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子弟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0:07:44
《贵族子弟的近义词》
贵族子弟的近义词
【近义词】:王孙公子
【解释】:
王孙: wáng sūn/xùn
1.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2.旧时对人的尊称。 3.人名。指卓王孙。汉临邛人,家巨富。 4.人名。指汉杨王孙。 5.植物名。黄孙的别名。 6.植物名。黄芪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黄耆》。 7.猴的别称。 8.蟋蟀的别名。 9.复姓。汉代有王孙皓﹑王孙卿﹑王孙庆。
王孙公子: wáng sūn gōng zǐ
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子弟: zǐ dì/tì/tuí
①弟与子、侄等。与“父兄”相对:子弟亦何预人事。②年轻的一代。与“父老”相对:江东子弟|纨裤子弟|子弟兵。③弟子;学生:使其子弟为卿。
公子: gōng zǐ
古代称诸侯的儿子,后称官僚的儿子,也用来尊称人的儿子。
贵族: guì zú
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以及现代君主国家里统治阶级的上层,享有特权。
族子: zú zǐ
1.同族兄弟之子。
【贵族子弟的近义词】
《包含子弟的成语,带有子弟的成语》
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13个关于包含子弟的成语,带有子弟的成语及解释。同时列出分开包含“子”字和“弟”字的成语。
[误人子弟] 误:耽误。指因无才或不负责任而耽误人家后辈学生。
[乌衣子弟] 乌衣:乌衣巷,东晋时王导、谢安等世家大族居住在此。王谢那样的望族子弟。后泛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纨袴子弟] 纨袴: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华丽衣着。旧称浮华的富贵人家子弟。
[纨绔子弟] 纨裤:细绢裤。衣着华美的年轻人。旧时指官僚、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梨园子弟] 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后泛指戏曲演员。
[膏腴子弟] 富贵人家的子弟。
[膏粱子弟] 膏粱:肥肉和细粮,指美味佳肴。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膏梁子弟] 旧时指官僚、地主、有钱人家的子弟。
【以下成语分开包含“弟”字和“子”字】
[弟男子侄] 泛指晚辈男子。
[岂弟君子] 和乐平易而厚道的人。
[私淑弟子] 私:私下;淑:善。对自己所敬仰而不能从学的前辈的自称。
[梨园弟子] 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后泛指戏剧演员。
[高足弟子] 高足:高才,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成绩优异的学生。
《描写子弟的成语》
有哪些成语形容子弟?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44个关于描写子弟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箕引裘随] 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之业。
[为裘为箕] 用以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的事业。
[封胡遏末] 比喻优秀子弟。
[戏蝶游蜂] 飞舞游戏的蝴蝶和蜜蜂。后用以比喻浪荡子弟。
[雏凤清声] 雏凤:比喻优秀子弟;清声:清越的鸣声。比喻后代子孙更有才华。
[芝兰玉树] 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瑶环瑜珥] 瑶:美玉;环:玉圈;瑜:美玉;珥:玉制的耳饰。比喻美好如玉的子弟。
[凤雏麟子] 比喻贵族子孙或称誉佳子弟。
[相门有相] 宰相门里还出宰相。旧指名门子弟能继承父兄事业。
[三瓦两巷] 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同“三瓦两舍”。
[膏梁纨袴] 膏梁:肥肉和细粮;纨绔:细绢做的裤子。借指富贵人家子弟。
[膏粱纨袴] 膏粱:肥肉和细粮;纨袴:细绢做的裤子。借指富贵人家子弟。
[五陵年少] 指京都富豪子弟。
[五陵英少] 指京都富豪子弟。同“五陵年少”。
[八拜之交]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乌衣子弟] 乌衣:乌衣巷,东晋时王导、谢安等世家大族居住在此。王谢那样的望族子弟。后泛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千金之子] 旧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膏粱年少] 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斗鸡走狗] 使公鸡相斗,使狗赛跑。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
[斗鸡走犬] 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同“斗鸡走狗”。
[斗鸡养狗] 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同“斗鸡走狗”。
[游闲公子] 指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
[问安视膳] 每日必问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
[问安视寝] 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同“问安视膳”。
[问寝视膳] 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同“问安视膳”。
[犬牙盘石] 指封建王朝分封宗室子弟以巩固统治。
[长安少年] 旧指都城里豪奢轻狂的贵家子弟。
[膏梁子弟] 旧时指官僚、地主、有钱人家的子弟。
[纨袴膏粱] 纨绔:细绢做的裤子;膏梁:肥肉和细粮。指精美的衣食。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纨袴子弟] 纨袴: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华丽衣着。旧称浮华的富贵人家子弟。
[三瓦两舍] 瓦、舍:宋、元时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
[膏粱子弟] 膏粱:肥肉和细粮,指美味佳肴。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公子哥儿]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将门虎子] 将门:世代为将的人家。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身手不凡。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门庭。
[纨绔子弟] 纨裤:细绢裤。衣着华美的年轻人。旧时指官僚、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花花公子] 指衣着华丽,只会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
[混世魔王] 比喻扰乱世界、给人们带来严重灾难的人。有时也指成天吃喝玩乐、到处胡闹的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
[膏腴子弟] 富贵人家的子弟。
[王孙公子] 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公子王孙] 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孽障种子] 旧时长辈责骂不肖子弟的话。
[翩翩公子] 旧时对风流而有文采的富贵子弟的誉称。
[骥子龙文] 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
[裙屐少年] 裙:下裳;屐:木鞋。裙屐是六朝贵族子弟的衣着。形容只知道讲究穿戴的年轻人。
《读陶行知作品有感》
陶行知先生说:“待学生如亲子弟”。“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先生师德教育的核心。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
“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立德树人。只有立德树人的“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爱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爱出“爱满天下”的陶氏风范,才不会出现10年后,20年后向老师秋后算老账,报复的怪异之风。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爱生”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爱的双向功能是现代教育中的媒介,润滑油和催化剂,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我从中深刻的领悟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要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就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耐心等待,学会感恩分享,学会换位宽容,学会尊重选择,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开拓创新。只有真正的具备这些素质,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学校,爱学生,胜过爱自己,他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教育是公益一类事业,公立学校是不能赢利的事业单位。但现在教育多轨制并行,私立学校以赢利为目的,把教育事业以商业模式运营时,也存在极个别公立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受到物质诱惑和污染,课后私自开班收费的现象,让师道尊严在金钱和功利面上不断受贬低和质疑。我们要深深的反思:中国教育是怎么了?此时,陶行知先生的身影从我面前缓缓走过,不断清晰。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境界深深地震撼着我,感动着我,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愿中国青年(教育工作者)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果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而陶行知先生正是这样一个先行者。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温暖他们以关爱的眼光激励他们,以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品学兼优的规范导之以行,或教之以理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只有对学生爱,教学才有温度,才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才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欢乐。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以“纯以知识领悟快慢为取舍(即唯分数论)”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儿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优秀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兼爱难看的落后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无私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真诚的、公正的、稳定的、宽广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道德、良知、职业规范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或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
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真正的在教学教育工作和生活中加以贯彻执行,真正的做到知行合一。
当然,爱不是姑息,不是迁就,爱与严应并存。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要以此为准绳培育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爱是对事业的忠诚,对莘莘学子的无限激励。教师只有锤炼情感,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大爱无私,才能方得始终,爱满天下。
(本文为林崇明老师原创投稿)
《八拜之交的典故八拜之交有哪些》
解释: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指结拜的兄弟,姐妹为八拜之交。
出处:《闻见后录》:“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只拜之。”
用法:偏正式;作定语;指结义为兄弟姐妹
示例:今日在圣贤炉前成了~,有福同享,有马同骑。(《歧路灯》卷二十)元:王实莆《西厢记》:“有一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
近义词:金兰之好、八拜为交
反义词:一日之雅
典故
在中国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哪八拜之交
1)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2)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3)刎颈之交——廉颇相如
4)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5)胶膝之交——陈重雷义
6)鸡黍之交——元伯巨卿
7)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8)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赏析:
春风柳絮,似水离情。面对此情此景,畅饮佳酿,一醉方休,
何其欢欣!诗味隽永,构思新颖。
《入名苑求学序》
北师大二附者,京城名苑,万千子弟慕往之地也。四海俊杰,北清之子,多出于此。良机偶遇,余得以入,虽仅月余,然感悟良多,遂属文,以记之。
赤城万里方圆,有楼止立于寸土之地。而名蜚京华。楼者,名曰“博学”也。岿然而立,以方正为基。。笃志为椽,质朴为盖箕之。内敛九州英才精锐之气,外聚六合万象朴实之本。远而观之,立于黄土埃地。而有直耸青云之势。佳木浓荫隐其锋,曲径幽路隔于世。
三千子弟游学于此,学句读之识,解人生之惑。于学比艰,于嬉比兴。舞勺幼童而人,三载春秋,出而成材。知书,明理,通经,晓哲。内涵今古之华,外备卓群之能。
帝都龙凤,鸿鸽少年,皆汇于此。国监之徒。尝学名苑,不知几何。余得人,与同游,备感幸焉。然论及天资,余自知不及,益发奋以学,惟恐落之。握书而行。就其食,枕其眠,不敢懈焉。偶有废,备责不已。孤烛映窗,寒雪落指,夙兴夜寐,十年一日。
香江富饶多姿,吾欲往之久矣。向以为妄,然自人二附以来。受教于名师益导,交游于志士同人。复望吾志,虽亦遥而可及也。
吾尝钦慕唐骏、敏洪之辈。春秋鼎盛,得以握筹布画,执掌沉浮。然亦知其毅坚于凡人,故能成今日之就。吾今年十七有一,风华正茂,当忌乐致学,望有朝一日。可与比肩。
《班级趣事》
我们那个年级很有特色。共四个班,一班是各工矿子弟学校保送来的工人子弟,二班大部分同学年龄较小、个子也矮,三班居中,四班年龄较大,个子也高。四班和二班相比,大小相差悬殊。据我所知,只有我们这一届专门开设了“工人子弟班”,也只有我们这一届是按年龄大小分班。
我是三班的。我把这篇文章的小标题定为“我们的班集体”,有三个惫思。首先,自然是十分怀念薄敬的师长和亲爱的同学,怀念我们的班集体。其次,是当年我们班的黑板报就叫“集体”,这个名字。虽不那么响亮,但朴实无华,寓意很好。就是要培养我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再有,就是我们毕业那年,学校举行了一次作文比赛,初中组的作文题就是“我们的班集体”。那也是我们在师大附中的最后一篇作文。同学朝夕相处,友情深厚,临近毕业,恋恋不舍。那次作文,都写得很好,感情真挚,内容丰富我记得,获得初中组第一名的是我们班的袁贵标同学,奖品是一部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我是一个工人子弟》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记北京一所重点学校学生。说是问起家庭出身时,抢先回答的是一些知识分子或领导干部的子女,而那些父母亲是工人或其他普通劳动者的同学却羞以出口……。说到羞,我反为那些工人子弟的妄自菲薄害羞。我也是一个工人子弟,我倒要津津乐道。
我有一些小学同学是干部子弟——父辈是部队师团级军官。他们得知社会信息甚多,以比较老练的作风影响着我们:我们工人子弟自有广阔的“探险”、游乐天地,我们灵巧、活泼、勇敢的个性也感染着他们……大家一直是好伙伴。进了二附中,又结识了不少知识分子子弟。他们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大都比较优越,有的从小就受到很好的熏肉、培养。而实际上,我们彼此并无界限隔阂可言,有不少还是好朋友呐。有时敞开心扉交谈之下,他们有几位还自叹在气质、毅力和生活能力等方面不如我们工人子弟。大家各有弱点,也各有吸引对方的优点,互相取长补短,携手并进,这本是自然之理。
可悲的是,普通劳动者子弟中相当一些人偏偏有点自己看不起自己。我甚至还见到过这么几个从穷乡僻壤飞进高等学府的大学生,识得几串名词术语,认得个把高干子弟,忽又自命不凡了;回到故里,极力显示才子佳人的风度,摆出闯荡江湖的气派;左邻右舍乃至家人,在其眼里都是些“下层建筑”的小市民,愚昧无知,粗得很,庸庸碌碌,俗得很。讲到这“粗”和“俗”,我倒要打几个问号了。
不粗?倒也难说。普通劳动者那双手就够粗的了。但当瞧见浦江之上那众多从我们父母手中诞生起来的姚巍巨轮时,我更感受到了一种豪迈的气魄和强大的力量。再看自己的细胳膊细腿,半斤八两,弱不禁风,如果能那样粗一些又有何不好呢?
那么说是粗了?却又未必尽然。凭什么说普通劳动者一定是些愚昧无知的大老粗呢?我曾去过华丰钢铁厂,发现不少青年工人有着极好的文学艺术修养:音乐、舞蹈、摄影、绘画、书法、篆刻……称得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再纵观古今中外,诸如米勒、安徒生、克雷诺夫、彭斯、伯尔、齐白石、徐悲鸿、柳青、蔡祖泉…,不是有许多才华卓著的人物从普通劳动者中来?我还瞧见有不少普通劳动者走进了华东师大夜校教室,瞧见更多的走进了自学考试的考场。将来的劳动者是会有较高文化修养的。
我幼时在好几户工人家庭中寄养过。我家的邻居也都是些工人。粗茶淡饭,别有香味。再看那些人,粗犷慈厚中又见彼此体贴入微之处。你一定见过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画面上那粗糙的手和面容何以能感人至深?不正因为那流露出来的是极为细腻的人间温情吗?真正的普通劳动者住得生活,他们粗中有细,又粗而不俗。
我曾经走读过一段时期,每天随上下班的工人一起乘坐高峰公共汽车。工人是爽直的,绝少虚伪。他们有谈生活琐事的,也有捧着收音机听国家大事的;有谈论发奖金、加工资之日,也有评议企业改革、交流工艺技术之时。一天清早,几个蓬头垢面的工人上了车,咬着馒头兴奋地在谈,——原来,池们已在厂里熬了两个通宵,刚才圆满完成了突击任务,正回家去“改头换面”哩。我能说他们庸庸碌碌俗得很吗?真正庸俗市侩透了顶的倒是那些馅上鄙下、趋炎附势者。
当然,我也有思想反复的时候。几年前,国外的亲属同我们有了联系。青年人的好奇和肤浅,使我一度冒出仗此势以赶时髦的欲念。然而,这种做法往往同时隐没甚至毁坏了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正因为是一个青年人,我更要求自己个性强一些。父亲说:“我们不哭穷,不图攀龙附凤,绝不随便向国外亲属要这要那。”在父辈身上,我看到了普通劳动者正直、朴素这一真正的本色,看到了一种值得崇尚的美之所在,看到了自己所要继承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做工人子弟远比做纨绔儿来得充实。
我另外还曾读过一篇报道:访日本著名女歌手牧村三枝子。牧村三枝子成名以来每年都要为日本煤矿工人演出,给他们带去欢乐,抒发他们的不平和希望。她率直地告诉记者:“我父亲是个老矿工,我在矿区一直生活到十三岁,我爱旷工,我永远是煤矿的女儿,我的歌首先是唱给矿工听的。”……联想起前一篇报道,不由扪心自问:换上我,又应该如何说?更重要的是,又该如何去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