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城内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02:14:11
《《围城》读后感1100字》
围城,围于城内,困于城内,读起来就使人有种压抑之感。在这个暑假,我便读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一书。
《围城》是一本平常而不平凡的小说,它记叙了主人公方鸿渐平常而又悲惨的中年生活,却有着不平凡的幽默,讽刺与深层意味。
就我而言,这本书其实并没有太多令人激动的起伏,也没有什么令人“爽透心扉”的高光情节,但它却能抓住我的视线与思想。我想,可能就是那些细致而鲜活的场景,令人感到幽默的谈话,或是时不时让人感到无奈,真实的讽刺语段,让人无法自拔。
钱钟书先主的幽默是出了名的,一天一位英国女士拜读了《围城》后,非常敬佩钱钟书先生,于是便打电话请求赐教。然而他知晓来意后,对那位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由这件事便能看出钱钟书先生不大客气的幽默,而这幽默也便融入了《围城》这本书中。
就像赵辛楣说办报与教育都是“开发民智”,两者都是“精神动员”,方鸿渐听了这些大帽子话后便感慨一番:
“说大话哄人惯了,连自己也哄相信——这是极普通的心理现象。”
那么这样说来,方翁记日记写自传,煞费苦心,煞有介事,自己做得津津有味,或是高松年随口故扯大学没有名教授的好处,朋友一夸,他也就对自己顷倒不已等等的这类事件倒也算是“将自己哄相信”了。
方鸿渐到张买办家吃饭,意外地赢了钱可以买想买的皮大衣。而对那位张小姐,他却道“咱们没有‘举碗齐眉’的缘分,希望另有好运气的人来爱上您。”方鸿渐于是仰天大笑,把天空上的月亮当作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这刻画了一个为皮大衣而开心的方鸿渐,让人读了发笑,却还是掩不住地露出了无奈。
一件件充满喜剧色彩的乐事,细读却有些许黑色幽默的意味,明里暗里透露着“围城”的压抑气息。这或许透露了钱著的另一番风味——讽刺。
钱钟书先生被誉为“文化昆仑”,其作品必然是被世人赞颂的,而赞颂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便是因为这讽刺。无论是方鸿渐的“博学”,还是斜川与苏文纨的“好诗”,或是孙柔嘉的“性情柔顺”,又或是鲍小姐的姓,都蕴含着钱老对于一种人或是一现象的讽刺。这讽刺便像看人吃柠檬,瞧见那幅囧样让人发笑,回过味来却发现自己的喉咙也起了酸味儿。
钱钟书先生酷爱讽刺,就连《围城》的主旨也是借褚慎明和苏小姐在饭桌上对罗素的婚姻的讽刺而引出的。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无论是学业,职业亦或是婚姻,大抵都是这样的,方鸿渐就从这个围城跳到那个围城,从父母家跳到挂名岳家,又从名义岳家跳到三闾大学,再从三闾大学跳进自己的小家,往往反反,没有止尽,看似是逃出了一个城,实则是又进入了另一个城,最终只是永远困住罢了在这圈围城内罢了。
那么,人是否就一辈子都像方鸿渐一般困在无数围墙之内?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围城,然而摆脱围城的方式却不一定是要闯出去,不妨想想打掉围墙,让世界不再有城的束缚,亦或处处有城的色彩。城墙有时可能并不是一种限制,却是另一种保护,另一种回忆,另一种激发人的好奇心,人的潜能,人的力量的药剂。那么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学习又何尝不是一座围城?抱怨是本能,关键就在于能否将这抱怨转化为一种目标,一种动力来打破这围城的墙,去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迎接那一缕胜利的阳光。
《秋思300字》
在洛阳城内,秋风吹动着,吹到了张籍的脸上,张籍不禁思念起故乡来!
想着想着,张籍决定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但是,想要表达出的意思太多了。首先要问候家里过得好不好,需要什么;粮食是不是又丰收啦;妻儿都在等我回去吧;我过得很好,你们不用担心,我马上就会回到家乡的......
张籍把这封信改了又改,可还是觉得自己没有把意思 完全表达出来。直到最后才写好这封信,可还得找人送信呀!张籍满大街的找人,终于找到一个自己的老乡。原来是刘大哥呀!张籍和刘大哥商量了一下,刘大哥同意了。到了送信那天,刘大哥准备出发了,张籍又生怕信里少了什么,所以又打开已经封好的信查看,发现不缺什么,这才让刘大哥上路。第二天,张籍的家人看到了信,都欣喜若狂!
这真是“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呀!
《人间到处有青山》
天未大亮,杭州城内。黑黢的天幕,被万家灯火点燃,紧接着,天空开始翻鱼肚白了,先是青蓝色。不久第一缕阳光洒下来,洒入妩媚的西湖,洒入涛涛的富春江,洒上青黛的山岭。独自伏案,目光触到远处的青山,汝听,青山在烟雨中诉说,那是跨越千年的苦痛,那是东坡,亦是我的苦痛。
西湖边上,东坡宅邸,门外柳条,吐露新芽,屋内蜡烛燃尽,落了一碗的蜡油。苍颜白发间,他刚毅的脸颊,现出几丝平和,几点笑颜。杭州的暖风吹散了密州出猎的狂放,吹散了惨陷囹圄的悲凉,天命之年的他,用西湖的流水治愈他过往的沧桑。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在南方的烟雨中迷醉,在孤山的青翠中漫步,同样是那一轮明月,依旧是那一壶清酒,没了悲欢离合的无奈,没了千里话凄凉的哀伤,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是月有阴晴月缺的洒脱,是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恬淡,这便是东坡,微微的晨曦中,青山越发迷人,越发聘婷妖娆。
陈懋平有诗“人间青山到处用,唯独烟雨相不同。”是斯也,人间何处不相逢,相逢何苦曾相识。万碧青山烟雨后,唯独青山知东坡。
笔锋于斯,我宛若望见了,满面温柔的青山迎面向我走来……
《三秀》
松江城临江而建,城内水渠悠然。白天,各大商船私舟鱼贯而出,大街上说冷清也不对。那走马串巷的货郎担,几个茶客寒暄两声,不知趣的孩子野叉叉地东跑西跑......犹如一滴滴红墨,在肃白的宣纸上绽放着它们小得静谧的可爱。到了晚上,热闹是止都止不了,管你大风大雨也好,管你大吵大闹也好。松江城的夜就是一个放浪自得的诗人,吆喝声,唢呐声,唱戏声便是他的诗魂;以及撑船的,打铁的,卖豆腐的......各尽其能,颇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百家争鸣”之意;而赌场,勾栏,鸦馆,更是灯火熠熠,如狼似虎。
老李挑着两个木箱子,稳健的穿梭在人潮中。他就像一只老猫,奔跃在烟云袅袅的屋檐,头顶一片苍茫的夜。此时的老李是聋的,瞎的,哑的,一根神都系在前方未知的灵物上。三秀和兔崽子就紧跟在老李身后,到也不怕丢了。只要一看见把麻布长袍硬邦邦的裹在身上,顶着一头短耸的灰白,准是老李!
到了场子,老李卸下担子,打发了几位朋友,便开始布置。说布置也谈不上,不过杂耍总要有个气势。凡事都要有个样子,才正统。弄完场子,老李敲起小锣,扯车自然而然的笑容。皲裂的老脸在烛光的映射下,显得格外平实,而这平实又特别像走夜路时,火把照亮的一地坎坷。
不一会儿,三秀便出现在场子里,娇喘的样子是我见犹怜。兔崽子熟练的翻着跟头进了场,老李这才开始吆喝:“嘿勒喂----昨有孙悟空大闹天宫,今有兔崽子勇闯水帘洞,稀奇!”一口川音戛然而止,小锣声却如猛雨促下,打得遍地开花。顺便说一句,老李二十年前还是个秀才,可惜时运不济,也正是时运不济,让一块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
随着人越聚越多,兔崽子就不只翻跟头了。十三路拳法,八棍七十二步,虽是不得精髓,但耍得虎虎生风,还真是高手,好!兔崽子也是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一搔头一挠痒,提脚眺望龇牙咧嘴,再加上瘦削的身子,几撮黄毛,到真像一只小猴!可有些看官发话了“嘿!不是兔崽子嘛,怎么变成猴崽子了!”众人大笑,胭脂唾沫尽乱飞“不会是个杂种子吧!”一旁的三秀愣了愣,随即瞪了眼正顺势做着逗乐动作的兔崽子,又咬牙望了别处。
老李见气氛差不多了,便让三秀去献唱。哪知三秀闹起了脾气,死活不肯。“不会是心虚了吧,三秀姑娘唱的是《三秀》,可不是《生锈》呵!”笑声又是一浪。老李没了法子,一把抓住三秀的胳膊,厉声道“出了李院,你就是个贱婊子!”三秀涨红了脸,急急的吐出一句:“你就是龟公。”老李瞪大了眼睛,一回过神就扬起巴掌。这掌还未落下,一个年轻的公子就拦了下来“这是十两银子,我买下她了”。老李了当的应了句“不行”,一巴掌还是落在了三秀的身上。公子哥一惊,又看看三秀泪光点点的模样,心里顿时添了几分豪气“光天化日之下,你竟敢欺负一个弱女子,真是丧心病狂。”
“她是我闺女!”老李回头一看,是城东的苏齐少爷。老李想了想,松手转身,向聚集的人鞠了躬“今儿个我老李是对不起大家了,三秀的嗓子不好,望大家多担待,都散去吧。”说完又连做几个揖,人们便都散了去,况且还有个霸主在这,谁敢多看两眼?老李这才拉着兔崽子匆忙的收拾起来。
三秀痴痴的望了眼苏齐少爷,转而一思,盈盈地拜了拜“少爷,让三秀给你唱一曲。”苏齐点了点头,更接了句“若唱得好,我便娶了你。”若忽略了步履间的轻浮,三秀便是素手拈裙,尽显青丝流韵----
一秀人美锦心绣口,巫山之云雨难求,执子之手十二载,烟波湖里醉千秋
二秀人美死生契阔,东雷震震夏雨雪,魂牵梦绕百夜哭,大风扬尘湮日暮
三秀人美相濡以沫,哪得桃李喜罗堂,三子三秀三彷徨,花谢花飞花断肠
......
三秀唱得自如熨帖,眼神却像水底的波光,闪着动人的嫣红。苏齐摇了摇绸面金边的折扇,附耳说道“一月后,巫山云雨”。三秀到镇定了下来,探眼寻了寻老李,定声答“八抬大轿,名正言顺!”“少爷,这......”一旁的老管家使了使眼色,苏齐负于背后的手比了一个手势,老管家便收了口。“三秀姑娘秀外慧中,我怎能让她在此受苦,应当应当。”
老李又怎么没听到?老李担起收拾好的箱子,喝道:“兔崽子!还不把你姐拉回来,都要和别人跑了。”三秀咬咬牙,拉着弟弟跟了上去。苏齐望望那杂耍的一家子,冷笑了笑,便上了在旁的软香楼。我说是谁呢,苏齐少爷可久不来看我们楼里的姑娘了”春二娘甩了甩手绢,风韵犹存的领着苏齐进了雅间。正准备招呼几个模样周正的来伺候时,苏齐扬了扬手“春妈妈,你这儿的使唤丫头可真够水灵的。”“瞧这少爷说的话”二娘暗自思忖,接着说道“前些年,老李是到我这赎过几个丫头,他把大多的都送了人,这三秀是他留下的最后一个,嗓子不错,可偏不是当我们这行的料,况且他还有个弟弟,老李苦哟!”
二娘倚在门口,不自然地笑了笑,又望望下面的绿罗红袖,酒盏珍馐,叹了口气便转头道了声“少爷有齐人之服,我且将瓶儿唤来“。下了楼梯,二娘的嗓音就像琵琶弹奏时长长的起调,又舒缓的流泻,和着那突至之雨的喧闹,有一种别样的快活,像天上的雷,地上的闪电。
......
三更时,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兔崽子栓好门,把空碗拿了出去。三秀起身将藏在缸下土里的小瓦罐打碎,数数银子,用灰布包好,又换了身新衣,合衣躺下,静静的等待着。
四更时,云欲搏人,大风肆掠,呜呼呜呼的声音在后山的竹林里响个不停。老李烧了柱香,对着牌位只说道:“有缘人再把这院子修一修,我们下一趟得去同元了。”收拾好包袱,老李将绸子撕成长带,系在腰间,灰白的长稠衣衬得几分轩昂。
五更时,老李望了望天,殷红的河水从天边蜿蜒而出,远山立在云雾中,深邃空寂,杂树孤然,老李抱了抱拳,拿下墙上的长鞭,在凄冷的院子里生其步法,或如鹤饮露或如柳垂溪或如鹰扑蛇或如怒如痴;一声声清绝的鞭响,如三更未完的秋雨,转而波,波而散,散而劲发。
“兔崽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且将这长鞭给你,你姐还用得着。”躲在门里的兔崽子惊惧的跑出来,只看见老李担着箱子远去的背影。他弯下腰,捡起粗实而柔韧的鞭子,一股暖流抚摸着他,他不禁攥紧了拳头,回头便看见三秀站在石阶上,如同画里的幽艳,水中的芙蓉。
一秀人美锦心绣口,巫山之云雨难求,执子之手十二载,烟波湖里醉千秋
二秀人美死生契阔,东雷震震夏雨雪,魂牵梦绕百夜哭,大风扬起湮日暮
三秀人美相濡以沫,哪得桃李喜罗堂,三子三秀三彷徨,花谢花飞花断肠
......
老李依旧稳健地走在路上,苍老却嘹亮的嗓音像风,吹过打谷人的汗襟。作物成熟了就得收割,不然会死的!
《小城的哥》
阳西的的士是不在城内转悠的,因为汽油太贵牵扯着车费也很贵。人们如果不去太远的地方,也就搭辆机动三轮车或是骑摩托车,顺道还能找点自驾游的趣味。
我们学校东对面正好就是阳西汽车站,桥平路和兴华的交叉口也正是的哥们等客的地方。放学时,你从东门出来,走上一小段路,便能一赌他们的风采。
我不止一次看到的哥们为了抢客发生口舌之争,但无论争吵得多么激烈,抢不到客人,他们也终不会大打出手。记得有一次晚自修后,我和同学一起出门,远远就看到路口上围了一圈人,密密麻麻的好不壮观。心里一触,便猜到了必是有哪位客人勾起的哥们的“爱意”。同学是好热闹的男生,扯着我就闯进人堆里。虽然正值放学,人流多,嘈杂声响,但的哥们的声音在这样的场景中响亮得如同是从哪位男高音歌唱家口里吐出来的,那样洪亮,那样理直气壮。只见的哥甲抓着乘客的右臂往自己的车边扯,见势,便伸出右手去拉开车门。这不仅仅是人呐,还是白花花的钞票呀,谁会跟钱过不去呢,眼看着这钱摆在自己面前了,谁愿意放手让它飞了?的哥乙干脆双手一起上,紧紧地抓住乘客的左臂,使劲地向自己的车拉。敞开的门静静不动,心眼里却充满了期盼。这时候的哥们也顾不上什么“男女授受不亲”,估计心里也分不辩不出眼前这可是柔弱女子了。两人双管齐下,扯得女乘客脸上露出了难堪的表情。这时候,围观的群众发声了,“算了,谁拉不也一样嘛?”、“……你看着这女孩被你们这一闹,也不好受啊。……”、“就为了几十块钱,也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不是说顾客就是上帝吗?”同学也跟着唧唧歪歪起来。……听了群众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劝说。两位的哥终于放开了女乘客的手。只见她相互摸了摸手臂上红肿的地方,便一手夺回抓在的哥甲手里的行李,坐进了的哥丙的车子,走了。人群也在慢慢地散去,两位的哥互不理睬地叹了口气,把车子挪到了别处。正将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位骑在摩托车上的中年男子,整了整安全帽上的扣子,对身后的女伴说:“……其实,还不是为了生活。”就骑车离开了。
或许,这样的争抢谁都没有对或错吧。
倘若你看到早晨6点多,的哥们站在车旁热乎热乎地吃着早餐,不知疲惫地宣布新一天的开始,对于他们,心里定会有了新的认识。倘若你看到夏天悠闲的午后,敞开车门,躲在树阴下小憩的他们,你对于他们心里该会油然而生出一种新的感受。
的哥们不管对生活有多大的期盼,睡觉的时候却也能像小孩子一样满足。不管抢客的时候是否用过野蛮的手段,但归根结底他们对待乘客也会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那么健谈,那么笑容可掬。
爸爸买车之前,我去过几次阳江乘的都是的士。由于大家都懒得乘三轮去了车站,再改乘的士,就直接打电话到的士台叫车。放下电话十分钟之后,就派车来了。有一次,因为妈妈还得整理一些资料,所以就让他等一下。等待的时候,我们竟海聊起来。聊到他学生时代的不努力,导致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做着自在的工作,而每天东跑西跑的,安裕却依然没有着落。完后,他竟还喋喋不休地叮嘱我要好好学习。一瞬间,好象咱们就是朋友就是亲戚,都希望对方能够更好。
小城的哥。没有大城市里的强烈竞争,却也不得不为了生活,适应着“棋盘无父子”的游戏规则。
抢客的时候,或许彼此不相让,但平时也会在一起喝酒聊天。
值夜班或许很累,但当阳光送来了天明的信息,的哥们对于新的一天依然精神充沛、满怀希望。
……
向小城的的哥们敬礼!
《广州古迹》
广州城内陈列的古炮,多是昔日的要塞炮或城防炮。但是,农民起义军也曾用生铁炮向腐败的请政府开火,狠狠打击了清朝的统治者。在省博物馆出土文物展览厅里,就陈列着广东天地会陈金钗起义军用过的两门炮。这两门炮很小,每门只有三百斤左右,是野战炮,解放后在仁化出土。据考证,是1854年(甲寅)陈金红等攻克仁化时留下的。现在炮身上的字仍非常清晰:“芦苞全胜重,陈金红朱子仪甲寅十二月置”。在其他古炮的身上,铸的都是都督、将领、巡抚的名字,而起义军用的炮,却铸上起义领袖的名字,这充分体现了农民起义军的大无畏精神。
佛山在清代是军火生产的要地,据说,当时最大只能铸八千斤重的大炮,但铸炮工人激于对侵略者的义愤,曾铸造出一万斤以上的大炮。现在,这一万斤的大炮我们巳看不到了,只能看到八千斤的大炮,一门在沙面,一门在省博物馆。
我来到沙面的时候,刚刚过去一阵雷雨,雨后的空气是那样的请新,堤岸、屋宇、树木,一切都被冲刷了一遍,阵阵江风迎面而来,清凉得沁人肺腑。沙面当年曾是一个炮台,这里的两门古炮都是当时使用过的城防炮,八千斤的一门铸于道光二十一年,六千斤的一门铸于道光二十二年。八千斤大炮是古炮中的庞然大物,长约三米多,口径约二十四厘米,炮筒厚十几匣米,这样祖的口径,即使现代化的大炮也望尘莫及。抚摸着祖黑的大炮,我想,那时候它该多么威风笼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虎门失守,英军逼近广州,广州守军急忙从佛山运来新铸的八千斤大炮数十门,加强广州城各炮台的守备。据《夷艘入寇记》中记载,这一措施“本夹所畏,而置不得地势,依山者高出水面,依水者四面受敌,炮架不能运转取准,兵丁点放不熟。”而且又“将各省之兵互调分配,各离营伍、兵将不相习,溃走则互相推诱,……拥挤无纪律,各择便利,虏取货物”,结果在英军的进玫下,“天字炮台上八千斤大炮,未及一放,即为夷兵锢以铁钉。”沙面炮台上的清军虽然抵挡了一阵,但很快也弃炮逃走了。威武的大炮,不久便湮没地下。
一九水三年九月七日,人们把这两门炮从沙面里兴路地下找了出来,擦净污泥,装上水泥座,它们又精神焕发地屹立在滔滔的珠江边。它们含恨受辱的辛酸的往率,当然不是大家都知道的。尤其是很多年青人不知道:鸦片战争失败后,沙面怎样变成了帝国主义的租界,那些洋人怎样在我们美丽的土地上作威作福,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三日,帝国主义者的机枪怎样扫射沙基的示威游行队伍,帝国主义的军舰怎样在白鹅潭扭武扬威。今天,早已扫除了帝国主义的魔影,而铁铸的古炮,似乎仍怀着满腔备受外侮的怒火,冷眼向洋地誉惕着外敌。
是啊!威严的古炮沉默着,它不会忘记过去,永远是忠贞人民的战士!
《爱的围城》
钱钟书在《围城》中,曾把婚姻比作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内的人想冲出去。这话确实富有哲理,它反映了人们对现状的不满足:局外人与个中人彼此欣羡。
回顾十几年的人生轨迹,与父母的亲情关系最为密切,对此也颇有围城之感。我虽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也不是娇娇小姐、小公主之类,但父母对我真的是关怀备至。他们关心我的前途,我的生活.....
在我上初三以来,父母过问我的学习明显地频繁起来。饭桌上,父亲又开始即兴演讲:“艳艳,初三是关键的一年。如果把握不好,一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到时候后悔就晚了。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不是给父母学的,你要弄清楚这一点。不能整天价悠悠忽忽的,时间紧迫,有空就得赶快学习。不能有心思干别的……”这一番话语沉甸甸地压在我心头,我连饭都吃不香了。
随着中考的迫近,父亲严肃的批评教育、母亲苦口婆心的唠叨搞得我疲惫不堪。我也曾要求过:“爸爸妈妈,不用管我了,我会好好学的。”可父亲说:“如果你能做到,我们就不管了,可你没志气,做不到,父母只有督促你了。”我无言以对。每天下了晚自习,母亲说:“抓紧时间再看看书吧。”我只好又拿起书本。而且父亲常在我的房间外巡视。这是我偶然发现的。那天我在学习,忽然不自觉地瞟了关着的门一眼,却发现父亲正透过门玻璃“监视”我。我感到很吃惊,父亲如此不放心我?父亲当时挺尴尬。我想到父亲是为了我好,于是原谅了他。可是从此每当我在家中学习,总有一种被监视的不自在不安全的感觉。
我这个人性格比较内向,从小学四年级起就对书产生了兴趣,我一直把书作为我最好的朋友。遗憾的是,家中一本像样的书都没有,只有母亲买的一些杂志。父亲认为读课外书会耽误我学习,他甚至认为读书会搅乱我的思维。我只觉得读书其乐无穷,书会使我思想更加成熟深刻,多一些对人生的理解。我把几抽屉陈旧的杂志读完后,迫切地想读中外文学名著,特别是《红楼梦》,我对它渴慕已久。中考结束的署假里,我趁父亲高兴的时候,小心翼翼地提出这一要求。父亲断然拒绝:“现在还不知考得怎样,就有心看书,我看你真是一点数没有。你这种学习态度就不行!要看书等参加工作不是有的是时间吗?”父亲嗓门越来越高,我据理力争,他说我顶嘴。看来要说服他,比什么都难。当夜,我躺在床上默默地流了好多泪。几天后父亲到奶奶家,对姑母她们说起我不懂亭,只知看书不爱学习。谁知姑母也很爱读书,她劝父亲说读书是好事,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她得知我喜欢《红楼梦》,特意买了送给我。姑母的理解令我很感动,我幻想我的诚心感天动地,缪斯女神抑或书神委托她这么做的。我沉浸在书中,进入到一个博大广阔的世界,我的心随着情节的起伏而起伏,读书对我是一种非常非常美妙的享受。然而父母还是坚决反对,固执地认为工作后才可以看。尽管如此,我对文学的爱好有增无减。我从同学处借书读,被父亲发现了,他立刻夺过书去,撕为两半。我觉得撕碎的是我的心。我很想成为一个作家,可世上哪有不博览群书的作家?
我的爱好被父母扼杀了,我一度怨愤不平。可看看他们为我付出的一切,细想想父一母自有他们的道理,还是那句话,为了我好。但是看见年纪同我相仿的少男少女发表的佳作,我真的很羡慕。某日从电视上得知天津一名13岁女孩庞秀玉,藏书2万余册,家中触目皆书,她多次在作文大奖赛中获奖。她父母极支持她读书,每月从微薄工资中拿出近一半供她买书.她父亲说:“虽然我们物质生活不太好,但我们认为,孩子的精神食粮才是更重要的。”我不禁感慨万千,她的父母与我父母真是截然相反。假如我父母能那样该多好,我情愿过清贫的日子。
母亲总说我这么瘦小,将来干不了重活,只能从事脑力劳动,所以必须刻苦学习。母亲反对我读课外书,她称之为闲书。我不安心学习,母亲就唠唠叨叨数落我,如果我不服气顶了嘴,母亲会很气愤,语不择词地责骂我。我感到难以接受,但我也知道母亲有口无心,她为我不争气而气愤。母亲整天忙忙碌碌地做家务。她爱清洁,经常洗这洗那,手都被水泡得发白了,皮肤晒得黝黑,由于过分操劳银丝与日俱增,母亲实在不易,我还有什么理由苛求她呢?不过有时候我还是有点委屈,我理解了父母,可父母理解我了吗?
父母的爱是座围城,父母营造的家是个港湾,我意犹未足。“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远方飘来这忧伤的歌,我惶惑了:这世界上有人在渴望家,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