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怀想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2 22:25:43
《看云怀想作文400字》
小时候看云,以为奥特曼在制作棉花糖,让我对天上的白云充满了无限的好奇。
小时候,对云彩充满了幻想,觉得它是一片大棉花糖,于是就天天央求爸爸妈妈带我去摘下一朵,让我尝一尝好不好吃。
长大一点以后,已经能够科学地认识“云”,不再把它当成棉花糖了,只觉得它形状多变,很有趣,有时像一只怪兽,到处搞“破坏”;有时像小动物,在天际自由奔跑,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到了现在,我读了很多书,知道云是浪漫和自由的象征,看着云随风飘动,恣意变换模样。于是云在我的眼里又多了一种奇特的乐趣。所以,我总希望自己也能像一片白云,自由、美好而又纯洁。
在多姿多彩的大城市里,在匆匆忙忙的人群里,云,已不再被太多的关注!但是少年的我们不妨出去走走,抬头看看这一朵朵洁白的云,找到我们小时候对它的幻想。
现在的我看到云,依然充满美好,对小时候天真无邪的一种怀念,对纯真的无限怀想。
放下手中的活,出去看看云吧!看云,让生活更加美好!
《望月怀想》
月亮又悬上了梢头,清冷的光辉已覆上了大地,才知晓时间已翻飞过白露,跨过了秋分,迎来了中秋。
入夜,天上挂有皎洁的满月,我泡上一壶清冽的桂花茶,悠闲地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静静地吹着风,甚是美哉。一轮明月和着黑夜,随着从壶里弥散开来的缕缕茶香,品尝着碟里精致的月饼,欣赏着诗词歌赋,更是妙哉。
中秋的明月是富有情怀的。李白在《静夜思》中这样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忆昔,他独身站在窗前,凝视着同样寂寥的明月,想着远隔千里的故乡,在这月朗星稀的夜晚,故乡远在天边却又近在咫尺。又思,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落笔:“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是夜,虽与亲人天各一方,可晴朗的月亮寄托了彼此的离人思绪。
这时的月被那淡然的雾笼罩了星星点点,若有若无,更显现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绝代韵味,而月下人的心里也不知何时涌起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朦胧情愫。
中秋的明月是满含愁绪的。其中离国之愁是最深沉、最凝重、最伤感的。它是李煜笔下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无言独上西楼。”寥寥数语道尽凄婉之神,他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那月已完全被覆盖了,雾也越来越厚重,万物失去月光的润泽后也失去了活力,心中阴霾渐渐聚拢,一阵烦躁沉闷不可言说。
中秋的明月是饱含希望的,是皮日休笔下的:“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在桂树枝下,房屋前后檐下,去寻觅那被露水包裹的桂子,那是月宫送给人间万物的包含美好希冀的中秋之礼。
此时的雾早已离去,那轮被薄雾洗涤后的圆月不见羞涩,不见朦胧,不见迷茫,明月的清辉又涌入了世间,心中的阴霾也一消而散,逐渐明亮起来。
念往昔,多少文人墨客为你——中秋婵娟,泼墨毫就,留下数不胜数的绵绵情思。我突然觉得,中秋佳节,对月抒怀,真是人生一大美事,我不觉信步走到书桌前......
又是一年中秋时,又是心绪翻飞时……
《庄园的守望》
——腊八节怀想
已是隆冬腊八
你听 那不远处的春雷
分明已怀上春的希望
我已感觉生命的翕合、生的力度
借你这沃壤 共同面对惊蛰
带着春分的雨水和新悦阳光
滋润、生长茁壮的幼苗
贫瘠的墒情
精心播种心爱的庄稼
让心在那片广袤的原野
共同放牧可爱的牛羊
耕耘 播种 燥动与狂热之后
该是秋天的时节了
如果的寒冬来临
或者说寒冬注定会来临
那么为了春日暖阳
你并成为这白雪皑皑的庄园
圣洁的守望者
《我怀想你的蔚蓝》
我怀想你的蔚蓝
在春天 阳光普照
你是寂寞山村洋溢晴朗的笑
天空干净而悠远
你的目光
柔软里一片蔚蓝
我就怀想你这样的蔚蓝
山坡上我是小小的花草
随风而长
随你目光的注视
而色彩斑斓
我不点头 我也不招手
让尘世的喧嚣
在此疲软吧
走出屋后
越过水泥的围墙
我就盛开在你脚下
同样一片蔚蓝
《怀想》
学史让人明智,其间乐趣多多。虽然就读于中国南方最好的师范大学华东师范,但是直到大二,非师范专业的我才有机会修习一门一学分的教育学选修课。这门教育史课程给超最大的收益是寻得一方精神寄托的乐土——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的遐想追忆。
那个时代的高等教育盛况确实让洪超神往,对比当下高等教育技校化的现状让人唏嘘不已。当年蔡元培反对大学成为职业介绍所、主张大学务虚,今天大学却让我看不到这种气度,实在让人沮丧。想起老师提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三大门类在近代的分道扬镳,又反观自己不幸身处一个浮躁的社会科学专业中,光是实习就分大小两次十个学分,共挤占两个暑假外加一个教学学期的时间,更是心存不满。北京大学校长助理黄桂田的话道出了我的心声。的确,跑腿打杂的本科生实习是公司对我们无意义的剥削。学院硬性规定学分任务难免有帮凶之嫌。二十出头大好时光,不花在刀刃上、多读读书听听讲座太可惜了。最终的结果是教育被面子工程般的实习计划扰乱、学生不得不沦为廉价劳动力耗费记忆力创造力的黄金时期,融入社会我们毕业后有的是机会,却被当下浮躁的社会、浮躁的大学、浮躁的用人单位拿出来做冠冕堂皇的借口。
每每想到此处,超内心充满了愤慨与遗憾,愤慨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不足、遗憾自己没能成为一百年前的大学生。这个时候,老师向我展示的美妙图景成为我神往的对象——Grand China University、Bright China University的称谓魄力十足;沪江、大同光是称谓就足以展现大国之风。然而,就像当年没有留下北京古城、在古城边另建新城使得历史底蕴与现代发展肩挑两端一样,中国的大学也推倒新修。看着“地域+研究门类”千篇一律的大学称谓,我的感受是同在这一片土地上,前驱与后继的文化传承生生被斩断。正如沙滩北大被移植到燕园、北师占地辅仁、东华之于光华、华政之于圣约翰、华师之于大夏。即使今天大学间开始鲸吞蚕食、合纵连横,我仍觉得深深的遗憾,遗憾院系改革的过往。苏联模式的生搬硬套可见一斑。记得中正先生在台湾的时候十分反对“远东大学”的称谓,认为这是西方视角、有辱国家教育,于是改之“中国文化大学”。两者高下立见。
西交利物浦、宁波诺丁汉、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一帮中外联合办学的尝试让我看到了希望,也让我有些担忧。当年交大清华理工科用外文原版教学、圣约翰能培养出林语堂这类文坛大师。可是,在学子国学积累本来只有浅浅一层的今天,忘本的可能、汉语能力的尴尬已经发生。在这门课的学习之后,我再来审视今天,感觉到传统绵延、影响明天甚至当下的困境。
《冬季的怀想》
冰冷的月,仿佛在释放千年的寒气。
火热的心,仿佛早已承受那习惯的孤独。
晃眼般急速逝去的时间,拉大生命的黑洞。
流浪的车子是否有过我们的青春。
千里之外的流音,在耳旁响起那水边的阿狄丽娜。
光阴的故事是否依旧诉说你的曾经,桌上已经是布满灰尘的纸和笔。
推开关闭已久的窗台,发现那楼下依然是沧桑的灯影。
在和谐的阳光里,冬季的风在悼念这个属于他们的季节。
茫茫的人海里,漂浮着属于你我岁月的轨迹。
我们除了不再怨叹命运,还是满心欢喜地接受自然的亲切。
在苍茫的世间,继续着酸甜苦辣的旅程,回过头,我们并没有失去太多。
酝酿已久的空灵,被冬季的风卷进历史的漩涡中,翻开即是那阳光的明天。
原来人不要苛求的太多,那就是我们的幸福所在!
最后犹如神思般的寂静,恢复了赤裸裸的自我陶醉。
正如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还没有来得及喝,就被冷却。
入口的冰冷,始终被我们的胃蒸暖,从心里缓缓升起那青葱般的味道。
来一杯红酒,或者来一点诗意,再搅拌进无从说起的浪漫。
如此的冬季,还是希望有你与我共饮这应梦如水的一桌别样风情。
《抒情作文中秋怀想》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在这古老传统的影响下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让许多亲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年在外这使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们的”悲欢离合”这又让多少人痛心!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这都是千古绝唱! 月饼也是团圆的象征.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见当时的月饼已经是具有一定意义的”饼”和”月”了人们坐在月亮下赏月光、在这天,吃月饼。这不,趁着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也开始赏月光、吃月饼了。
我们全家人围站在阳台上,把大团圆月饼分成几块,分着吃。这时,我望向了远处的月亮。虽然说“月到中秋分外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只是月亮。现在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月像一只雪球高悬中天,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几朵灰白色的、轻纱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月光洒满了我的衣服,温暖着我的心。我觉得太阳的温暖过于热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这温柔恬静的月光,才能这般地恰到好处。我的周围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挂下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月光照得树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婀娜多姿的柳树的稀疏的倩影,别提有多美了。
爸爸告诉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中秋那天,相传,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那里面有黑色的影子,那就是广寒宫里的嫦娥、吴刚、玉兔和桂花树。中秋节是快乐的,是团圆的象征,是充满喜悦的象征,让我们共同欢乐我凝神望着月儿,口里嚼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着月亮的传说,我又想起家乡的好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中秋怀想》
今年中秋来得早,秋意未浓,月儿就圆了。坐在幽暗的小院中,树影斑驳,偶尔从围墙的角落传来几 声秋虫的叫声。凉风习习,时断时续地飘来邻家孩子诵读的诗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知道,这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写的名诗《乡愁》。听得人神了,我便渐渐地融进了诗的意境中 。
时间是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地点在福建永春。一位约十三四岁的少年,肩背包袱,手提藤箱,正一 步一回头地与家人道别。“我儿珍重,明年早回!”慈母的声声叮嘱,差点让这位一心向学的少年抛弃书 本,投人母亲的怀抱。直到亲人的身影渐渐变小,唤儿声随风飘远,少年才任由两行清泪滚下脸颊,洒落 在家园的热土上。
异乡求学,最难排谴的是思乡之情。想家的念头犹如虫子噬咬着少年的心尖。月圆人圆,孤身在外求 学的少年,只得将满腔的愁思寄托给小小的邮票,捎给远方的亲人。而每收到一封珍贵的家书,少年都会 捧着它,激动地在旷野上狂奔高喊,任由泪水溅花了信笺的字迹。这一枚枚小小的邮票啊,告慰了多少离 乡背井的游子的心啊!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时间过去了好几年,少年已出脱成了文质彬彬、才华出众的 青年。男大当婚,青年与从小青梅竹马的姑娘缔结了秦晋之好。新婚燕尔,花前月下,两人沉浸在婚姻的 幸福之中。不料,烽烟四起,战乱连绵,青年与新娘离散了。青年辗转来到香江。为寻找爱妻,青年一次 次地乘上渡船,回到大陆,足迹遍布家乡的山山水水,可每次都是失望而归。青年衣衫槛褛,形容憔悴, 整日神情恍惚,不思茶饭。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又过了一年,青年来到了宝岛。宝岛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 产,美丽的景色,激发了青年的创作灵感。他和同仁创办诗社,主编“诗页”,成为宝岛现代派诗歌运动 的中坚人物。正当他生活安定、事业有成时,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去世了,这对他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每年中秋,诗人都会手持鲜花,来到母亲的坟前,奉上母亲最爱吃的月饼,聊以寄托思母之情。
如今,诗人在文学创作上已获得巨大成就,出版了多本散文集、诗集等,同时为两岸统一、民族团结 做了大量的工作。“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这时,我又仿佛看到,一轮银月下,一位身着 长衫、精神矍铄的老者,正站在大海边,凝望西岸,深情地呼唤:“母亲,我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