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农耕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3 02:06:54
《农耕欢乐多550字》
星期四下午,学校举办了农耕活动,同学们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大伙面前露一手。
刚开始,在我们的老朋友“狐狸”哥哥的指导下,同学们迅速分好了组,我分到了我认为最惨的组—“摘豆拔草组”,顾名思义,就是边摘豆,边拔草。看着别的同学手里拿着非常酷的道具,我羡慕极了!本以为这是个苦差事,但是干了一会儿,我才发现我错了,原来摘豆拔草也是有学问,有乐趣的!
你瞧!那一丛碧绿的毛豆毛茸茸的,那里面就是颗饱满的豆子,咬一口,刚开始是苦涩的,难以下咽,可是过了一会,竟会有一丝丝的甘甜慢慢的渗透出来,使我觉得另有一番风味。摘毛豆时,要小心翼翼的,越是急躁,它越是容易被你折断,最后露出丰满的“绿宝石”,因此,摘毛豆时最好弯下腰来,捏住它连着藤条那边的“头”,再轻轻一拔,这样摘下的毛豆既美观,又不会破坏里面的“绿宝石”。摘毛豆时,我们组的同学可真是洋相百出—有的同学还没看清是什么,随手就是一抓,结果抓到个虫子,一边甩手,一边“哎呦,哎呦”地叫着,而他的豆子呢?它们早就笑破了肚皮,一粒粒米滚了出来;有的同学用力过猛,豆子是拔了下来,可屁股也开了花;还有的更是一边摘一遍偷吃豆子,同学走过,还以为老师来了,吓得摔了个四脚朝天……
拔草的同学也忙活的不亦乐乎,边拔草边喊着“一二一,一二一”,身体向后仰,结果那些草排山倒海地扑向我们,差点被它们吞没了!
这次农耕虽然累,但是我们都收获了快乐,并从中获取了关于自然的知识,在一件平常的事情中发现了乐趣,也是一种特殊的本领。
《农耕之旅》
最美的课堂在自然,最好的学习在实践。今天我们来到梅田湖研学基地进行研学活动,其中最令我感慨的活动就是—插秧。
出发前我冲劲十足,心里想着今天要大干一番。下到田里后,我大概观察了一下教官的操作,便开始了种植。一开始我努力地在田地里忙碌着。然而,很快我便败下阵来,炙热的阳光直射在背上,汗水流进眼睛,蛰得我几乎睁不开眼。我笨手笨脚的将秧苗插进田里,但水田里非常滑,我摔倒了好几次,全身沾满了泥水,我沮丧地停下来,走到一边的田埂上坐下来休息,内心里想要放弃。
就在我失落的时候,教官看出了我的困惑和疲惫,他走过来笑着告诉我,插秧不仅需要技巧和方法,还需要用心去对待每一株秧苗。
教官带着我重新开始,他细心的向我示范如何正确的插秧,先用脚步量一下秧苗的间距,以保证秧苗位置不乱。量好间距后,便要看准秧苗的位置,精准地将秧苗插入田中。在田里很容易摔倒或陷入泥泞,所以走动时要慢一点,保证自己站定后,再开始插秧。我站在教官的身边,聚精会神地听着教官的指导。
在教官的鼓励下,我开始了第二轮插秧。我先用脚丈量了秧苗的距离,然后站定位置,拿起一株秧苗,随后微微弯下腰,用手指在稻田中挤出一个深度适宜的沟槽。手指与泥土互相交融,我竟感受到了一股生命的力量。我将秧苗慢慢的放入沟槽中,直到它们牢牢地立在中央。
我和其他同学们在稻田里奏着美妙的乐曲,一株株秧苗被我们插进土壤,稻田中仿佛已经弥漫着大米的清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插秧看似简单,却有着严谨的方法。插秧过程中,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每一株秧苗的生命力,更让我深切的明白: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时,需要合理规划,遵循规律,找准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指导老师:姚琴)
《体验农耕文化》
星期五的晚上,妈妈告诉我余新镇将举办“农耕文化体验之割稻活动”!顿时我感到兴奋不已。
第二天, 我们起得很早,妈妈开着车带我和弟弟出发了。车子开着开着,开到了一条
乡间小路,那里的空气格外清新。不一会儿,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都在忙着秋收。放眼望去,全是稻的海洋。一阵秋风吹
来,掀起了金色的波浪,送来了丰收的喜悦。割稻开始了,一人先拿一把镰刀去割。“现在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说完,我就用镰刀去割稻子,谁知稻子没断,我自己倒是差点儿摔跤了。之后有一位叔叔走过来,说:“小朋友我看你不会割稻,要不让我来教你吧。”说罢,他两腿张开,一手拿起镰刀,一手反握着一捆还未割的稻谷,镰刀前后刀刃与稻秆摩擦,不一会儿,就割好了。看了叔叔的示范,我也立刻拿起了镰刀,按他的方法,一步一步做下来,还真行!之后,我越割越熟练,地上我割下的稻谷越来越多,田中未割的稻谷越来越少。在不知不觉中,我的头上冒出了珍珠般大小的汗珠,手臂也渐渐使不上劲了。我才割了这么一会儿就感觉疲惫不堪了,可想而知,农民伯伯平时是有多么的辛苦啊。真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是我第一次割稻,原来割稻并非我想象的那样轻松简单啊!
《快乐的小农民》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参加雪菜博物馆的农耕体验活动。
一大早,我们就到了博物馆,发现那里早已有好多小朋友在等了。我们的带队老师姓舒,等所有小朋友到齐后,舒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一片稻田前。有个农民伯伯在稻田边等着我们,舒老师请伯伯给我们讲解割稻谷的方法。伯伯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把镰刀,让我们右手拿镰刀,左手抓紧一捆稻谷,然后告诉我们镰刀头必须斜着朝下,最后右手用力将稻谷割下来了,割下来以后就整齐的放在自己的脚边。
听完伯伯的讲解,小朋友们都学着伯伯的样子开始割稻谷了。一开始,我几次用力都没有割下一捆完整的稻谷来。我回想着伯伯刚才的示范,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能割下一捆完整的稻谷啦!慢慢的,我越割越顺手了,我的脚边已经堆放了很大一捆稻谷了。而这时,我也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豆大的汗珠就从我的额头滴落了下来。其他小朋友也都割得非常认真,很快就完成了舒老师布置给我们的任务。最后我们还用打稻机把稻谷打落下来。
我今天当了一回小农民,心里非常开心。我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更懂得了粒粒皆辛苦,所以我以后一定会更加珍惜粮食。
《农耕体验》
周末,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参加了宁波雪菜博物馆组织的农耕体验活动。
上午九点多,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但我期待的心比这太阳还热,所以我们早早地来到了雪菜博物馆。刚下车,舒老师就热情地迎接了我们。走过一小段路,我发现好几个同学都已经提前到了,我飞奔过去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没过一会儿,所有的小朋友都到齐了。舒老师召集我们排好队,把我们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介绍了今天活动的流程。大家听着老师介绍割水稻的方法,都有些迫不及待地想握着镰刀下地了。等老师讲完后,把工具分给了我们。我们兴奋地接过工具,争先恐后地冲到田里,弯下腰卖力地割起了水稻。火辣辣的太阳照在身上,汗水很快从脸颊上流了下来,不一会儿,我的衣服也湿透了。我感觉热极了,但是抬头看看小伙伴们没有一个停下来的,于是我擦了擦汗继续干活。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小组终于完成了第一个任务!
这时,妈妈走过来,她一边帮我擦汗,一边问我是不是觉得农民伯伯特别辛苦。我点了点头,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悯农》这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通过这次农耕体验,我知道了我们的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所以我以后一定要爱惜粮食,争当光盘小明星。
《科学之种,人文之花》
遥远的上古,当人类还处于铁器农耕的时代,当九州大地还没有一丝现代科学的影子,人类的思想中就已被注入了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现实的今天,当人类已迎来信息科技的革命,当大洋彼岸已可以互通往来实现真正的天涯若比邻时,人类的意识中科学的分量已经变得举足轻重。无论我们是否察觉,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已然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之深远,以致带来人类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
生活之花园,当以科学为种,才得以使人文之花绽放的更加艳丽与明媚。
千年前的杜甫曾高声吟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其炽热的人文情怀可见一斑,但终究左右不了社会的动荡与百姓的疾苦。他或许未曾料到千年之后的今天,牛顿、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袁隆平等后生用科学的力量轻松实现了当年他杜甫兼济天下的毕生夙愿,换取了多少百姓的温饱与和平,他也不会想到,后代世世代代安居乐业的屏障,不再是有一位英明的君主、贤德的宰辅,而是依靠那一束投向世间的奇异的科学之光。
生活的安康,固然离不开人文的关怀,但倘若没有了科学的辅助,终究只能是一纸空文。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是科学为人文提供了保障,使之更好地造福于生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400多年前那位德国伯爵对显微镜发明的技术支持不光帮助镇子上的居民化险为夷,从瘟疫中梦魇中解脱出来,无形中也扭转了天下苍生面对瘟疫等疾病引颈受戮的命运,这划时代的意义,是他倘若直接接济小镇居民,做所谓“有用的事”所无法企及的。难道能说这位伯爵无视民生疾苦么?难道他真的没有人道主义的博大胸襟么?难道他所做出的贡献不是千万倍的造福于百姓么?生活离不开对科学的追求,也离不了社会人文的力量,恰如思想、艺术与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一样,不能断言分割,更不能一味对立!科学、人文与生活的关系此时昭然若揭。
无论是科学思想还是人文精神,都直接亦或是间接地为自己及他人的生活品质服务。既然科学造福于生活并推进人文事业不断发展,是不是也可以说人文的需求也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人文作为人性深处的感召,是必然从行为乃至意识形态上促进人类对科学的探索与渴求的。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人类对于人文的重视足以推动科学的进步,并在文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科学对于发展人文、改善民生是没有负面作用的。如今随着物质欲望的膨胀,伪科学和滥用科学的案例也屡见不鲜,“营养丰富”的三聚氰胺奶粉、食品添加剂占比60%的冰糕,40天出栏的激素肉鸡乃至国家之间的核竞赛,种族屠杀时的恃强凌弱等大大小小、骇人听闻的一幕幕现实场景,让人心痛之时也不禁扪心自问:科学既然可以成就人类的幸福,是不是也可以将它毁于一旦?一些所谓的科学工作者及其掌控者是不是能少一些急功近利,少一点利欲熏心,少一点野心,多为和谐人文与民生着想?诚然,倘科学不为科学而科学,不为人文而科学,而是沦落为少数人的工具而忽视人文众生基本利益的工具,那结果也将必然是玩火自焚,搬石砸脚,实在可哀可叹。
生活如园,科学为种,人文为花。世世代代努力,生生不息传承。国泰民安待有时,处处芳香四溢春。
《“玩转”手机》
现代科技不断更新,使以前的农耕社会成了一个科技社会,许多科技发明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其中
我最喜欢的是手机。
1998年中国第一部手机“大哥大”的生产使人们的沟通从有限到无限。它注定中国会不断发展,变化成高科技时代。
听爸爸讲,1998年,“大哥大”一出产霎时风靡全国。那时的“大哥大”是有钱人的象征。但是“大哥大”只能打电话和接电话,连发信息都不可以。而且很笨重,一部“大哥大”大概有一千克左右,头顶还有一根伸拉天线。打接电话的时候要拉伸天线寻找最佳信号。到后来,天线没有了。 第二代的手机变轻巧了,有屏幕了,是黑白色的。二代手机可以发信息了,有直板和翻盖两种选择。二代手机有颜色了,款式各种各样。最早是摩托罗拉厂家出产的,它使手机的革命拉开序幕,也使中国的科技革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手机逐步成了人们的必需品。在爸爸的记忆里面,想念一个人的容貌只能邮寄相片。不知从何时起有了彩信,可以随时看到别人的近况。上网也不一定只能在电脑上,网络也疯狂的袭击了手机,让沟通无限。从最早的手机QQ到博客、视频、偷菜、微信、二维码,真让我们感到科技的力量,人类的进步,祖国的强大!
手机只是科技更新里的一小节,这就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科技力量在不断的改进,人们的生活也逐步进入科技时代。我相信以后的科技发展会越来越快,我们的祖国也会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