切事情都完了。
双溪:浙江金华的一条河。东港、西港二水流至金华汇合,称婺港,又称双溪,是当时的游览胜地。这里指的是李清照将要春游的地方。
拟:打算。
舴艋(zé měng)舟:形似蚱蜢的小船。
译文1:
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译文2:
狂风终于停歇了,花也已被吹尽,只有尘土中还留着一点香气。太阳已经很高了,我却还是无心梳洗打扮。眼前的风物还在,可人却不在了,好像一切都没有意义!我想说出满腹的哀愁,可话还没说出口,眼泪却已止不住地流!
听说双溪的景色还不错,我也曾想到那里去在溪上泛舟。可是只怕呵,双溪那样的小的船儿,载不动我这满怀的忧愁!
译文3:
风停了,凋零的残花满地,只有余香留散在尘泥里,虽然太阳已升得很高了,但我懒得梳头。看到物是人非,对一切都已心灰意懒,还没开口,眼泪就先流出来了。
听说双溪那边春光还好,也想去那儿乘船春游。但舟轻愁重,象蚱蜢一样的小船,载不动自己这么多的愁呀。
句解: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在一个暮春时节,一番风雨过后,花儿都凋落了,连尘土也被落花染香。主人公面对花尽春去的冷落景象,心灰意懒,虽然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
词人从暮春三月景色切入,略去春归的漫长过程,只将结果写出。“风住”一句,通俗凝练,富于暗示性,此前风吹雨打、落花纷飞的景象如在眼前。“尘香”,极言花落之多。对于伤春惜春的人来说,这一景象是多么无情和令人伤感。主人公是否就是因春去而情绪低落呢?怕不尽然。客观景物只是外因。从后文即可知,主人公内心早有所感,这只是触物兴怀而已。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风物依旧而人事全非,事事竟是那样的不如人愿。心中百感交集,千言万语还没说出口,眼泪已夺眶而出。这两句紧承上文,点明一切悲苦都是由于“物是人非”。其手法由含而不露转向坦陈胸臆。
清照在北宋沦亡后,举家南渡,后丈夫病逝,自己飘泊异乡,从前的幸福生活只存于记忆中。此时,她不仅生活困苦,更重要的是历经劫难后,精神上备感孤独与痛苦。“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将家国之难、时局之艰、飘泊零落、红颜迟暮、身世之痛等,尽数囊括其中,概括力极强。“欲语泪先流”,这是人在极端悲痛而想倾诉时的自然举动,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它真实而形象地表达了词人悲愁之极、痛苦之极的情状。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词人笔锋一转,另换新意。她说:听说双溪的春色尚好,不妨到那里去泛舟游览一下吧。“双溪”,水名,位于浙江金华县,是永康、东阳二水的交汇处,故名。
上阕刚写到春色不堪、心情凄楚,这里却说意欲探春。乍看颇为突然,其实是有脉络可寻的。首句提到花落春残,所以这里才提出要去双溪寻春;上阕末二句极言愁怀不展,这里则说向往解脱,这是很自然的,更何况词人历来就喜游赏。据周辉《清波杂志》载,她在南京的时候,“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
“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它们之前分别加上“闻说”、“也拟”,则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其实,我们也可认为这是虚想之景、虚拟之行,是词人意念上的偶一闪光。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事实上,主人公的痛苦是太深了,哀愁是太多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排遣?所以她说:只恐怕那双溪的小船,载不动我心头许多的愁。“舴艋舟”,狭长小船,形如舴艋。
词人连用“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在上面一句铺陈之后,最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也使词意波澜起伏。
“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取夸张性的比喻。历来诗家喻愁的,多种多样。李后主《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之多喻愁之多。秦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这一比喻立意新颖,设想奇特,不着痕迹。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评 解
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往往带有悲愁苦闷的情调。这种愁,和一般离情别愁以及种种“闲愁”都不一样。在她的愁苦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含有国难、家破、夫亡的悲痛。
这首词构思新奇,从神态举止到内心波澜,写得既真率自然如行云流水,又跌宕起伏似浪峰波谷,有一种凄婉劲直之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词的开头说春光已尽,在未尽之时,芳菲满眼,当然有许多动人的情景可写,可是在已尽之后,还有什么可写的呢?及至读下去,才知道又是另外一番情景。如果说写花尽春残、物是人非而引起愁,还是平平无奇,那么下片则构思新奇,别具风韵。从本意来看,不过是说小小春游,实不足慰人深重之愁,词人却善于将文笔荡开,欲抑先扬,把刹那间的微妙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得曲折尽情,将凄婉情思表现得生动真切。
赏析: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谈起。这位女词人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据周辉《清波杂志》所载,她在南京的时候,“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冬天都如此,春天就可想而知了。她既然有游览的爱好,又有需要借游览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双溪则是金华的风景区,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双溪的想法,这也就是《念奴娇》中所说的“多少游春意”。但事实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设想既极新颖,而又真切。下片共四句,前两句开,一转;后两句合,又一转;而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转折传神。双溪春好,只不过是“闻说”;泛舟出游,也只不过是“也拟”,下面又忽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
王士稹《花草蒙拾》云:“‘载不动许多愁’与‘载取暮愁归去’、‘只载一船离恨向两州’,正可互观。‘双桨别离船,驾起一天烦恼’,不免径露矣。”这一评论告诉我们,文思新颖,也要有个限度。正确的东西,跨越一步,就变成错误的了;美的东西,跨越一步,就变成丑的了。象“双桨”两句,又是“别离船”,又是“一天烦恼”,惟恐说得不清楚,矫揉造作,很不自然,因此反而难于被人接受。所以《文心雕龙·定势篇》说:“密会者以意新得巧,苟异者以失体成怪。”“巧”之与“怪”,相差也不过是一步而已。
李后主《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李清照等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的《仙吕·点绛唇缠令·尾》云:“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驮在马背上。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正宫·端正好·收尾》云:“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装在车子上。从这些小例子也可以看出文艺必须有所继承,同时必须有所发展的基本道理来。
这首词的整个布局也有值得注意之处。欧阳修《采桑子》云:“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周邦彦《望江南》云:“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作法相同,可以类比。谭献《复堂词话》批欧词首句说:“扫处即生。”这就是这三首词在布局上的共有特点。扫即扫除之扫,生即发生之生。从这三首的第一句看,都是在说以前一阶段情景的结束,欧、李两词是说春光已尽,周词是说佳人已散。在未尽、未散之时,芳菲满眼,花艳掠目,当然有许多动人的情景可写,可是在已尽、已散之后,还有什么可写的呢?这样开头,岂不是把可以写的东西都扫除了吗?及至读下去,才知道下面又发生了另外一番情景。欧词则写暮春时节的闲淡愁怀,周词则写独步回堤直至归去的凄凉意绪,李词则写由风住尘香而触发的物是人非的深沉痛苦。而这些,才是作家所要表现的,也是最动人的部分,所以叫做“扫处即生”。这好比我们去看一个多幕剧,到得晚了一点,走进剧场时,一幕很热闹的戏刚刚看了一点,就拉幕了,却不知道下面一幕内容如何,等到再看下去,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赶上了全剧中最精采的高潮部分。任何作品所能反映的社会人生都只能是某些侧面。抒情诗因为受着篇幅的限制,尤其如此。这种写法,能够把省略了的部分当作背景,以反衬正文,从而出人意外地加强了正文的感染力量,所以是可取的。
《最有效的学习法》
星期天爸爸发现我转不动后阳台的门把,于是他就决定把门把拆下来,给轴心上点油,但是爸爸却怎么也拆不下那个门把,所以他就到网络上查询相关的资料。
在爸爸连上网络,并且输入关键字后,果然出现了很多相关的网页。爸爸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网页,并且仔细的阅读了里面的内容后,就依样画葫芦的照着网页上的说明把门把拆了下来,上好油,最后再装回去。这时候,爸爸告诉我,“知识就是力量”。
接着,爸爸跟我说,虽然网络很便利,可是对于正在大量累积知识的我而言,多阅读书籍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尤其是课本及其他师长们推荐的书籍里的内容,都是专家们归纳了以往的经验,依照我们的年龄照顺序安排好的。而网络就像辞典,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查询到需要的资讯,但是如果把辞典当作课本来学习,那是很没有效率的学习法,虽然可以取得大量的资讯,但是那些资讯之间并没有关连性,所以很难真正的记住,而且其中还有很多资讯是我们目前还无法吸收的,所以网络就像辞典一样,只能当作辅助,并不能当作主要的教材。而且在资讯爆炸的资讯时代,如何在浩瀚的资讯中筛选正确的知识也是身为现代人必备的知识。
因此爸爸建议我还是要多阅读,而在这个过程中有系统的累积知识,这样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