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太和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3:00:02
《美丽的太和四小优秀四年级作文》
美丽的太和四小优秀四年级作文
在射洪城中,座落着一所风景秀丽的学校,这就是我最熟悉的校园——太和四小。
春天里,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一棵棵大榕树健壮挺拔,枝丫上长满了树叶,一层层,一簇簇,密密麻麻的,不留一点儿缝隙。风儿姑娘轻轻的走过,榕树便“沙沙”作响,似乎挥舞着双手在对风儿姑娘说:“风儿姑娘,你好,你好!”
榕树旁有几个设计别致的小花坛,花坛里长满了各式各样的花草,有小叶女贞、紫母槿、四季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小叶女贞,那一个个沾满露珠的小嫩芽苞,有的含苞欲放,好象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已打开一两片叶子,像半开半闭的荷花;还有的绽开笑脸,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翩翩起舞!连低矮的小草也鼓起勇气,探出了小脑袋,啊!美丽的春天来了!
继续往里走,便可以看到颇具文化特色的艺术精品——文化墙。文化墙上有许多图文,有关于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的故事;有关于伟大祖国的介绍;还有我们太和四小的成长历程……这一切一切,让人看了定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沿着文化墙往里走,就是学校的大操场了。大操场宽阔而又干净,每天早、中、晚都有同学自觉来打扫,“爱护环境,美化校园”的标志牌也时刻警示着我们,使同学们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大操场的正方,便是学校的舞台,每当有盛大的'节日,学校都会同学们在这里升红旗,表演节目,我想到这些,似乎又看到那红旗冉冉升起,听到同学们优美的歌声……
在学校食堂的围墙上,还爬满了绿油油的油麻藤。油麻藤虽然不像爬山虎一样,有着结实的脚,但它还是靠着坚强的毅力,爬上了高高的围墙。有几株油麻藤不知哪儿来的一股力量,它们居然爬上了一边的高到的榕树,并将榕树死死地缠住,它们顺着榕树的枝丫,爬呀爬,缠呀缠,越来越多,最终将榕树一丝不漏的给盖住了,远远望去,就像一个绿色的凉棚。榕树下面,是几株青翠的凤尾竹,凤尾竹的叶子又大又绿,就像一把把大扇子,一阵风拂过,大扇子便摇动起来,那景色确实好看极了!
走进太和四小,犹如走进美丽的花园,我爱太和四小,因为这里是我求学的地方!
【美丽的太和四小优秀四年级作文】
《家乡的板面400字》
我的家乡在太和。太和的美食特产可多啦:香喷喷的贡椿、紫红的樱桃、蓬松的杠子馍,但我最爱的就属地地道道太和的板面了。走进板面店,面香、肉香、菜香、辣香扑面而来,挑逗你的味蕾,让你情不自禁的吞咽口水。找个位置坐下,要一碗板面,尽情地享受那扑鼻的香。一碗面,配上碧绿的葱花,水晶般的青菜,红色的肉块,几根鲜红的辣椒,还有一碗闪着油光的汤,构成了一件绝美的艺术品。夹起一根闪着红油光的面,放到口中,滑润有劲道。再喝一口汤,麻辣的感觉立刻在你的嘴里蔓延开来,让你越吃越爱。一根,一根……当吃到第六根时,可能你的头上已经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此时,热和辣,在你的身体里冲撞……
据说还有一个关于板面的由来呢。相传三国时期,桃园三结义刘备、关于、张飞驻守颍州时(现在的阜阳),张飞吃面嫌面太软不筋道,清淡无味。厨师经过多次琢磨,进行上百次的试和面才成功。而后张飞又对厨师说用羊肉汤做汤料,厨师受启发又随机添加了多种食用药材和羊肉一起做面,张飞吃后大为赞叹。从那以后板面便在这一带流行开来。
随着时间的变迁,如今的太和板面已遍布全国各地。而我独爱这家乡的板面,家乡独有的味道!
《家乡的板面400字》
我的家乡在太和。太和的美食特产可多啦:香喷喷的贡椿、紫红的樱桃、蓬松的杠子馍,但我最爱的就属地地道道太和的板面了。走进板面店,面香、肉香、菜香、辣香扑面而来,挑逗你的味蕾,让你情不自禁的吞咽口水。找个位置坐下,要一碗板面,尽情地享受那扑鼻的香。一碗面,配上碧绿的葱花,水晶般的青菜,红色的肉块,几根鲜红的辣椒,还有一碗闪着油光的汤,构成了一件绝美的艺术品。夹起一根闪着红油光的面,放到口中,滑润有劲道。再喝一口汤,麻辣的感觉立刻在你的嘴里蔓延开来,让你越吃越爱。一根,一根……当吃到第六根时,可能你的头上已经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此时,热和辣,在你的身体里冲撞……
据说还有一个关于板面的由来呢。相传三国时期,桃园三结义刘备、关于、张飞驻守颍州时(现在的阜阳),张飞吃面嫌面太软不筋道,清淡无味。厨师经过多次琢磨,进行上百次的试和面才成功。而后张飞又对厨师说用羊肉汤做汤料,厨师受启发又随机添加了多种食用药材和羊肉一起做面,张飞吃后大为赞叹。从那以后板面便在这一带流行开来。
随着时间的变迁,如今的太和板面已遍布全国各地。而我独爱这家乡的板面,家乡独有的味道!
《美丽的太和古洞300字》
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地方就是——清远市的太和古洞。
那里的景色可美啦!明媚的阳光照射到我可爱的脸庞上,那里的溪水清澈见底,可以清晰的看到溪水里面各种各样的彩色石头,有圆的、有扁的、有小的……溪水周围是茂盛的森林,当所有的景物融合在一起,就好像大自然创作的一幅作品。
那里不仅风景很美,环境也很好。我们去的那天下了大雨,可是溪水还是没有变混浊,依旧很清澈,我还听见了叽叽喳喳的鸟鸣。这时雨停了,在雨后的阳光下,太和古洞笼罩着一层朦朦的薄暮,美丽的蝴蝶和勤劳的小蜜蜂围绕着花丛飞舞。啊!这里简直是小动物的天堂!
这里不仅仅是小动物们的天堂,也是孩子们的天堂。我们可以在那里跳石头、玩水、爬山,以及玩很多天然的游戏项目……
时间过得可真快,可是我玩得流连忘返,如果有机会再来这里玩,那我一定会心花怒放,欣喜若狂的。
《做蒸馍》
在我们太和,过年蒸馍是必不可少的。
这不,天才蒙蒙亮,奶奶就把做蒸馍的面和好放在一个大瓦盆里,上面盖着棉被,放在屋里等着发酵,这可是做蒸馍的第一步。
到了中午,和面发酵成功,奶奶神情庄重地祷告一番,开始和妈妈做蒸馍了。奶奶把发酵好的面揪成一个个面团,妈妈把面团在案板上一遍遍地揉搓,把面团变成光滑且厚度相同的圆形厚面皮。这时,妈妈在圆形厚面皮中间放了一颗大红枣,把带有大红枣的圆形厚面皮在案板上,双手不停地团,团成一个头状的圆形——这可能就是人们叫它“馒头”的来历吧,不过在我们太和,人们叫它“蒸馍。”
看到妈妈和奶奶做了一个又一个蒸馍,我也想试一试,奶奶不同意:做好的蒸馍要敬老天爷的,不能胡来。但架不住我的“死搅蛮缠,”奶奶勉强点头。我学着妈妈的样子一遍遍地揉搓面团,我的手没有劲,面团怎么也不成型,不是一边厚了,就是一边薄了。妈妈看着我的窘态,拿过来三下五除二就给做好了。在妈妈的指导下,我总算做好了两个蒸馍。
开始蒸蒸馍了,这里面大有学问:奶奶先把锅里的水烧响,蒸笼放在锅上,蒸馍一个个整整齐齐地放入蒸笼,再在蒸馍上撒点水,盖上笼盖,大火蒸馍了。
“记住,当蒸汽从笼盖上顶出来时,再烧一炷香时间。”奶奶叮嘱我。
“一炷香多长时间?”我犯迷糊了。
“二十分钟左右。”妈妈接过话茬。
过了一会儿,蒸馍熟了。奶奶揭开笼盖,一股蒸馍特有的香味迎面扑来。奶奶和妈妈把蒸馍放在大桌上晾着,我和弟弟刚要伸手去拿,奶奶马上制止。只见奶奶在神像面前作揖,恭恭敬敬地捧着蒸馍放在神像前。
“过年蒸馍,老天爷吃过咱们才能吃。”
(小作者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民安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后 记
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过年做蒸馍还有这么多规矩。
家长感言
孩子尝试做蒸馍,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动手能力,了解了家乡的过年习俗。
教师赏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孙晓彤同学的作文写得很流畅,把做蒸馍的经过写得条理清楚。读了她的作文,我们不仅了解了怎样做蒸馍,从中知道了我们太和做蒸馍还有民俗文化里面呢。(孙献山)
《夜骑作文700字》
晚上,我和爸爸各骑一辆自行车去太和东站。“爸爸,远不远?”“不远。”后来我发现他骗我了,我从来没骑过这么远的路!
我俩穿过密集的闹市区,来到了通往太和东站的大道上,这条路上人并不是很多,特别是在晚上,有的也是和我们一样来夜骑的,还有三三两两散步的老爷爷老奶奶。那一排排整整齐齐的路灯,把马路照得像白天一样。习习凉风中,我们不紧不慢地骑行。
一群大哥哥大姐姐骑着车“嗖嗖——”地从我身边穿过,他们骑得太快了,我还没来得及看清,他们就消失在我的视线里了,太酷了!这是我第一次骑行,就连使用变速档还不是很熟练,要在爸爸的指导下才能进行。我和爸爸商量了一个我们才懂的口令,当爸爸伸食指的时候,我就加档;爸爸伸拇指的时候,我就减档。过了一会儿,我感觉技术提高了不少。我有些飘了。
我变档高速,超过了爸爸。爸爸大声喊:“慢点,注意!”慢什么?我继续加速,夜风“呼呼”吹过我的脸颊,真过瘾。忽然,前面一个人横穿马路!糟了!我猛地一握手刹,“嗞——”的一声,自行车一打旋停下来,我赶紧右腿撑地,没有摔倒!我拍拍脑袋,头盔还在,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好险!爸爸赶上来,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我吐了吐舌头,再也不敢逞能了。
不知不觉,我们骑到了东站广场,这儿人可真不少。爸爸告诉我:这可是太和的打卡圣地呢!放眼望去,有跳广场舞的,有对着手机放声歌唱的,有骑行至此驻足休息的,有小朋友坐着玩具车开怀大笑的,有坐在长椅上谈天说地的……大家看上去都特别开心。
在返回途中,我明显感觉自己累了,两脚蹬酸了,屁股也坐疼了。爸爸是个老骑手,他这方面有经验:“这是你平时运动太少,以后每天坚持锻炼,慢慢就习惯了。”
这次夜骑是多么具有挑战性!只要天气好,暑假的每一天我都要坚持夜骑!
(小作者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民安路小学四年级学生)
后 记
第一次骑行我还有些鲁莽,以后不会这样了!
家长感言
暑假第一骑差点出危险,但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次难忘的成长经历。
教师赏析
凉风习习的夏日夜晚,骑一辆自行车悠然出行,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黄哲铭同学忘记了夜骑安全,差点出了危险,也得了个教训。
在此,孙老师提醒同学们,度过愉快的暑假,时时刻刻要把“安全第一”放在首位。(孙献山)
《一碗板面,一份乡情作文1000字》
“太和板面吃的就是面劲道、汤鲜辣、菜青脆。”我一边摔着板面,一边向围观的家长讲解着,“这一碗板面,寄托着太和人的乡愁。余光忠的乡愁是一枚邮票、一张船票、一湾海峡,太和人的乡愁就是一碗板面……”
上周日,我们在学校食堂举行了 “厨艺秀”活动。我做的就是板面。
进入食堂操作间,我先在锅中加上适量的清水,用来煮面。再把炸好的板面料放入另一口锅中加热,使羊油融化,板面料中的羊肉和辣椒混合的香味随着热气蒸腾起来。很快,香味吸引来了一大批家长评委。我开始向家长介绍这独一无二的太和味道,嘴上说着,手也没闲着,拿出提前备好的面剂子开始摔板面。
面剂子是小圆柱体形状,用高筋面粉制成,大概有一根手指粗细,长度也与手指相仿。我把面剂子6个一组摆放整齐,拿出小擀杖,上下擀几次,“手指”变成了“尺子”,然后我把它们依次叠放在一起,向外拉,同时上下摆动手臂,使面摔在案板上,这样的摔打可以使面更加劲道,这也是“板面”这个名字的由来。
“啪啪啪”,摔三两下后,面变得更长更薄了,再将它们对折,用小拇指勾住板面再摔几次,随着几声响亮的“啪啪啪”,一把像裤带一样的板面就摔制成功了,“啪啪啪”,在一旁观看的家长评委掌声四起。
“咕嘟咕嘟”,水已经烧开了,我把板面轻轻放入锅中,用筷子快速拨动面条,盖上锅盖。等到水再次沸腾的时候,把小青菜下入锅中。白色的面、绿色的菜在水中舞蹈着,等到水再次沸腾,捞出面条与青菜,盛进碗里,再在碗中加入大半碗的面汤,用小勺子把鲜红油亮的板面料盛入碗中。如果觉得不够咸,不够辣,那么再加几勺板面料,捞上几根辣椒皮,再多放几勺羊肉。再加上一颗在板面料里卤出来的鸡蛋,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板面就做成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做好的五碗白绿红搭配的板面端出后厨,摆上桌面,等待老师和家长评委的品尝和打分。班主任李老师点名要尝我的板面,吃了后甚至怀疑卤蛋是从板面馆买的。受邀而来的张校长在一众炒菜中看到了我那“鹤立鸡群“的板面,就说我们班的学生多才多艺,连太和本地美食都会做。吃了板面后更是赞不绝口。一位同学说他要尝尝,但他做了一个“全面调查”——把一碗板面都吃完了。家长评委们对板面的评价也很高,有的说我做的板面色香味俱全;有的则不动声色,以“光盘行动”证明我做的板面是一道美味。
板面,在外地人的眼中是太和的特色美食;但对太和人来说,板面,是烟火人间、温暖家乡的一种象征。我选择做板面,不仅是我对它感兴趣,更是因为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太和人,我对家乡味道的情有独钟。
(作者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曙光学校七年级学生)
后 记
会做地道的太和板面让我自豪!
家长感言
你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懂生活,好好学习、认真生活,这让我们很欣慰!
教师赏析
做板面料、卤蛋、摔面,高圣骅同学每个环节都做得像模像样。这是对板面的热爱,也是对家乡的热爱。(邢慧莉)
《烧老窑作文650字》
“烧老窑”是我们太和土话,是指在野地里烧烤红薯什么的。为什么叫做“烧老窑”我也不知道,但我却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次“烧老窑”。
星期天,我们回老家种小麦。大人们在地里忙着播种,我们几个小伙伴在地边瞎折腾。哥哥说:“咱们去烧老窑吧。”他的提议引起一片欢呼声。
说干就干,我们浩浩荡荡地来到一片还没耕过的庄稼地。哥哥自告奋勇担任“技术总监”。只见他左比比,右画画,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最后,哥哥选择一块土质较硬的地方,用小铁锹挖起窑坑来。他一边挖土,一边告诉我们,烧老窑要选择土地比较硬的地方,不然挖的窑坑容易塌陷。不一会儿,哥哥挖了一个像小艇一样两边有出口的窑坑,我们看了,啧啧称赞。
“还楞什么,捡柴禾去!”哥哥发令,我们赶紧四下找柴禾。
就在我们找柴禾的时候,哥哥不知从哪儿找来了红薯。我严重怀疑他是从邻居的红薯地里“拿”来的,因为旁边就是红薯地。不过我不能说出来,否则,妈妈揍他,他要找我算账。
哥哥把红薯一个一个架在窑坑上,点着火了。我们都围在一起,看着火苗一点一点地烧起来,哥哥及时把柴禾塞入通道,不时翻一翻红薯。柴火熊熊,烧了一会儿,哥哥把红薯推到火窑里,埋上土。
我纳闷了,这是为什么?“在热土里闷一会儿,红薯最好吃。”哥哥看着我们这群小跟班,显出知识渊博的样子。
在我们等待的耐心快用完的时候,哥哥说可以把红薯挖出来了。当我们拿着烫手的红薯,闻着空气中散发着的红薯香甜的味道,再也舍不得等一下了,剥皮就吃。虽然吃红薯搞得我们灰头土脸,但是大家都很开心,这真是一次美好的体验。
(小作者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民安路小学四年级学生)
后 记
烧老窑的红薯真的特别好吃!
家长感言
孩子回家说,“烧老窑”的红薯比家里做的红薯好吃。我就纳闷了:又黑又脏的,有什么好吃的?
教师赏析
“烧老窑”红薯的味道,是童年的味道,是快乐的味道,当然比家里的好吃啦。从李孟泽同学的作文中,我们看到了孩子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在这里,老师提醒一下:“烧老窑”固然是美好体验,但要注意防火安全哟。(孙献山)
《二郎庙庙会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是太和东北一个比较偏僻的小镇,叫二郎镇。
听爷爷说,二郎镇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相传在很早以前,这里有只黑虎,作恶多端,伤害百姓。天上的二郎神听说了,大怒不已,下界镇压了黑虎。乡亲们为了感谢二郎神,就建一座二郎神庙。时间长了,人们在二郎神庙旁边盖房子,做生意,渐渐地,就形成了二郎镇。
二郎镇最热闹的时候是一年一度的二月初九庙会。
庙会当天,一大早,来自附近十里八乡的人们像潮水一般涌向二郎镇的大街小巷。在人声鼎沸的庙会现场,各式各样的叫卖声是另一道醉人的风景。寓意吉祥的祈福香囊、手串念珠、雕刻挂件等令人们爱不释手,吱吱冒油并散发出馥郁香味的小吃让人垂涎三尺。
我和妈妈逛庙会,妈妈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怕我走丢了。我们看了踩高跷、扭秧歌、武术表演、古装大戏、捏泥人、手工编织品……都是我平时看不到的东西。还没有看够呢,妈妈又拉着我走了,真是“走马观花”。
我印象最深的就属杂技表演了。我看到两个与我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被吊在数米的高空中,表演着各种令人提心吊胆的动作。我总怕他们一不小心掉下来,赶紧拉着妈妈走出了人群。
刚走出人群,我就看到了对面的皮影戏。只见一只乌龟一会儿从这边爬到那边,一会儿把头伸出来缩回去,还配着有趣的说唱。
我津津有味地看着。妈妈催促我:“该走了。”“再看一会儿。”我恋恋不舍。
好不容易走出了拥挤的街道,我回头望去,依旧是人山人海,吆喝声一呼一应……
(小作者是安徽省太和县民安路小学三年级学生)
后记
家乡的二郎庙庙会热闹非凡,令我难忘。
家长感言
老家在二郎,孩子喜欢逛庙会,喜欢听二郎庙的传说。她说,老师讲的,爱家乡的传统文化,就是爱家乡、爱祖国。想一想,有道理。
教师赏析
太和有个二郎庙,从小作者的作文中,让人感到二郎庙的传说很有意思,二郎庙的庙会热闹非凡。这篇作文也触发了我一个灵感:在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教育时,乡土文化也是一座金矿,值得深度挖掘。(孙献山)
《细阳格拉条作文500字》
在我的家乡太和,有一首民谣:“格拉条长,格拉条香,恁好吃里格拉条在细阳。”说的是啥?太和格拉条呗。细阳嘛,是太和的古称啦。
如果您来到太和,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特色小吃——“格拉条”。
你瞧,老板撸起袖子,把一团白面加上碱水(可能还有秘方,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反复揣揉,然后放到锅上面。锅上架着一个像压水井一样的器具,老板的脸憋得红红的,铆足劲把面压出来,粗粗的面就像“粉丝条”,不过,比粉丝粗硬。压出的“粉丝条”落进沸腾的开水里,滚了几滚,就熟了。热情的老板再把它捞进冷水里,又捞出来晾一晾,盛到大碗里,这样,圆乎乎、滑溜溜、硬滋滋的格拉条就做好了。
你别急着要吃,还差一步呢!老板会把芹菜、豆角、豆芽、香菜与芝麻酱、蒜泥、辣椒油拌成的佐料一同放进去,浇上卤汤,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格拉条就上桌了。看着这诱人的格拉条,闻着浓郁芝麻辣香,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格拉条一定要搅拌均匀后再吃,一口咬上去,劲道十足。这时,香喷喷的格拉条,一直从嘴里流到心里,让人回味无穷。吃完后抹抹嘴,擦擦额头上被辣出的汗,那叫一个——“得劲”。
这就是我们太和格拉条。朋友们,想尝尝吗?还等什么?来呗!
(小作者是安徽省太和县民安路小学三年级学生)
后记
我是格拉条的忠实粉丝,隔个两三天,我就会吃一次格拉条。
家长感言
在太和,还有一首关于格拉条的民谣:“细阳格拉(条)长又香,三天不吃心里慌。”
教师赏析
细阳格拉条是我们太和的大众小吃。葛怡贝同学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格拉条圆乎乎、滑溜溜、硬滋滋、香喷喷的特点,让人回味。其实,我也是格拉条的忠实粉丝。(孙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