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童孙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0-09 07:24:30
《西瓜种植记:我们的耕耘与收获》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我们的西瓜种植活动经历了春耕、夏种,现在终于迎来了秋收。这也意味着我们期待已久的吃瓜大会就要开始了!
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终于把教室布置好了,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表演开始了,我们把西瓜了解得明明白白——有讲价格的,有讲历史的,还有讲嫁接、无籽西瓜的培育……同学们收集的知识点已经填满了我们的大脑,接下来,该靠美味的西瓜来填满我们的胃了。
哇!终于到了吃西瓜的时候,那翠绿欲滴的西瓜摆在讲台上,让人垂涎欲滴。切瓜仪式开始了,大家都在预测是红瓤还是白瓤。“啪——”一刀下去,西瓜瞬间发出“咔嚓”一声脆响,那声音清脆而动听,仿佛是西瓜在欢快地奏响丰收的乐曲。随着瓜皮的裂开,鲜红的瓜瓤瞬间映入眼帘,红得耀眼,令人沉醉。乌黑的瓜子嵌在沙瓤里,好像黑宝石镶在红色的锦缎上。“哇——”同学们发出了惊叹声,这声音中充满了惊喜、赞叹和骄傲,但更多的,是丰收的喜悦。整个教室都沸腾了起来。
我双手接过李老师递来的西瓜,轻轻咬上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口中迸开,瓜香扑面而来。那种甜意直冲鼻腔,独有的甜蜜直击大脑,让我的多巴胺迅速分泌,瞬间觉得沸腾的教室不再嘈杂,而是变得甜蜜、清爽了起来。
看着同学们捧着西瓜,尽情地大快朵颐,脸上的笑容比西瓜还甜,我顿时觉得手里的西瓜更甜了。
看着讲台上整齐排列的照片和西瓜日记,我心中感慨万千。我们种的不仅仅是一个西瓜,而是一段成长的见证——它见证了同学们知识的积累,也见证了吃瓜大会的喜悦。这份甜,早已超越了西瓜本身,成为刻在我们记忆里,关于成长与付出、耕耘与收获的美好印记。
《劳动给我带来的收获》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代诗人范成大笔下的孩子们虽然不懂得耕作,但他们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在学种瓜。趁着假期我也要学着古代孩子的样子,帮大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到甘肃张掖奶奶家的第三天,奶奶家的那片蔬菜园激起我的好奇心,我决
定去农田体验劳动的乐趣。
农田在房子后面小河的对面,里面种着大片的瓜果蔬菜,我们随着落日与晚风来到菜园,这会的斜阳洒在绿油油的庄稼上,空气中还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清香。
站在菜园外面就能看见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放眼望去,只见一排排葡萄架上缠满了绿油油的葡萄藤,一串串圆溜溜的葡萄沉甸甸地挂在葡萄藤下,像一座座倒垂的宝塔,简直成了葡萄的海洋。我拿着剪刀第一个冲进葡萄藤下,轻轻拨开叶子,挑了一串正准备剪下来。这时,奶奶连忙叫住我说:“摘葡萄可是有讲究的,要用一只手托住葡萄或拿住它上方的柄,另一只手拿剪刀去剪,要是不小心掉下来就摔烂了。”我连连点头,照奶奶说的,左手托着葡萄,右手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了下去。葡萄终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葡萄藤,被我捧在了手心,沉甸甸的,就像捧着一个刚出生的小婴儿。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葡萄那柔软细腻的果肉,一股甜津津的汁水流入心田,像喝了蜜一样甜。
我继续往里走,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蔬菜,西红柿,茄子,辣椒,四季豆……那两排架子上爬满了长长的四季豆,四季豆的颜色和叶子的颜色融为一体,不仔细看,根本认不出来哪是叶子,哪是豆角。我轻轻地摘下一根,捧在手里,好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青蛇,从中间掰开,汁水溅了我一手。
看着眼前这一片长势喜人的果实,我却无从下手。这时,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小心思,让我把辣椒、西红柿和茄子每一样都摘一些。它们一起可以做出北方人所谓的“世界名菜”,这一道番茄、辣椒、茄子绝对是餐桌上最开胃的美味!
此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和奶奶一起把蔬菜抬回家。妈妈看到我们满载而归,非常高兴。
晚上,奶奶用我采摘的蔬菜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我感觉到格外鲜嫩美味,因为这不仅是我亲手采摘的,还让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因此,我也会更加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全诗的意思》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古诗作品《四时田园杂兴》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无
【解说】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的拿手本事。小孩子哪里懂得种田织布之事,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鉴赏】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童孙未解供耕织的下一句及全文意思赏析》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 耘田:除草。
3. 绩麻:把麻搓成线。
4.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 未解:不懂。
6. 供:从事,参加。
[简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