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迹

2024-09-12 03:16:05 文题网 阅读:

    广州城内陈列的古炮,多是昔日的要塞炮或城防炮。但是,农民起义军也曾用生铁炮向腐败的请政府开火,狠狠打击了清朝的统治者。在省博物馆出土文物展览厅里,就陈列着广东天地会陈金钗起义军用过的两门炮。这两门炮很小,每门只有三百斤左右,是野战炮,解放后在仁化出土。据考证,是1854年(甲寅)陈金红等攻克仁化时留下的。现在炮身上的字仍非常清晰:“芦苞全胜重,陈金红朱子仪甲寅十二月置”。在其他古炮的身上,铸的都是都督、将领、巡抚的名字,而起义军用的炮,却铸上起义领袖的名字,这充分体现了农民起义军的大无畏精神。

    佛山在清代是军火生产的要地,据说,当时最大只能铸八千斤重的大炮,但铸炮工人激于对侵略者的义愤,曾铸造出一万斤以上的大炮。现在,这一万斤的大炮我们巳看不到了,只能看到八千斤的大炮,一门在沙面,一门在省博物馆。

    我来到沙面的时候,刚刚过去一阵雷雨,雨后的空气是那样的请新,堤岸、屋宇、木,一切都被冲刷了一遍,阵阵江风迎面而来,清凉得沁人肺腑。沙面当年曾是一个炮台,这里的两门古炮都是当时使用过的城防炮,八千斤的一门铸于道光二十一年,六千斤的一门铸于道光二十二年。八千斤大炮是古炮中的庞然大物,长约三米多,口径约二十四厘米,炮筒厚十几匣米,这样祖的口径,即使现代化的大炮也望尘莫及。抚摸着祖黑的大炮,我想,那时候它该多么威风笼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虎门失守,英军逼近广州,广州守军急忙从佛山运来新铸的八千斤大炮数十门,加强广州城各炮台的守备。据《夷艘入寇记》中记载,这一措施“本夹所畏,而置不得地势,依山者高出水面,依水者四面受敌,炮架不能运转取准,兵丁点放不熟。”而且又“将各省之兵互调分配,各离营伍、兵将不相习,溃走则互相推诱,……拥挤无纪律,各择便利,虏取货物”,结果在英军的进玫下,“天字炮台上八千斤大炮,未及一放,即为夷兵锢以铁钉。”沙面炮台上的清军虽然抵挡了一阵,但很快也弃炮逃走了。威武的大炮,不久便湮没地下。

    一九水三年九月七日,人们把这两门炮从沙面里兴路地下找了出来,擦净污泥,装上水泥座,它们又精神焕发地屹立在滔滔的珠江边。它们含恨受辱的辛酸的往率,当然不是大家都知道的。尤其是很多年青人不知道:鸦片战争失败后,沙面怎样变成了帝国主义的租界,那些洋人怎样在我们美丽的土地上作威作福,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三日,帝国主义者的机枪怎样扫射沙基的示威游行队伍,帝国主义的军舰怎样在白鹅潭扭武扬威。今天,早已扫除了帝国主义的魔影,而铁铸的古炮,似乎仍怀着满腔备受外侮的怒火,冷眼向洋地誉惕着外敌。

    是啊!威严的古炮沉默着,它不会忘记过去,永远是忠贞人民的战士!

标签:但是广州昔日陈列古迹古炮城防城内要塞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