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里外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04:32:32
《包含里外的成语,带有里外的成语》
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14个关于包含里外的成语,带有里外的成语及解释。同时列出分开包含“里”字和“外”字的成语。
[里外夹攻] 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以下成语分开包含“里”字和“外”字】
[里应外合] 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里通外国] 暗中勾结外国,阴谋叛国。
[里勾外连] 内外勾结,串通一气。
[里出外进] 形容不平整、不整齐。
[没里没外] 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吃里爬外] 接受这一方面的好处,却为那一方面卖力。也指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告诉对方。
[吃里扒外] 接受这一方面的好处,却为那一方面卖力。也指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告诉对方。
[彻里至外] 指从里到外。
[彻里彻外] ①从里到外。②犹言完完全全。
[决胜于千里之外] 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拒人于千里之外] 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
【以下成语分开包含“外”字和“里”字】
[外合里应] 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外合里差] 比喻口是心非。
《简爱》
她抱着对付妈妈的心里,我拿起了早被我丢到十万八千里外的《简爱》,刚刚看到第五页我就被它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具有传奇色彩的长篇小说,是19世纪英国文学名著。
它主要讲了一个孤女,名字叫简爱,她从小父母双亡,被收养在舅舅家,她舅母十分讨厌她,在她的舅舅死后,将还是未成年人的她送到一所教会学校,由她自生自灭。
几年后,她大概十八岁的时候终于离开了那炼狱般的学校,到一家庄园做家庭教师。由此爱上了庄园的男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罗切斯特先生向简爱求婚时,简爱答应了他。婚礼前夕,简爱在朦胧中看到一个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镜前披戴着她的婚纱。第二天,正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就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被关在三楼密室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使他们两人深深的陷入了痛苦之中。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爱离开了罗切斯特。
简爱离开了罗切斯特后,被一户人家的三兄弟所救,简爱隐姓埋名在简陋的临时学校里又做起了教师。三兄妹的大哥圣.约翰是一个狂热的教徒,他发现自己与简爱居然是表兄妹!不久,简爱的叔父去世了,留给了简爱一大笔遗产。
后来,简爱回到了庄园与罗切斯特结了婚(他的疯妻子防火烧了房屋坠楼身亡了)过上了理想的生活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是简爱的生活真实写照。生活中,像简爱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经历了苦难,以善良的心赢得了别人的信任,从而也结出了甜的果实。
生活需要真诚,需要付出,愿天下如简爱这样的人们终有好报。
《美丽的三岔湖作文650字》
“三岔湖”距离成都市区约45公里外的简阳,歌曲中这样唱到:“三岔湖啊三岔湖,湖宽鱼肥鸟飞舞......”
周末,我和家人们驱车前往,果然,那里水、岛交相辉映,湖水清澈,岛上鸟语花香,湿地面积庞大,动植物资源丰富,完美地体现了大自然的秀丽景色。
清晨,三岔湖还是一片宁静,一层薄薄的雾笼罩着天空,白茫茫一片,空气清新怡人,一阵清风拂过,湖面上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美丽极了!放眼望去,湖中央有一个小岛,走进小岛,岛上的房子不多,但岛上有很多漂亮的花草树木,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欢叫着,好像是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
午后,阳光越来越强烈,此时三岔湖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不少人在岸边举杆垂钓,渔民们正在撒网捕鱼,数不清的鱼儿们在水中游来游去,四处逃窜。我们坐着小船向湖的远处游去,湖上有很多的白鹭,一会儿飞向水面,一会儿飞向天空,显然,这里是它们悠闲自在,快乐生存的天堂。
傍晚,湖面依然美丽。夕阳的余晖照着湖面,湖水变成金黄色,湖面上一片金光,这时一艘游艇从我们船侧一冲而过,激起一层层的、长长的波浪,好一会才平静下来。我们一边划着小船,一边欣赏着晚景,过了很久我们才上的岸,依依不舍地离去。
三岔湖不仅可以观赏美景,还可以品尝到特别有名的“简阳羊肉汤”。这里的“大耳羊”炖的汤别提有多美味了,大块的羊肉蘸着独有的调料,吃起来香脆有嚼劲,再喝上一口浓浓的羊肉汤,满口留香,如果觉得还不够,晚上还可以吃烤全羊、烧烤、三岔河鱼等。总之,三岔湖的美食,绝对让你回味无穷!
有人说,杭州的西湖美,还有人说,云南的泸沽湖美,但我觉得简阳三岔湖才是最美的,这就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好地方。
《观《“天宫课堂”第三课》有感750字》
远在400公里外的太空中,三名新老师进入了新的教室,听课的学生也以新的身份做好上课准备。没错,新的一节“天宫课堂”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
本次“天宫课堂”的教室设在了两个多月前发射的问天实验舱,由神舟十四号乘组的三名航天员为我们授课,课程中介绍了高精尖的科研仪器,进行了神奇的太空科学实验,无不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不时发出惊讶的感叹。
坐在电视前的我也不例外,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变懒”实验。液体在“天宫课堂”已经不是第一次使用的教具了,曾经我们通过水膜感受水的张力,通过水球观看其中的相反人像,通过乙酸钠溶液触碰杂质瞬间结晶了解“热球现象”……而这次,一个看似晶莹剔透的水球突然“变懒”,其中一定藏着大秘密。只见刘洋老师拿出注射器,对准水球大量注射空气,水球剧烈的波动起来,差点脱离架子,“风平浪静”后,立刻恢复原样,而这时,一颗空心钢球钻进水球,瞬间被包裹起来,当空气再次强力的冲击水球,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水球波动逐渐变小,而钢球也在水球内向着空气冲击的方向前进,停止后差点因为惯性脱离水球。这就让我联想到我在老家农民担水的场景,他们通常会给水桶上放一片荷叶减缓走路时产生的晃动对水的影响,原理和“水球变懒”是一样的。
通过这个实验,不仅让我学到了新的物理知识,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集体如果失去了领头羊,就如同水球一样变成一盘散沙,没有战斗力;钢球就如同水球的主心骨,稳定人心,凝聚力量,带领大家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要成为主心骨,必先“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空乏身。”要有能力,有责任,有担当,全心全意为集体服务甚至付出牺牲。作为新时代的少青年,让我们勤奋学习、锤炼身心,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过硬本领和高尚品格的接班人。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当中,我们都应该争做一颗迎难而上的“钢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挑战。
《豹》
豹子身披花凯甲,
一藏谁也看不见。
一跑就是千里外,
捕来猎物美滋滋。
《家乡的柿子树》
春节将至,我们计划回900多公里外的老家过年。老家,这两个字,不仅包涵着故土乡情,还包涵着我童年的美好回忆。随着车轮的转动,我的思绪也像电影倒片一样缓缓展开。
首先跳到记忆画面上的是一棵树——柿子树。那树已有百年历史,是爷爷的爷爷种下的。它栽在院子的一角,打我记事起,它已枝繁叶茂,树梢参天了。横七竖八的枝桠伸到院墙外面,巨大的树荫覆盖着农家小院,筛下一团绿色,一阵芳香,一片光斑。
清晨,每当我打开窗户,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柿子树那高大伟岸的身影。风吹枝叶,沙沙作响,似乎在向人们预祝早安。呼吸着夹杂树木清香的空气,不禁令人神清气爽。村民们下田劳动,农妇们下溪浣衣,孩子们上学,经过它的身旁,都要深情地望一望它的英姿。它见证了这座村庄的百年变迁,是个深受人们敬重的老寿星。
夏天的中午,烈日炎炎,唯有柿子树下浓荫蔽日,凉风习习。村人们吃过午饭便聚集到柿子树下歇凉。老人们下棋、喝茶、聊天;妇女们则一边纳鞋底,一边拉家常;孩子们则在树下追逐打闹。而柿子树则撑开大绿伞,替人们遮挡烈日酷暑,给人们带来欢歌笑语。
秋季的柿子树最好看,也最热闹,满枝头圆溜溜的柿子由青转红,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风吹果晃,充满了喜庆气氛。我们爬上树去摘柿子,下面用大簸箕张着,一颗颗柿子从天而落,像下了一场柿雨。那够不到的地方,就用竹竿敲打。一时间柿子的颜色映红了小院,柿子的芳香充满了小院。我们垂涎欲滴,来不及洗干净,在衣袖上擦两下就先尝为快,直吃得嘴角流汁,肚皮滚圆。一部分挑到集市去卖,一部分给乡邻们尝鲜,还有一部分晒干制成柿饼贮藏起来,或留到过年品尝,或走亲访友时作为礼物馈赠。
夕阳西下,落霞洒在柿子树上熠熠生辉,树像喝醉了酒似的,笼罩在一片红色光晕之中。
记得离开家乡的那日,我恋恋不舍地来到柿子树下,摸着它那光滑的树身,轻声告别:“再见了,柿子树,请你留下为我们看家护院,待有空,一定会回来看望你的!”柿子树在风中婆娑低语,仿佛在回应我的嘱咐。
车轮飞奔,归心似箭,我们离家乡越来越近。我仿佛看见柿子树正踮着脚尖,眺望着村口,挥动着手臂迎接着我们的归来。
《我在七千公里外》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过了高考还会回执笔写回所谓的作文,命题作文令到我们现在连随心所欲的发泄都不会了。今天收到一个编辑的邮件,才发觉自己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写东西了。微博的恐怖肆掠使到我不会用标点,不会写超过一百四十字心情去描述不痛不痒的生活了,用一个简单的表情符号表达了一天的感触。然后,期待着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的评论,回复。这个插曲就存在了我的生活中两年了,多久多久的时间都沉溺在这个快速共享的页面中。直到现在,我在一个七千公里外的地方在回想着……
我,一个人,在离家里七千公里外的地方,和中国两个小时的时差,一个号称天空蓝到爆假的国度,澳大利亚。我不知道怎么的就滚到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边写东西眼前一大堆的小虫子乱飞,以及满桌子它们的尸体。就是因为高考的几分,我在国内读了两年大学,然后考了几次疯狂的雅思,一场盛大的离别之后,九个小时,我就来到这个完全不适应的地方。还记得,离开大学的时候,发现有的同学去寒天冻人的加拿大,终日不见太阳掉头发的英国。那时候,我突然发现,是啊,我们都要离开了,不是离开这个城市,而是离开这个国家了。那些同学,如果不刻意约见在一起,我们可能这辈子就真的再也碰不见了。也许,我们相距的只是地图上的几厘米,几个时区或者只是一个海洋而已。可是,这样的距离足够让友情淡忘,爱情缘尽。
以前想过走写作这路,堂堂正正做一个作者。无奈现实太多的阻碍,其实,我也怕这梦实现得太晚了。
当初怎么也想不到几年后,我居然离开的家那么远,过着一些我完全不感兴趣的生活,读着无关要紧的恶心科目。都觉得来到一个全是英语范围的地方,期待英语会突飞猛进。才发现,出门还是只用excuse me和thank you,认识的人还是中国人,接触得最多的就是公车司机和接待处的那个员工。即使所谓的英语高才生,跟本地人交流还会令到他们听得邹眉头。上课,可以精神出窍到一个在国内无法到达的领域。在国内,你不听课,老师不断重复的字眼怎么都会有几个钻进耳朵,即使是左耳进右耳出。在这里,简单明了,左耳进左耳出,连脑子都不会经过。遇到语速无敌快或者印度啊三,恭喜了,基本不可能听懂。一起上学,一起去厕所,都没有合适的人一起去了。独来独往都是在这最先需要学会的一件事。
这里,学会跟家里报喜不报忧,学会独立承担,学会自己去处理一切事情,
两年没执笔了,以前那些浮华绚丽的词组都不会用了,简简单单的描绘让我觉得写东西都很心虚,甚至简单得很恶心,看不习惯自己这种没有味道的描述。
这里很近海边,海水和天蓝得不成样子,即使你再多的不开心都通通随的海风刮走。看到一早起来,那蓝底的天空,每一朵云都是一个故事,晚上银河挂在天上很不可思议。房子很矮,大片大片的天空成为我喜欢这里的唯一原因。
七千公里外的我,只剩下与你联系文字。谢谢读着我的心情,希望一切都不太迟。
《逞强》
妈妈是个农村妇女,今年37岁,好胜心强,里外全当家。 但这回妈妈认输了。去年种棉时,农科站来村里传授塑膜覆盖,爸爸扛着塑膜回家,妈妈硬是给人家退回去。 半月后,村里搞塑膜覆盖的,满地绿油油。而我家只看见东一棵苗西一棵黄芽芽。
妈妈怪爸爸不会种棉花。 秋收时,别人家成夭忙着,我家却早早收了场。一天,爸拭把患棉茬的二百块钱交给妈,妈看也没看哭了起来。我和爸爸都劝她。她怪爸爸当初为啥不打她一巴掌,她忽地抓住爸爸一只手,但爸爸举起巴掌,为妈妈擦去了泪花……
《给母亲讲故事》
母亲喜欢听故事。小时候,我常让母亲背着到好几里外去听艺人说书,归途中,母亲还不时向别人间记不清的情节。溶溶月光泻在窄窄田埂上,欢声笑语弥漫在夜空里……那些夜晚好迷人。
读小学四年级时,我每天晚饭前都要在方桌上做作业,母亲炯好饭,添上一灶柴后,挨近我坐下,用饱含期待的目光看我写字。有一次,我预习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泪水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母亲见状忙问我怎么了,我就将故事讲给母亲听,母亲听后连声叹息,对那女孩无比同情。
打那以后,我常讲故事给母亲听,小学时还限于课本、连环画、《儿童文学》之类,中学时扩展到《封神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小说了。常常是母亲在灶台上炒菜做饭,我坐在灶兔前一边添柴一边讲故事。那会子母亲倦意全无。听故事对她像是一种休息,也近似于一种享受。母亲的神情随着情节的起伏而变化,或微笑,或舒眉,或阴郁,或惊讶,或叹息……
有一回给母亲讲故事,一开始却不受欢迎。那是腊月二十五磨豆腐。我一边推磨一边讲故事,那是一个悲惨的故事,里面死了好几个人,我讲得正起兴,母亲忽然松开双手,眼睛瞪着我说,“这陈年的老话—我没兴致听了。”我怔了一下,马上回过神来:母亲忌讳我说悲剧。上年纪的人认为逢年过节办喜事时说死人不吉利,于是我换讲一个皆大欢喜的故事。母亲听着果然不停发笑。
别看母亲这么爱听故事,可她常不放心地间我:“份子,你讲的都在课本上么?”我忙点头敷衍着,母亲释然地舒了一口气,补充道:“这几年你要考学堂,歌呀传呀最好还是少看点,到时候再讲给妈听不迟。”我理解母亲,她连做梦都希望我有出息。
到外地读书后,每年假期才回家,这时,我讲给母亲听的,既有书本上的故事,也有在外面遇到的事情。记得第一个暑假,我再次捧起《红楼梦》,每夭读两回,然后详细地讲给母亲听,母亲感慨不已:“别的少讲还可,这故事可少不得!”
母亲听我讲故事,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普天下做儿子的,多多留心自己母亲的兴趣,爱好,挤出时间陪她乐一乐吧,这是每个母亲最感欣慰的啊!
《婚礼》
外婆家住在陕西省三原县城北十几里外的黄土高原上。寒假的时候,我去给外婆拜年,参加了一场婚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婚礼那天,一大早,新郎家就开始放炮,纸屑落得满地都是。在门口,围了许多小孩子,他们有的嬉闹,有的捡炮。中午的时候,该迎接新娘了,新郎拿上许许多多我叫不上名字的礼品,骑上一辆新崭崭的系着大红花的自行车,在一群小伙子的簇拥下,向新娘家‘进军”了。直到下午两点多,新娘才被接过来。来迟的原因,据说是新娘的娘家嫌新郎带的礼不够,新郎答应回来一定补上,‘新娘家才答应放凡在新娘子后面,跟着一辆手扶拖拉机,上面放着高低柜、收录机、洗衣机……还有厚厚的一叠绸缎被子、褥子、单子等床上用品。嫁妆可真不少。
这大队人马在门口停了下来,我一看,新娘扎着两个小辫,穿着农村少见的毛料衣服,羞涩地低着头。她的自行车上坐着两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儿,穿戴得整整齐齐,当新娘从车上下来时,他们也蹦下来护住自行车。这时,新郎走过来,要把车子推进屋,可是新娘死死扒住车子不让推,两个小男孩也在一边帮忙,抓着车子不放松。新郎明自这意思,忙从口袋里掏出两张“大团结”,塞到男孩手里,新娘这才松手。车子推了进去,人还没有进去,新郎又从口袋里掏出五张“大团结”,正准备给新娘,新娘家的姐妹们立刻围上来说:“不再掏五张,决不放人!”新郎正在为难,他的嫂嫂、妹妹也来帮忙了,众人硬扯硬拽,终于把新娘迎进了新房。紧接着,便是钉门帘了。新娘家的娃娃们都争先恐后地涌到门口,抢着钉。过去有一句俗话:“一个钉子圆又圆,钉一下来三块三。”而今,钉一个钉子就不止三块三了,要花十至二十元呢!
门帘钉好了,男女双方的亲属就开始吃宴席了,呵‘客人真不少,有的老太太拄着拐杖领着小孙孙,有的青年妇女抱着孩子,小伙子打打闹闹,姑娘们嘻嘻哈哈,都来赴宴了。宴席一共摆了十八桌,每桌八人,我暗暗地算了一下,一共有一百四十四人。席上摆满了丰盛的饭菜,大家兴高采烈地大吃大喝,许多人都摆出了副一醉方休的架势。我看得目瞪口呆,心中暗想,农村娶个媳妇要花多少钱哪!
到了晚上,当外婆一家人坐在一起时,大家都纷纷赞叹这场婚事办得排场、大方,我却对外婆说:“这次婚礼是很热闹,就是花钱太多里”外婆笑着回答我:“如今家家都是这样,还有比这花钱更多的呢万你要是知道订婚前后得花多少钱,能把你吓死。”听了外婆的话,我想了一会儿,又间道:“咱们原上人的生活还不富裕,许多小孩连学都上不起,小学的房子破破烂烂,为什么不把钱攒起来搞生产,办学校,却要在结婚上讲排场,铺张浪费呢?……”外婆没等我说完,就打断了我的问话:“哟,不得了!你小小年纪,话咋说的和广播上的一样。其实,谁不想俭省点办婚事!可是,你一位省,大家就会骂你尚皮,骂名难背啊!”
听了这一番话,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陷入探深地沉思之中。外婆的家乡什么时候才能改变这种落后的风俗呢?