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寄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4:59:19
《一缕书香伴你成长作文850字》
身为学长,我要寄语高一的学弟学妹们:注重整本书阅读!在这媒体发达的年代,谨防在精神营养不足的碎片化的鸡汤文短视频中自嗨自足。我在此以读《三国演义》大为获益的经历分享心得:读书可助你奋斗路上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阅读助你成为高雅的自己。古语云“腹有读书气自华”,读书可学习文才,陶冶气质。《三国演义》文质兼美,开卷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气度,让我心胸为之开阔。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之语使我浮躁尽消。曹操诗,陈琳文……全书言辞优美哲理深刻的文句无数,这些都是端起原著,潜心读进去才能体味到的。学弟学妹们,读书吧,读中外经典,诵唐诗宋词……潜移默化中,你也可以成为一名倜傥的雅士!
阅读助你吸收文明成果成为智慧的自己。名著凝聚人类千百年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积淀,是精神宝藏。《三国演义》“分久必合”的论断让我体会到我国人民厌恶动乱,向往统一的民族心理,发于远古,至今传承。所述战争,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汇聚多少谋略,成为军事教材经典案例,其中智慧为现代企业吸收。人类充满智慧的经典名著无数,读历史可让我们知得失,读地理可让我们宽眼界,读科学能让我们向未来。我们青春有限,莫让碎片化信息虚耗,多在好书中吸取智慧的营养。
阅读助你成为不断走向高尚的自己。好书总是斥恶扬善的,它引导读者向往高尚。《三国演义》众多正气英雄就闪耀着人格的光辉。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背旧主的关羽,展示的是忠肝义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教育我们执着信念。他们的高尚情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读之,无疑可助我们走向新的精神高度。这样的好书其实很多,《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书,都是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正气的书,值得我们读。中国传统强调“修身”,多读好书就有利于我们修身,利于我们不断变得高尚。
学弟学妹们,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外经典名著,就是这样的巨人。你们正在为成长成才而奋斗,要花大力气,能坐冷板凳,浏览品读,努力使自己视野开阔,内外兼修,这样,将来才能在民族复兴的大业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我的心爱之物作文500字》
我的心爱之物是一只寄居蟹。
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海边,我换好衣服,大声喊:“大海,我来了。”
我迫不及待地走到海边,嗖的一下,跳下水游了起来,不一会儿,我的脚好像碰到了一个东西,非常的软。我就一蹬腿把它弄了上来,赶紧拿到爸爸妈妈面前让他们看看。原来是一个罐子上面系一个绳子,我拿起罐子,往里面看看什么也没有。
于是,我又下水去了,心里想着要是罐子里面是一个寄居蟹那该多好呀!我继续在水里面找着,找着。又碰到了一个东西,用手拿起来一看,哇!居然两个罐子,我跟爸爸一人拿起一个罐子一看,“寄居蟹!”我开心地跳了起来,这时只见爸爸的手上也拿了一只。我顾不上开心,直接拉着爸爸的手去商店买来一个大大的玻璃罐子,把它们放了进去。
回到家,我就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拿到我的房间,仔细地欣赏起来。我发现它们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就像生气了一样。到了晚上,我关灯睡觉的时候,就听见里面喳喳的声音,开灯一看,它们在打架,而且还很激烈的样子。我赶紧来到客厅拿了一个玻璃杯子,倒了一点海水在里面,把另一只寄居蟹放到杯子里面,就继续睡我的觉了。
第二天早上,我拿出一些食物给它们分享,把它们放在一起,很快,它们就和好了。
这就是我心爱的“寄居蟹”,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快乐。
《关于过年作文550字》
“迎新年,辞旧岁。”
长辈喜欢将希望都寄托于新年上,传统的习俗与琐碎的忌讳便是不可少的了。亲人间喜欢借新年而相互祝福,欢聚一堂。孩子们更是能获得无数乐趣。门上贴上火红的对联,包上艳红的钱包,年夜饭冒着热气。
空气里似乎充盈着一种红色的气息;喜庆的,热闹的,忙碌的,团圆的。每一位匆匆的行人,每一个窗户里的家庭,似乎都透着一种更积极的精神。是啊,这是新年,属于大家的新年。
为何盼望过年?——年早已不是一种捕捉岁月脚印的计时法。年,是一种力量。
人们活在平凡琐碎的日常中,机械,麻木,拘泥;就像时钟里的指针,茫然地一圈又一圈,忘记了起始,看不见终点。生活中微小的痛苦与欢乐、必定与偶然,就在这繁琐的重复中沉淀,累积,交织成一张苦闷的网。渐渐地,渐渐地,在这网的包裹下,人会失去激情,会失去方向。然而,人自己是没有勇气去撕破这张网的,就像单调运转着的零件,很难自己停下;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崭新的开端——新年。
过年,就像爽快地一把撕下一张日历。把旧的日子一撕,仿佛就摆脱了以前的所有不快,仿佛就跨越了以前的所有困难;望着新的一年,仿佛就能看见全新的愉悦的曙光,仿佛就有了全新的力量去面对全新的未来。就如面对神灵的祈祷,能安慰自己的心灵,能获得勇气。
年就能给人这种“迎新辞旧”的力量。过新年,是种信念,甚至,是种信仰。
又是一年,又是新的一年。
《为北京人争光》
王老师读着一封从河北省遵化县后稻地村寄来的表扬信,同学们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我应同学们的要求,讲述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那年夏夭,我和表哥一同回到我从来没有见过面的故乡 —河北省遵化县后稻地村去度暑假。 进村后,大阳已羞涩地躲在西山后面了。由于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连到过大伯家的表哥也不认得路了,只好向人汀听:“大嫂,陈庆山家怎么走?”大嫂用手指着不远处的五间大瓦房说:“那就是。”
这时,大嫂身边的小孩问:‘,娘,他们也是北京人吧?”我一看,他正用敌视的目光望着我们, “是和那个骗子一个地方的人吧?”“莫乱讲!”大嫂在训斥小演。 我们到了大伯家,亲热了一番之后,便问起有关“北京骗子”的事。大伯说,半年前,一个自称北京啥高级照相馆摄影师的人,拿着一架日本照相机来村里照相。他说他照的相得过一等奖。俺们一听,技术这么高的人照一张才9角钱,就仁一群,俩一伙地来照这带色的照片。
过了5天,大伙来取相片,左等不来,右等没影。后来听说那人当天就溜了。这可把俺们气坏了!打这儿以后,全村人对北京人没了好印象。我听后心里很不自在,也很气愤。心想:我一定要为北京人争光。 当时正值农忙时节。白天,乡亲们在地里干活;晚上,还要搞点副业。老人、小孩,晚上就去三叔家看电视。这儿天,电视机坏了,人们很扫兴。怎么办?我灵机一动,征得大伯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