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马褂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9 20:59:34
《背影》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读完朱自清的《背影》,我为作者有这么一位如此深爱着他的父亲而感动!都说父爱如山,父亲对子女的爱,永远都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文中,作者看着父亲的背影,两次落泪。而我,从小到大,竟从来没有真正关心注视过爸爸的背影,说起来也真是惭愧。
前阵日子,我感冒发热在家休息,由于爸爸的精心照料,没过几天,身体便渐渐开始康复。但爸爸由于日夜劳累,免疫力降低,染上了流感。爸爸发着高热,大声地咳嗽,大口地吐着血痰,却依然细心地照顾着我的饮食起居。
那天,爸爸看着我消瘦的面孔,心疼地问我想吃点什么。由于前阵发热,胃口不好,一直没有好好吃过东西,我便脱口而出:“爸爸,我想喝点鸡汤”。爸爸一听,满脸喜悦:“想要吃东西了,好事呀!”
爸爸艰难地从沙发上爬起。自爸爸得了流感后,几天来,就一直躺在沙发上,连床都不睡,这样起来方便些。爸爸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慢慢穿着衣服,“我这就去市场。”
我似乎明白了什么,“爸爸,我只是随便说说的,你不要出去了。”我有点后悔。
“不碍事的,我一会儿就回来。”爸爸戴上口罩和帽子,打开房门,走出温暖如春的空调房。那一刻,我凝视着爸爸略带佝偻的背影,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中午,喝着爸爸亲手熬的鸡汤,一股热流涌遍全身,浑身温暖,那是爸爸牌鸡汤,是爸爸对我无私的爱。
几天后,我完全痊愈了。中午,还在发着热的爸爸开车送我去辅导班上课。车窗外,北风呼啦啦地吹着,雨,无所顾忌地下个不停。汽车开到半路,我忽然想起忘带文具了,一下子着急起来。“别急,前面路边有一家文具店,等会我去看看。”爸爸一边说,一边快速向文具店驶去。车停下后,爸爸顾不上打伞,立即冲向文具店。雨水模糊了玻璃,模糊了爸爸的背影,我有点内疚。不一会,爸爸回到车内,雨水,打湿了他的脸庞。
“买到没有?”我急迫地问。
“没有,小店关门了。”
“真倒霉!”我十分懊恼地说。
“别泄气,我知道附近还有一家店。”爸爸说话的时候,已经发动了汽车。
一路急驶,到了文具店。爸爸停车、开门、下车,背影一下子就消失在风雨之中。望着爸爸已不那么高大、不那么挺拔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放学回到家,当我再次翻开朱自清的《背影》,忽然领悟到了父爱的真谛,也更加理解了朱自清两次流泪的原因。
哦,父爱如山,真爱无痕,挚爱无声!爸爸,我也爱你!
作者简介:我叫张恩赫,是江苏省南通市第一附属小学五(1)班的小学生。平时我喜欢看书、写作,曾获得2018年南通市首届“有声有色”小学作文大赛二等奖、南通广播电视台92.9交通频率举办的“2018年中秋少年赛诗会”二等奖、2016年南通市优秀江海小记者“文采之星”。我还在《江海晚报》、《江海小记者》、《人民作家》小学生作文周刊、《小作家网》等报纸杂志平台上发表了数篇作文。
《中国服饰的变化》
近代中国,“长袍+马褂”是它服饰的写照。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又带来了一件新服饰———中山装,四个口袋,一个风纪扣,给人庄重、威严之感,人们称之为“国装”。于是乎,穿国装成了一种时尚。不久,西服—洋服出现在中国。第一个穿西服的中国人是勇敢的,是创举。
然而,西服在中国经历了一条坎坷的路。新中国建立前,中国人因为贫穷,无法顾及服饰。五十年代,中国是火红的,急于要搞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又封锁我们,服饰是清一色,显得那么团结。六七十年代,中国热衷于“运动”,政治主宰了一切,有谁敢把姓“资”的洋服套在身上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平同志给这个映映大国找到了出路,改革的浪潮席卷中华大地,西服不再姓“资”了,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穿西服了。
西服盛行了,我们的国装呢?一提起国装,想起了孙中山,想起了喜爱穿国装的周恩来,仍然有许多人穿国装。极偶尔的情况下,还可以看见一些人穿长袍呢。现在,人们的服饰真是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果把国装比作国粹,把西服比作洋货,那么两者又何尝不能结合起来呢?今天,西服以其潇洒与大度,被中国人接受。对于外来文化,只要对我们有用的,就尽管“拿来”,并且给予加工、改造、创新,以适合中国人的口味。正如鲁迅所说,人是新人才能创造新文化。
大约一个世纪前,中国人脱掉了沉重的长袍,今天,西服已不带有“资”的味道了。历史告诉我们,中国不再封闭了。打开国门,搞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加入国际交流与发展的行列,这是我们唯一能走的路,也是一条正在被实践证明并且还将继续被证明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