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思辨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21:04:24
《高考议论文核元素思辨形式》
高考议论文核元素思辨形式
第一种,内涵周密的思辨性。在撰写文章的前夕,你首先要对题目进行全面的审察,不要遗漏一个议说的可能项。比如,我曾出过一道题为《谈学问》的大作文,请应届毕业生来习作。不少同学都东拉西扯的说了不少道理,然而却不能科学周密地将学问的全部内容论证到。我在进行作文评讲的时候,就给同学们写了下面四个写作提纲,它们分别是:(1)、只学不问,是掉书袋;(2)、只问不学,是偷懒虫;(3)、不学不问,是大白痴;(4)、又学又问,是智慧人。我用形象化的比喻,来告诉同学们:学与问,实际上它有四种辩证关系。所以,你在论说时,一定要面面俱到、不可缺一。由于人生阅历与实践经验的不足,同学们在撰写作文时,往往会挂一漏十、偏面不全。而改变这一毛病的最有效方法,那就是多多参加社会实践,从中观察、体验、了解之。
第二种,开掘深邃的思辨性。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事物,它都是一分为二的。懂得了这个道理,那么你对2011年的上海高考大作文,就不会有误解了。比如,我曾出过一道有关牙买加百米女运动员奥迪的材料作文,全文如下:42岁的奥迪,在国内参加选拔赴北京奥运会的女子百米竞争。我们知道,一般运动员的最佳竞技时期是18岁到25岁。然而42岁的奥迪,在预赛里就被淘汰了,因为她没有跑入国际田联规定的.百米比赛起码资格线。失望的奥迪,流着热泪,只能低头慢步走出田径场。请自拟题目,撰写800字的议论文。怎样理解本材料的正确内涵?我们知道,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不离不弃、顽强拼搏。人道中年的奥迪,依然在自己钟爱的事业上奋斗不已,即使失败,也毫不后悔。精神比金牌更显重要,奥迪的精神,就是永不言败,在挫折中奋勇挺进!她虽然成绩失败,但却是精神的成功者。
第三,逆行反跌的思辨性。这是一种理念持续引伸、反向深化分析的议论形式,在议论方法上我们把它叫做归谬论证。这种说理,是思维的流程作逆反假设,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第四,对立统一的思辨性。在现实生活中,苦乐、祸福、爱恨、毁誉、美丑、好坏、成败、等等事件,它都是运动、发展、互转、变化的。此外,快与慢、个性与共性等社会现象,从根本上看,也都应该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承的。我们一定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写高考作文时,你就不会产生疑惑或偏颇了。
【高考议论文核元素思辨形式】
《议论文立意时怎样思辨议论文写作指导》
思辨,顾名思义,就是思考、辨析、区别、分辨、质疑、分析等。思辨,是一种具体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审慎的思维品格。思辨能力的培养,恰恰是鼓励学生创新表达、个性化表达的主要途径。例如,孔子曾经说“无友不如己者”,如果对这个观点进行思辨,我们就会思考:这句话说得对不对?这句话符合实际情况吗?这句话适用于所有情况吗?这句话可以从哪些角度审视?如果更进一步,我们将思考:谁“无友不如己者”?“不如”是哪方面“不如”?“无”(勿)是不是太绝对了?这句话逻辑上通不通?无形之中,思辨便开始了。本文将以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目为例,具体阐述议论文立意的思辨技巧。
原题回放:
一个小学生把一位被自行车撞伤的老奶奶送进医院,小学生的母亲还为老奶奶垫付了医药费。老奶奶的家人却把小学生告上法庭,说小学生撞倒老人,要求小学生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法院理所当然地驳回原告,但小学生的心灵已受伤,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帮助人,别人却到法院告我,我害怕,我想哭,不知雷锋有没有被人告过,他哭过吗?”
请你就此写一篇作文,对小学生说一番话。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题,带有具体的写作任务,即“对小学生说一番话”,那就要求有特定的人称限制,即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来讲道理,并且要考虑到小学生特殊的对象要求。“你”在此具有不确定性,既可以是写文章的本人,也可以是虚拟化的某个人。如果能够从“非我”的立场、采用“我”的口吻构思,例如“我”可以是被救助的老奶奶,也可以是老奶奶的家人,甚至是雷锋叔叔等,这样的文章就带有创新性了。
一、变笼统为具体
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采取具体分析的思路,去考虑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细节、具体的结果等。例如材料中的这句话:“老奶奶的家人却把小学生告上法庭,说小学生撞倒老人,要求小学生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此处便存在辨析的空间。可以进一步追问:是老奶奶把小学生告上法庭吗?或者说,是受助者本人将施助者告上法庭吗?受助者本人的表现如何呢?可不可以合理推测?循着这个思路对小学生说一番话,一定会收到不一般的效果:
亲爱的小同学,请你不要悲伤,更不要绝望。你扶起了急需救助的老奶奶,你做得对!但是你竟作为被告,出现在法庭上。你心里一定很难过,这是人之常情。其实,这件事是老奶奶的家人做得不对,不应该对你的行为抱有怀疑,更不应该不信任你。我相信,你所救助的老奶奶一定对你充满了感激,你的行为也一定得到了她的认可,在未来的岁月里,她也一定会带着对你的感恩,去关爱他人。
有的同学缺乏这种“具体化”的思维训练,习惯在文章中空谈大道理,动不动就是“我们中国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例如下面这段话:
小同学你好,你的行为没有错。我们的国家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要求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的行为就是在践行伟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的“四有”新人,你是这个时代道德的中流砥柱,你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公平正义,诠释着善良友爱,你的行为就是实现“中国梦”的一支力量!
这样的说理显得空洞,说服力不强,因为越具体可感的道理,才越具有说服力。再来看这段话:
小朋友,你此刻的心情我也很理解,那是做了好事遭到污蔑或冤枉的心凉与委屈。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是我小时候,想着妈妈那么辛苦,便帮着做家务,刚擦完一个花瓶,我年幼的妹妹就打碎了花瓶。恰好妈妈回到了家,看到破碎的花瓶,不问青红皂白便把我训斥了一顿。我默默地打扫了碎片,心里十分委屈。难道因为这个,我以后就不帮妈妈做家务了吗?当然不会。小朋友,你也一样,难道经过这件事后,你就再也不乐于助人了吗?我相信你肯定不会。
这段话的说服效果就很不错,用一个成语说就是“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例子来劝说别人,往往会收到较好的劝说效果。这就说明:讲的道理越具体越好,切忌空洞的言之无物的大道理。
二、变绝对为辩证
在面对“对与错”“好与坏”“善与恶”“正义与邪恶”“进步与落后”等话题时,不能用二元对立的绝对化思维,而是要辩证看待,即从正面分析之后,还要从反面分析其合理性,反之亦然。
例如材料中说:“老奶奶的家人却把小学生告上法庭,说小学生撞倒老人,要求小学生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辨析:老奶奶的家人把小学生告上法庭,他们就一定是恶人吗?一定是坏人吗?他们的行为就一定触犯了法律吗?就一定违背了道德吗?如果循着这个思路对小学生说一番话,就会令人耳目一新:
亲爱的小同学,当你因为救助老奶奶而被告上法庭时,你内心对这个社会一定充满了失望吧。其实,老奶奶的家人只是一时被情绪冲昏了头脑,毕竟是自己的亲人受了伤。即使做得再不对,他们也不是坏人,更不是十恶不赦的人。小朋友你想一想,在那种情况下,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他们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其实并没有过错。可能他们的行为使你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但在法律方面并没有问题。法治社会里,我们要相信法律,通过法律维护公平正义,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恰恰是我们应该发扬的精神。
同时,在劝说小学生继续做好事时,很多学生也习惯进行绝对化的论证,例如:
孩子,你一定要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要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所以你在未来的生活中一定要保持善良,相信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
这段话中包含着陈旧的因果报应思想,而“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或许只是人们的美好理想。用这样绝对化的表述,或许会误导孩子。有一位同学这样表述:
小朋友,你还小,涉世不深,内心更多的是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期待。但我还是想告诉你,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的复杂,你要懂得保护自己。我并不是教你诈,更不是教你圆滑处世,而是希望你将这次经历当作成长的一课,在以后的生活中还能真心帮助别人,同时也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防人之心”是这个时代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这不是自私,不是冷漠,而是一种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方法。
如此表述,观点鲜明,既鼓励小学生继续做好事,同时又留有余地,即在做好事时还要讲究策略和方法,要学会保护自己。听这样的话,小学生一定会心悦诚服,真正吸取教训。无论从功利角度还是从写作角度,都会达到新颖的效果。
三、变平面为立体
在说理论证时,要学会从多个侧面、多个领域,用多种理由说理,要“手有寸铁”,例如从社会学、伦理学、文学艺术、哲学、心理学等角度进行探究,而不是仅仅讲一些通俗的生活道理。即使是生活道理,也要拓宽思路,多角度论证。
对于本则材料来说,从以下角度说理可达到立体化的效果。
孩子,委屈其实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当然,你年龄还小,受到了委屈,会产生悲观的情绪,这很正常。但你想一想,如果自己襟怀坦荡,无欲无求,做事情不期望得到什么回报,即使别人错怪了你甚至起诉了你,你依然能够有平常心,“委屈”的负能量不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吗?正如孔子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还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逐步成熟,不断进步,终有一天,你会看淡“委屈”,看透“悲观”,会成为一个心平气和、雍容大度的男子汉!(心理角度)
孩子,听我给你讲讲人情物理。其实,人与人之间,除了血缘关系的纽带,还有另一种纽带,那就是“仁义”。孔子说,“仁”就是爱人,不仅爱亲人,而且爱陌生人,而“义”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你的行为正是对孔子仁义观的践行,你扶起了受伤的老奶奶,这既是关爱他人的表现,又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这本身就值得称道,只不过在具体的过程和细节方面出了一些不如意的状况,这些状况并不是对你行为的否定,恰恰相反,正因为有了这个意外,你的行为才更有价值。(伦理角度)
孩子,你知道社会是什么吗?社会就是一群陌生人在同一个空间里共同生存。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除了血缘,就是正义。正如罗尔斯所说:“正义是社会体制的第一美德。”正义不仅要求我们能够处理亲缘关系,更要求我们在处理与陌生人关系时有公共之心。实际上,人与人之间就处于这样一种潜在的关系纽带中,自己需要他人的帮助,他人也离不开自己的帮助。你的行为正好诠释了正义这种公共伦理,而它正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你虽然受了一点委屈,但从更广阔的视角看,你的行为意义重大。(社会角度)
孩子,其实你所经历的事情是“小概率事件”。所谓“小概率事件”,就是大量重复试验中出现频率非常低的事件。我们老百姓不是经常说吗,社会上还是好人多。你所遇见的事,重复的概率很低。这类事之所以引起关注,并不是因为出现的次数多,而是意义重大,容易引起争议。其实,被新闻媒体报道出来的类似事件,看似很多,但是与生活中出现的好人好事相比,数量微乎其微。因此,你千万不要悲观,更不要对这个社会失去信心。(数理角度)
从不同的角度说理,并不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专业的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而是能够从这些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原因。上述四个例子,并没有用到过于高深的、专业的理论,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同一个问题。多侧面、多角度分析,就会使文章避免单一化和平面化,从而达到较强的说服效果。
总之,对于一篇评论类的文章,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思维。通俗一点说,就是怎么想问题,怎么分析问题。新颖和深刻,无疑是高思维水平的体现。我们写文章,就是要向着这两个层面努力。也就是说,作文如果有新颖的立意更好,如果没有,也要将平常的道理讲得深刻。思辨能力的培养,是文章立意新颖、论证深刻的必经之路。
《《简·爱》精读课教学设计》
思辨爱情之妙 ,探寻幸福之道
——《简·爱》精读课
娄底市第三中学 廖明妃
教学目标
1.以男主人公对待爱情的态度,探究爱情的内涵
2.不同角度辨析爱情,探究爱情的真谛
3.链接生活,感悟爱情,引导学生理智面对感情
教学重点
探究爱情的内涵,辨析爱情的真谛
教学难点
链接生活,感悟爱情,理智面对感情
教学准备
PPT,学案
教学方法
赏读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一节课,我么来谈谈罗彻斯特的爱情。上一节课我们提到,他的爱情观是这样的:
对于只以容貌讨我喜欢的女人,当我发现她们既无灵魂又无心肝时,或者当他们暴露出他们的平庸、浅薄,或许还有愚蠢、粗俗和坏脾气时,我会变成魔鬼。但是对于有眼光,有口才,心似火热,性格刚柔相济,既灵活又稳重,既温顺又有主见的人,我会永远喜欢、忠诚。
——第二十四章
我不禁想到了:在谁的面前他是魔鬼?而他愿意永远喜欢和忠诚的又是谁呢?他到底是魔鬼还是天使?
二、精读,探讨爱情的内涵
(一)魔鬼还是天使?(学生发言)
1. 魔鬼?
我从来没有爱过,看中过她,甚至不了解她。我说不上她的性格有什么好,她内心有没有想过,举动没有表现过谦逊,善良,坦率,可是我与她结了婚。
——第二十七章
我最后让她到了桑菲尔德,安全进了三楼那间房,至今住了十年,那间人所不知的房成了兽穴,妖怪洞。
——第二十七章
2. 天使?
我想你会泪如雨下,但我希望你的眼泪流到我怀里,不要留到无知无觉的地上,或者浸湿你的手帕。
——第二十七章
你身上的每个细胞我都爱,就像爱我自己身上的每个细胞,无论你痛苦时也好,生病时也好。你的心灵是我的珍宝,即使破碎,仍然是我的珍宝,如果你疯了,禁锢你的,将是我的怀抱,而不是一根绳索。就算你发狂,乱抓乱咬,你的模样我仍会觉得可爱,如果你像那个女人今天上午一样猛扑向我,我会一把抱住你,既为管住你,也为喜欢你。我不会讨厌你,躲开你,就像对她那样。在你安静的时候,看着你,照顾你的不会是别人,只会是我。我要带着无限的温情守着你,哪怕你没有微笑报答我,我会不知疲倦的看着你的眼睛,虽然他们再也认不出我。
——第二十七章
(二)爱情是什么?
1.他是魔鬼吗?(学生自由回答)
预设:他不是魔鬼:收养阿德尔;善待费尔法克斯太太;平等对待简爱(P235);不把伯莎放到费恩丁庄园自生自灭,伯莎纵火时,为了救他自己也险些丧命。
小结:他不是魔鬼,只是不爱伯莎。
2.他“从来没有爱过,看中过她,甚至不了解她”为什么还要娶她?(用:“原因+情节”的句式回答)
(讨论, 学生发言)
预设:伯莎漂亮,自己年轻无知。
我发现她长得好,很像布兰奇•英格拉姆,个子高,皮肤黑,举止庄重……她那个圈子里的男人似乎都喜欢他,嫉妒我。我头脑迷糊了,心动了,由于无知、幼稚、缺乏经验,自以为爱上了她。交际场的角逐,年轻人的好色之心,鲁莽,盲目最能使人匆匆干出糊涂事。
——第二十七章
预设:父亲的欺骗,伯莎有丰厚的嫁妆。
他多方打听到,梅森先生确实广有钱财。他还知道他有一儿一女。他为我物色了一个人,就是他的老相识,西印度西印度群岛的种植园园主和商人梅森先生……他听他亲口说,会给女儿三万磅……我父亲和哥哥罗兰知道所有底细,但两人只想到三万鎊,联手坑害了我。
——第二十七章
预设:相互不了解,性格不相投
他们让她与我在很多人聚会时相见,总是一身盛装。我几乎没有与她与她单独会过面,也极少私下交谈……后来我看出她的性格与我迥异,爱好完全不同,平庸的头脑和狭隘的胸襟都无可救药……我们俩谈不来,无论我说起什么话题,她的回答都或者粗俗,或者陈词滥调,或者古怪,或者愚蠢。一个家也从不得安宁,因为哪个仆人都受不了她的不讲道理、说发作就发作的坏脾气,执行不了她荒唐、苛刻,自相矛盾的命令。
——第二十七章
小结:从这些可以看出,罗彻斯特与伯莎的婚姻是建立在金钱与美貌的基础上的,相互没有共同爱好,性格迥然不同,所以这样的婚姻就是如同水与火的交融,终究是互相伤害,一个死,一个残。
3.他为什么这样喜欢简爱?(结合简爱和罗彻斯特的成长经历讨论,小组展示)
预设:
(1)有类似的成长经历和感情期待
罗彻斯特先生在遇见简爱之前:接受父亲安排的婚姻——带疯癫老婆回到桑菲尔德——伤痛欲绝,浪荡欧洲,寻找真爱。遇见塞丽娜,贾钦托,克拉拉等被骗或失败,心灰意冷回到英国——想找一个智慧、忠实、爱自己的女人安定下来。
简爱在遇见罗彻斯特以前:寄居盖茨赫德府,备受欺凌和冷落;送到洛伍德学校,被院长布罗克赫斯特苛刻生活,当众辱骂;受尽屈辱,渴望爱,渴望尊重,渴望一种不一样的新生活。
(2)有相似的性格爱好
罗彻斯特曾经十分不满父亲的安排,与父亲兄长对抗;在接受了不合理的婚姻的情况下,曾想到自杀,但最后勇敢地活下来,带着伯莎离开牙买加,安顿好伯莎又离开桑菲尔德,游荡大半个欧洲。
简爱则在盖茨赫德府与里德太太一家对抗,为了爱和尊严而大胆抗争。在洛伍德学校与布罗克赫斯特校长对抗,在屈辱中坚强地成长,在桑菲尔德与罗彻斯特的相处中,不卑不亢,冷静理智地面对爱情,勇敢地争取爱情,曾经为了爱和尊严又毅然决然地离开。所以,他们的灵魂深处就共同的默契。
罗彻斯特爱好艺术,擅长弹琴唱歌,懂得绘画,第一次见面通过三幅画的欣赏,就看透了简爱内心的艺术家一般的浪漫气质(P113)。
你说过,你很少有快乐的时候,但我可以肯定,你在画这几张画时,会沉浸在艺术的梦境里。
——第一十三章
你冷,因为你孤身一人,内心的热情无法激发。你有病,因为你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最好感情,就是最崇高、最甜蜜的感情。你傻,因为你尽管痛苦,却不愿招手叫那种感情过来,也不愿意挪动一步向它走去,其实它正在等着你。
—— 第一十九章
因为懂得,所以珍惜。所以这也是简爱能在爱情中胜出的一个有力基础,她对待感情很冷静、理智。
(3)罗特斯特的经历补足了简爱对外面未知世界的向往的这颗不安分的心。
简爱向往美好:74页;97页;103页;125页
(4)相互扶持,惺惺相惜
在罗彻斯特生活中的几个关键点,简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次见面,罗彻斯特摔个人仰马翻,是简爱扶起了他,给了帮助;伯莎第一次放火,是简爱冷静而机智地救了罗彻斯特先生;梅森被咬伤,简爱默无声息地帮助罗彻斯特处理好事情,在众宾客面前保护好秘密。在罗彻斯特遭遇火灾,又瞎又残之时,简爱毅然回到了他的身边,用自己的爱滋养一个受损害的爱人。
真爱是心灵的吸引,是彼此灵魂的共鸣,是相互的理解与扶持,相互平等与尊重。它与身份地位无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与金钱无关。
二、深读,辨识爱情真谛
探讨:好的爱情是什么样的?罗彻斯特和简爱的爱情是好的爱情吗?(辩论环节)
正方:罗彻斯特和简爱的爱情是美好的爱情。
反方:罗彻斯特和简爱的爱情不是完美爱情。
预设:
是好的爱情,因为他们的爱恋打破了当时的阶层、金钱、地位为准则的魔咒,真正地是建立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的相互吸引,灵魂共振。
不是好的爱情,是因为,一开始到第一次结婚这个过程中,罗彻斯特都是有所隐瞒的,表现出来的姿态是自私的男权社会的霸道。他以满足自己感情的需求而一直有意隐瞒甚至可以说是欺骗简爱,让简爱险些成为她的情妇。
所以,好的爱情是符合法律与道德的,是坦诚相待的相互尊重,共同平等,是相互的付出,和共同努力的结果。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好的爱情是自己争取来的,它会在你做最好的自己的路途上与你不期而遇。
四、链接生活,理智对待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钢铁战士保尔在接受革命考验的时候,也断断续续经历了一些爱情。少年时期与冬妮娅偶然邂逅而产生令人怦然心动青涩情感;青年时期与丽达志同道合,碍于不懂得珍惜,遗憾错过;革命后期与达雅结成伉俪,这些情节可以说是《钢铁》里面最柔情的部分。请问:保尔和冬妮娅的爱情是好的爱情吗?
预设:不是。在保尔和佟丽娅不是爱情,完全是孩子情窦初开时的一种朦胧的感觉。他们相互认识之时,保尔15岁,冬妮娅六年级,完全属于懵懂时期,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爱情,错把友情当爱情,以至于长大之后再见面时,保尔看不怪佟丽娅的小资心态,而佟丽娅也看不起保尔没有出息,朦胧的感情在两人的互生厌恶之中宣告结束。
2. 保尔和达雅的婚姻是不是好的爱情结合呢?
预设:他俩志同道合,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并相互帮助,相互照顾,共同进步,为之不懈努力。
小结:在不正确的时候,强意要说所谓“爱情”,只会是差强人意,伤人害己。把美好萌动存留在心底,在成长的岁月中当做成长的动力,美丽的回忆。好的爱情,一定在做最好的自己的道路上与你相见。
3.现在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去面对青春期的懵懂呢,最近廖老师听到另外一个老师说到这样一件事情,你觉得应该怎样去解决才最有效呢?请你来帮忙支支招。
小红和小明是我校八年级的学生,在初一两人就是同学,拥有较深厚的友谊,在青春发育期,两人的关系由正常的同学关系转化成为“早恋”,两人经常在课后、晚自习,放学后趁无人之处交谈,上课期间也有经常传纸条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其它同学的学习,两人的成绩也是一落千丈。为此,家长很着急,两位同学也很苦恼,请你来支招。
预设:小红,我们正处在做最好的自己的路途上,希望你能冷静下来,好好思考自己现在的处境再做出下一步行动的决定。我们相信,很好的朋友肯定比现在所谓的“恋人”会走的更远,更能勉励彼此做更好的自己,遇见更好的彼此!
总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尊严放,朵朵皆可盼。同学们,爱情很美好,尊严更是我们所努力和为之终身奋斗的。祝愿每一位花季的你们都能向阳生长,理智对待,做最美的自己,邂逅幸福的人生,最后廖老师送大家一首诗,与大家共勉: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告诉自己/花开有期/请君慎重/过早采撷/必成后悔。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告诉自己/青春如花/当向阳生长/奋发图强/绚丽绽放。
《2024年全国Ⅰ卷作文怎么写》
“情境”与“思辨”,一样也不可少
——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怎么写
张世程(长沙市雅礼中学)
又是任务驱动型写作?对了,多年以来全国Ⅰ卷写作题不变的是“任务”,但今年还应该特别强调两个字——“思辨”。也就是说,这道题包含情境与思辨两大指令。“情境”与“思辨”,一样也不可少。
先谈一谈“情境”吧。“真实情境下的真实写作”是个大趋势。可以说提示语中“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是一个总体的情境设置,结合演讲稿本身特点及题中具体指令来看,这有三点要注意:一是“演讲稿”的语言。你的表达要适当的口语化,让大家都听得明白;你的演讲要有相当的鼓动性,激情或深情不应该缺位,居高临下的说教或“希望”是不行的。二是“演讲稿”的主题。你的演讲必须指向“热爱劳动”,落实到“从我做起”。三是“演讲稿”的内容。你的演讲必须“提出希望与建议”,提示语中的“倡议”其实也是一般演讲稿必须具备的内容。但遗憾的是,看过一些考场外的试水文,几乎都完美错过了某项或某些“任务”,尤其是“希望与建议”。由此看来,这“任务”还是挺刻板和“严重”的,也不容易完成的。但如果这样想呢?代入自己的身份意识和情境意识,即把自己摆进去,设想是自己真的面向同学做演讲,不仅晓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或许就变得轻松多了。其实这就接近“真实情境下的真实写作”了。
再重点谈一谈“思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指令。事实上,没有“思辨”,演讲就会变成说教或者号召,看似“高大上”实则“假大空”。那么怎样生发思辨呢?
请看,材料中有一个独句段相当的醒目:“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看来这“思辨”要有一定“深度”才好;提示中则有“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这更是一个刚性要求。这“深思”本身就引领着我们去“深思”。要有怎样的认识与深思呢?大家体会到没?
首先,材料本身是含有“思辨”的,我们绕不开的是“背景分析”。扫读这一段材料,应该不会错过关联词“可是”。“可是”之前,先引用了《左传》“民生在勤,勤则不匮”(陶渊明《劝农》也引用过),诠释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又引用《诗经·大雅》“夙兴夜寐,洒扫庭内”,阐发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由此也可以界定,这里的“劳动”特指生产或生活的劳作与活动。)拢合起来就是:劳动创造财富,也带来幸福,所以“热爱劳动”就成为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可是”之后是三个“有的”,这都是目下有些同学“不理解劳动”的外部原因和“不愿意劳动”的借口,也就是产生这一现象的现实背景。的确,眼下的现实的情况是,学生们学习忙了,科技发展使劳动负担减轻了,苦活累活也可以雇人完成了;而且社会越进步,科技越发达,就越意味着人与人、人与机器的分工合作。
那么,问题来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劳动”呢?显然不能。那我们写作,又怎么去否定和反驳?这就需要进一步做一些“思辨”分析。下面试从以下两个角度说说。
着眼于历史发展来看,我们人类正是靠劳动创造了财富,也才拥有了今天的文明;“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不只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这个传统不能丢。唯有如此,我们才懂得珍惜,珍惜劳动成果,珍惜社会财富,珍惜人类文明等等。
着眼于今天现状与未来前景来看,劳动不只是谋生和创造财富的手段,应该越来越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马克思语)。人类正是靠劳动创造了自身,走到今天,无论是对于人的生理机能的健全,还是对于心理精神的健康,还是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劳动的价值意义是无可取代的。
所以,基于以上思辨分析,我们的基本立意应该是:时代越进步,科技越发达,劳动量就越减少,劳动强度就越减轻;但越要懂得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也就越要尊重劳动与劳动者。劳动永不过时,劳动与劳动者永远值得尊重。自然,“此外”之后的“不尊重劳动的现象”,无疑是应当否定与批评的。
当然,具体写作中,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体验与积累去“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如果你基于“真实小”而不是“假大空”,“由小及大”(也是一种“小趋势推动大趋势”吧),即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一个最有感触的真实事件或场景或细节作“小切口”,有触而感,有感而发,从某一角度某一层面表达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进而发出真诚的倡议,岂不是自己“真实写作”的快乐甚至幸福?如果我们许多同学都这样的“真切为文”,那恐怕也是当今高考写作的幸运了。
那么,这里有一点不容忽视,“真切为文”的前提便是对生活“有感”,便是生命历程中的生活体验与积累(包括阅读)。再就这个题的写作举例说说吧,如果有下面的其中一个触发了你心底里的感动,你的写作也许就跟你身边的同学不一样了。如儿时帮家务不小心打碎了碗还心有歉疚,如去食堂就餐对给你打饭菜的大叔真心说声谢谢,如教室卫生无奈包给保洁阿姨却感到不安,如走过田间或街头对辛勤忙碌的农人或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心怀敬意,如读报或看电视对某位劳动者的敬业或技工的技艺由衷点赞……回味这样的体验和心意,并由此生发和展开,“热爱劳动”的情感就会是真心的,“从我做起”就会是真实的;如此,或许就能让感性驱动理性,身份意识和情境意识也会来得容易和真切,文章的思辨也就能变得真诚恳切和“接地气”。果如此,“真实情境下的真实写作”就是一种真实存在了。
毋庸讳言,对于这次连幼儿园都猜中了的“劳动”写作题,大家未必都能写得入“情”继而入“理”;毕竟,对劳动生活的远离与“无感”已成为许多少年人的一种“成长病”。但今后,受着“新高考”的鼓舞与鼓动,当“全面发展的人”成为一种教育与成长的追求,我们的人生经验与历练必须“沉淀”为生命底色的时候,我们的写作是否会变得“有感”和丰盈呢?值得期待。
【附:2019全国Ⅰ卷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道法自然》
夫道者,万物之源也,衍而万化,是为自然。心者,思辨之源也,拓以八方,乃识道也。是以,物载于道,道源于辨,辨本乎心。故吾曰:格物以致知,致知以求道,道法自然。
水之以清,浊之一尘,清与?浊与?必见浊焉。奈何以一泓之大而难掩尘之忽微?盖水之空明澄澈,而尘之浊垢彰显,相形见暇故也。推而论之,瑜不掩暇昭矣。兵法修列,惜乎膑脚;厥有国语,叹乎失明。岂不恨哉?战无不胜,胯下受辱之徒;楚汉称雄,声色酒肉之属,唐开风流,弑父戮兄之辈。莫不憾哉?
郑板桥仰观而称焉“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李萧远俯察而慕焉“体清以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清。”周敦颐临水而赞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其格物之厚而悟道之深,不亦道法自然者乎?
昔者,法万物而有所就者,不可谓鲜矣。鲁班格草而有锯子出,孔明格马而有流马作。诸如此类者云云,而况于近乎?甚也,法羽禽而有飞机就,法游鱼而有潜艇成。思蝙蝠其无雷达乎?虑坠果其无引力定律乎?亦云云。此皆道法自然之功哉!诚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
《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即此而知,道法自然之重昭矣。
《作文富有思辨性》
与往年中考作文相比,今年的中考作文在立意上显示了令人欣喜的新的特点。这就是富有思辩性。具体说来是:
一是表现为对当代科技生活的思考。如北京市考生,面对“现代科技”,从“乐趣”“好处”上落笔,表达了当代初中生的切实体会。谈“乐趣”与“好处”,重在谈精神生活上的收获,如《乐趣》一文,描述了作者与一个叫“肉丝,”的网友的交往经历,写得生动有趣、真实自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信息时代中的人与人交往的新型关系。这样的立意显然要比写“电子游戏”的快乐要深刻多了。从今年各省市的中考优秀作文看,虽然写这方面的内容的文章尚属少数,但毕竟传递了一个“信号”,即当代中学生开始注意对科技生活的挖掘。这一点,是值得新一届初中毕业生写应考作文时借鉴和学习的。
二是针对现实生活敢于表达独立见解。往年的作文,写人云亦云的东西比较多,如好人好事、刻苦学习等等。今年的作文,有不少是直接干预生活的,如江苏考生写的《思变》,说的就是“减负”问题,观点正确;又如《补课》,讽刺了错误做法,笔法老到;再如海南考生写的《我眼中的公开课》,对弄虚作假现象予以深刻的揭露……这些篇什,反映当代初中生的思想具有日益成熟化的倾向。
三是对一些观念能辩证地进行分析。如“压力”,究竟怎么看?究竟应有怎样的“压力观”河北考生的看法有两句话,一是“如果压力太大,那么它定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如果压力适当,它会变成前进的动力”。同一篇文章,抓住这两点说,全面而又正确。这表明,当代初中生已经开始对有关问题进行辩证性思考,不再在偏激、片面的泥潭里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