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潜人夜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19 07:04:44
《打开学生心灵的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春夜喜雨》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天人交融、生机盎然的动人画卷。如果说润物无声、化物无形是造物主的匠心独运的话,善教希声、育人无痕则是人间教育者理应追求的最高境界。
育人无痕,就是教育者运用高超的教学技巧,创设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索、顿悟的氛围,使其自悟、自省、自度,引发其触类旁通。在无痕的境界中,让其豁然开朗。育人的无痕境界是超越教材的境界,带给学生的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中浸润,在享受中悟理,在享受中成长。
笔者经常听到有同事感叹地提到班上某某是“老油条”、麻烦制造者,同事对其和风细雨地耐心说服过,苦口婆心地劝诱过,声色俱厉地批评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心不可谓不苦,费力不可谓不多。无奈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谈话时其貌似洗耳恭听、心悦诚服,前脚刚迈出办公室门,语重心长就全还给了老师,不出半天,依然故我。同事对此只有徒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为什么教师说的话在学生面前如此苍白无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真正抓住学生心灵深处最微妙的东西,真正触动学生的灵魂,达到师生心灵的相通和共鸣。教育的效果本来就不取决于言语的多寡,大音者希声,善教者无痕。而育人无痕的关键在于育人者的有心。教育者应该打开学生心灵的窗,让“温暖的阳光”照进来,让“新鲜的空气”飘进来,让学生的心灵为之震撼。
我还记得几年前的某天下午,快放学了,我正在批改作业,一阵吵闹声由远而来。几个同学簇拥着小强——一个特别淘气的学生,属于屡教不改、各科教师提起来直恨得牙痒的典型——和王超——另一个捣蛋鬼走进来。小强抽泣着,左臂的袖子搭了起来,皮肤有点儿红,但好像没什么大碍,王超则一副忐忑不安的样子。我看了看情形,知道是两人磨牙了,来告状评理,便不动声色地说:
“你们几个先站一会儿,有什么事等老师改完作业再说。”
小强抿了抿嘴,立刻收住了泪眼;王超和其他几个人也奇怪地望了望我,又互相对视了一下,大概是因我没有发怒,没有训斥,没有批评,甚至没有询hJo
我继续批改着我的作业,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放学的铃声早打过了,外面的学生都走光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我边改作业,边用眼睛的余光嗦着他们。只见儿个人神不守舍,两个“事主”开始小声地抱怨对方,几个人证更是一副受株连的模样;又过了一会儿,小强居然破涕笑了一下,王超也笑了……是看见别人回家,心里急了,我想,是火候了,但是再等一等。
果然,小强先忍不住了,惴惴地开口道:
“老师……”
我抬起头,仿佛刚记起这几个人的存在:
“怎么了,你们?”
“没什么,老师。”
“没什么,老师,给您添麻烦了,我们回家去了,再见。”
“老师,再见。”
我长长舒了一口气。说真的,事情的结局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第二天,两人和好如初。
想想以往的处理方法,调查询问时,双方是你一句,我一句,相互攻击,相互指责,尽管老师填密分析后又耐心批评教育,可学生并不是每回都能心服口服,有时候“胜者”是春风得意,“败者”是头一坑、脸一拉,由你说去罢,下次先狠狠揍一顿,捞个现的痛快!结果呢,可想而知。
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具有基于以前的行为所受奖惩情况来判断今后的行为的能力,老师应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极微小的情绪变化上,及时与他们交流,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感知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把握偶发事件的萌芽,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孩子的心理,让孩子从心底里去分辨对错与是非。
老师是爱学生的,但往往这爱有太重的负荷,这爱有张太严肃的面具,这爱太隐藏,这爱太深邃,学生感觉不到。让我们从自身做起,首先敞开心扉,用真诚和博爱叩开学生心灵之窗,为教育的成功铺设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