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带动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4 10:12:29
《那个你600字》
风吹过你的面颊,带动你柔顺的长发,但无论如何,它都吹不走你眼中的疲惫与痴迷。
——题记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你时,你一袭长裙,头发梳于脑后,脸上洋溢着迷人的笑容。我们手拉着手在一块玩闹,银铃般笑声回荡在我的身边。那时多么美好!
可是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都到了要毕业的年纪,学业繁重,而你却迷恋上了游戏。作业在网上随便搜个答案,应付了事;夜已深,你躲在被窝里,开着手机,在你因为紧张和兴奋而微微泛红的脸上映着手机盈盈的白光,显得鬼魅又苍白。从你的双眼中流露出了对游戏的狂热,挥动着武器的那一个个虚构的小人,封存在了你的脑海中,激昂的战歌在你的耳中不断地回响,无法自拔。你没有听见妈妈的脚步声。
她轻悄悄地出现在你的房间门口。那一瞬,刺眼的灯光亮起,你吓坏了,连忙把滚烫的手机藏进被窝里,紧闭双眼,身体几乎控制不住疯狂跳动的心。她放下拖鞋,轻轻地走进去,为你盖了盖被子,她看了看你,正好看见你那双转动不停的眼睛。她的眼神变了,从慈爱变成了疑惑,她问道:“丽丽,怎么还不睡啊,这都几点了!”你只恐惧地点了点头。她走了出去,你的目光追随着她的脚步,一步,两步,三步,她终于走到了门口,你大大的松了一口气。随着关门声响起,你又拿出了手机,沉醉于那个虚幻的世界。
中午,我见到了你,你没有穿裙子,而是一条长裤。你讲述了昨夜发生的一切。泪无声的落下,像晶莹剔透的水帘,连绵不断,砸在地上。我为你沉醉于网络世界而伤心,又为你的遭遇而同情,我没有看见你身上的道道血痕……
此后,我便很少看见你。那次我去叫你,你拿着手机问我怎么了。我没有回答,只是感到莫名的伤心。你转身离开,留下的却是激昂的游戏音乐……
我好想你,丽丽,那个从前的你。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21世纪,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带动社会各行各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是对交通的影响。高速公路网的四通八达,高铁、飞机的高速运转,让人们出行更加便利。古时候,亲人如果在很远的地方,那么人们去拜访亲戚的时候,就要走很远很远的路。即使是坐马车,最短的时间也是10多天。而现在就不同了,我们可以乘坐火车、地铁等交通工具,避免了路途的漫长。即使是去别的很遥远的国家,坐飞机几十个小时就到了,这在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二是通讯工具的变化。古代,人们通过飞鸽传书、烽火报信来传递信息;传真机的发明,使人们能更快得到消息;此刻的电脑,几秒钟的时间,就能找到你所需要的资料,既省人力又省资源。更不要说有了手机之后,人们可以通过打电话、发微信、视频等方式来跟远方的亲朋好友沟通,别提多方便了。
三是对学习的帮助。随着科技的发展,学习机的人工智能系统也在不断更新,比如说科大讯飞学习机,它具有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少量的题分析出你的薄弱知识点在哪里,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不仅如此,还会针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孩子更好地去理解。有了这些智能学习机的陪伴,家长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了。如果家长对于“孩子是否会用学习机来玩游戏”而存在忧虑的话,完全可以放心,因为学习机一旦下载游戏就会被同步到绑定的手机上,需要手机通过才行,这样家长就能对孩子的学习行为非常清楚,并进行实时监管。
当然,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远不止与此,可以说我们生活处处离不开科技。由此,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未来科技会不会代替人类去做目前人类还不能完成的事情呢?
《站在夜里看世界》
当下这个以光速般发展的社会,在科技的带动下已不是日新月异,而是时时新日日异。或许你今天才用上苹果的iphone4s,但明天iphone5就已经在全球火热发售。我们在享受、利用科技带给我们的妙处的同时,不能忘记这一切的动力——寄于其中的人文关怀。
人文与科技的关系是人类永恒且庞大的命题。从普罗米修斯为人间带来火种,教会人类如何生存,而自己却遭到神的惩罚被鹰啄食,万劫不复,到达尔文的《进化论》被神论者嘲笑,再到当这一理论成为当今人类起源的主流;从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无数发明走进千家万户,为人们带来便利,到中国“嫦娥”升空,“蛟龙”入海。这是伟人们的信仰,将人文关系寄于科技之中,并将科技用于造福人类。似乎在神权统治下人们探索世界的欲望被压制得暗无天日,于是到了这个开放的时代便几近喷薄。就像中国人对奢侈品的购买力。但这并非说宗教即迷信,它亦有它存在的道理,每个时代都有它信仰的主流,而如今被普遍认同的是科技。或许未来,科技也被当作巫术,但这所有信仰之中,唯一不可磨灭的是人性的光辉。
十六世纪欧洲掀起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以人为中心,唤醒人的真知和本性,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用笔写下“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内心一种普遍的人文关怀。之后的启蒙运动,也对人性进行了深度挖掘。而这些为改变人类发展进程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充分的思想基础。有需求就会有供应,人文关怀推动了科技的诞生和发展,而科技的发展又让人类社会向前迈进一大步。科技关注未来,开拓创新,而又服务于当下人类的生活。
“从叶到花或从花到叶,于科研是一个过程,而于生命自身则永远只在此刻”,顾城如是说。科技精神和人文情怀又是关注生活的不同角度,前者理性真实,而后者感性唯美。就像要呈现一处风景,科技使用纯粹的白描和说明的手法,不加任何渲染修饰,而人文则加入更多主观情感,具有艺术性和浪漫色彩。科技精神就如同我们的左手,人文关怀则是我们的右手,缺了哪一个,人都不会完整。爱因斯坦不仅是位科学家,而且对小提琴、哲学有研究;鲁迅最初从事医疗事业,而后来毅然转行文学;孔子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才最终造就了他千秋之师的声名。由此可见,有高深造诣的伟人们,没有只专注于他所研究的领域,而是开阔视野,科技、人文两手都抓,两手都硬。
放眼世界,和平与发展始终是人类的主题,和平饱含世界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发展表明在科技带动下的社会进步。但有很多国家似乎正在偏离这一核心。美国有先进的科技武装,但却为了保住它世界霸主地位而不惜发动战争,是多少人在战火中流离失所;朝鲜在世界各国的制止下仍然执迷不悟,坚持对核武器进行研发,甚至有发动世界大战的准备,搞得全球人心惶惶。当科技缺少了人文关怀,被政府用来进行军备竞赛而泱及人民生活,那实在令人感到不齿!
科技精神和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科技是人文孕育的孩子,孩子在飞速成长,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而他背后,一定要有母亲的谆谆教诲,才不至于走错道路,而他们的家,就是我们的生活。只有他们在一起,家庭才能和睦、美满。
《带动农民致富的人》
依靠党的富民政策而富甲一方的黄坤,最欣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因此,他走马上任党支部书记后,与重新“组阁”的领导班子一起,浓彩重墨描绘家乡的发展蓝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现代化的海尾,让父老乡亲早日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具体措施是“巩固发展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全方位发展第三产业”。
“要干就要干出点名堂来”,这是黄坤一贯的特点。为了既定的目标,他真是豁出去了。6年来,他除了因工作劳累过度而发高烧,去医院打了半天针外,没有休息过一天,甚至连除夕、大年初一也不例外,一心扑在工作上。脸庞晒黑了,手上起了老茧,肉也掉了十几斤。妻子嘎怪地说:家成了他的旅店,村委会成了他的家。
不过,令黄坤自慰、令大家欣喜的是,他那“为了父老乡亲共同富裕”的目标逐步由理想变为现实。
1995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人连年大幅度腌升,去年已达3870元,比1993年增加3.91倍。
黄坤接手党支部书记时,村委会的账户上仅有0.26元,是一个地道的“空壳社”。6年过去了,这让人难以启齿的事早已成为历史。去年,村委会集体收人达198万元,比1993年增加了132倍。
更令黄坤和海尾5000多父老乡亲深受鼓舞的是,省委、省府领导黄华华、黄丽满、张帼英、刘凤仪、欧广源等先后亲临该村视察,茂名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也多次到该村检查指导工作,称赞他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典范,是“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榜样。去年,黄坤还作为粤西地区唯一的代表参加省“两思”教育先进事迹宣讲团到全省各地巡回宣讲。
如今,漫步海尾村,给你的“第一印象”是,这里既有乡村的韵味,又有城市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倍受鼓舞。你看,一口口鱼塘碧波绿影、映照蓝天;一条条“面光”防渗渠清泉泊泊、欢快奔腾;一块块良田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果菜飘香;道路四通八达,汽车、摩托车川流不息;农贸市场熙熙攘攘,一派兴旺,商业铺位井井有条,生意兴隆……
在海尾,随便问一位村民,他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海尾有今天,全赖有黄坤这个好带头人。有一件事感人至深:曾有村民提议捐钱建一座“黄坤庙”,让世世代代记住这位为海尾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人,但被黄坤坚决制止了—他在群众中的祟高威望由此可见一斑。
是的,为了父老乡亲共同富裕,为了家乡的今天,为了海尾的未来,黄坤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取得了很大成绩。“庙”虽然没有建,但他所做的一桩桩好事、一件件实事将永远铭刻在海尾人心中:
6年来,投资几万元、上十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大事”就有修筑村路,兴修水利,兴建小学教学楼、教师宿舍楼、村委会办公大楼、自来水厂、计生宣传走廊、120间商业铺位、48座公厕,安装有线电视、程控电话等等,真是数也数不清。
为此,黄坤先后无偿捐资达280万元!
还有,为了改变村委会集体经济“一穷二白”、连干部工资也发不出的窘况,黄坤还借支220万元,支持办起了机砖厂、花生油厂、农副产品购销公司和农贸市场等一批集体企业,还与外地老板合作办起了海尾电器厂,生产电炒镬,产品除远销东北等地外,还出口俄罗斯,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目前,村固定资产从原来的只有几千元猛增到3000多万元!
《先富带动后富》
如果一个村官经过不懈拼搏而成为大老板,人们一定觉得不足为奇。但是,如果一个大老板心甘情愿回乡当村官,还带资580万元支持家乡建设,人们也许会“拍案惊奇”了。他图的是什么?
从拥有数百万元身家的大老板,到心甘情愿出任村委会党支部书记,这是何等艰难的选择,何等高尚的选择,又是何等的感人肺腑,令人肃然起敬!
去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原宣传部长于幼军深人该村视察后,称赞他是“把人生价值提高到一个更高层次的人”。
这个人,就是广东电白县沙院镇海尾村党支部书记黄坤。
从一名大老板’‘演绎”为被人们戏称为“芝麻绿豆官”的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反差”实在太大了,个中缘由何在?让我们追寻一下这位让人“拍案惊奇”的村官的人生轨迹吧!黄坤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1979 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原在某国营企业任党委常委的他,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和反对,毅然停薪留职,率先“下海”,只身来到深圳经济特区闯天下。也许命运之神格外青睐这位有志气、有抱负的小伙子,也许是黄坤勇于吃苦,善于应变,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感动了“上帝”,几经努力,他终于在特区这块热土站稳了脚跟—从一名打工仔成长为建筑专业户。更可喜的是,他的业务从深圳向广州、清远、电白等地拓展,逐步成为实力雄厚的企业家。
率先富裕起来的黄坤,拥有了自己的公司、酒店等一批物业,在电白县城水东建起了小“洋房”,坐上了令人十分羡慕的“奔驰”小汽车,过上了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