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大成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2:50:35
《未来的汽车》
一转眼,我长大成为了一名发明家,我正在发明一种新型多功能的高级汽车。
我设计的这款新型汽车所需要的燃料是太阳光,只要有太阳,车子就可以开动,有人会问我要是遇到阴天下雨天怎么办呢?没关系,它会把太阳光提前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这样即使在晚上也可以正常行驶。
这种汽车还有两个可以伸缩自如的翅膀,只要按一下飞行键它就可以飞上天空自由翱翔,如果你想开着它潜水的话,只要一声令下,它就会马上开启潜水模式,这样你就可以潜到水底看美丽的水景了。如果没有停车位也不要紧,只要按一下折叠按钮,汽车就可以轻松折叠起来,一点也不占空间。汽车里的空气和外面的一样,永远都是那么清新,人们坐在里面绝对不会晕车。
怎么样,未来的汽车神奇吧?只要我现在努力学习,掌握给多的知识,我一定会实现我心中的梦想!
《未来的汽车》
一转眼,我长大成为了一名发明家,我正在发明一种新型多功能的高级汽车。
我设计的这款新型汽车所需要的燃料是太阳光,只要有太阳,车子就可以开动,有人会问我要是遇到阴天下雨天怎么办呢?没关系,它会把太阳光提前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这样即使在晚上也可以正常行驶。
这种汽车还有两个可以伸缩自如的翅膀,只要按一下飞行键它就可以飞上天空自由翱翔,如果你想开着它潜水的话,只要一声令下,它就会马上开启潜水模式,这样你就可以潜到水底看美丽的水景了。如果没有停车位也不要紧,只要按一下折叠按钮,汽车就可以轻松折叠起来,一点也不占空间。汽车里的空气和外面的一样,永远都是那么清新,人们坐在里面绝对不会晕车。
怎么样,未来的汽车神奇吧?只要我现在努力学习,掌握给多的知识,我一定会实现我心中的梦想!
《为何移民加拿大成时尚?》
在当今中国,正在掀起一股奔向加拿大的强劲的移民潮。
只要你接触有关的大众媒体,只要你打开像《北京青年报》、《环球时报》、《出国与就业》、《精品购物指南》等时尚报刊,“移民加拿大”成为广告版、夹缝内出现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在我刚刚回国的1999年11月,我看到首都一家有线电视台也在作加拿大移民广告。众所周知,相对于美国移民的苛刻来说,跨人加拿大的门槛似乎要容易得多,普通高校理工科本科毕业生几乎都具备申请全家移民加拿大的条件,在憧憬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时,许多年轻人甚至以此为一种时尚。
1998年10月,《出国与就业》杂志中刊载的一家移民公司广告就这样写到:
“你知道吗?——定居加拿大是最好的出国发展途径之一,因为:
你可以有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小孩免费教育及所有加拿大人拥有的福利。
你可以和加拿大人一样只付外国留学生三分之一的学费攻读新的学位。
你可以从此自由地往返于中国、加拿大之间,从事你理想中的工作。
你可以签到十年多次往返美国签证,以及其它国家签证甚至工作签证。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全家一同前往美丽的枫叶之国,重新开创你的生活。
这一切都是因为某某公司协助你取得的加拿大永久居留签证。”
就在同一期杂志的几则移民广告也这样称:对有意“赴加拿大发展”者,实行“免费评估,具体指导,成功最多,稳妥可靠”,“成功后···—绝无风险”。
同类的广告现在已随处可见,这种情况相信读者比我还要熟悉。
随之而来的是,有关加拿大移民的图书价格也开始猛涨。早在1998年,一本内部印刷的《加拿大实用大全》,据其广告称该书“专为有意赴加拿大移民人士编写,帮助你了解赴加移民的全部程序。全书42万字,240页”,可是售价却为210元,如果“特快专递加收30元”。到1999年底,从报纸上的有关广告中得知,一本这样的“大全”,售价已达到数百元。
应该看到,这种广告宣传既有广泛的公众基础,也是有相当市场效应的。
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近几年已成了加拿大的最大移民来源地之一。以往移民加拿大的华人一直是以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为主,而最近几年来,中国大陆的移民逐渐地成为了主流。根据加拿大移民部公布的统计数字,自1996年起,讲普通话的华人移民开始超过来自香港的移民。统计数字表明,1998年与1997年相比,加拿大驻北京大使馆审理的移民申请案和发出的移民签证,分别增加了30%和50%。
1998年7月25日,《多伦多环球邮报》发自北京的一篇报道指出,由于旅游条件放宽,以及对加拿大生活的向往,中国大陆移民正以破记录的人数涌向加拿大。这篇报道指出,仅1998年上半年,加拿大发给中国大陆申请者的移民签证便有12000份。这一记录不但空前,更超过了同期发给香港移民签证数的4倍。
1999年前5个月,加拿大驻北京签证处共发出访问签证12034份,学生签证1031份,移民签证458份,与1998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了17%, 218%和44%。目前加拿大失业率高达8%,在就业难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人移民仍首选加拿大呢?
我在加拿大时了解到,仅在1998年,加拿大来自世界各地的每10名新移民中,就有一位大陆新移民,而当年加拿大的移民额度为20多万人,因此,不少人在多伦多都这样形象地比喻说:大陆移民来加拿大的规模是每天一个“包机”,这意味着每天有100多人到达加拿大Landing。统计数据也恰好显示出,1999年中国大陆赴加拿大新移民近3万,2000年这个数字增至35000人,其中仅安居多伦多的中国大陆技术移民就有13500人。
1999年年初,加拿大联邦政府公布的1998年度移民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大陆目前已经成为加拿大最大的移民来源地,这一信息,随着电波的传递及铅字媒体的报道,使得那些从事移民生意的“中介机构”在高兴之余,纷纷“抢滩登陆”,希望能从这盘东方大餐中多分一杯羹,在加拿大的一些华人也越来越把开办移民公司作为较易开业的行当;同时一些怀着不凡抱负的国内人士也在“跟着感觉走”的导向下,纷纷加人到亮马河畔加拿大驻华大使馆的签证长龙之中,他们在为“移民公司”丰富着“腰荷包”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描绘着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明天。
北京东直门外大街19号是加拿大驻中国大使馆所在地,在这坐颇具特色的深灰色建筑物前,每天领取申请表者都大排长龙。几乎每天早上10点,加拿大驻北京大使馆内等候室的75张椅子,张张座满了人。没有椅子坐的移民申请人,有的站着,有的则仍在门外面排队。在我办理赴加拿大签证的过程中,我目睹过如此壮观的场面。一位即将飞往加拿大的获得签证者对我说,他准备自己先到那边看看,如果容易站住脚,就把全家接过去,否则自己赶紧回来,这里毕竟还有一个外商机构的理想位置。遗憾的是后来我不知这位小伙子究竟下落如何,如论无何,我认为他当初有“留一手”的考虑是明智的,我也相信他最终还是做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明智选择。一位加拿大驻北京大使馆签证组官员称,中国大陆移民申请移民加拿大的情况,简直可以“疯狂”二字来形容。为了应付如潮水般涌来的移民申请案件,加章大已向驻北京大使馆增派了人手。
《自强不息》
要说小华长大成人的过程,中间可真的是苦了他啊!我是生在农村的,但我并没有最终做了一个农民。在认识他爸爸之后,我就去了城里。老王那时候还是个机械厂打井队的工人,还没有在图书馆工作,要说起老王怎么从一个工人到图书管理员的又是我们家庭的一个小奇迹了。老王在做工人的时候,唯一的业余爱好就是读书,在我们全家搬迁后,老王因为一些原因,不再适合常常出去做那么累的工作了,正好也可以算是一个机遇吧,他竟然做了图书馆管理员,这些情况在厂子里已经家喻户晓了。那时候他们常常出去野外作业,有时候一去就好多天。当时仅凭他一个人可怜的几十块钱养活我们两个人还算可以,但后来有了小华,我们就感到力不从心了。
小华出生后,家里又多了一口,虽然平日里有左右邻居的照应,可总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啊。我就和老王商量,要不我也试着在厂里找个活儿干。那时候大家的觉悟都挺高的,没有愿意不工作就白要厂里东西的,可我凭着一年多点儿的教育,再加上翻字典认识的字儿,要想在厂里找个差使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且老王又要经常出去工作,不是经常在家里,照顾孩子的事也成了一块心病。
这事儿就一直没有结果,一直等我过了产期,困难又一次摆在了我们面前,我意识到再这样下去,终究不是个办法。
那时候厂里的领导看到了我们家的困难,了解了情况后,说厂里可以帮忙解决解决。考虑到小华才几个月大,还不能离开我,我们也没有经济能力去为他请个保姆,我就不能做那些常往外跑照顾不了自己孩子的工作了。领导建议我去车间做个车工,那样可以把孩子放在一边,自己随时可以转过头看到,而且考虑我自身的情况,无法负担劳累的工作,而车工可以说是厂里对体力要求最轻的工种了。不过有一点是车间里的噪音比较大,不能让孩子离得太近,但相比之下,这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了。
大家可能不了解车工是怎么回事儿。也许你们都认为工人的工作是很简单的机械化的工作,不需要什么学问的。但即使再简单,对于我来说都显得那么艰难。厂里的师傅们每天都要加班加点,所以我不可能找个师傅手把手的教我怎么做。车工最主要的是要会看图纸,要会做各种测量工作,比如测量一个零件的内、外径,并且学会判断在多少的误差范围之内这个零件是合格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不合格的零件拿出去,被安装上了,不出差错还算侥幸,万一出了事故就不会是小的事故,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厂里领导告诉了我这个工作的大概情况,要我考虑一下。看着这么多如同天书一般我要学的东西,我真的曾经想不干了。但一看到孩子,就咬咬牙,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来。于是我就算正式上岗了。首先我知道自己要从零开始。以前通过自学学的那些字,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我先从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开始。包括千分尺、半分仪什么的。我拿着使用说明书,一点点的和各种工具对照着慢慢抠,并拿着师傅们测过的零件再测一次,然后和他们的结果对照一下。在大家休息的时候,我还向师傅们请教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很快我就掌握了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了。
接下来就是最难的一道关,只要通过了这一关,那以后的事就会轻松很多。这一关就是学会看图纸。大家可能没有见过车工看的图纸吧,上面是要加工的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外观、尺寸,以及材料说明。在图纸的下方是所需要的各种数据,长度、高度、内径、外径等等,用箭头指示着零件的具体部位。这是简单的一般图纸,再复杂的就是上面密密麻麻的流程图了。主要是加工流程示意图,不只是实物的形态来指示你如何完成,更主要的用很多车工的术语和车工的图表来表达。厂里领导帮我找到一本(车工手册),足有砖头那么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除了帮师傅们打打下手,一有空闲时候,就抱着那本技术手册看。幸好里面我不认识的字几乎没有,那时我就庆幸自己当初坚持翻完了新华字典。但虽然没有不认识的字,可很多术语我都没有办法对上号。于是我就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等老师傅们有时间的时候去问。看技术手册真是一项累人的活儿,就和看天书没什么两样儿。可再觉得难,我也得硬着头皮读下去,而且丝毫不敢马虎敷衍着翻过一页。每一个字,每一行我都看得特别仔细,生怕遗漏下什么。
那时候小华就被我带在身边,我有时候想是不是当时我这么拼命学习对他潜移默化也留下了深刻印象呢。小华在大多数时间都是很乖的,不哭也不闹,但一哭就哭个没完,我就不得不放下手里的活儿或者放下手里的书去哄他。实在忙得不行,或看书正到关键的时候,我一狠心就让他自己哭,等忙完了再去哄他,对于做母亲的来讲,心里真是难受啊。所以我觉得小华长大真是不容易。
慢慢的,我就可以在老工人边上具体做些实事了。我先是看,因为从书上看的东西,不经过实践去检验是等于毫无用处的,毕竟看书的目的是实际应用。在看到有些操作和书上所说的有出人的时候,我会问为什么,师傅们会耐心的向我解释原因。这样从实践中我又学到了许多应用的小窍门。
最后就是对零件的检验了。那时候我们并没有专门的检验工去做这项工作,谁做的零件由谁自己把关。那时候技术条件的限制使零件做出来,不可能是各个完全一样。这就孺要凭借着老工人的经验来告诉你在多大的误差范围内,零件是合格的。检验的时候依然要使用各种工作去侧量,看各项数据是否符合条件。
等完成了所有要学习的基本技能,我所欠缺的就是自己实际操练了。我自己终于可以单独使用一台车床了。开始的时候,总是手忙脚乱的,总忘了这个或者那个,做出来的零件有一大批都是不合格的。看着丢弃的这么多,我心里确实不是滋味。但周围的人没有一个怪我的。相反,大家都认为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掌握到这种水平,是很了不起的了。毕竟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生手到可以独自使用车床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汗水。大家都鼓励我不要畏手畏脚的,说熟练了就会觉得没什么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小华在我工作的时候,被我放到车间门口,我用一个小筐,把他放在里边,厂里还特意把离门口最近的车床给我使用,尽可能的方便我照顾孩子。孩子很小,我也不用担心他会从筐中爬出来。那时候没有什么专门的隔音设备,虽然车床的声音不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但为了不让孩子因为噪音而害怕,我和我的同事谁一有空闲的时间就会去他身边陪着他。这孩子从小就习惯了在噪杂的环境下自己照顾自己了。
回想起来,那时候我的身体因为产后也是比较虚弱的,但由于从小生活的环境使我的体质还算是比较强健,这段时期可以算得上我们最艰苦的一段日子了。还好老王他们并不是天天都要出去野外作业,他们不出去的时候就比较清闲了,这时候老王就会带着孩子。那时候厂里都认识小华,小华这孩子也特别招人喜欢,大家也都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来帮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